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国的虎式坦克为什么不是倾斜装甲?
二战时德国的虎式坦克为什么不是倾斜装甲?
-
因为虎式坦克的设计基本定型的时候德军还没有遇上苏联的T-34坦克,还没有认识到倾斜装甲相比于垂直装甲拥有巨大的优势!
德军重型坦克的研发始于1935年,到了1940年法国战役,德军见识到了法国和英国重型坦克巨大的威力,即使是德军最好的四号坦克也难以有效击穿它们的正面装甲,所以德军加紧研制重型坦克。
苏德战争开始后,德军突然发现苏军的T-34坦克远远优于德军现有的所有坦克型号,即使德军即将生产的重型坦克在主要参数也落后于T-34。由设计师和兵器局组成的考察团奔赴前线的德军装甲部队,搜集关于德军同苏军T-34坦克作战的经验,希望找到打败T-34的办法。
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增加虎式坦克的装甲厚度来抗衡苏军的T-34坦克,于是虎式坦克由设计时的45吨增加到了近60吨。同时德军决定再设计一种“豹式”中型坦克,采用T-34的倾斜装甲和一些优秀的机械设计。
所以虎式坦克最终没有改用倾斜装甲,其原因完全是其设计成熟时间同德军发现倾斜装甲优势的时间不匹配,如果德国强制改用倾斜装甲,虎式坦克将不可避免的大改,之前的设计、实验也前功尽弃,对于德军前线对新型坦克的急迫需求,显然是不可取的。只能采用快速有效的增加装甲厚度来重新夺取坦克的性能优势。
2018-04-06 22:51:08 -
因为赶时间,没空慢慢去设计研究倾斜装甲的事!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同时出来的黑豹坦克怎么就采用了倾斜装甲呢?因为T34优秀,黑豹就是简单仿制T34,照着T34的形状做的。可能很多人不服,又因为黑豹和T34看着就不是一个模样,那我们就慢慢捋一捋这个事!
T34坦克带来的危机
当德国军队在前线碰到初版T-34/76坦克后,头都焦大了,1~3号小炮管坦克全部是废物了,幸运的是这款坦克苏联也是没有研发完成就匆忙生产,前期T34也是问题多多。凭借四号坦克依靠操作人员的素质高度,还勉强能与T34抗衡,但是很快发现能力有些不足。面对越来越多的T34在德军中引起了一些恐慌,前线急需要能对付T34的新坦克!
德军俘虏了几辆T34并将其运回国研究,在时间异常匆忙的条件下,德国设计师们提出了2个方案,双管齐下。第一个方案就是基于T34进行复制,也就是后来的黑豹;第二个方案就是在四号坦克基础上简单放大。这时候倾斜装甲的概念德国设计师们是知道的,但是并没有过多研究,甚至可能还有很多固执派认为倾斜装甲并不可取,因为在相同内部空间下,倾斜装甲将更重、更大,也就更容易被击中,一项新技术在诞生之初遭受这样那样的质疑是非常正常的事!
1号方案 黑豹坦克的诞生
基于缴获的T34很快复制出1号实验车直接被否决,然后又生产了2号试验车、3号试验车,主要是对装甲进行加厚,最终3号试验车获胜并大量生产,这就是后来的黑豹。而2#试验车被否决的根本原因还是德国高层认为,其炮塔和T34不但很像,而且也是前置炮塔,战场上会傻傻分不清不出误伤,德国人在黑豹上使用倾斜装甲仅仅只是对T34的仿制,当然倾斜装甲的原理德国设计师们肯定是知道的!
2号方案 虎1坦克诞生
虎式坦克是在四号坦克基础上进行的放大,同样赶时间,没有多余的时间来重新设计底盘,设计炮塔,一个字:快!前线需求太强烈,需要新坦克快速投入战场,因此基本都是基于快速投入使用为原则,采用了最原始放大尺寸,简单粗暴加厚装甲,加大火力,并在投入使用了效果还可以吧!因为装甲厚根本T34在500米范围外刚正面更本打不穿!
但随着战场的演化,坦克倾斜装甲的作用被证实确实非常优秀,而虎式坦克已大量生产,T34/85坦克也不但能正面击穿虎1坦克了,而且拥有绝对的数量优势,怎么办呢?德国的指挥官们是聪明的,没有倾斜装甲就制造一个倾斜装甲出来,在与T34坦克刚正面的时候,摆个斜面,手工让垂直装甲变成斜面装甲。看下面这两个时钟,其中红线条指的是敌人方向,尽可能让车体的棱角对敌,好让垂直装甲摆出45°倾角。
另一方面德国设计师们考虑在这款坦克基础上才设计倾斜装甲方案,下图就是VK4502(H)“倾斜虎”方案,但军方没有被接受,从代号 就能 看出这是2号虎方案。德军最终选择了更优秀的 VK4503(H)方案,也就是后来的“虎王”坦克,也就是3号虎方案。
苏联的倾斜装甲之路
一项新技术的引用是需要大量时间去论证的,同样苏联也是花了大量时间去试验,用来验证防护以及对装甲和内部合理布局,T34证明苏联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其之前的验证的BT-SV就是一款倾斜装甲验证车,其后又有A-20、A-32最终发展到T-34,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2019-01-20 15: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