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
5月初五是个悲壮的日子,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为救父投江、屈原投汩罗江,所以每年五月初五这天不能互说快乐,可以说祥瑞和安康
2019-06-07 12:50:57 -
最早是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还有其它很多作用,时间点在春末夏初,在古代医学不发达,这个季节是蚊虫疾病的高发季节,在很多地方都会在门头插上艾蒿和菖蒲,用来避除疾病和蚊虫,细心的妈妈会制作香包挂在年幼的孩子身上。还会储备很多艾蒿为今后祛除疾病。端午节会制作绿豆糕主要也是清热解毒。
时间点符合劳动生产,春季,端午节,中秋节三大节错分均匀,人们会在平淡中寻找快乐,塞龙舟!古代赛龙舟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祈福!
团聚的时刻总是最开心的,女方男方都要团聚一下!小孩子最盼望的时刻!
身在异地的你思念家人吗?
你的家乡又有哪些风俗呢?
2019-05-13 22:48:20 -
端午节,是纪念先人的节日,传说端午这一天神龙飞天,后有纪念屈原之说。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节日
2019-06-07 12:52:04 -
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夏商周三代的兰浴说。道教定农历五月初五为"地腊",是日要香场沐浴,驱逐瘴气,祭奠神祖,以保平安 端午节的礼俗、食俗
也有说是为了纪念屈原
2019-05-13 22:50:16 -
「端者,始也。」
端午的端是端正,人是天地之心、五行之端,所以,端为始。
午是正中,“一纵一横为午”,纵横交错才正中,交错为阴阳争。
古人认为五月五时,阴阳交错立正,于是便成为端午节的原意。
由古至今,粽子称角黍,黍是北方的黄米、南方的糯米;
角,牛角,是祭器;角黍是阴阳争时的端正象征。
「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午者,五也。」
按照《周易•系辞》解释,五为数字中,五五相遇的数学是: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变化而行鬼神,端午由此才是重要节日。
角黍即粽子,以箬竹叶包黍米,是阴包裹阳之象。
按最早晋朝周处《风土记》记载,除包角黍,还要煮肥龟,皆以“阳内阴外之象赞时”。
2019-06-07 12:02:52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楚国大夫.屈原的故事.
眼看国仇家恨未报.楚国百姓风雨飘零.悲愤不已.一气之下.投身于汨罗江.殉国了...呜呼哀哉
2019-05-13 22:39:24 -
很高兴为您解答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原本是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吴越先民的龙图腾祭祀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
2019-06-07 12:21:27 -
@阎建滨A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纪念孝女曹娥----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迎涛神----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 元·吴廷晖:《龙舟夺标》[1]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夏至----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2019-06-07 16:18:28 -
因为我们是活着的本土中国人!
2019-05-13 16:30:04 -
多一个 跟家人团聚的机会
2019-05-13 21:48:06 -
因为可以放假
2019-05-13 22:28:33 -
为什么不过啊,现在有个法定假期已经是修来的福报了。
2019-05-13 20:39:00 -
君子气节,青史留名。饮酒熏艾,保健强身。
2019-06-07 12:43:37 -
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现在是想三天假啊。
2019-05-13 22:01:32 -
端午节,也可以写成端五节。
按照干支纪年,五月为“午月”,第五日,又称做\"午日“,五月五日,又称作“重午\"。就像九月九日被称作“重阳”,
端,是开始的意思,譬如开端。在古代,五月初一,也叫端一。所以,五月初五,可以写成端午,也可以写成端五。
端午节起源于南方,也是一个农业节点,水稻插完了秧,有一段农闲,祈求风调雨顺,于是就有这样一个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农业节日,春节,中秋节,莫不如此。古希腊有葡萄节,也是农业节日。
端午,不是因为屈原才有的,也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只是屈原怀石跳江选了端午这个日子而已。端午,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的,各地过端午,有的地方纪念一下屈原,有的地方纪念的是伍子胥,浙江还有一处地方纪念的是曹娥,山西纪念的是介子推。
按照易经八卦的解释,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北方人不喜,故而旧时,在北方,还有抱小孩去外婆家避祸的风俗。即使今天流传的在门口插艾草,挂菖蒲,喝雄黄酒,都是去除灾祸,除灾防疫。
南方多水,端午节又叫浴兰节,跳在水中洗一洗,沐浴芷兰,去灾除病。
端午节在中国有二十多个名称,纪念屈原仅是很小的一部分,屈原既不是粽子的发明者,也不是因为屈原才有的粽子,屈原和粽子没关系。
家居鲁西南,小时过端午,正是收麦子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忙,乡村的空气都是忙的。
早晨起来,奶奶或者母亲会煮一碗鸡蛋,用香心草煮的,鸡蛋外皮有一层淡绿。拿在手里很烫,趁热剥皮吃了,然后扛起镰,拉起车子,下地割麦子去了。
我没见过南方的划龙舟,南方的朋友说,他们的端午节很隆重,几乎相当于北方的春节。
相反,北方的春节在他们那里倒有些平淡。
这不奇怪,因为农业节日都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因地而异。
2019-06-07 12:51:27 -
中国传统节日,纪念屈原!
2019-05-13 22:23:24 -
找个节日,常回家看看
2019-05-13 22:11:41 -
端午节,也可以写成端五节。
按照干支纪年,五月为“午月”,第五日,又称做"午日“,五月五日,又称作“重午"。就像九月九日被称作“重阳”,
端,是开始的意思,譬如开端。在古代,五月初一,也叫端一。所以,五月初五,可以写成端午,也可以写成端五。
端午节起源于南方,也是一个农业节点,水稻插完了秧,有一段农闲,祈求风调雨顺,于是就有这样一个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农业节日,春节,中秋节,莫不如此。古希腊有葡萄节,也是农业节日。
端午,不是因为屈原才有的,也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只是屈原怀石跳江选了端午这个日子而已。端午,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的,各地过端午,有的地方纪念一下屈原,有的地方纪念的是伍子胥,浙江还有一处地方纪念的是曹娥,山西纪念的是介子推。
按照易经八卦的解释,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北方人不喜,故而旧时,在北方,还有抱小孩去外婆家避祸的风俗。即使今天流传的在门口插艾草,挂菖蒲,喝雄黄酒,都是去除灾祸,除灾防疫。
南方多水,端午节又叫浴兰节,跳在水中洗一洗,沐浴芷兰,去灾除病。
端午节在中国有二十多个名称,纪念屈原仅是很小的一部分,屈原既不是粽子的发明者,也不是因为屈原才有的粽子,屈原和粽子没关系。
家居鲁西南,小时过端午,正是收麦子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忙,乡村的空气都是忙的。
早晨起来,奶奶或者母亲会煮一碗鸡蛋,用香心草煮的,鸡蛋外皮有一层淡绿。拿在手里很烫,趁热剥皮吃了,然后扛起镰,拉起车子,下地割麦子去了。
我没见过南方的划龙舟,南方的朋友说,他们的端午节很隆重,几乎相当于北方的春节。
相反,北方的春节在他们那里倒有些平淡。
这不奇怪,因为农业节日都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因地而异。
2019-06-07 12:51:27 -
大家都过了!
2019-06-07 12:22:51 -
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心血来潮,作小诗一首,以抒衷肠……
又见菖蒲昌,
又闻艾叶香。
昌盛得傲气,
香馨得舒畅。
喜嗅粽子味,
心中融芬芳。
你也说端阳,
我也说端阳。
有关端午话,
沉重又沧桑。
一位书生志,
爱国情满肠。
挥泪别故土,
浩气贯长江!
江水浩荡荡,
战鼓震天响。
龙舟驾龙子,
腾飞我中华!
中国古文化,
世代相忘!
你也过端阳,
我也过端阳。
菖蒲能避邪,
艾草能驱瘴。
莫说旧迷信,
只图好愿望。
又见菖蒲昌,
又闻艾叶香,
粽情浓长久,
岁月万古香!
苍天佑神州,
国泰民安康!
2019-05-20 15:10:18 -
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合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中国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上古先民时期,后来节日风俗及节日由来随着朝代更替几经改变,时至今日,端午节最大的文化符号就是吃粽子、赛龙舟,那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必要。
1、知来处,明去处。我们现代中国人生活节奏太快,大部分人麻木的读书,毕业后麻木的赚钱,我们对实际的东西更在乎,但精神空虚活的并不开心,在对待传统节日的问题上,很多人已经把传统节日量化到春节放7天,中秋节放3天,端午节放4天,清明节放3天如此而已,放假后干什么?平时工作这么苦难得放假当然出去旅游了,哪怕人挤人挤死人。那么长此以往传统节日与我们情感的连接将越来越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为何不回归本心去深入了解端午节背后的意义呢?体会传统节日是要把自己由现代人变成古人,以他们的态度情感来体会,噱头这东西是自己给自己找的。
2、国际文化竞争的必要。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请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刺激了不少中国人的神经,我们中国人一方面自尊心非常强,我们国家的东西别的国家碰都别想碰,不然就是抢劫,并一方面我们自己却并不十分的在意这些,可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太多了。当然我们政府在2009年把端午节成功入选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并不继承,自己也不过端午节,那么只能看着别的国家不断的打擦边球,把代言人的身份抢走,而我们除了嘴巴骂又能如何。
2019-06-07 12:46:21 -
又是一年端午时,“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上下求索,纪念穿越千年的家国情怀;守护传统,传承你我共同的血脉和根源。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习俗有很多,不同地区各有特色,大体有吃“五黄”、包粽子、插艾草、赛龙舟、挂香囊、画“王”字等。
2019-06-07 12: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