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不伐吴,而是起倾国之兵伐魏可以打败曹魏吗?

新农商网 全部 1028

如果刘备不伐吴,而是起倾国之兵伐魏可以打败曹魏吗?

回复

共15条回复 我来回复
  • 用户一叶
    用户一叶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三国演义》毕竟不是正史,这个问题也只好以《三国演义》内容来讨论了。如果刘备不伐吴,而伐魏,我认为打败曹魏的胜算还是很大的,既使不能灭魏也会给予重创。有理条件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讨伐曹魏出师有名,名正言顺。

    曹操新死,曹操之子曹丕就废汉献帝自立为大魏国皇帝。刘备随后也大汉宗派汉中王进位大汉皇帝。此时出兵讨伐私废大汉皇帝篡权立魏的曹丕,是匡抚汉室,巩固大汉江山的举措,讨伐逆贼,名正言顺则出师有名。此举极容易曹魏统治下的百姓支持。

    第二,出兵时机有利。古人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曹丕初登皇位,国内一切尚未就续。趁此时突然出兵,必然打得曹丕卒不及防。正如赵云上谏曰“国贼而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而伐昊,兵势一交,岂能骤解?”先伐吴不伐魏,必是养虎为患,同时也彻底打破了吴蜀联盟的基础,使蜀汉处于两面树敌的境地。

    第三,首先攻打曹魏可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一可重创曹魏,为以后讨伐打下基础,二可震摄东吴,使其不可轻举妄动,为以后的重启联盟谈判留有余地。此战刘备完全不必亲自挂师出征。前线全权交诸葛亮指挥,刘备坐镇后方,保证前方供需既可。东吴因为理亏,必不能轻举妄动。

    所以刘备不先伐吴,而先起兵伐魏,打败曹魏是可能的。但是要彻底灭掉曹魏是不可能的,因为蜀汉的整个国力对曹魏的长期作战是很难支撑的。

    2020-05-08 08:52:29 0条评论
  • sunjin6278
    sunjin6278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对蜀汉来说,东吴真是欺人太甚了。本来刘备汉中之战赶走了曹操,独占了汉中,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也是矛头直对曹魏,曹丕代汉,讨伐曹魏天经地义,但孙权为了私心,却从背后捅刀子,媚好曹魏,不但趁机夺取了荆州,还擒杀了关羽,这口气有谁能忍?更不用说荆州是实施隆中对策的重要战略地,又是兵马钱粮的供应地了,荆州丢失,关羽被斩,放谁也难咽下这口气,太TM欺负人了。因此刘备伐吴之战是板上钉钉之事,在当时的情况下,刘备不可能心平气和地去放眼大局,去起倾国之兵讨伐曹魏。不过提问者既然提出了如此如果问题,那就让我们看看刘备能不能伐曹魏成功。

    曹操死后,曹操留下的能征惯战的大将还很多,出谋划策的智谋之士也很多,曹丕欲代汉自立,自然要提高警惕,既防内乱又防外患,一百个有准备。刘备的蜀汉刚进行过汉中之战,兵民疲惫,关羽又丢了荆州丧师失地,这样蜀汉是没法和曹魏的实力相提并论的。曹操虽有汉中之败,但曹魏地大民多,物产丰富,曹魏军力依然辗压蜀汉。曹丕代汉自立,已得到了士族大家的认可,东汉末经过曹操稳定北方,民心稳定,已不再民心思汉。刘备军事才能有限,当时的得力军师庞统、法正等人已死,极缺少出谋划策之士。蜀汉劳师远征,人员钱粮供给,让本就疲惫不堪的蜀汉,无疑雪上加霜。更何况当时孙权已结好曹魏,已站在了蜀汉的对立面,刘备伐曹魏,孙权必定进攻益州,如此刘备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即使有诸葛亮在,蜀汉面临的灭国之危,当难扭转。

    因此刘备倾力讨伐曹魏,依然是下下之策,当时能支撑刘备在短时间内用兵的对象,最理想的依然是讨伐东吴。东吴毁盟败约,联曹魏,夺荆州,斩关羽,件件都让蜀汉人恨得痛彻心扉,哀兵伐吴,如果能夺回荆州,报仇雪恨,那是当时蜀汉人最想要的。况且曹丕刚代汉自立,稳内防外,只想作壁上观呢。

    2020-05-11 17:31:45 0条评论
  • 威言晓史
    威言晓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大汉王朝立国四百余年,历经二十九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如今不少人都对汉王朝没能延续而感到遗憾,那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刘备没有夷陵之败,或者他压根没有讨伐东吴,而是暂时隐忍选择北伐曹魏,历史是否会改变?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分析刘备这个人,然后再看看当时天下局势。

    白手起家,有帝王之资

    刘备自称其为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在已立国百年的大汉王朝,像刘备这样皇室后裔不胜枚举,如荆州刺史刘表、益州牧刘焉都系汉王朝的血脉。

    然而,刘备虽然有很高的出身,但他这一脉已经没落如平民,既无名气又无资本的刘备只能靠自己白手起家,他先是投身镇压黄巾起义的行列,后又依附于地方诸侯参与讨伐董卓的队伍,渐渐地,刘备以匡扶汉室的名义也拉起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只因其败多胜少,辗转在徐州陶谦、许昌曹操、河北袁绍、荆州刘表处栖身。

    赤壁之战后,曹操北撤、刘备崛起,按照诸葛亮的谋划,刘备以仁义示人,结盟江东,袭取了荆州九郡,不但得到了富庶的地盘,还收降了如黄忠、魏延等大将,进而顺利入主西川,夺取汉中,天下三分之势形成。

    从刘备成就帝业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其所具备的四大优势:1、汉皇后裔,大义名分;2、坚韧不拔,屡败屡战;3、谦恭仁义,民心所向;4、善于用人,将相来附。

    这些优势都是成就帝业的资本,若从刘备其人来看,他完全具备统一天下,恢复汉室的能力,只可惜夷陵之战提前结束了这一切。如果刘备暂时隐忍,非但不讨伐东吴,还北上伐魏,成败几何呢?

    “天时”眷顾,魏武已逝

    公元220年,一代枭雄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袭王爵、废汉帝,改立魏国。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依然号称“汉”皇帝。这个时候的刘备终于等到了北伐的最好时机,比起雄才伟略的曹操,曹丕的统治能力相去甚远。

    为何笔者如此判断,根据《三国志》中曹丕伐吴的记载,公元224年曹丕亲临广陵,大阅水军,东吴沿江设疑城,曹丕竟然感叹其有能人,遂撤军;公元225年,曹丕领10万人马再幸广陵,却因天气寒冷、河面结冰而决定撤退,结果被东吴500敢死队截获了他的副车和羽盖。

    由此可知,曹丕其人远无军略,临战畏缩,为求虚名而劳师费饷,绝无刘备一样的坚韧品质。而且我们都知道,曹丕的寿命不长,只能熬到公元226年,届时,曹魏又由幼主继位,国势不稳。

    “地利”不佳,人口稀微

    刘备之所以气急败坏地讨伐东吴,不仅是因为关羽的死亡,更多的还是因为战略要地荆州的丢失。荆州地广而民丰,又居于长江上游,向东可窥视东吴,向北又可以威胁河洛,如此要地丢失,刘备岂能不气急败坏。

    根据目前一组比较可信的数据,三国时,曹魏的人口约为440万,孙吴的人口约为220万,刘汉的人口约为94万。之所以,实力大致相当的吴国和蜀国人口差距如此之大,就是因为荆州全部被吴国夺走,使得吴国土地和兵源都大为增加。

    刘备这个时候北伐,只能靠这94万人口,按照男女自然生育的比例,蜀国的男性可能只有46万上下,再减除幼童和老人的数量,刘备的兵源人口只有15万左右,但要知道,这15万人还要负责生产、行政,实际能被动员的人马也就7-8万人。

    也就是说,刘备必须用7-8万人对抗曹魏的28-30万人马。单从这组数据的计算来看,刘备北伐成功的概率就很小。

    “人和”易手,名将凋零

    刘备称帝的时间是公元221年,他若北伐,时间也应该在222年之内,这一时期,刘备势力衰减的很快,他麾下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基本凋零殆尽。

    关羽在公元219年被东吴袭杀,黄忠于公元220年病死,张飞于公元221年被部下所杀,马超将在222年寿终正寝,至于赵云,历史上的他是勇将,但不是帅才,而魏延的忠诚度仍然需要推敲。

    这么一看,刘备若是在公元222年北伐,他能带出去的只有赵云和魏延,同时魏国虽然也大量名将死亡,但魏国地大物博、人口充实,后起之秀很多,反观蜀国,诸葛亮之后除了姜维竟然没有一个后起之秀。

    而且曹魏经营北方多年,政通人和,“匡扶汉室”的大义名分未必有号召力,故而刘备的仁义和大义只在诸侯割据时有效,三国鼎立时无效。

    可见蜀国人才凋敝,刘备的胜算依然很小。

    “态度”微妙,或成大患

    刘备称帝的时候,三国鼎足之势已成,曹魏强而吴蜀弱,假若刘备隐忍不发,继续示好于东吴,刘备可能会得到东吴不干预的承诺,从而开始北伐。可是我们很难保证东吴的态度有利于蜀。

    1.东吴经过荆州一战,一定与刘备存有芥蒂,他们不愿意看到刘备北伐成功,因为如果刘备成功,必定要报荆州之仇。故而,刘备北伐的时候,东吴一定两面讨好,曹魏胜则臣服于魏,刘备若胜则必定偷袭其后方,逼迫刘备回援。

    2.如果两国冰释前嫌,联手伐魏,魏国一定会分兵抵御,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刘备北伐的压力,但东吴强于水战,不善陆战,《三国志》记载孙权曾兵败于合肥,可见其难以对曹魏形成真正的压力,典型的自卫有余,反击不足,所以刘备的压力依然是最大的。

    综上,若从以上四点来看,刘备一方除了“天时”有利,“地利”和“人和”都不利于他,而且东吴偷袭荆州已经证明了两国并非牢不可破的盟友,其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刘备的“后顾之忧”,所以威言晓史认为刘备北伐也许会有一定战果,但要达成击败曹魏、匡扶汉室的目标,却是完全不能实现的,这其实已经由蜀国的国力决定了。

    2020-05-08 14:40:54 0条评论
  • 淮安韩信
    淮安韩信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三国演义不是正史。。。三国演义说刘备夷陵之战伐吴有75万兵力。其实真正的历史蜀国兵力总计10万而已。汉中太守魏延要防魏起步要3万兵力。马超要守羌人,起码也要2万兵力。举国之兵最多5万人。不管是伐吴,还是伐魏都注定失败。只能联合东吴对抗曹魏才能存活下去。。。

    2020-05-07 19:07:20 0条评论
  • 石晓33
    石晓33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国力,物力,人力,相差太远,两国不是一个级别的,唯一的优势就是地理位置,蜀路难,难于上青天!自保还勉强,主动进攻结果就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自寻死路!

    2020-05-07 17:32:01 0条评论
  • 微笑总在装饰梦
    微笑总在装饰梦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如果刘备起倾国之兵攻魏,短时间可能会胜几场,但改变不了大局,更不要说灭了曹魏。实际上蜀国失去荆州已经失去了问鼎中原的机会了,以巴蜀之地想要争夺天下,历史上只有汉高祖刘邦成功过,但此一时彼一时,刘邦面对的是秦末被农民起义搅成一锅粥的乱局和一个好像天生就是给他当踏脚石的项羽。而刘备面临的却是发展多年,人才济济,有半壁江山的曹魏。

    首先从土地人口来说,刘备只有一个巴蜀之地和汉中,而曹魏统一了北方,地盘是刘备不能比的,打仗靠的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对拼,而当时的蜀汉人口只有94万,士兵有十万之多,曹魏人口430多万,兵力有四十多万,吴国人口220万左右,可见三国当中蜀汉要弱很多。蜀国本来就不富却养着十万之兵,百姓负担沉重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根本经受不起长期的战争。短期内可以胜几场,一旦曹魏缓过气来别说打,就是守上一段日子,刘备军也会不战而乱,坚持不了多久。

    诸葛亮隆中对时对刘备说待天下有变时,令荆州出兵皖洛,刘备出秦川两路夹击曹魏的战略远景,可随着荆州的丢失,这个计划完全泡汤了。刘备知道仅靠现在的地盘统一无望了。刘备很不甘心,但以他的实力想击败曹魏不可能成功,这时他想到了取相对弱些的东吴,兼并东吴才能和曹魏争天下。如果和曹魏开战想要灭了曹魏比登天还难,一旦两军拼的你死我伤就会便宜了东吴。所以刘备借报仇的机会选择了起兵攻吴。刘备也知道不出兵,早晚蜀汉也会亡,这点诸葛亮也是知道的,所以后来不停的北阀,想以攻为守,如果荆州不失,碰到天下有变,曹魏和东吴内乱,蜀汉还是有机会的。

    毛主席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江山是打出来的,而打仗除了有优秀的将领还要有充足的钱粮和源源不断的兵源。曹魏无论是兵源还是钱粮都是蜀汉无法比的,蜀汉甚至比东吴都要差好多。对一个一心统一天下的枭雄来说,壮志不能酬,越等下去机会越渺茫,明知不可能是曹魏的对手,只有选择攻吴。而如果他选择用倾国之兵去打曹魏,也许能胜几场,但最终会败,根本没有机会。

    2020-05-08 06:16:26 0条评论
  • 北社野老
    北社野老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不可能,关羽失了荆州,刘备出兵缺少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那样乐观的估计。曹操的北方一直稳定巩固,东吴做壁上观,因为荆州之夺,对刘备只是威胁而不是援助。刘备初创的江山不稳,刘璋旧部是否全都诚心归顺,还是未知数,是否有人会在后方乘机作乱,不敢保证。所以刘备不可能取胜。

    2020-05-08 10:14:49 0条评论
  • 彼岸花开落未央
    彼岸花开落未央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很遗憾,不能

    2020-05-07 17:01:51 0条评论
  • 北社野老
    北社野老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不可能,关羽失了荆州,刘备出兵缺少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那样乐观的估计。曹操的北方一直稳定巩固,东吴做壁上观,因为荆州之夺,对刘备只是威胁而不是援助。刘备初创的江山不稳,刘璋旧部是否全都诚心归顺,还是未知数,是否有人会在后方乘机作乱,不敢保证。所以刘备不可能取胜。

    2020-05-08 10:14:49 0条评论
  • 大毛爱历史
    大毛爱历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你好,我来说说我的观点

    刘备如果不伐吴,能与曹魏抗衡吗?我认为,短时间内不能。

    首先,第一点,地理位置,刘备占据蜀地,蜀地也就是现在的四川重庆一带,虽然从军事角度来说是易守难攻,但对自己来说也是大大受限,这里生产力虽然可以自给自足,但也有限,而且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更是捉襟见肘,而曹魏不一样,天下九州得其六,更是占据中原,生产力更是大大高于蜀国。

    第二点,蜀国在刘备死后,人才凋零,五虎将接连去世,后主刘禅无能,蜀国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第三点,军事力量差距,其中魏国人口约有54万户,440万人;蜀国大约24万户,150万人;吴国大约47万户,300万人。在这样的人口数量下魏国军队数量在30万左右,最高达到50万,蜀国军队在10~15万左右,吴国军队也在20~30万左右,吴蜀联盟如果不破裂,吴国占据长江天险,蜀国也占据蜀道天险,自保没问题。但如果联盟破裂,蜀国生产力受限,又丢了荆州,长线发展的话更不是魏国的对手。诸葛亮早已看到这一点,所以六出祁山伐魏,最后以失败告终,蜀国自此走向没落。

    2020-05-07 20:42:27 0条评论
  • 富士康虎哥
    富士康虎哥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如果刘备听取了诸葛亮的建议,不挑起蜀汉和东吴的这场大战,蜀汉实力不会衰落到谷底。这一战蜀汉损失了的不仅仅是兵力,刘备病逝还有上将张飞和不可多得的谋士马良,这都影响着蜀汉的走向。刘备不死可以威慑群臣,功高功高震主的现象也不会出现,国内一个声音和两个声音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

    从当时历史来分析的话,即便是刘备不替关羽报仇,刘备也不具备统一的条件,因为那个时候刘备的声望极高,但是自身的军事实力差一点,当时如果要统一天下需要荆州,但是刘备已经失去了荆州,所以刘备已经缺乏掉了地利。再者来说统一的条件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具备了,但是人却一个又一个失去了,关羽被杀,后来张飞还没出征就被部下杀害,可以说就是为了伐吴,刘备手下损失了好几员大将,虽然说也有其他的将领,但是失去的几乎都是整个蜀国的中流砥柱,他们死了对于刘备集团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不管是从统治集团来说还是整个士兵集团来说都是备受打击。

    刘备基本上已经选择了伐吴的决心。在曹操死时,他派了使者去吊唁,想要和曹丕修好。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虎父犬子,曹操生下了个无能的曹丕当继承人。曹丕在心里十分厌恶刘备,下命令,刘备的使者敢入境的话就地斩首。这使得刘备修好曹魏的外交策略没有成功。也就是这件事,和后来的夷陵之战中曹丕的表现,让刘备对诸葛亮说出了君才胜曹丕十倍的断语。

    刘备虽然打赢了汉中之战,但汉中的人口和资源已经被曹操挪走,所以汉中的胜利虽然意义重大,使蜀汉得到了战略要地汉中,但获得的战利品却有限,加上此战历时持久,消耗巨大,这也是失去荆州后,刘备没有第一时间发兵东吴的原因。而因为失去荆州还有上将,丧失了一条重要的出兵线路,其攻势也大降,这个我们可以从诸葛亮北伐的艰难看出端倪。因此个人认为蜀汉要想战胜曹魏难度极大,除非曹魏政权不稳,国内发生变故,加上东吴能全力支持,共同发兵,才有可能实现。

    2020-05-07 21:38:09 0条评论
  • 铭记恩泽方
    铭记恩泽方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不可以,唯一正确的就是孔明的东联孙权,北拒曹操政策

    2020-05-07 21:34:12 0条评论
  • wangchengzhia
    wangchengzhia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同样不可以。蜀汉失去荆州,已经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本。伐吴是错误,伐魏更加错误。伐吴还有理由,以争取夺回荆州,伐魏怎么伐,更是无路可循。

    刘备的正确选择只能是按兵不动,等待时机,伺机夺回荆州,或者象诸葛亮那样袭取陇右,以窥伺关中,但那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当务之急是先巩固政权,培养接班人,自己多当几年皇帝,享享福。贸然出击打哪儿都是错的,初中生去打大学生,有胜算吗?

    2020-05-07 17:01:36 0条评论
  • 西山驿磐石
    西山驿磐石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刘备如果不伐吴而伐魏的话,也未必能够取胜!其原因个人以为包含如下几个

    首先,曹魏政权稳定,无论是曹操晚年还是曹丕继位迫使汉献帝禅让,都没有政权不稳定的情况出现!

    其次,曹魏政权的文臣武将还没有如何凋零,人才济济,几十万大军完整。蜀汉在丧失了荆州关羽所部及上庸刘封所部后已成为偏安益州的局面,丧失了短期内对外扩张的可能!

    第三,东吴在攻破荆州以后,虽然不断求和,但是如果蜀汉全力对曹魏开战,东吴未必不会再次偷袭蜀汉!毕竟如果蜀汉战胜,则东吴仍然面临威胁,所以最佳局面无非是蜀汉伐魏失利,然后东吴出面稳定南北对峙的局面

    第四实际作战方向来说,蜀汉伐魏,实际可以作战的区域只有秦岭致关中方向,这个方向不仅地利不在蜀汉这边,而且在关中平原还会遭到曹魏骑兵的打击,胜负难料!即使连续会战得胜也不足以短时间控制关中!

    所以,刘备伐吴阶段,实际上三国政权均处于巅峰状态,以蜀汉国力无论是对魏还是对吴,都难以在长期战争中取胜!无论伐魏还是伐吴都只能是收取短期利益!占领部分领地,获取川外的战略立足点!避免偏安状态的发生,至于进一步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2020-05-10 21:42:31 0条评论
  • 简运书生
    简运书生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汉中之战后,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之后关羽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这时候刘备如果不管不顾倾全国之兵伐魏,并约东吴平分天下,东吴游移不定不一定会出力,但短时间内不至于奇袭荆州,可保关羽后方无虞,就算不能消灭曹操,曹操迁都退守就成了必然。如果东吴傻到同意伐魏,也同时出兵北伐,那么很有可能灭了曹操,之后吴蜀之间,东吴要么称臣要么被灭。刘备一统天下。

    但是,当关羽在前线打得如火如荼,刘备却在后面选择休养生息,致使关羽孤军奋战,最后在魏吴的夹击中饮恨,之后更是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张飞为复仇,被叛将斩首,刘备伐吴,却是送了几十万人头,至此蜀汉一蹶不振,蜀中五虎只剩赵、马,诸葛亮就算智多近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刘备如果在汉中之战后,稍作休整,继续乘胜追击,配合关羽,这就有一丝可能打败曹魏。这也基本符合当初隆中对的构想。可是当关羽死后,刘备失去荆州,不管伐吴还是伐魏,都难有建树。而且魏强吴弱,伐吴尚且损兵折将,伐魏怕是输得更惨。

    2020-05-07 19:43:17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