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分享一下,各自故乡的伟大建筑吗?

spider 全部 1033

大家可以分享一下,各自故乡的伟大建筑吗?

回复

共7条回复 我来回复
  • 雨后新晴原创
    雨后新晴原创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故乡的古戏楼》

    城乡的古建筑,印记历史的轮迹,寄寓一方水土的传统文化精神。过去乡村的戏楼,与衙门无关,与寺庙相关。关中乡村明清时代的古戏楼,一般都建在当地主要的庙宇前。古戏楼之所以建在庙前,目的在于戏剧演出人神共赏——除供凡间众生观赏外,还有着敬神灵、驱邪鬼,祈祷这一方水土祥和安康的另一重意思。祖父在世时讲,大戏开场的锣鼓声有两重用义:一是招呼众人到台下准备看戏,二是迎神驱鬼。

    在明清时代盛世期间,关中城乡修建气势恢宏的戏楼,以起提振时风民气。关中腹地有实力的大村庄,以乡绅和富人挑头捐资,加上公共出资的方式,在村中大庙前建有专门的戏楼。这一乡村义举的资金来源,主要出自于富家大户,不足部分按人按户均摊。一些拿不出钱的穷人家,在戏楼修建期间以工抵资,可谓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富者多出,穷家少出,无钱者出工,其乐融融,人人乐而为之。

    故乡兴平西南乡北安谷村那座四间两层的古戏楼,矗立于村北的城隍庙前,戏楼和其后古园中的庙宇,为我高祖母的祖先在明代中前期,于康海在关中地区倡导秦腔时所筹建。北安谷村与明代大宦官“九千岁”刘瑾的故乡王堡村,连畔种地,奸人刘瑾倒台后,被诛灭九族,天下士民弹冠相庆,过去遭受刘瑾族人欺凌的北安谷村民众,亦人心大快。参加乡试的高祖母先祖,才高自负,以为十年寒窗之苦,已修炼成才,才德可以济世报国。不料,他却躺着中枪,记恨刘瑾的当政权贵,余怒未消,恨屋及乌,刻意打压这一方水土成长起来的士人。杯弓蛇影的官僚,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他们设计陷害了康海之后,意犹未尽,妄视后起之秀的先祖才华,也有不洁之一色。

    古来文人素有驰才逞学、矜富夸博的积习。高祖母的祖先耳闻科场失意就里后,他明白自己已不容于官场,仕途之路已无希望,“致君尧舜”的宏伟志愿落空,失望之中自我开解,一腔热血在故土挥洒。他说服自己的父亲,拿出家中资财,带领村中民众,修筑了环村土地公共渠道之后,筹建这座戏楼和其后城隍庙的前后两殿,整个设计图全出自他本人之手。这一浩大的乡村工程,于“寒食节”后“另起新火”的那天上午破土动工,父老百姓倾村出动。先祖邀请关中大才康海和王九思亲临现场,奠基剪彩。科场失意的祖先,在戏楼和城隍庙的建设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和才智,并自始至终现场监造,力求质板正典,不留缺憾。

    戏楼建成后,高祖母的祖先亲手在楼前两侧,各植一棵柏树,寄意“双龙对起”,以柏树护佑戏楼,祈望戏楼有千年之寿,也暗示自己清高的质量和倔强的风骨,可与白雪结为岁寒之友。前檐内侧的山墙上,东侧内记述了戏楼的承建盛事,而西侧由高祖母的先祖,以神采飞扬的草书写就《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白衣卿相康海举首赏析,细看再三,叹先祖此草书笔走龙蛇,神采飞动,不似人间手笔!

    天上风云,笔底波澜,风云襟怀,松柏气节。科场失意先祖,既为康海的事迹所感,也为自己的遭遇不平,一腔苍凉郁勃的情怀,拨动人们心弦,为一方水土增色。戏楼建成后,先祖又聘请状元康海和进士王九思回原籍后组建的康王剧社,在戏楼多次演出,以教化一方民众,提振当地学风民气,以待桑梓振兴,后世人才辈出。人有高尚的品格,才有高尚的作品,先祖把自己的品格和精神,全都灌注渗透于古戏楼之中。

    砖木结构的古戏楼,出自灵心惠手,器宇轩昂,堂堂正正,可谓关中戏楼中的豪杰,在三百多年风雨中巍然不动。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腊月12日午夜的华州大地震,只是其东山墙出现细微裂缝,震后以三副十字形拉铁调整东三墙,加固了戏楼地基,之后便安然无事。1920年 12月 5日关中大地震、同年 12月 16日海原大地震,这两次大地震没有损去古戏楼毫发。在晚清“同治回乱”到民国时期持续八十年的战火中,戏楼在故乡先民强力保护下,矗立于村北的城隍庙前不动摇。

    我小时候看到的这座戏楼,两侧那“双龙对起”的古柏,冲天而起,傲骨凌寒,蓬勃旺盛,气势不凡,大有突兀凌云之势,屈伸偃仰,似为兴风作雨的神物,如青甲苍须的两条巨龙,张牙舞爪,在烟雨中飞腾!左侧的那棵,高耸挺拔,有阳刚之美,右侧的那棵,绿荫更盛,有阴柔之美。特别是晨昏之际,两棵古柏的宿鸟,雌雄对唱其中,轻快悦耳的丽音远扬。古柏浓荫掩的枝干,若隐若现,恍惚中有产生风雨的感觉。两片墨绿苍翠之中,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清香,栖息的鸟儿自由自在,了无交涉,更显出古柏的高超飘逸。如此境界之下,令人神清气爽,思虑顿消,整个身心都会融化在纯任天然、天机自运的恬淡之中。

    戏楼上飞檐,像展翅的雄鹰,翘角又像仰天鸣叫的鸟嘴,彰显典雅的明代建筑特色。屋檐下的回廊壁上,画梁雕栋,彩绘有雨后彩虹、松竹并茂、闲云野鹤、“关中八景”——华山雄奇、太白积雪、骊山晚照、灞柳飞雪、雁塔晨钟、曲江流饮、咸阳古渡、草堂烟雾等关中胜景,极尽曲折回环之致,物象悠远,情景生动,意境空灵,景中韵律飞动。以山梨木和金丝楠木雕刻的飞龙走凤、飞禽走兽,活灵活现,十分逼真,质感苍劲古朴,使人们看戏时,既能看到古老的文化艺术,又能看到关中壮美的自然胜景,从而产生无限遐思,思接汉唐雄风,心仪千古……

    这座古戏楼,曾在清代 1840年进行过维修和加固,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依然健在,古朴中透着沉静。留在我记忆的古戏楼,面对村北 300米见方的广场(也是学校的操场),两侧各有一棵五百年左右的参天古柏拱卫。宛若游龙的古柏,生傍戏楼,偏荷福泽,其龙腾之势,融天色于此处,使戏楼显得气势不凡,展现出故乡传统文化持久的光辉。坐北向南的戏楼,作为明清时代西南乡义学的门首,戏楼后的大院里,建有古朴典雅的城隍庙,兼为义学校舍。以戏楼为中心垒就的义学院墙,与戏楼紧密相连,院墙外植有一排茂盛的梁子树,使校园置身于绿树掩映之中。一进大门,为校园前广场,广场上方是站台,站台中央为四间古朴典雅的城隍庙前殿,城隍庙四间后殿主要为明清时代义学所用。

    据祖父讲:戏楼后面那城隍庙的前后两殿,是 1840年高祖母的兄长——元应伦大人(后为兵部骑尉、正堂,为左宗棠收复陕西打前站者)中武举后,高祖母开明的父亲,以身作则,力挽頽俗,煦煦为仁,为报答一方水土对其子的养育之恩,更为振兴当地民气,捐资在先祖明代修筑的城隍庙旧址上,重建前后两殿飞檐翘角的八间大庙。青砖瓦舍的城隍庙,前殿正堂供奉至圣先师孔子和武圣关公的神像,墙壁上画着关中古代先贤的圣像,一间侧室为先生备课和休息之用,后殿四间供义学师生教学使用。城隍庙前、后殿前后的庙台上,四棵国槐、四棵合欢树,为高祖母的父亲,在大庙建成后亲手所植,意以佳树迎神灵,映人心,正道德,树文明。老秀才倾心竭力带领众乡亲将大庙建成后,又维修和加固了庙前戏楼,使这座明代的古戏楼,再展青春气象。

    1862年下半年至 1868年末,太平军、捻军、回民军肆虐关中,在持续六年之久的大劫难中,作为西南乡的乡绅,高祖母的父亲带领当地民众,竭力抗战,保卫家乡,安排十几位壮丁,日夜轮流把守戏楼和其后的大庙,期间打退乱军和暴民多次进犯,使故乡的戏楼和城隍庙(义学)得以完好保存。之后只要不是战火和饥荒过分激烈的年份,这座有名的戏楼,一年里都有多次秦腔戏剧演出,以饱当地民众眼福,满足人们对秦腔的渴望。

    悠悠时光,将过往淡化,往事掩于岁月,留于记忆。保护传统,才存自信,不失向善之心,才能分辨是非。古建筑是先人的遗迹,一方水土灵魂的寓所。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政治运动略有松动时,故乡一年春天里的三度古会中,这座古戏楼一般都有秦腔上演,秋后十月里的农闲时节、春节期间,也往往有戏剧上演。演出期间,四邻八乡民众纷纷赶来观看,场面宏大,台下广场(学校操场)被数千观众坐满。

    古戏楼最神奇的音响效果,到底是出于先祖之慧心,还是出自康海的灵手,已不得而知,而这一传远且不变音神奇,至今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在我的少儿时代,故乡北安谷村夜来唱戏,周围方圆十里的邻村老人,因为行动不便,就坐在自家门口听戏。故乡的戏楼一旦锣鼓声起,邻村王堡、西温坊、小赵堡、五丰村、南安谷坊、甘谷寨子、水道口村、丰仪村的老人,坐在自己的村中,开始享受北安谷村秦腔美妙之音,在传来的歌声和对白中,展开心灵的翅膀,飞到剧情之中,其意洋洋矣哉!

    浮云层层涌现,飘来飘去,遮掩故乡明月,红尘迷正途,更迷时人之眼。上世纪的文革开始后,戏楼回廊那金丝楠木和山梨木雕刻的飞龙舞凤、仙鹤鸣松、花鸟虫鱼等被除掉焚毁;回廊里那古典彩绘“关中八景”等被涂掉,代之以宣传文革思想的漫画。此次涂鸦,还不算伤筋动骨,令人悲哀的是这座古戏楼及两侧的古柏、其后的大庙和古槐,均于 1977年毁于愚昧无知者之手,故乡这一传统文化的象征再也见不到一点踪影,超迈逥拔之气衰糜!

    往事如烟,地望不在,秋风吹梦,真景成虚幻,先祖遗迹不知何处去,唯留一枕伤怀!回到故乡,从乡亲们的言表尚能证明过往,那戏楼和城隍庙的原址,似乎还有先祖遗迹,在冥冥中牵缀我的感情和思绪,却又无可寻觅,难以排遣的怀念之情,深入切至,却只能徒然兴慨!

    缅怀和追忆,总是美丽而缺憾,愈神往,愈凄迷!牵情处,堪思量,昔日胜景,梦中朝雨,反成今日之痛,情何以堪!逝去的美好事物,存在于见识者心中,后来者看不到实物,得到的只是先辈传说。传说的东西,后人半信半疑,虽然故乡的古戏楼和大庙,曾真实地存在了数百年!

    本文摘自我的系列回忆性散文《西去流云东逝水·文化艺术传承·故乡的古戏楼》片段,请网友们赏析!

    2019-08-05 10:46:16 0条评论
  • 上帝右手903
    上帝右手903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故乡伟大建筑是天下闻名的黄鹤楼。

    据《唐才子传》记载,李白登黄鹤楼本欲题诗,因见到崔颢的《黄鹤楼》这首题诗,停笔不作,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论诗之人对崔颢此诗也是赞誉有加,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崔颢的《黄鹤楼》名气一大,黄鹤楼这个建筑景观也随之享誉神州。《黄鹤楼》诗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从此,黄鹤楼就出名了,不仅享誉中华大地,更成为武汉市的城市名片。

    附《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08-05 14:45:11 0条评论
  • 传义书画工作室
    传义书画工作室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到处都是靓丽的风景线,尤其是在建筑方面,那古建群和现代楼盘各具风格特色,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发两三张图文,让大家看看吧




    2019-08-05 18:54:51 0条评论
  • 传义书画工作室
    传义书画工作室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到处都是靓丽的风景线,尤其是在建筑方面,那古建群和现代楼盘各具风格特色,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发两三张图文,让大家看看吧\u0008

    2019-08-05 18:54:51 0条评论
  • 碧海晴天48
    碧海晴天48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武清区黄花店镇无梁阁。

    2019-08-05 10:00:27 0条评论
  • 茶憝
    茶憝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家乡没有。

    2019-08-05 00:40:04 0条评论
  • 天生大烟熏
    天生大烟熏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天津独乐寺,传说安禄山起兵叛唐,在此誓师,因他想做皇帝,“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寺名。古寺建于唐贞观十年,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为国务院1961年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津门十景之一。独乐寺现已列为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名录。

    2019-08-05 00:44:27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