孩子问起“人死了都去哪儿了”,清明节如何引导孩子认识“死亡”?

新农商网 全部 1011

孩子问起“人死了都去哪儿了”,清明节如何引导孩子认识“死亡”?

回复

共18条回复 我来回复
  • 闲庭信步5211127
    闲庭信步5211127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友邀。看此题有些忌讳,但又是现实存在不可回避。引导孩子也得根据实际情况,大一点的已经懂得死亡的概念自不必说,小一些不晓世事的只好善意谎言,对其说出远门旅行,或到天堂养生,诸如此类,分别对待。现在的家长有智慧办法多着呢。就说这些吧!

    2018-04-08 02:50:57 0条评论
  • 像天使守护你
    像天使守护你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很多人都忌讳和孩子谈论死亡,也不知道该怎么谈。对死亡的认识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观,面对孩子的好奇心,我们该如何和孩子谈论死亡的话题呢?

    在女儿4岁左右,有一次她问我:“妈妈,要是你很老很老的时候,是不是就会死掉?”在听到女儿问话的一瞬间,我有种很心痛的感觉,因为我想到的是要和女儿永远地分开,这让我很害怕。

    对于4岁的孩子她还不能真正地理解死亡,不能理解这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自然规律,如果过多的解释,一定会引起她的困惑和担心。于是,我对她笑一笑,轻松地说:“哦,那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了。”我还故意把两手臂张开表示这个时间特别特别的长。

    “奶妈,那你可以陪我到99岁吗?”

    “好哇。”女儿怕我反悔还和我拉钩约定。

    有些孩子可能会一直纠缠于“妈妈会不会死掉”的问题,那是孩子有分离焦虑,这时不需要过多解释死亡,应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焦虑情绪,平时多多陪伴孩子,用心倾听孩子的内心感受。

    对于死亡话题如果大人心里有忌讳或刻意回避,有可能造成孩子心里的焦虑和对死亡的恐惧。有些人在面对孩子的提问“人死了都去哪儿了”,会说,人死了就是永远睡着了。这样歪曲了孩子的认知,有些孩子有可能就不敢睡觉了。

    清明节很多家庭会去祭奠逝者,这是一个和孩子谈论死亡的机会。我们就简单可观地告诉孩子:去世了的人就永远永远躺在墓穴里了。

    我是AngeL妈,用科学的方法育儿,坚持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欢迎点我关注交流。

    2018-04-08 11:50:02 0条评论
  • 阿肚16
    阿肚16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生与死孩子都会问,生孩子很少见,但死亡孩子是有很多人亲眼目睹,这时候孩子若要问我们该如何回答,这需要从孩子的年龄阶段来回答,如果孩子还未能分辨太多,我们可以做个善意谎言,可以他们是受到什么人的邀请去哪里旅游呀,上天堂享福呀之类,但是如果似懂非懂的时候我们不妨直接告诉孩子,这个是怎么死亡,死亡之后又如何如何,如是意外死亡,我们就要强调些为什么,这样以后孩子就会如何保身,如终老,我们就要说这是生命轮回无法避开,如病死,我们谈是如何得病,如何能防治,当今的孩子是非常聪明的,我们不可以糊乱打发。

    2018-04-07 16:03:38 0条评论
  • 探路者de火烛
    探路者de火烛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感谢邀请!

    孩子对死亡的认识,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他的心理没有抗压能力的时候,不建议和他说的很直白。

    可以告诉他人死了,身体葬在了墓地里,灵魂去了另外一个世界。

    不要说的太恐怖,以免吓到孩子;但是也千万别说的怎么美好,说去天堂去享福之类的。以免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幻想天堂是美好的归宿。

    教育孩子,真不是谁可以用公式来教的。

    爱而不溺,掌握尺度。

    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2018-04-07 15:50:51 0条评论
  • 紫蝶5488
    紫蝶5488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平时会对宝宝说,不要做危险的事,她会问什么是危险的事,做危险的事会怎样。我会和她说做危险的事,会流血,血流多了,就活不成了。

    她自己就会跟我说,是死掉了吗,我会跟她说是的,再也不能吃零食,也不能看动画片了,她会点头说知道了,不会去玩危险的东西。

    我觉得和宝宝说死亡并不难,现在的动画片和故事书里都有这样的情节,重要的是要她知道死亡的意思,不是动画片里那样摔不死,打不死的,死了就再也活不过来了,和晕倒是两回事,晕倒还可以醒来,要珍惜自己和别人的生命,也不能伤害别人,让别人流血。

    后来好,搞得宝宝很怕流血,一流血就说,我活不了了,活不了勒,我就要和她解释半天跟她说,要留很多血才会死,然后一直讨论到要流多少血才会死,也是挺累人的。

    2018-04-07 16:02:50 0条评论
  • 山色归读
    山色归读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要说什么叫死亡?最高大上的说法当然是哲学上的解释: 死亡是生命系统所有的本来的维持其存在或存活属性丧失后不可逆转地永久性终止。作为自然流通链中的一个环节,死亡世界变化中的必然,死亡后系统的遗产是其他既有或者新生事物的必须材料。

    可是这也太玄了,孩子显然是听不懂的我们可以说死亡是指生命丧失或终止,停止生存,最终变成无生命特征的物体,死是“生”、“活”的反面。这一样他们或许能听的模模糊糊。

    其实,对于大多数孩子我倾向于采用宗教或神话甚至近乎迷信的说法可能最容易接受,尽管这样不符合唯物主义的观点,这不要紧,人的认识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成长、螺旋前进、辩证否定的逐步深刻华进程,长大以后他们也就慢慢都明白了。

    我们可以说人死后就圆寂或仙游了,大多数好人、善良的人比如我们的祖宗就到天国、天堂去了。那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环境洁净没有一点污染,那里没有坏人或者坏人被严加管束不敢“为非作歹”,所有食物都味道鲜美、香甜可口。

    相反,极少数坏人、坏蛋、做尽恶事的人就下到地域去了,那些坏蛋因为做坏事被关到地底下九重地狱里,被阎王及其手下小鬼严加看管。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每天做苦役。一旦再做坏事,就要被火烧油煎,饱受折磨,并永世不得超生。

    好人死了离开我们,但是他们好多善心善行我们依然记得,被很多人怀念;坏人呢,大家恨不得他早下地域,虽然死了,很多人一提起他就咬牙切齿,大家都不喜欢他、咒诅他!

    这样应该有助于发挥其想象力,幼小时强化善恶正邪的是非标准。因为祖宗上天堂享受去了,也不至于过分担心和想念那些与小孩感情很深的亲人的离世。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2018-04-07 15:08:45 0条评论
  • 鹤壁海沫蓝蓝
    鹤壁海沫蓝蓝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告诉孩子,人死了就是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再也回不来了。人死了就再也没有办法跟他聊天,分享玩具,一起玩耍。想他的时候,也只能找到天上那颗最大最亮的星星倾诉,他能听到但是给不了回应的。

    人死了也同时没有办法谈自己喜欢的美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

    2018-04-08 08:17:01 0条评论
  • 冲浪文苑
    冲浪文苑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死对孩子而言,理解有难度,大人解释也不一定让孩了理解。我小时候大妈死了,奶奶说你再也见不到你大妈了,我说她去哪了,奶奶说人死了送到山上,用土埋了。记得我哭了好一阵子。心里留下不愉快的记忆至今还在。

    后来长大了,对生老病死有了一些理解,亲人去世虽然十分伤心,但也知不可逆转,那是无可奈何的事啊!

    所以对小孩子可用莫棱两可的话回答,等他大了自然明白,没必要让孩子小时候就树立什么生死观,爱情关,乃至性教育。

    谢谢粉友邀答。

    2018-04-08 18:33:24 0条评论
  • 严菜坛子
    严菜坛子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当小孩问起“什么是死亡时”,我们可以很平静的告诉他/她任何生命都会死亡,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如小兔子死亡了,就不能吃青菜,不能蹦蹦跳跳了,小草死亡了,就没有绿叶了,就枯萎了,包括人,死了后就听不见、看不见、不会说话了,也不能走路,奔跑了。不应该用美丽的谎言去回避、搪塞或拒绝小孩的疑问。而应该以平静的态度帮小孩正确的解读死亡。根据小孩对死亡概念的理解水平,用恰当的语言去表述死亡。死亡不是冷酷的,也不是恐惧的,是事实,小孩可以接受的。

    2018-04-08 11:53:32 0条评论
  • 渔友王政秋
    渔友王政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清明节带着孩子扫墓,天真无邪的孩子见状感到好奇便问:“人为什么会死”

    这是个让人费神来回答的问题。真说了吧,孩子幼小的心灵难以承受,会使他幼小的心灵投下阴影。人总有一死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改变的必然规律。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前沿科学里有一门研究项目,《暗物质》。但从现在研究的情况来看,还无法解释人死后究竟去了哪?要想回答孩子的提问,我觉得还是以人死上天堂或下地狱回复为好。

    好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想到了人从生到死如何应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还有很多神话、迷信的传说,如西游记里的天堂、地狱之说。在人世间活着要从良积善,尊老爱幼,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如果你这样做了,到死后一定上天堂,那可是天仙过的日子。如果品行不端,恶债累累,到头来只能入十八层地狱,那可是妖魔鬼怪横行的地方。

    如“八仙过海”就是从人到神仙的过程。多做好事必有好报。

    这样的解释我想孩子们还好接受一点。

    《暗物质》确有存在。只是到现在还没能完全解开这个迷而已。人死后是否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宇宙,到现在还不得而之。

    2018-04-07 17:11:49 0条评论
  • 达人老岳
    达人老岳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是个老农民没什么文化知识,如果说在清明节给祖先扫墓上坟的时候,孩子可能问到这样的问题。因为耳闻目睹很多为祖先上坟扫墓的人们。这个问题可应当正面答复孩子,已故先人就日出日落,一年四季轮回,树叶生树叶落,万物轮回,人生也是一个道理。人虽能生就会有死,是轮回的必然结果。人死没有了生命没有了躯体灵魂不负存在。直接告诉孩子,他们去了没有人没有生灵万物的空间。就孩子们玩的吹汽泡,破了没了。

    2018-04-07 15:56:04 0条评论
  • 达人老岳
    达人老岳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是个老农民没什么文化知识,如果说在清明节给祖先扫墓上坟的时候,孩子可能问到这样的问题。因为耳闻目睹很多为祖先上坟扫墓的人们。这个问题可应当正面答复孩子,已故先人就日出日落,一年四季轮回,树叶生树叶落,万物轮回,人生也是一个道理。人虽能生就会有死,是轮回的必然结果。人死没有了生命没有了躯体灵魂不负存在。直接告诉孩子,他们去了没有人没有生灵万物的空间。就孩子们玩的吹汽泡,破了没了。

    2018-04-07 15:56:04 0条评论
  • 与世无争201863
    与世无争201863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谢各位邀请。那就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清明节是上坟添土,祭祀逝去亲人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会更加思念离我们而去的亲人。在整个的祭拜过程中,烧香磕头,焚纸祷告,乃至于痛苦流泣,情不自禁地对死去的挚爱亲人,诉说痛苦的思念和难以割舍的亲情。这样的状态,在大人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在还不怎么懂事的孩子看来,就会觉得怪怪的。比如说,大人哭诉说的是爷爷或者什么人,孩子们会很纳闷,这些人又不在这,大人怎么还跟他们说话呢?小孩子们的理解称度,对于人怎么会死,怎么样是死了,死了就再也见不到了,那他们去了哪里了,等等这样的事情是根本理解不了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大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做出适合孩子理解能力的解说。尽量用孩子能够接受的语言敷衍安慰一下就好。也可以转移话题,说点儿别的事情就过去了。没有必要作出详细的描述和讲解。说得多了,孩子会不得要领,反而诱发不良想象,甚至给幼小的心灵留下某种阴影。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应该做的就是顺其自然,现在能明白就明白,暂时不明白的,随着慢慢长大,自然就明白了。大人最应该也是最重要的,是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因势利导,教育他们,从小就要好好对待身边抚养我们,教育我们,疼爱我们的所有长辈,亲人以及所有对自己好的人们,要听话,要爱他们,不然的话哪一天他们不见了,不知道他们去哪儿了,到那时就没办法再爱他们了。我觉得这样做比较适合孩子的接受能力,更能及早的开导启发孩子从小就懂得尊敬长辈,尊敬父母的道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早早种下孝,悌,忠,信的优良本质。这些才是大人们最应该重视,也最应该做到的事。

    个人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一起讨论吧。

    2018-04-08 09:17:33 0条评论
  • jingfang
    jingfang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孩子问起“人死了都去哪儿了?”清明节的时候,其实是最适合引导孩子认识“死亡”的时候。

    孩子很小的时候,问我,什么是死?我就告诉他,这是这个人,身体坏了,他就离开了这个身体,离开了这个地方,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生活,不再回来了。

    但是,孩子没有什么记性,还是会对死亡什么的,怀有疑虑,甚至连清明节也是觉得不懂。

    (图片来自网络)

    清明节当天,下午,我们拿上孩子奶奶折好的银球和银锭等拜祭用品,就走去公墓祭拜祖先。

    孩子一路走,就一路问:“我们为何要去祭拜祖先呢?祖先是什么?”

    我告诉孩子:“祖先就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家人。例如,你爷爷的爸爸、你爷爷的爷爷等。因为他们去了天堂,所以,我们想念他们了,就要去祭拜他们。”

    孩子觉得很奇怪:“妈妈,你是不是也是我的祖先?”

    我为孩子的脑洞大开觉得有趣,就点点头:“是的,等妈妈百年后,也就成了你们的祖先。”

    孩子却又不干了:“妈妈成了祖先,是不是就是离开我了?我不要妈妈离开我!”

    我摸摸孩子的头:“别怕,即使妈妈不在你身边生活了,妈妈会化作星星,会在天上,默默的看着你,陪伴着你的。”

    “妈妈,天上的星星都是人变的?”孩子的心思却一下子被为什么给吸引走了:“是不是以后,我想你了,就对着天空说话,你就能听见了?”

    “是呀,妈妈到时候,会在天空上默默的看着你,也能听见你告诉我的话。”我笑了笑“所以呢,你等下,要恭敬的给祖先们磕头,他们都会很喜欢你的,会保佑你快高长大的。”

    “好,我一定不调皮捣蛋,不乱跑!”孩子郑重的点点头。

    (图片来自网络)

    去到公墓,孩子内心对墓碑的恐惧也减少了不少,祭拜的过程,一直恭恭敬敬的,还自言自语的和祖先聊天,让祖先保佑他考试满分。

    以前,孩子看到墓碑,说到死,有时候,总会觉得怕。清明节这天,他似乎对这些不再害怕。他或许是因为知道,原来,这里住着的是祖先,祖先是爱他的,所以,他不用害怕。

    (图片来自网络)

    2018-04-08 08:36:46 0条评论
  • 思念73186831100
    思念73186831100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那我就说说我们家这俩孩孑吧!

    大侄女10岁,小侄女3岁,她们爷爷和伯伯半年前去世。一开始的时候,有人问小侄女你爷爷和伯伯去哪儿了,她回答说死了!这时候大侄女生气了,打了小侄女一巴掌,从那以后小侄女再也不说那句话了!再有人问起,小侄女说爷爷和伯伯去天堂睡觉了,可这个时候眼里含着泪……

    我只能告诉孩子:爷爷和伯伯累了,去天堂休息了!我感觉孩子虽然小,但好像都明白似的,只能让她去感受一些美好的东西,自然接受就好了!

    2018-04-07 17:16:19 0条评论
  • 轻松悟空
    轻松悟空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你好,我是轻松悟空,一位宝妈。在这个小长假期间,我也被问了 同样的问题。当时也是处境非常尴尬。说说我的经验吧!

    首先,不要回避。当孩子问了我这样的问题,当时心中很是苦恼,不知所措,又不能让回避问题,所以我直接告诉孩子,“妈妈现在不知道怎么来回答你,一会儿咱们一起学习好吗”

    其次,引用绘本故事。然后呢,我借用绘本故事中的内容,很多绘本故事中都会有人死后去了哪里的故事,虽然简短,但足以给孩子讲解。

    最后,可以带孩子去扫墓。一边可以体会和感悟英雄事迹,一边呢!可以进一步给孩子讲解人死后去哪里的问题。

    2018-04-08 08:12:03 0条评论
  • 健康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健康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老天爷给了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三万天的时间使用,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活够三万天,都是早早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所以生离死别,是我们每个人面对的问题,如何有效的利用自己的时间为自己服务,为大家服务让我们活得更有意义是我们密切关注的话题,人如何活得长寿,一直是人类奋斗的目标。

    我们每一个人,由于环境不同,观念不同,性格不同,家庭教育方式不同所以产生的行为不同。有些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净做缺德事,把损人利己作为自己发财的本事赚了很多钱但是由于意外车祸过早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样的事情非常普遍,所以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死了之后下辈子投胎变成畜生继续还前世欠下的债,有些人会说你这是迷信思想,你认可也好,不认可也罢,活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是不会错的,大量的事实表明有人性有德性的人寿命长,不容易遭受意外伤害,所以这是一个认知方面的问题。

    现在死人不是一个一个死,是一群一群在死,所以这是一个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累积不良的行为量变到质变时会导致灾难的发生,所以引导孩子做一个好人非常重要,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宇宙力量控制的,顺天则旺,逆天则灭这是真理。

    所以从小行为正常的人,懂得感恩的人,利益他人的人就是说正能量的人,不容易发生灾难不容易生病不容易发生意外也就是说寿命延长了,无灾无难不是长寿吗。告诉孩子,好人死了之后去天堂去享受幸福,坏人死了之后下地狱下辈子继续还债,死亡不可怕下辈子处于什么位置才是关键。

    2018-04-07 16:08:42 0条评论
  • 学霸龙才千
    学霸龙才千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对于这个问题,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婉转的表达和善意的撒谎,事实是什么情况就说什么,大不了多安慰一下孩子就是了。

    这是比较偏向西方的教育理念,尊重事实胜过个体感受,虽然有点残忍和不近人情,但是孩子是有权知道真相的,他们也迟早会知道这个事情的真相,与其瞒着,不如大大方方的告诉他(她)。如果孩子太小,那他(她)对死亡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你跟他(她)说了,他(她)也不一定马上就懂,如果他(对)死亡有概念了,那你善意的谎言就往往会弄巧成拙,因为孩子是最纯粹干净的,心里怎么想就会怎么表达出来,当他(她)用已有的知识来反驳你的时候,那时的你就处境尴尬了。

    讲出事实真相虽然会刺激甚至伤害到孩子,但是这件事情有弊就会有利,它会使得孩子对生命的理解更早、更准确。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畏惧死亡的孩子,显然要比同龄人懂事得更早,对于人生的意义和将来所要面临的挑战会更加清晰和深刻,而这样成长起来的人,将来的成就往往更高!

    一讨论起这个问题,我就不禁想到了一个曾经看过的故事: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因说实话被打和教育。我想问,这个小女孩有错吗?她凭什么承受大人因为面子或者禁忌而发出的怒火?她在那一刻的委屈和伤害大人又拿什么来弥补?那一刻的父母和一个无情无义人又有什么差别?所以,对比之下,我个人认为还是直接了当的告诉孩子比较好,当然,必要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2018-04-08 02:10:39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