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真的应该被淘汰吗?

新农商网 全部 1008

文言文真的应该被淘汰吗?

回复

共6条回复 我来回复
  • 踏歌悠行
    踏歌悠行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这是鲁迅小时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情景,私塾先生严肃认真,训诫学童大声朗读文言文,学童们对晦涩难懂的文章毫无兴致,睡意朦胧。先生自己却沉浸其中,旁若无人。学童们见先生已在书中神游,也就各自玩起了自己喜好的东西。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信息爆炸,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网络新词,层出不穷,那么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文言文真的应该被淘汰吗?人们为什么还要学文言文呢?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五四“运动以前历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随着历史的变迁,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成了读书人专用语言。

    文言文对应于五四运动之后的白话文,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从清代末年到民国初年,接连发生了几件可以决定文体改革方向的大事:一是科举制度的废除;二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皇帝;三是粉碎了袁世凯称帝美梦,《新青年》发出提倡科学和民主、打倒孔家店的号召。思想的解放带来文体的解放,觉醒了的人民群众,掀起了民主的浪潮,这为白话文运动打下了群众基础。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陈独秀和胡适,是白话文的大力推动者。鲁迅先生写出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创了中国新小说的先河。(但鲁讯自己却是《中国小说史略》的作者,为了研究中国小说史,他自己不知阅读过多少文言文小说?难以估量。)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文言文呢?

    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要了解历史,学习古代文化,欣赏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明,就必须学好文言文。

    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因为我们具有相同的文化传统,我们有责任传承中华文化,没有了共同的中华文化,这个民族就是一盘散沙,不攻自破。文字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必须学好文言文。

    学好文言文还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学修养,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好的文言文可以愉悦人的精神,丰富人的认知,给人以鼓舞。人们在阅读欣赏古文时,就仿佛与古人夜雨对床,促膝谈心,这种穿越历史的感觉是妙不可言的。

    毛主席是古为今用的楷模,关于毛主席有许多让人惊叹的读书事例,限于篇幅,仅举几例:毛主席一生戎马倥偬,日理万机,但仍孜孜不倦,手不释卷。《红楼梦》,毛主席看过五遍。《资治通鉴》,三百多万字,毛主席看过17遍。1952年,工作人员为毛主席添置了一部清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从此, 风雨春秋二十四载,毛主席在工作之余,以顽强的毅力通读了这部四千多万字的历史长卷,有些史册和篇章还两遍、三遍、四遍地研读过。他在研读《二十四史》时,用不同颜色的笔留下了大量图画和批语。

    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等方面的历史资料,几乎是包罗万象,可谓博大精深,这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也是整个人类的珍贵遗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学好文言文,让我们尽情地遨游在历史的长河中,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2019-07-15 05:47:18 0条评论
  • 候鸟的归宿
    候鸟的归宿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既不必刻意淘汰,也不必刻意文言 —— 顺其自然就好。


    2019-07-12 14:59:51 0条评论
  • 鼓者酷跳
    鼓者酷跳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不应该淘汰

    虽然难免晦涩难懂,但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当今的白话文只是让文化交流更方便与通俗易懂,但是底蕴和根本是传统。没有文言文,文学、历史、文献等等,又从何研究而起?

    2019-07-12 13:44:21 0条评论
  • 我爱香瓜
    我爱香瓜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街坊胖婆的孙子杰杰今年高考分数678分。在分享杰杰金榜题名的喜悦之余,我看到了“家和万事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老祖宗的俗语在胖婆家明显体现出来。

    胖婆今年74岁,随和爱热闹的老伴李爹爹10年前很遗憾因肺癌去世。

    李爹爹生前在我们这条街上有个老顽童的美名。街坊们经常打趣李爹爹:“老顽童,女儿女婿们今天又给你一扎红票子打牌了吧。你个老家伙也是爱牌,两个人呢你走象棋,有三个人你可以斗地主,到四个人了你马上扯开桌子打麻将。老家伙有福气,么事都怕缺,就是不怕缺钱。连你的杰杰那么小一看到你打牌就会来抢你牌桌面前的钱去买零食吃。”

    李爹爹总是笑呵呵:“不缺钱,不缺钱。抢,抢,我孙子,我爱,我爱。”

    四十多年前,李爹爹与胖婆带着四个儿女来到县城以卖菜谋生。那时年轻的李爹爹与胖婆夫妻齐心两人起早贪黑分工明确把他们的菜摊子生意做的红红火火。

    时间流逝,多年后勤劳善良的李爹爹的儿女们都成家立业,幸福美满。

    大女婿更是我们这边屈指可数的佼佼者。三十多岁时就是区里优秀的民营企业家。

    可惜李爹爹辛苦了大半生,仅仅清闲了几年却被癌症夺走了生命。

    后来街坊们一谈起李爹爹到死不相信自己会死时留下的一句话:“梅梅,(梅梅是李爹爹的大女儿)我有钱,你们送我到武汉大医院去治,我有钱。”

    每次提起李爹街坊们唏嘘不已,街坊们都舍不得好人缘的李爹爹永远离开大家。

    长大后高高壮壮文质彬彬金榜题名的杰杰,早已没有当年见爷爷牌桌面前的钱就抢的小调皮捣蛋的影儿了。

    跟胖婆说起李爹爹如果健在看到孙子杰杰金榜题名:“杰杰就是他爷爷金贵的根苗啊。”

    是呀,李爹爹的孙子杰杰根正苗红。李爹爹永远活在他的儿孙们的心中。

    前段时间偶然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三十多年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文言文仍然让我回忆起坐在课堂背诵它的情景。

    还有中国的四大名著,我看到的版本直到现在还是文言文,没有多少文化的我读起来好要时间,好多繁体字不认识于是老查字典,有趣的很。

    文言文,也终归是我们文化的根,一定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淘汰。

    文言文与人类一样,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2019-07-14 01:23:00 0条评论
  • 苍溪文旅体人
    苍溪文旅体人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不能淘汰。理由如下:

    一、文言文是中华文化之根。中华文化五千年源远流长,是世界唯一未中断的文化,赖以传承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文言文。文化自信,文言文不可缺废。

    二、文言文的文学价值不可取代。文言文言简意赅,许多名言警句高度凝炼,启迪后人,中华民族语汇离不开文言文;文言文写作技巧值得研究,滋养了近代当代无数文学家;文言文饱含先贤智慧,不可缺废。

    三、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国学热已经彰显文言文的作用和价值,废弃文言文,就是废弃现代汉语,自断其根,此路必然不通。

    当然,毋庸讳言,文言文有些艰深甚至晦涩难懂。基础教育可选择浅显篇目引路筑基,高等教育则体现术业专攻。果如是,何乐而不为呢?

    2019-07-12 13:59:51 0条评论
  • 南城北笙⺗
    南城北笙⺗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凭什么呢 对不对 绝对不能淘汰

    2019-07-12 14:49:01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