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没有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北宋就不会被金所灭,你怎么看?

spider 全部 1038

有人说,没有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北宋就不会被金所灭,你怎么看?

回复

共12条回复 我来回复
  • 宋安之
    宋安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个有点扯。

    虽然开国皇帝制定的制度完善与否,某种程度上注定了一个王朝的灭亡速度和方式。

    比如说制度完美,王朝肯定延续的久。制度漏洞太多,那么皇权威胁太大,真有可能成为短命王朝。

    但单纯以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来说,不足以说明没有这个事情,宋朝就不会被金国所灭的。

    首先“杯酒释兵权”这个历史典故,其实就没有靠谱的历史出处。但代表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宋太祖赵匡胤收取兵权,将节度使等武将手里的兵权收归于中央朝廷的举措,可以视为重文轻武的一部分,但这个事件代表不了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

    单纯以这个来说,其实如果北宋没有“杯酒释兵权”这个情况,说不定就会成为短命王朝。因为自晚唐到五代十国这段时期,一直属于武将作乱时期,诸如唐朝的藩镇割据、唐朝直接亡于藩镇朱温之手、五代十国的武夫治国。

    可以说武将手中权力太大,是五代十国频繁改朝换代的根本原因所在。宋太祖赵匡胤将武将的兵权归于中央朝廷,避免了武将以下犯上威胁皇权,使北宋没有成为短命王朝,反而是一件大好事啊!

    而且单纯以“杯酒释兵权”来说,并不能以此代表宋朝重文轻武,只能说“杯酒释兵权”是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一部分而已。

    而且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收回武将兵权,但还是有分寸的,在边境及其一些敏感地区的将领,宋太祖给予其“便宜处置”的特权,可以使这些将领见机行事,灵活应对。

    如果宋太祖这种拿捏很好的分寸延续下去,武将有见机行事的权力,北宋都不会那么弱的。

    到了宋太宗时期,才是真正的重文轻武。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以后,实行“将中从御”的政策,进一步限制武将,重点是使武将做不到见机行事,在通讯落后的古代,遇有战事没有什么主动权,也就是被动防御,对敌的方针还要等待朝廷的命令,这等待时间中,不知贻误了多少军机,整体太过死板了。

    更要命的是这个“将中从御”还成为宋朝皇帝的家法,一直延续下去,有着这样的家法,宋朝对外战争能不经常败吗?

    所以以开国初期制定的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北宋亡国来看,应该是宋太祖和宋太宗两位皇帝所酿成的恶果,不是单纯一个不“杯酒释兵权”就可以避免的事情。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2019-08-16 23:33:03 0条评论
  • 甬城阿斌
    甬城阿斌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强干弱枝\"是宋太祖定下来的方针,换句话说,就是把兵权高度集中到中央手里,地方军力相应薄弱,而且经常调动官员的职务,免得他们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形成军阀势力,象安祿山那样造反。后世认为这造成\"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因而战力低下,屡屡战败,真是这样的吗?我不这样认为。

    大家知道:秦自商鞅变法,实际上就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军事制度,将领平时并无兵权,临战才将军队交给他,例如王翦率六十万大军伐楚,他对这支部队本来很熟么?不是。他是笫一次统领这六十万人,否则他不会说:\"今秦王空国以托我也\",说明以前没有这样的事。但他照样率领这支大军灭了楚国;

    刘备伐吴,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统领全军,陆逊过去对这些将领很熟么?不是,否则将领们何以对他不服?但结果呢?他指挥全军,大破蜀军;

    北宋建立不久,宋太祖就杯酒释兵权,采用\"强干弱枝\"的治兵方針,但宋军就是所向无敌,扫平了南方诸国。

    再看国外:卫国战争时,朱可夫元帅被称为\"救火队员\",哪里危急,斯大林就派他去哪里,一会儿到这一部队,一会儿到另一个部队,但他就是处处打胜仗;难道他对这些部队全熟悉?根本不可能!因为苏军伤亡极大,好多部队都是新建的,好多军官都是火线提拔起来的!连后来成为国家领导人的赫鲁晓夫中将、勃列日涅夫中将,朱可夫也不认识!

    可见\"强干弱枝\"本身没有错,不但沒错,还很有利于中央集权,你看:秦国两次叛乱,一次是商鞅据封邑造反,另一次是樊於期拥秦始皇的胞弟割据,不是很快被中央军平定了?要是允许地方有较大兵权,将领长期待在一个部队里,形成了势力,象安祿山那样,这两次叛乱哪能这样轻易镇压下去?

    实际上,要透彻了解一个人,哪有这么容易?有的人几十年相处下来,还看不大透,要求将领对部下个个熟悉,是办不到的,军人只要坚决服从命令就行啦!

    要促说宋太祖错了,那么唐朝节度使兵将抱成团,就常胜不败么?未必!安祿山部碰到回纥兵,不是一败再败么?吐蕃军攻陷长安,皇帝出逃,比北宋开封失陷又好了多少呢?

    那么,为何宋军外战屡屡失败呢?这不能怪\"强干弱枝\",主要是宋王朝腐败很快,文武官员几乎无一例外,都追求享乐腐化,自太祖后,朝廷上下沉迷于歌舞升平,部队疏于训练所致。北宋的军队,讲难听些,不象是军队,倒象是难民收容所:每逢大灾荒,政府害怕百姓沒饭吃,要造反,就大量招兵,结果军队人数很多,但都是混饭吃,平时官兵都很少训练,没有什么战斗力。金兵南侵时,隔河敲了一夜的战鼓,南岸的十多万宋军争先恐后地逃命!这样的军队,虽百万何用?

    但同样是在\"强干弱枝\"政策下,将领能干,治军有方,某些部队战斗力也很强,如北宋的狄青部,南宋的孟珙部,可见宋军战斗力差,真不怪\"强干弱枝\",而是政府腐败所致,就好比清朝的八旗兵,本来骁勇无敌,后代就都不行了,是一个道理!

    2019-01-21 16:43:55 0条评论
  • 左冯翊的左庶长
    左冯翊的左庶长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样说实在太绝对,太武断了,北宋灭亡的原因是多因素的,赵匡胤的政策只是其中之一,不能说没有这个政策,北宋就不会灭亡。

    宋朝其实挺不幸的,都不能说是大一统的国家,周围的敌人虎视眈眈的盯着赵家人。当石敬瑭献出燕云十六州时,就注定了中原王朝的困境,对于北方游牧民族来说,中原就是一马平川,基本不设防。宋朝皇帝做梦都想收回燕云十六州,宋太宗赵光义就是因北伐而死。虽然在澶渊之盟后,宋辽和平了近百年,但战略要地还是没抢回来,这也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了,北宋为防止武将做乱,采用的是“强干弱枝”的政策,武将经常轮换,导致将不识兵,兵不知将。再加上皇帝和朝廷总揽兵权,前方做战的将领事事都得请示皇帝,这仗能打赢真是烧高香了。

    在金灭了辽后,顺道把北宋也灭了。

    2019-01-21 21:05:13 0条评论
  • 忘记历史就是犯罪
    忘记历史就是犯罪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历史是互相联系的。没有前面,会有后来的吗?会有金吗?

    2019-01-21 12:44:12 0条评论
  • LM鋒
    LM鋒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历史每个开国皇帝疑心病很重,可能艰他们在创业艰难和危险很大关系。汉朝刘帮,明朝朱元璋,枉杀功臣也就在所难免。所以张良,刘伯温比较聪明贤臣都选择隐退。宋朝赵匡胤算好了,只是温柔手段劝功臣放下兵权。也许人心都一样,以为这样没有人可以作乱了。

    2019-01-21 15:14:18 0条评论
  • 左冯翊的左庶长
    左冯翊的左庶长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样说实在太绝对,太武断了,北宋灭亡的原因是多因素的,赵匡胤的政策只是其中之一,不能说没有这个政策,北宋就不会灭亡。

    宋朝其实挺不幸的,都不能说是大一统的国家,周围的敌人虎视眈眈的盯着赵家人。当石敬瑭献出燕云十六州时,就注定了中原王朝的困境,对于北方游牧民族来说,中原就是一马平川,基本不设防。宋朝皇帝做梦都想收回燕云十六州,宋太宗赵光义就是因北伐而死。虽然在澶渊之盟后,宋辽和平了近百年,但战略要地还是没抢回来,这也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了,北宋为防止武将做乱,采用的是“强干弱枝”的政策,武将经常轮换,导致将不识兵,兵不知将。再加上皇帝和朝廷总揽兵权,前方做战的将领事事都得请示皇帝,这仗能打赢真是烧高香了。

    在金灭了辽后,顺道把北宋也灭了。

    2019-01-21 21:05:13 0条评论
  • 向往观察使
    向往观察使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宋太祖赵匡胤得位于陈桥兵变,深知地方武装割据对国家局势的危害性有多大。当时的中原大地刚刚经过一百余年的动荡不安,各地有势力的节度使军阀们你方唱罢我登场,视中央政权为无物。赵匤胤用温和的杯酒释兵权逐步解除武将们的兵权也是当时社会统治的需要,太祖和太宗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奠定了宋朝以文制武,开科取士的社会治理方式,在当时来说应该是先进的、符合实际的。

    俗话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一个大国哪里会有什么千古不变的灵囊妙计,世上唯一不变的是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其实宋朝在赵匤胤和赵光义兄弟俩统治时一直是扩张的,只是到了北宋末期,文驰武禧,皇帝和朝臣们互相粉施太平,松懈了战备,才造成了灭国之祸。

    2019-01-21 16:28:31 0条评论
  • 活泼鹤鸣
    活泼鹤鸣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但也很有可能宋朝早就被推翻了,新建了其它朝代呢。

    2019-01-21 12:44:26 0条评论
  • 77736942069
    77736942069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历史没有假设。

    2019-01-21 15:38:28 0条评论
  • 玄武君闲聊
    玄武君闲聊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一派胡言,以点概面,没有任何说服力,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长篇大论,我直接懒得写,劳烦诸君对待历史问题要严谨,可以猜想,但要符合历史事实。

    2019-01-21 13:44:30 0条评论
  • 超越自我11982
    超越自我11982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那就还得乱下去

    2019-01-21 20:41:17 0条评论
  • 用户1959282165559
    用户1959282165559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对头。应该加入唐朝李渊的基因 基因遗传面太窄

    2019-01-21 13:49:49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