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不是谁都能想到的废话?

spider 全部 1038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不是谁都能想到的废话?

回复

共11条回复 我来回复
  • 秀云涵天
    秀云涵天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绝对不是。没有诸葛亮那样的格局就演绎不出隆中对那样的佳话。

    首先刘备就说不出那样的“废话”,刘备确实有过人之处,但对于国际形式的预判和战略战术的运用,他和诸葛亮比,还不在一个频道上,说难听一点,他想破脑壳也想不到那个高度。

    其次刘备身边也不乏谋士,也曾与一些高人或有一面之缘或者相处短暂,但不论是在《三国志》还是在《三国演义》中,都没发现那些人有一个人能说出类似隆中对的妙论,也就是说他们对时局的把控远远达不到诸葛亮的高度。

    所以,阅人无数的刘备,当诸葛亮高屋建瓴地说出隆中对妙论之后,对政治敏感的刘备来说绝对是振聋发聩,甚至可以说是醍醐灌顶,多年来的迷局立马破解,立国蓝图清晰可辨,皇帝宝座招之即来,一切都是时间的问题了!以至于后来关张二人刁难诸葛亮时,刘备就敞亮亮地说,他得到军师如鱼得水,希望两个弟弟啥都别说了。水平属于有限公司的关张还想不通,但碍于大哥面子就忍下了!直到后来诸葛亮一系列的惊艳刷屏,关张二人才口服心服,不在胡咧咧!

    事实证明,刘备得到诸葛亮,岂止是如鱼得水,那是满仓了一只绩优股,小白翻身成帝王,改写了历史,创造了时代传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2021-09-29 23:49:35 0条评论
  • 米粒闲聊
    米粒闲聊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是不是谁都能想到的废话呢?持这个说法的,就是无知的一种表现。“隆中对策”,是诸葛亮为刘备勾画的“兴复汉室(建国战略)”的蓝图。在此蓝图中,诸葛亮先是拿曹操和袁绍对比,间接的告诫刘备,事在人为。然后,对天下格局进行了简短而精确的分析。指明了谁是对手(曹操)、谁是盟友(孙权),谁又是刘备能吃掉的“菜(刘表、刘璋)”。最后,诸葛亮为刘备“兴复汉室”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先是,避免与曹操过早的交战,同时与孙权结盟。同时,占有荆、益二州。二是,广揽人才、搞好內政、处理好与戎、夷越等少数民族的关系。三是,天下有变时(应是指曹操集团内部出现动荡、内乱,或是曹操病亡等),刘备和一员大将分别从益州和荆州同时北伐。从“隆中对策”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博学多才和对天下大势很强的洞察力。而且,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充分利用主、观条件、因素,都为“兴复汉室”而用。现今的人们,看到“隆中对策”或许觉得,诸葛亮提出的种种分析和判断,都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可是,这种感觉就如同穿越剧一样,是早已知道起因、过程和结局造成的。而且,就是在当时,可谓人才辈岀,可是,有其他人提出过“隆中对策”吗?

    2021-10-27 16:05:49 0条评论
  • 阿头山不隆不中
    阿头山不隆不中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什么这对哪对的?诸葛亮十几岁出来逃难,如果没有生活生存困难之处谁出来逃什么难,那叫出来旅游,游山玩水。

    逃难找个安身之处,躬耕种地养活自己,躬耕种地时期什么对也没有,怎么不弄个逃难对?躬耕对?布衣对?

    诸葛亮躬耕的地方是一个坡冈,出名之后人们称卧龙岗,卧龙岗中间部位叫隆中,因为隆中地势高,隆起的高坡,高冈,所以才叫隆中卧龙岗,古代人们可能还没有完全发展到烧砖制瓦时代,富豪大家可能有不成熟的生砖生瓦,我们从地下挖出来过好像叫(麻屋砖)大部分是草房子为主,简单一点就是草庐,草庵,矛草庵 。

    “隆中对”都是人们后期写书加上去的,与诸葛亮躬耕时期没关系,拿“隆中对”为理由曲解诸葛亮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是对诸葛亮出师表不尊,转移主题目标,来达到某些人的阴谋和目的,卧龙岗上有隆中,不是山上有隆中,那叫山顶,加个古“古隆中”纯粹是糟蹋隆中二字的字意。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南阳的简称为《宛》宛城,宛县,南阳城,南阳县都是一个城区范围,谁也无法感动和拆开的。


    2021-10-30 10:27:24 0条评论
  • 村酒者
    村酒者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提问者真把刘表、刘璋当废柴了!问一句提问者,要是你穿越过去当诸葛亮,按刘备当时的实力,你有敢打刘表、刘璋主意的狗胆吗?你才是真正的废话!

    2021-09-29 07:22:48 0条评论
  • 隐士梦言
    隐士梦言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反问一下,如果你是诸葛亮,你来为刘备规划发展路径,你会只把目标定在三分天下有其一,而不把伟大的创业目标定成天下统一,彻底复兴汉朝吗?

    诸葛亮隆中对的伟大在于,他在做刘备势力的发展规划的时候,完全是凭借实际情况出发的,即最大限度的估计了成效,又没有盲目夸大创业效果,这几乎是所有人都做不到的。

    而后,诸葛亮又用自己的一生,兑现了这个创业计划,就包括后来六出祁山讨伐曹魏,其实也并不是为了夺取全天下,而是为了维持住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是以攻代守,用主动进攻来减小曹魏对蜀汉地区的威胁而已。

    也正因为如此,魏延提出偷袭长安的战术的时候,才会被诸葛亮直接否定,因为诸葛亮压根就不认为蜀国有能力统一天下,即便偷袭长安成功了,依旧是没有实力彻底打败曹魏的,而且还会招来曹魏的报复行动,从而让蜀汉受到更大威胁。

    没看懂隆中对的奥妙的人,请在更多的阅读一下《三国演义》吧,诸葛亮一个农民,能在自己尚未出仕之前,制定出隆中对这样的创业计划书来,已经不是伟大,而是神话了。

    最简单的一条,你和你领导做工作计划的时候,你能做到最大限度承诺工作成效,又不对结果进行盲目夸大的预估吗?恐怕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因此,隆中对实际是一个被神话了的情节。

    你之所以将它看成了废话,只是你已经提前知道了后续的剧情而已,真要是让你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制定计划,你其实连隆中对该如何起笔写第一个字都不知道!

    2021-10-12 20:26:28 0条评论
  • 战慄
    战慄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刘备哪敢想,刘表的地盘他都不敢要,又怎么好谋划刘璋的?就算他想过,蜀地易守难攻,刘备当时的资本怎么攻打?具体步骤如何?

    鲁肃早些年对孙权说的“隆中对”,是曹操、刘表、孙权三足鼎立。蜀地也是东吴的谋划范围内。对于刘备来说,又是艰难的人生十字路口。

    拿着历史书预言历史,谁都是“聪明人”。

    2021-09-28 23:51:20 0条评论
  • 成语达人
    成语达人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隆中对的战略,确实是很平常的一个事情。

    2021-09-29 19:13:37 0条评论
  • 翕张文章耕耘者
    翕张文章耕耘者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应邀回答。

    你提问会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你在怎样的水平,就没必要回答你什么了。呵呵呵

    2021-10-03 08:25:13 0条评论
  • 韩信197999
    韩信197999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事后想起来,当然是废话,因为谁都知道事情就是这样……

    但是你要知道这个是事先说的……

    就像买彩票,你要问昨天的中奖号码,谁都知道。这就是废话……你要问明天的中奖号码,能说出来的才是神……

    2021-09-29 18:43:08 0条评论
  • 锋点1
    锋点1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非也,知道结果的我们以为取四川很容易。但当时纸面上的实力属四川强。

    2021-09-29 13:38:56 0条评论
  • 风中的旅途灵敏
    风中的旅途灵敏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非也非也,诸葛亮的隆中对,在当时可是非常好的战略眼光的。郭嘉,庞统 周瑜这些会知晓,其他的未必会知晓。比如刘备不知晓的时候,就是跑来跑去,不知晓做什么,然后知晓了隆中对,就知晓了自己的目标,然后为了目标去奋斗。曹操么,根本就不需要

    。隆中对的方针是没有错的,只是刘备把人和看的太重,所以就不好办了,隆中对的意思是需要荆州和益州,刘备为何取不了天下,还是人才的缺少,靠诸葛孔明,还是不行的。凤雏才能不错,可是为了益州 牺牲了自己,否则,还真可以取天下。不牺牲,益州诸葛亮去,荆州,庞统和关羽,庞统在荆州也是个大族,那么关羽去打樊城,后方是稳固的,吴下阿蒙哪里敢白衣渡江。我们再来回忆下隆中对, 隆中对

    来源三国志,作者魏晋,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4,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诸葛孔明的大局方略是没有错的,也有能力去得到这些,而刘玄德装了一辈子好人了,把名声和名誉看的很高,虽然名声和名誉可以让你成人和,但是也会拖累你。三国演义来源三国志,三国演义有个剧情说,刘表已经乏力了,刘表把荆州托付给你,那么你可以接受下来,虽然会有刀斧手,但是以诸葛孔明的才智,会有办法解决的,有了荆州 那么再取益州,就可以成大事和曹擦,孙权一较高下,可是刘备太难决断了,每次决断好,已经错失良机了。三国演义还有个剧情,刘备去西川的时候,张松和法正已经可以做内应,庞统让魏延摆好军队,拿下刘章,可是刘备不肯,之后刘备和庞统谈了不少话语,庞统明白了,用自己的牺牲,给刘备借口得到西川,的卢防主,徐元直都能看出来,庞统难道看不出来,但是为了刘备,师出有名,只能牺牲自己。 这个孔明可能不会这样做。 不过孔明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还是可以的,可是失去了荆州,才能再好,都取不了天下了。但是隆中对确实很好的战略眼光,只是现实操作起来就有点难做而已。可还是给了刘备一时的三分天下。 所以隆中对还是不错的。

    2021-09-30 09:52:44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