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为要得到奖励而努力,如果没有奖励就不努力怎么办?
孩子因为要得到奖励而努力,如果没有奖励就不努力怎么办?
-
那为什么要把奖励设置为零食或者是金钱呢?我认为奖励孩子去做一件事情是一件正确的教育方式,而奖励什么却有很大的区别。你可以把奖励设置为积分制的制度,完成一项任务可以加积分,发到某个积分可以奖励孩子去某个喜欢的地方旅游,或者是孩子喜欢某套书之类的。
2017-10-31 21:11:23 -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感觉是有点吃惊,同时也觉得很可怜,对于那些鼓吹把奖励用在孩子教育中的所谓“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们,非常生气,太不负责任了!
奖励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教人自私自利——你做这个,就有好处;你努力,就能得到你想要的——这不是从小就培养孩子自私自利么?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孩子会怎么样?他只会想到自己的利益,你让他孝顺父母,他会问:对我有什么处?你让他打扫卫生,他问:对我有什么好处?他心里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他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他能过的好吗?你在毁掉他的人生!
尤其是对于小孩子,他是没有判断力的,你怎么引导他,他就怎么走,一开始就用这种引导,这太可怕了!我记得有一个妈妈,不知道从哪学来了,孩子做家务就给钱奖励的做法,一开始孩子为了得到钱,非常努力做家务,这个妈妈很高兴。有一天,吃完饭,妈妈说:你去把碗洗了。孩子说:妈妈,我今天不想赚钱,我不洗碗了。听到这个,孩子妈妈惊呆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看您的叙述,孩子还在背诵儿歌的阶段,年纪应该还小,及时停止还来得及。
如果您考虑停止用奖励的方法,那就可以说说后续的问题了。
为什么父母会想要用、甚至习惯用奖励的方法呢?因为这看起来是很好的引导孩子、控制孩子的方法,可以把孩子往自己想要的方向(比如背儿歌、看书...)引导。
孩子出生之后,是需要不断地教育和引导的。但父母先得确定一个方向,尤其是看到很多盲目让孩子上辅导班和兴趣班的父母,我真的想问一句:你清楚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吗?这是教育的第一个问题: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你只知道要让孩子背儿歌,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背;你只知道要让孩子学奥数,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只是跟风把孩子送去辅导班,却不清楚为什么要让孩子受这份苦,这不是很盲目吗?
如果您教育的目标是想要孩子幸福,那就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上。如果你根本不关注什么完善的人格,什么幸福,那就无所谓了——这是大部分父母的现状,用自以为是的爱去害孩子。
完善的人格说起来内容非常广泛,而且说法不一。不过,用中国人传统的说法,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个在过去被称为“五德”,会有很多论述,只说说我们的理解。
仁:仁者爱人,简单说,就是将心比心。仁这个字,拆开就是“二”“人”,想到我,就想到,而不是有我无你的竞争,或者只想到自己。
义:义者循理,就是会遵循规律,夏天穿单衣,冬天穿棉袄,这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尊敬师长,这就是遵循人际规律,等等。
礼:礼,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基本上就是各种礼仪,这个基本上现代父母都会教。
智:不用多说了,就是智慧,这个不同于孩子的成绩和学习,而是真正的智慧。很多父母在培养孩子上有特别没有智慧的表现,比如幼儿园就学数学甚至做家庭作业,更有辅导班三年级教四年级的内容,四年级教六年级甚至初中的,为什么说这没有智慧,因为孩子的生理发展规律还没到那一步,拔苗助长,必然得不偿失。
信:守信用,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还有一点,就是内外一致,不虚伪,顺应自己的性格秉性发展,而不是一定成为另外某一个成功的人。如果不尊重孩子本身秉性和天赋,只想把孩子培养成某一类人,这会非常可怕,我们在咨询中遇到很多这样的案例。
希望你的孩子健康成长!
2016-11-25 10:17:04 -
大家都知道,奖励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公司都有明确的奖罚制度,刺激员工努力工作。而这个方法总在孩子身上确是不合适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要奢望孩子照自己的设想来发展。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参与孩子的塑造,却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去看,孩子最近到底对什么感兴趣。无论是陪伴、设置游戏, 还是加入引导元素,最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并延展孩子的兴趣, 他才是他
生活
的主角。孩子的兴趣是随着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自发表现出来的,他们从现有的环境中发掘自己的兴趣,而后投入其中。而我们可以做的是,用眼角偷偷瞟见他/她爱盖瓶盖的那个专注时刻,第二天把各种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瓶盖和瓶子加入到他/她的玩具箱。而不是通过物质奖励才培养孩子,那只是一时的作用,当没有了,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机。发掘孩子的兴趣进行培养才是重中之重。2016-11-21 10:57:15 -
大家都知道,奖励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公司都有明确的奖罚制度,刺激员工努力工作。而这个方法总在孩子身上确是不合适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要奢望孩子照自己的设想来发展。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参与孩子的塑造,却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去看,孩子最近到底对什么感兴趣。无论是陪伴、设置游戏, 还是加入引导元素,最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并延展孩子的兴趣, 他才是他
生活
的主角。孩子的兴趣是随着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自发表现出来的,他们从现有的环境中发掘自己的兴趣,而后投入其中。而我们可以做的是,用眼角偷偷瞟见他/她爱盖瓶盖的那个专注时刻,第二天把各种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瓶盖和瓶子加入到他/她的玩具箱。而不是通过物质奖励才培养孩子,那只是一时的作用,当没有了,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机。发掘孩子的兴趣进行培养才是重中之重。
2016-11-21 10:57:15 -
这个有点像心理学上的阳性强化法,就是孩子好的行为就给予奖励,这个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只要运用的得当,这个奖励是可以由物质转化为精神的,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个奖励撤销。
1 需要明确对于孩子需要强化的行为是什么,比如说是背儿歌,家长希望孩子背儿歌的是数量的多少,还是希望从背儿歌的中间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或者是孩子背儿歌的速度……这个行为是越具体强化的结果越好。
2 监控目标行为。比如说是针对背儿歌的数量,注意留心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容易记住,没记住的时候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是家长在看电视孩子分神了还是孩子想出去玩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呀
3 设计干预方案,明确强化物。比如在晚饭之后,坐在主桌旁,孩子需要记多长的一个儿歌,这个儿歌多长时间记住比较适合孩子的现在的年龄,记住之后给与一个小贴贴或者一个拥抱,并且给与正面的鼓励。关于强化物,可以尝试一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孩子喜欢听故事,那就可以奖励给孩子一些小卡片或者小旗子之类的,然后告诉孩子你得到几个就可以给你讲几个故事。这样的方式奖励于孩子来说比较新奇孩子会乐于配合。关键是强化物希望尽量的不要是一些家长暂时妥协的权益之物,反则时间长了家长就该犯嘀咕了,比如零食,吃多了不好等等的。
4 实施强化。在执行的时候,当发现孩子背会一个,请及时给与奖励,并且明确的告诉孩子这次背会了一个儿歌,我奖励给你一个小旗,这个小旗你可以换一个你喜欢听的故事,孩子如果要求兑现,父母也一定马上给孩子讲孩子喜欢的故事。请记得一定给孩子正面的鼓励!
5 等孩子会的儿歌越来越多,背儿歌已然成了乐趣,孩子就慢慢形成习惯了,这个时候的奖励就不那么重要了
时间有可能会长也有可能很快就有成效,不着急,慢慢来,会好的!
2016-11-22 20:43:10 -
奖励可能作为一个从手段来说,是对孩子在一定情况下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我们幼儿园老师说奖励制度,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一种条件交换。
而我们在教育儿童的时候,最好不要使用这种条件交换,可能会使得孩子变得很焦虑,很焦躁。
这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上,前段时间,我们家开始了集小星星换奖品,但是那段时间我们家姐姐变得非常的焦虑,他就说什么时候才可以得到她的礼物,什么时候我才可以得到那样东西,他就会变得非常的烦躁焦躁。我和他老师谈了一下,老师就告诉我这种条件交换的方式并不是特别适合小朋友。这样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带有目的性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想做。
所以我觉得爸爸妈妈可以考虑一下用其他的方式,来激励自己的孩子。
2016-11-21 15:30:38 -
奖励可能作为一个从手段来说,是对孩子在一定情况下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我们幼儿园老师说奖励制度,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一种条件交换。
而我们在教育儿童的时候,最好不要使用这种条件交换,可能会使得孩子变得很焦虑,很焦躁。
这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上,前段时间,我们家开始了集小星星换奖品,但是那段时间我们家姐姐变得非常的焦虑,他就说什么时候才可以得到她的礼物,什么时候我才可以得到那样东西,他就会变得非常的烦躁焦躁。我和他老师谈了一下,老师就告诉我这种条件交换的方式并不是特别适合小朋友。这样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带有目的性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想做。
所以我觉得爸爸妈妈可以考虑一下用其他的方式,来激励自己的孩子。
2016-11-21 15:30:38 -
小孩子,适度使用物质奖励策略来使他努力,我觉得是可以的,不过要把握好度。
一般的小孩子都会对零食玩具等等特别感兴趣。而对于小孩子来说,你跟他谈理想未来什么的都是太遥远虚无的事了。所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可以在他刚开始做事学习带来积极性。
但如果每次都采取物质奖励,那么对他以后的责任感建立等等是有影响作用的。应该逐步引导让他自己享受努力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
2016-11-19 08:07:32 -
大家都知道,奖励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公司都有明确的奖罚制度,刺激员工努力工作。而这个方法总在孩子身上确是不合适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要奢望孩子照自己的设想来发展。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参与孩子的塑造,却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去看,孩子最近到底对什么感兴趣。无论是陪伴、设置游戏, 还是加入引导元素,最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并延展孩子的兴趣, 他才是他生活的主角。孩子的兴趣是随着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自发表现出来的,他们从现有的环境中发掘自己的兴趣,而后投入其中。而我们可以做的是,用眼角偷偷瞟见他/她爱盖瓶盖的那个专注时刻,第二天把各种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瓶盖和瓶子加入到他/她的玩具箱。而不是通过物质奖励才培养孩子,那只是一时的作用,当没有了,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机。发掘孩子的兴趣进行培养才是重中之重。
2016-11-18 18:25:20 -
这个有点像心理学上的阳性强化法,就是孩子好的行为就给予奖励,这个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只要运用的得当,这个奖励是可以由物质转化为精神的,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个奖励撤销。
1 需要明确对于孩子需要强化的行为是什么,比如说是背儿歌,家长希望孩子背儿歌的是数量的多少,还是希望从背儿歌的中间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或者是孩子背儿歌的速度……这个行为是越具体强化的结果越好。
2 监控目标行为。比如说是针对背儿歌的数量,注意留心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容易记住,没记住的时候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是家长在看电视孩子分神了还是孩子想出去玩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呀
3 设计干预方案,明确强化物。比如在晚饭之后,坐在主桌旁,孩子需要记多长的一个儿歌,这个儿歌多长时间记住比较适合孩子的现在的年龄,记住之后给与一个小贴贴或者一个拥抱,并且给与正面的鼓励。关于强化物,可以尝试一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孩子喜欢听故事,那就可以奖励给孩子一些小卡片或者小旗子之类的,然后告诉孩子你得到几个就可以给你讲几个故事。这样的方式奖励于孩子来说比较新奇孩子会乐于配合。关键是强化物希望尽量的不要是一些家长暂时妥协的权益之物,反则时间长了家长就该犯嘀咕了,比如零食,吃多了不好等等的。
4 实施强化。在执行的时候,当发现孩子背会一个,请及时给与奖励,并且明确的告诉孩子这次背会了一个儿歌,我奖励给你一个小旗,这个小旗你可以换一个你喜欢听的故事,孩子如果要求兑现,父母也一定马上给孩子讲孩子喜欢的故事。请记得一定给孩子正面的鼓励!
5 等孩子会的儿歌越来越多,背儿歌已然成了乐趣,孩子就慢慢形成习惯了,这个时候的奖励就不那么重要了
时间有可能会长也有可能很快就有成效,不着急,慢慢来,会好的!
2016-11-22 20: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