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真的投降李自成了吗?
吴三桂真的投降李自成了吗?
-
公元1643年,崇祯十六年,李自成率军与大明陕西总督孙传庭会战于河南汝州,传庭阵亡,其主力覆灭,李自成遂挥师入陕西,克西安,定陕西,自立为帝,立国号“大顺”,定年号“永昌”。
此时大明尚有近百万大军分布全国,关外吴三桂拥数万关宁铁骑,尚可与顺军一战。然而,剧情发展的过快,太原失陷后,顺军进抵居庸关,一路收降纳叛进入京师,崇祯自缢!
然而李自成仅入主京城不过四十二天,便狼狈逃离,清军遂入关,闯王死,南明亡。
大明、大顺、大清,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这三股势力的成败,是谁左右了天下的最终归属?
众所周知,大明末年,朝堂腐败,宦官、东林相继专权,各地官员鱼肉百姓,加之天灾不断,天下已是一片哀嚎。
对当时的大明王朝来说,内部的腐败尚不是最紧迫的问题,改革虽然是延续帝国存亡的唯一办法,但崇祯眼下根本无力改革,因为以李自成为首的闯军越剿越多,关外清军也节节胜利,大明国库早已入不敷出,平乱官军也始终没有进展。
尚有远虑的人都可以看出,对崇祯来说,两线作战是难以轻易取胜的,如果能暂时议和关外,全力平定闯军,天下局势尚有回旋余地,可崇祯太骄傲,大臣们只有书生意气,全然不知进退,终于拖垮了大明。
若是不出意外,天下必定改为“大顺”,李自成也会青史留名,成为又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然而意外偏偏就来了。
公元1644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于山海关大败李自成,此后,李自成的大顺兵败如山倒,连战连败,最终被清军彻底剿灭。
可以看出,在大顺政权败亡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无疑是这位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他的出现直接决定了大顺的结局。
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究竟何许人也?
吴三桂,字长伯,辽东人,其父吴襄,其舅祖大寿,均是大明总兵一级的高级将领,可谓是军人世家,三桂幼年即习武学文,成年后考中武举人,履职于辽东,历任游击、参将、副将等职,后因功获封辽东总兵,掌控着大明最精锐的关宁铁骑。
在李自成逼近京城的时候,崇祯广召天下兵马入卫京师,其中最主要人物便是吴三桂:
明廷议撤宁远镇,并调吴三桂剿秦寇,封三桂西平伯,上(崇祯)手敕谕之。
吴三桂深蒙皇恩,祖上又是大明肱骨,当年清军进逼京师时,吴三桂就率部驰援过,虽然两军未战而清军退走,但崇祯还是犒赏了吴三桂,深为倚重,吴三桂也因此更加忠心于崇祯皇帝。
当他接到崇祯皇帝诏书时,吴三桂立刻整备兵马,迁关外人口入山海关,仅仅休整四日后,吴三桂便提兵救援崇祯,待其行至永平驿时,崇祯自缢的消息才传到吴三桂军中。
时局变化之快,令吴三桂大为惊异,命运就这么一步一步将吴三桂推到了历史舞台的最前沿,而且不给他任何躲避的可能,他的选择将决定天下的归属。
吴三桂若是降顺,天下归顺,若是降清,天下属清,然而他最终选择的却是大清,何也?
坊间均传言,吴三桂曾打算投降李自成,可等他带兵即将入京觐见新主的时候,吴三桂突然得知其父吴襄被顺军勒索,其妾室陈圆圆被刘宗敏侮辱,三桂遂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降了清军。
吴三桂曾投降李自成,只因冲冠一怒为红颜才投降了清朝,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根据夏允彝在《幸存录》中的记载:三桂年少勇冠三军,边帅莫之及。闯寇(李自成)所以诱其甚至,三桂终不从。
这即是说,李自成曾试图招降吴三桂,但三桂始终不肯接受大顺政权的橄榄枝。也许人们会诧异,崇祯已死,吴三桂若是投降李自成,可保高官厚禄,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崇祯甲申燕都纪变实录》的记载已经说明了吴三桂不肯投降李自成的原因:
贼挟其父手书招之,三桂得书不发,入拜谢父,咬破中指,扯裂家书,随约王永吉借清兵十万,以图恢复。
在吴三桂看来,李自成等叛军是杀害崇祯皇帝的罪人,作为先帝信任的总兵,吴三桂没能及时救援京城,已是大过,如果还投降李自成,岂不是大不忠,故而吴三桂所谋划的是向清军借兵。
这些均和吴三桂与其父吴襄决裂时,所言的“父既不能为忠臣,三桂亦安能为孝子”相吻合,由此可见,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其实自始自终都没有投降过叛军,更不存在为陈圆圆倒戈相向的事情,相反,三桂却试图借兵入关驱逐李自成,为崇祯报仇。
本是借兵复仇的吴三桂,为何最终选择了投降了满清,而不是光复大明?
- 从局势来看
吴三桂及其军队正处于大顺与大清之间,当崇祯死后,通往河北的道路便被阻断了,山海关便成了一座孤岛,无论南北,吴三桂均无法与大明流亡政府联系,这代表吴三桂不可能得到大明其余军队的支援。
而且崇祯死于非命,皇位继承问题便扑朔迷离,天下藩王如此之多,何人才能继承大统?吴三桂该效忠何人?
- 从实力来看
吴三桂虽然拥兵数万,但大顺和大清都有数十万人马,而且战力似乎都不弱,若是硬拼,吴三桂未必能保证胜利,而且山海关一带缺乏钱粮,若没有后援,根本无法长期坚守,内乏粮草,外无援军,这就导致吴三桂只能选择联合一方打另一方。
- 从心理上看
吴三桂始终是大明之臣,世受皇恩,他本人甚至被崇祯封为平西伯,如此礼遇在大明已属罕见,而李自成不过是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首领,不但是地地道道的叛贼,而且还是逼死崇祯的凶手,更是虐待吴家妇孺的恶棍,哪里有资格当自己的主子?
至于大清,虽然他们与大明争斗了很长时间,但大清的统治者一直没有放弃拉拢明军将领,大清也曾向吴三桂投去橄榄枝,而他的舅舅祖大寿就是投降的代表,对于和大清联合,吴三桂并无心理压力。
最重要的是,吴三桂压根就没打算投降满清,他的计划是向多尔衮借兵10万,以图收复大明失地,此举如申包胥复国之故事。
只可惜的是,清军并非只是借兵给吴三桂而已,他们击败闯军后,便打着为大明报仇的旗帜,入主中原,攻略天下,而吴三桂也逐渐由曾经的盟友,变成了大清的臣属,此时的他已经被架在大清的战车上无法脱身,终不得已而接受了“投降”的事实。
综上,威言晓史以为,早在崇祯自缢时,吴三桂并无投降李自成的打算,他最初的目的是为先帝报仇,并试图向清军借兵10万,以图诛杀李闯,为大明雪耻,只不过大清想得到却是大明天下,吴三桂终因实力不足而被迫接受了投降大清的事实,至于“冲冠一怒为红颜”则完全是后世小说的臆想罢了。
2020-05-21 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