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冒充过你签字吗?你发现后是如何处理的?
孩子冒充过你签字吗?你发现后是如何处理的?
-
先不要责难孩子,孩子必有难言之隐。究其因,解其意,再讲其理,举明是非,方能通达圆满。
有人说这种孩子胆大,我认同。因为胆大才敢冒用他人信用,但这种“胆大”并不鼓励,因为即伤及自己又伤及他人;
有人说这种孩子怯懦,我也认同。只有怯懦的孩子才不敢与人沟通,只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自我的“聪明”可是成长的绊脚石。
我更认同的是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不良,关系不洽,阶层太显,关爱不佳造成的,于孩子本身胆小与怯懦关系不大。
孩子是在成长的过程,请家长珍重自己的孩子。
2020-05-22 11:47:48 -
感谢题主邀请。
这个问题需要分情况处理。
如果是孩子故意不愿意做作业或者其他偷懒的原因,家长需要好好批评和教育孩子。毕竟学习最大的敌人就是懒惰。
家长也需要自我反省,是否平时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管教。
如果孩子是因为害怕家长而不敢找家长签字,比如某次成绩没有考好。那么家长就需要先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孩子为什么不敢找自己呢。
是不是家长平时对孩子太过于严厉,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了害怕或者逆反的心理。
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特别小心的处理,否则会造成孩子以后与家长的关系疏远,不愿意与家长交流。
如果是有特殊原因,比如家长那时候正好不在家,老师又必须让家长签字。这样的情况只需要提醒孩子注意,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处理就行。比如给家长打电话,或者让家长给老师打电话说明原因。
这时候没有必要责备孩子,孩子可能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注【侯博说地】,每天从不一样的视角看待生活和教育
2020-05-22 15:50:00 -
我是补习机构的老师,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作为家长首先想的不是如何处罚孩子,这是我们教育不当造成的,我们应该反省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孩子本来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好看不好看取决于我们家长怎么画,不能出了问题就怨孩子。
我有一个同事家孩子背着她偷了她的钱,难道只是孩子的错吗?她平时对孩子吆来喝去,不管什么场合想训就训,孩子也有尊严呀!
所以还是先找家长自己的问题吧!
2020-05-24 13:41:24 -
这样的孩子胆大包天,望好好教育,人为本,跑光阴不如养好后人?!
2020-05-22 17:16:34 -
这样的孩子胆大包天,望好好教育,人为本,跑光阴不如养好后人?!
2020-05-22 17:16:34 -
孩子冒充自己签字家长肯定很生气,但是生气解决不了问题,也不能更好知道孩子原因,要反其道而行。
建议操作步骤:
- 把孩子叫到一个只有你和他的房间,一对一谈;
- 直接告诉孩子知道他冒充签字(态度要平和,不能激动),相信你肯定有自己的原因;
- 告诉孩子自己小的时候也冒充家长签字,因为成绩考的不好,问孩子是否原因告诉他为什么冒充签字,是因为没考好还是什么?
- 知道原因以后要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如果孩子说没考好怕说,你就和孩子说,觉得很抱歉,让你没考好不想告诉我直接签字,没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考的好不好,都爱他,愿意和他一起想办法解决。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不同意你的做法,希望以后能够一起解决。之后和孩子商量如何提高成绩。
理解孩子的感受才能让孩子明辨是分,找到解决办法。
2020-05-22 23:09:36 -
我没有孩子,假如出现这样问题,我会告诉孩子,家长签字,是让家长不光了解孩子学习,还通过学习,了解孩子最近状态,你冒充爸爸妈妈签字,就剥爸爸妈妈了解你的机会,知晓你的状态,从而你放弃了让爸爸妈妈帮助你从新状态的机会。
2020-05-22 11:12:59 -
很荣幸受邀请回答。我的签名孩子说过没办法模仿,也就不存在冒充签名了。倒是有冒充我的语气给老师微信聊过天,那是小学三年级,当时就严厉批评了他,还让他去学校主动给老师说明情况,态度很好,老师也教育了他,之后也就没发生过这类事了。
2020-05-22 11:13:58 -
孩子冒充家长签字应该是有原因的。问清原因后对症下药去处理,是孩子的原因,还是家长的原因,切勿着急上火,错误都推向孩子。
2020-05-23 14:03:05 -
孩子冒充自己签字家长肯定很生气,但是生气解决不了问题,也不能更好知道孩子原因,要反其道而行。
建议操作步骤:
把孩子叫到一个只有你和他的房间,一对一谈;
直接告诉孩子知道他冒充签字(态度要平和,不能激动),相信你肯定有自己的原因;
告诉孩子自己小的时候也冒充家长签字,因为成绩考的不好,问孩子是否原因告诉他为什么冒充签字,是因为没考好还是什么?
知道原因以后要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如果孩子说没考好怕说,你就和孩子说,觉得很抱歉,让你没考好不想告诉我直接签字,没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考的好不好,都爱他,愿意和他一起想办法解决。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不同意你的做法,希望以后能够一起解决。之后和孩子商量如何提高成绩。
理解孩子的感受才能让孩子明辨是分,找到解决办法。
2020-05-22 23: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