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在位十几年,为何始终不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宋太祖在位十几年,为何始终不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27年赵匡胤出生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家里世代从军。赵匡胤9岁那年后唐灭亡,后投奔后汉枢密使郭威,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公元954年郭威养子柴荣即位后,对赵匡胤非常器重,令其掌管皇城禁军,赵匡胤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掌握兵权,逐渐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
公元958年,后周世宗柴荣病逝,年仅7岁的幼子柴宗训即位,当时赵匡胤已经手握重兵,在军中威望非常高,公元960年朝廷得到消息,称契丹联合后汉南下,准备进攻后周,赵匡胤被命令率领大军北上应战,大军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陈桥镇)时,赵匡胤下亲自私下散布“皇帝年幼,不能亲政,不如造反”等言论,煽动将士情绪。
之后赵匡胤弟弟赵匡义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赵匡胤这才“勉强”同意登基称帝,建立宋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虽说登位手段不怎么光彩,但不得不承认赵匡胤是个合格的皇帝,登位之后,他先后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五国政权,结束五代十国混乱时期,完成祖国大一统。
遗憾的是,公元976年年仅49岁的赵匡胤就病逝了,让后人疑惑的是,他死后皇位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匡义,这是为什么?难道赵匡胤没有子嗣吗?
据史料记载,赵匡胤共有4个儿子、6个女儿,其中长子、三子早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还有次子赵德昭、四子赵德芳,而且赵匡胤病逝时,这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完全可以继承皇位,那为何最终是赵匡义登上皇位呢?
对此,《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正史书中都有解释,据史料记载,赵匡胤母亲杜太后病重时,曾乞求赵匡胤将皇位传给一母同胞的亲弟弟赵匡义,理由是怕新皇帝登位后对手握重兵的亲叔叔痛下杀手。经不住母亲苦苦哀,赵匡胤最终留下遗照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匡义,史称金匮之盟。
当然,这只是正史中的记载,还有一种可能是赵匡义强行从侄儿手上夺到皇位。毕竟赵匡义很早就跟着赵匡胤起事,在军中威望即使比不上哥哥,也差不了多少,而且赵匡胤去世时,他最大的次子赵德昭只有25岁,要资历没资历,要军功没军功,跟叔叔赵匡义一比文武百官更愿意支持赵匡义。
而且从赵匡义后来对待两个侄子的态度来看,他的确更像是夺位。公元979年,赵匡义逼死28岁侄子赵德昭,公元981年赵匡胤四子赵德芳离奇病逝,时年22岁。在赵匡胤死后5年内,他仅剩的两个儿子也相继离奇死亡,要说和赵匡义无关,估计也没人相信。
2019-04-22 22:52:43 -
第一,来自太后和弟弟的压力2,没想到会死的那么突然
2019-04-18 21:12:45 -
宋太祖赵匡胤得位于陈桥兵变,有很大因素是前皇柴世宗英年早逝,幼主年龄过小。赵匤胤当时是殿前都检点,统领全国兵马,手下众将想做从龙之臣,开国元勋,于是就将赵匡胤皇袍加身,宋太祖假意推让一番,也就装作勉为其难接受了。
赵匡胤登基之后,天下还有好几个政权并立,弟弟赵匡义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拥有很大的势力。据说是太后和赵匡胤商量传位程序先弟后子,即太祖驾崩后传位二弟赵匤义,接着三弟赵匡美,然后再传给赵匡胤的大儿子赵德昭,以防前车之鉴,避免少年天子坐不住天下。
2019-04-18 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