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到现在微信的社群经济?
如何看到现在微信的社群经济?
-
社群经济其实就是一种粉丝经济,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满足人们的需求就是赚钱的机会,哪怕只是一部分人,所以说现在的机会在于做细分市场,而这个细分宽度越大越有能量!
由于网络的技术日益强大,自媒体创造的奇迹屡见不鲜,社群经济的活跃那是技术变革使然!
2017-11-03 22:14:48 -
您说的微信群呢,只是社群的一个载体之一。社情的载体还有很多,比如说客户群,微博,等其他自媒体工具。那么究竟如何来看待社群经济呢?我给你简单的梳理一下。
一,以微信群为载体的社群是一个非常好的社群方式。微信平台相对于微博的开放性,微信显得更加私密,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所发布的内容,只有关注的粉丝才能直接看到。另外,微博发布存在着字数上的限制,但是微信公众平台却可以发布篇幅较长的深度内容,所以微信平台相对于微博具有不同的传播模式和效率。
二,以微信为载体的社群有:圈子类社群,内容类的社群,服务社群,产品类的社群。
基于微信平台创建的社群,通过场景的构建,还能够为成员带来情感上的归属感,从而推动成员更加积极地传播社群信息。更多的资料请关注老马识途头条号。
2017-06-04 07:08:20 -
微信的朋友圈是一个弱关系的社群;微信群是一个强关系的社群。社群就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情感或者共同价值观连接在一起的团体。传统社群是家族到商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群目前主要是指朋友圈、会员群。社群的宗旨就是守望相助,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1、以前是微信朋友微商圈野蛮生长时代,赚钱的也不是微商,几千万小微商是真正的受害者,真正赚钱的是几个起盘的一些大代理,哪些面膜啊假冒伪劣产品基本上都砸在几千万小微商手里了。前几年的微商根本就没有卖产品而是在拉人头做压货分销甚至传销。好好的微信朋友圈就这么被搞臭了。2017年,马化腾开始对微信进行规范,对恶意营销账号进行打击和封杀,相信以后卖货思维会越来受到朋友圈好友和微信官方的抵制,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但是移动互联网的生意不是微商们这种玩法。
2、微信是最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个性化、多元化、精准化的商业特征的。
碎片化:每个人都是成为社群平台和个体经济体。个性化:每个人都可以展示自己个性找到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人。多元化:在被认可的前提下,朋友圈里没有思想边界和行业限制。精准化:清楚的知道向谁表达,表达什么!
3、微信社群共享经济时代到来了。
微信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和孵化器,也是移动电子商务的入口!微信社群共享经济是目前最好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社群经济不是罗辑思维所说的一帮人团结起来去占另一帮人的便宜,而是通过微信建立社群,将社群的消费资源整合起来,通过渠道优化、资源整合和关系链创造出新的财富进行分配,是一种全新的零成本投入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微信的社群共享经济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
2017-03-15 15:56:11 -
社群经济,换一种说法就是粉丝经济,在现代互联网的潮流下,粉丝经济越来越重要。粉丝经济最根本的前提是信任。粉丝对你的信任可以让你的产品销量增加;同样也可以让你的产品无人问津。古代,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现在,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信息共享时代,好事坏事都是分分钟传遍整个网络。例如,一个用户用的好,就会推荐给其他用户直接购买,接下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反过来,如果商品有问题,同样会放大。
总之,你的变现能力是与粉丝对你的信任成正比的!
下面列举一些通过信任变现的大咖:
罗振宇:逻辑思维创始人,互联网知识型社群试水者。组建罗友会,并将社群商业化,设立会员制度,普通会员5000名,收费200元,铁杆会员500名,收费1200,半天的时间收集了160万元。
雷军:小米创立者。小米,成立于2010年,用短短4年的时间,就撬动了国产智能手机行业的变革。2014年,小米售出了手机6112万台,增长227%,含税收入743亿元,增长135%。利用的就是用户对雷军对小米的信任。没有比小米更好用的手机了。
无论是雷军还是罗振宇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粉丝对他们的信任,粉丝眼里,他们的就是最好的。
下面说一下如何看待社群经济
就去任何事都有两面性,社群经济也是如此。主要是要看如何利用粉丝对你的信任。
如果没有辜负粉丝的信任,那么说不定还会有路转粉,黑转粉,通过粉丝对你的信任,形成固定的顾客群体,降低顾客流失率。比如京东,利用其良好的口碑,用户对京东的商品从不怀疑,2016年开始就实现全面盈利,当前市值直逼百度。
但是,如果你辜负了粉丝对你的信任,那么,只能以你的市值缩水为代价。比如聚美优品,陈欧。当年因为深得人心的广告,市值一度达到56.5亿美元,可是,因为聚美优品假货泛滥,如今市值只有3.4亿美元。
社群经济具有两面性,还需谨慎对待。
2017-07-13 19:28:13 -
肯定是趋势,而且2017年是社群商业的元年,因为消费中产阶级化,社群模式可以提供所需成本,而消费者成本也会得以下降,之前的凡客,现在网易优先,得到app,米家app或者麦芽app其前身都和社群脱不了干系,社群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三个作用,能够快速提高个人的影响力,能够快速道连接到牛人和大咖,也是低门槛 创业的机会 !中国社商第一人 刘钦!
2017-05-29 18:48:39 -
社群经济,换一种说法就是粉丝经济,在现代互联网的潮流下,粉丝经济越来越重要。粉丝经济最根本的前提是信任。粉丝对你的信任可以让你的产品销量增加;同样也可以让你的产品无人问津。古代,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现在,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信息共享时代,好事坏事都是分分钟传遍整个网络。例如,一个用户用的好,就会推荐给其他用户直接购买,接下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反过来,如果商品有问题,同样会放大。
总之,你的变现能力是与粉丝对你的信任成正比的!
下面列举一些通过信任变现的大咖:
罗振宇:逻辑思维创始人,互联网知识型社群试水者。组建罗友会,并将社群商业化,设立会员制度,普通会员5000名,收费200元,铁杆会员500名,收费1200,半天的时间收集了160万元。
雷军:小米创立者。小米,成立于2010年,用短短4年的时间,就撬动了国产智能手机行业的变革。2014年,小米售出了手机6112万台,增长227%,含税收入743亿元,增长135%。利用的就是用户对雷军对小米的信任。没有比小米更好用的手机了。
无论是雷军还是罗振宇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粉丝对他们的信任,粉丝眼里,他们的就是最好的。
下面说一下如何看待社群经济
就去任何事都有两面性,社群经济也是如此。主要是要看如何利用粉丝对你的信任。
如果没有辜负粉丝的信任,那么说不定还会有路转粉,黑转粉,通过粉丝对你的信任,形成固定的顾客群体,降低顾客流失率。比如京东,利用其良好的口碑,用户对京东的商品从不怀疑,2016年开始就实现全面盈利,当前市值直逼百度。
但是,如果你辜负了粉丝对你的信任,那么,只能以你的市值缩水为代价。比如聚美优品,陈欧。当年因为深得人心的广告,市值一度达到56.5亿美元,可是,因为聚美优品假货泛滥,如今市值只有3.4亿美元。
社群经济具有两面性,还需谨慎对待。
2017-07-13 19:28:13 -
肯定是趋势,而且2017年是社群商业的元年,因为消费中产阶级化,社群模式可以提供所需成本,而消费者成本也会得以下降,之前的凡客,现在网易优先,得到app,米家app或者麦芽app其前身都和社群脱不了干系,社群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三个作用,能够快速提高个人的影响力,能够快速道连接到牛人和大咖,也是低门槛 创业的机会 !中国社商第一人 刘钦!
2017-05-29 18:48:39 -
社群,是什么呢?我觉得,用生物里面的“个体”与“群体”来理解回容易点。群,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而社群经济,就是通过把一个个的个体聚结起来,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实现营销目的。
社群,除了可以通过微信,还可以通过QQ群,社区论坛等方式创立。这里面特别提到的微信,正是当下最热的社群经济营销媒介,微信的数亿的用户,微信群功能的不断完善,这使得微信的社群管理和营销更有效可行。
微信的社群经济,除了微信群,还要提到的是个人微信号。个人微信号可以拥有5000+的好友,如果这些好友都是有效的目标客户,那这些客户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庞大的!
所以,我们如果可以有效运用社群来开展营销活动,那我们也就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纯属个人鄙见,多多指教!
2017-02-03 19:57:52 -
微信不是社群经济。微信是网络分销。社群经济是建立在人与人信任基础上的,而微信的分销恰恰破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微商是最具备移动电子商务特征的,但是微商是把一手好牌打烂了,广告蝗虫和产品贩子再加上无底线的推销晒富把好端端的社群搞得乌七八糟。社群经济,是传递价值培养需求,不是卖出更多的产品和拉更多的人头,社群消费共享经济,就是消费者赚消费者的钱然后把钱分给消费者,零成本不囤货不复利不分级不形成资金池,把传统商业(代理、直销、分销和传销)糟粕牟利渠道全部堵死!社群消费、资源共享、产品直供、利益分享。
2017-04-18 17:32:16 -
微信不是社群经济。微信是网络分销。社群经济是建立在人与人信任基础上的,而微信的分销恰恰破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微商是最具备移动电子商务特征的,但是微商是把一手好牌打烂了,广告蝗虫和产品贩子再加上无底线的推销晒富把好端端的社群搞得乌七八糟。社群经济,是传递价值培养需求,不是卖出更多的产品和拉更多的人头,社群消费共享经济,就是消费者赚消费者的钱然后把钱分给消费者,零成本不囤货不复利不分级不形成资金池,把传统商业(代理、直销、分销和传销)糟粕牟利渠道全部堵死!社群消费、资源共享、产品直供、利益分享。
2017-04-18 17: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