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言文有必要吗,怎么学习?
学习文言文有必要吗,怎么学习?
-
有用。
有用一是因为考试要考。特别是高考,文言文占了19分。这19分是至关重要的,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语文题相对也是容易提高的。
有用二是因为要深造搞研究的话,一部分专业需要研究古代文献。
有用三是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也免不了要用到文言文,有时候文章中会引用少量的文言句子,大部分成语的用法都是来自于文言文。
有用四是因为懂点文言文显得你有文化。
2018-02-20 23:21:21 -
感谢邀请!无数的社会生活实践证明,学习文言文不仅有用,而且是必须!从大的层面讲,这是继承和发扬古圣先贤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而浩大的文化遗产的必由之路!从个人成长方面来说是我们提高思想丰富个人素养的绝佳途径。
古老的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不可计数的文化名人、保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四大发明到丝绸瓷器,从天文历法到中医中药……这些遗产几乎涵盖了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祖先智慧和劳动的宝贵结晶,对我们今人的思想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借鉴意义,是我们的中华文化之根、民族精神之魂。而记录这些文化遗产的文字便是文言文,所以学好文言文是每一个华夏子孙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另外,文言文语言优美,音韵和谐,经常诵读不仅有助于加强我们的语感,丰富我们的表达,对我们加强理解能力、提高记忆力也不无裨益。
2018-02-21 05:12:49 -
历史传统优秀的东西应该传承。
文言文是古代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结晶。许多文言文述事精练、用词恰当。朗朗上口,艺术价值很高。
常常阅读这类文章,对提升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文言文具有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学文言文,品历史事件的过程,使读者对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件中的知识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当然,学习文言文并不是主张淡化现代汉语。在学好现代汉语的情况下,阅读一些文言文会帮助提高学习现代文字的水平。二者相结合,会更好学好现代文字。
谢谢邀请!
2019-06-06 12:12:29 -
结论先行:有用
我们最初学习文言文是中学语文要求,为了考试。但是我们经常纳闷,除了考试它还有什么用?
文言文到底是什么
所谓“文言”,就是古代的语言。“文言文”就是古人用他们的语言写出来的文章。
我们现在的文章一般为白话文,来源于此曲中的旁白中的“白”。
既然是文章,那么就是用来阐述世间万物、表达作者意思、情感的东西。
文言文所要关注的就是文章的内容,尤其是观点类。
文言文的作用
1、从古籍中吸取精华
上面已说既然是文章,关注的就是内容。那么文言文有什么用?
文言文中的观点道理放到现代就没用了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成千上万的古籍不说,就《道德经》举例来说:它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每一章都不断的被人们阅读、研究、流传,它是多少人的案头书。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恒矣。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是《道德经》中的第二章,讲述万物都有其自己的生长规律,任其自由发展而不强加干涉,成就了万物而不居功。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有美就有丑,有生就有死,有乐就有悲,有善就有恶…
老子将自己的所学所思传承下来,不能因为是文言文就不学了吧,毕竟其中暗含的很多道理即使到现在也是适用的。
2、读文言文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这样说可能会不太理解,但是换一种说法:寥寥数语就描绘一幅美丽的画卷,惊叹之余,佩服连连。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用白话文来翻译就是青山上覆盖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如果用白话文来写的话,是不是瞬间感觉没那么有意境了?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白话文翻译就是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
白话文和文言文最大的区别就是使用字的多少,文言文更偏于精炼。句子简短,字数一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意境。
2018-06-16 10:17:21 -
值得肯定的是,学习文言文是有必要的。一方面,它是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对我们促进现代汉语学习,提高语文水平也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学习文言文,我们优学优考策略认为——
1、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是学习文言的重要基础 。
学习现代文,是从认字开始,学文言亦然。所谓“能识二千字,乃可读书”,就是这个意思。
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大多都是从课文出现的文言开始。学习这些文章,从初读第一篇开始,就要逐一弄清每一个文言实词与虚词的含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应把学习重要放在学习此类词上。
2、掌握语法规律是启开文言之门的一把钥匙。
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这就需要我们真正掌握文言实词和古汉语的一般规律。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文言文中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等句式。如被动句常用“于”“为”“见”“为…所…”等虚词表示,这和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介词“被”不同。
3、反复诵读,常做翻译练习以此来提升水平。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和基本功。诵读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感性知识。
诵读基础上我们还要加强翻译的练习。对于翻译,要做到忠于原文,不能望文生义,要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按照以上方法,多下功夫,文言文是可以学好的。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和我交流,联系方式如下。
学有方法,考有技巧,优学优考策略致力于将学与考的最优结合。更多原创学法类文章,欢迎在公众号 优学优考策略 中阅读。如有其他问题,微信找到 “优学优考” 的拼音全拼,和我成为好友,有问必回。
2018-04-07 20:43:24 -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是一个时期及一个时代的语言文化表达方式和产物;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所摸索、体会出来的音形文字符号,它最初是刻在动物骨面身上,俗称叫甲骨文,也叫篆文、这就是文言文的最初体现形式!
学古代文言文,古典文章犹如武侠小说里的真实功夫,学起来见效慢,读起来乏味道。但它浓缩了中华民族伍仟的人文历史和文化智慧的结晶,学懂“之乎者也”,肯定会大大增加我们人文素养的砝码。一个人如果只是浅陋的活着,当然不需要学习古文;但如果要建设典雅的精神殿堂,要有大的人生境界,则最好多学学古文。随着时日推移,阅历丰富,少时阅读古文的好处在成年之后将不断涌现。昔日视如沙砾的古文,变成了今朝颗颗人文精神饱满的珍珠,使人后半生受用无穷无尽。
古文是汉语的历史状态,古今可以参照学习。比如,在现代汉语句式的基础上去理解古文中的倒装句式,什么成分的位置向前或者向后发生变化了,就可以判断作什么成分前置或者后置,而绝不需要死记硬背。甚至不同的语种之间也是可以相互启发的。比如,英语的从句和古文的取消独立性有一定相同之处;英语的介词短语大多有古文的“后置”现象。
每篇古文都有不好懂及难懂的地方,这很正常。如果一开始就硬啃硬骨头,许多地方可能就不能顺理成章的把握其主要精神所在;但是如果我们学会整体把握,首先扼要概括主题,我们就从全局上占据了阅读的制高点,可以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了,占领先机。在具体的语段阅读时,先感知轻车熟路的,并从已经知道的部分出发,去用心感悟不知道的部分,最后会体察、体会出许多原先不会的。阳光照谢的过程,不就是驱离黑暗的过程?
文言文,言简意赅、语言文字精炼,韵律规范,格式正统;学习文言文更能了解历史,传承古文化,欣赏、研究继承中华民族的瑰宝文明文化;体验古代人的智慧成果和体现古老文化的精神特质,以益于提高阅读炼字,组织文字的内部层次结构能力;传承、传扬古文言文的文明文化发展!
2019-04-30 23:21:21 -
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其一是古白话系统,另一个是古文言系统。我国古时候关于学术思想、文学创作方面的书面记录往往都是用文言写成的,因为这在古人看来遵守正统、较为规范。
我们今天学习文言,并不是未了将其作为日常使用的语言,因为谁都开不了历史的倒车。但是我国的文化注重传承、遵奉经典,如若想深入了解古代的人文风情、学术源流,则文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换言之,某一类型的语言就是某种思维的工具,如果不能用特定的思维去考虑某一领域的问题,那这种考虑势必是不能彻底的。举例来说,一篇《滕王阁序》读起来是那么的朗朗上口,情理具现,让读者含英咀华、兴味无穷;但如果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来读,就会感觉繁冗复杂而意趣尽失。再如古时诸子百家之经典,读原作就感觉先哲情怀就在我心,但一味去看白话译文,就会令人感到无味而浅显。那是因为古文看似用语简略,实则意蕴无尽、要旨鸿阔,古人所谓“言内而说意外”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专攻古代文化学术的人而言,文言的掌握甚至运用更是不可或缺的,如若不然,则其至少是不够“地道”的研究;而对于今人而言,文言的学习也并非毫无用处,《增广贤文》上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此言得之!说是现代汉语,然而其与古代汉语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现代汉由古汉语发源,与其一脉相承,今天的成语典故以及某些语法用例,甚至许多文化心理,仍然牢固地保留了下来,对于今日语言的研究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总而言之,文言的学习,于古于今都是应该且必要的,毕竟那是祖国文化的根基所在。
2019-05-02 15:03:05 -
学习文言文,大有用处,很有必要。
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感知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的威霸气势;
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领略阿房宫“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异常瑰丽;
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洞悉“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先生的衷肠。
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感受“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抗金英雄的气壮山河;
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欣赏古人美轮美奂的曼妙美文;
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神交古人,把酒言欢,举杯邀月。
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知悉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传承古人的文明成果,为今所用;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2019-03-08 17:45:54 -
学习文言文大有裨益
文言文与我们今天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想,学习文言文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鉴赏能力,学习文言文能使我们的语言简洁明快,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习文言文能提高我们的气质与修养,学习文言文能使我们借鉴古代名家写作技巧。
首先,学习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因为这些还“活”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如习近平与青年谈心时常谈古喻今,名言隽句,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引用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等文言名句。
第二,学习文言文能提高我们的气质与修养。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包括古诗词),像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能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让人充实、不轻浮,有助于我们成为一个气质高雅的人。一个对古代文学有一定基础的人,在实际工作中会有得体的表达和行动,也更容易接近成功。
第三、学习文言文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鉴赏能力。我国许多伟人和现当代大作家由于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语言修养,灵活地运用古典文学里固定下来的词、短语或语句形式,因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文学大家的。例如,毛泽东主席,到了晚年都在读诗书,一生写了许多大气磅礴的诗词。
第四、学习文言文能使我们的语言简洁明快,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文言文了解古今词汇的关系,扩展语言知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一脉相承,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成语的来源出处、确切含义和演变过程,也就能够准确无误使用成语词汇。
第五,学习文言文能使我们借鉴古代名家写作技巧。古代作家所写的诗文,无论是立意、构思、取材、剪材、用典、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以及叙事、写景、记人、抒情、析理、言物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古代作家尤其重视文章的意境、结构和语言,像《过秦论》《六国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是议论文的名篇。通过文言文学习,揣摩取法古代名家,对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文言文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习文言文意义重大。
2019-05-02 15:03:37 -
学文言文有用吗?这个问题要看你的“有用”的定义是什么了。
如果你认为的“有用”是马上就可以涨工资、升职甚至一夜暴富的话,那么学习文言文几乎没有任何用处。没有哪个领导会傻到因为你嘴里能念几句“之乎者也”就马上给你加薪升职的,至于想一夜暴富,还不如去买几注双色球和大乐透来得快一些。
如果抛开急功近利的想法,那么,学习文言文肯定是有用的。
往大了说,这是对我们老祖宗的传承。学好文言文,才有可能读懂我们老祖宗留下的那些文化财富,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而不至于忘了我们的根。
往小了说,跟“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样,学习文言文,也是对个人气质乃至综合素质的一种提升。当你出口文绉绉、写出的各种材料文采斐然的时候,加薪升职的机会无疑会大一些,受到异性青睐的可能性也会多一些。就算什么也不为,就为了装13,你的“子曰诗云”肯定也能把那些只知道满口网络流行语的“中二”小伙伴说得一愣一愣的。
顺便说一下,对学生来说肯定有用,无论中考高考都占不少分数呢。
最后说一句,假如你不是古文学或者古文字研究者的话,也没必要每天花太多时间学习文言文。不然一不小心搞成了书呆子,可没有多少姑娘会喜欢你的。
2018-02-22 20:19:45 -
很有必要。如果仅从日常交流,似乎与文言文无关,但中华文化,渊源流长,是人类知识的无尽宝藏。不学文言文,无法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就好比学英语,刚开始学一点基础文本就行,到了一定境界,还得读原著。至于如何学,先精读,积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后泛读,提高阅读能力。
2017-07-13 08:16:51 -
中国的历史事件,科学文化知识在文献典籍中是任何国家都没有的富矿,以史为鉴,发现古人的智慧,就得仔细地研读文献典籍,就得学习文言文,大学都有这方面的学科。基础教育也在普及这方面的知识,解决精神层面的需求。爱好者只有看有注解的古籍学习了,我也是爱读,不得要领。
2017-07-12 21:08:28 -
对于学习而言,学习的方法完全可以针对学习者自身适应范围而灵活运用交换方式;而对于文言文而言,其核心含义主要是:读原著叫好。当然,原著肯定得自身现状而论;如果实在看不懂,也只能先从基本入手;换言之,可以与具备一定思维引导我们,以启发的方式通过沟通交流,尽可能以平凡生活常态中一边经历,一边自己用心去体悟……以学习原著已经翻译过来的内容,则主要是无法规避翻译者本人,多少都会带有自己主观意识在译文。
2017-07-13 03:13:06 -
学习文言文很有必要。文言文讲究言简意赅,咬文嚼字。经典文言文,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作者反复推敲的结果,这种作文的精神是当代文学创作者难得一见的。学习文言文,个人觉得就是多读古文,多思多虑,反复推敲,作文时力求言简意赅。
2017-07-12 19:31:11 -
我是吾盂,我来回答。
①首先就是了解历史。我们中国有上下5000年的历史传承。作为一个中华人,我们很有必要去了解,在过去的5000年里,我们的国人是怎么生活的,历朝历代都发生了哪些大事影响了推动了历史的走向。
但是在五四运动之前,我国的文史记载主要都是由文言文记录的,如果我们不进行文言文的学习,那么这些书我们根本就看不懂。也就无从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②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文言文中字句凝练,遣词造句都十分的优美。一个人如果能很流畅的写出一篇文言文章来,那么他的阅读写作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造诣。
③文化的传承。文言文也是我国文化的一种。学习文言文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唐诗、宋词、元曲,我们现代人已经丧失了写出那么优美诗词的能力。
现代人写文章,身上已经没有古人那种执着,人们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已经远远不如古人了。一百年前,中国的白话文刚刚普及,鲁迅,闻一多那些文人尚且能为文学提供好的诗句,好的白话文,但是再过百年,提起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年代,我们能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什么样的文化传承呢。
若果不能,将祖宗文化传承下来,也是一种对文学的贡献了。
2019-06-06 11:20:33 -
有必要。文言文是前人的结晶,我们应细心揣摩。取之精华,弃其糟粕。也是我们了解古代文人生活,社会背景、性情的一种方式。同时,学文言文我们犹如穿越到几百年、几千年前的中国。也增加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2017-07-13 10:47:08 -
做个坏人,说些坏话。文言文就是在漫长的时光中,被我们的祖宗一步步地放弃,淘汰的,落后的东西,是大浪淘沙之后沉积下来的沙砾。不要急着和我争论,我们自己思考一下,如果到了今天它还是具有足够的价值,足够的先进性,它为什么会被我们放弃,不在生活中大量地使用它呢?是不是因为有比它更方便,更好用,更先进的知识来取代了它呢?我知道它还具有价值,这个其他人的回答已经说得十分明白,我也是支持的,但我还是坚持认为从大势方面,从普世方面它已经落后了,只适合在研究中接触,生活中已经被取代了。是的,我们可以学习,但不应该让它成为必不可少的东西了。不要骂我数典忘祖,要知道,把它们一步步淘汰的是我们的祖宗,让它们从世界舞台的中心退出来的是一代代的祖宗,他们都认可了有新的知识可以取代文言文,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怀疑呢?让新生的事物占据世界的中心,让我们那曾经的情怀占据博物馆吧,在我们的生命中,它应该是我们的业余兴趣而不是必备的技能。
当然,国家现在要我们学,所以中学的同学们不要管我说了什么,成绩万岁啊!
这只是我从某个角度提出的一种看法,大家不喜欢就尽管喷吧。
2019-03-08 22:45:33 -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讲是文言文,其实文言文真的是非常的难,我也是这么觉得。有很多人都说文言文这种东西未来用不到,以后高中书本把它取消掉,会不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实我并不这么认为,虽然我不喜欢文言文,也不喜欢学文言文,但是我觉得文言文是我们古代人留下来的一个特别好的传统文化。其实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一下古人的一些东西。然后这样的话,我们才能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一个历史,然后也可以通过古人的一些说话方式,然后也可以培养一下我们的一个修养吧。
我觉得没有必要取消,就像我们生活当中也不会利用高中的数学来计算一些东西,就像我们去菜市场的时候,我们不可能拿勾股定理来计算一下这个菜到底合不合算?所以有些东西未来我们虽然用不到,但是这些东西必须是要学的,因为学到老活到老这是必须的,然后这些东西呢,我们多做一些了解,也确实能拓宽自己的眼光与眼界。其实我们有些时候没有必要把自己做得那么功利性。有些东西虽然未来用不到,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去学习,只有多学习了之后我们才能发现哪些东西才是我们未来真正需要的,其实不需要的话,我们也能多学习一些分析和逻辑能力也是非常不错的。
2019-03-05 11:53:03 -
肯定有用,只是很多人觉得不知道用在哪里就觉得没有用,其实生活中有些不经意的时候就会用到一些文言文。拿前一段时间百万英雄的答题来说吧,经常会出现一些古诗词或者文言文解析,对于稍微懂一些的人来说就不是很难,但如果一点都不懂就答错了~
2018-02-21 19:03:41 -
何谓\"文言文\"?古人书面用语也!五四期间,有识之士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非文言之敝也,实乃当时情势所趋。当是时也,白丁遍布,识文断字者甚少,为普及文化,削除文盲,非提倡白话无以慧民,更遑论兴邦。是故,抑古扬白之风盛行,效果亦立竿见影,利国利民,形势喜人。
而今,文盲尽除,国势日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非兴文无以成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玄妙,非通文言无以破解;其中精髓,非通文言无以吸收。某不才,心领其意却难以尽述,望有识之士备吾所言,幸甚至哉!
2019-03-08 18:57:20 -
我觉得学文言文不是必不必要的问题,而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去学习,去了解以前古代文学。其实并不难学习,虽然一个字会有几个意思,但是你只要看多了,做多了题,就会慢慢发现,其实来来去去的搭配都差不多,自然就会知道意思了。
2017-07-12 21:01:52 -
如果不懂文言文,就不可能懂中国五千年文化!
2019-03-08 21:51:17 -
这个问题问得有些价值。因为在当今的确有部分青少年认为没必要学古文。他们认为学不会、读不懂,老封建,不适应当今社会。
我在这里肯定地说学文言文有用。
回忆自己学习的古文,从内容上来说,古文中励志的内容读起来很起劲,使人上进。描绘我大中华景色的诗句,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那些书里的警句很鞭策人让人不敢懈怠。
从历史角度来看,从古文言总我们可以窥见当时伟人的精神面貌。封建社会历史状态之一斑,不要忘记读史,可以使人明智。
从文化渊源上看我泱泱中华之文化,一脉相承。自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就有学习它的必要。中华5000年的文化历史文言文占据了相当长的时间,而现代白话文只近百年时间。
各位,你能说学习文言文没必要吗?
2018-02-21 10:25:57 -
文言文并没有消失,而是融入到各地的方言文化中,包括发音和用字。以山西方言为例,请看下文。
舁(yu)
意思:公举,抬
运用:山西方言里到现在说搬东西、抬东西,一直都在说舁,比如说舁柜子、舁轿子等。
举例:《资治通鉴》济察禄山有异志,诈得风疾,舁归家。
潲(sao)
意思:雨斜落下来;洒水
举例:地上干的不好扫,潲点水哇。
攲(ji)
意思:持箸(筷子)取物
举例:看看你手笨的,连个花生米也攲不住。
爖(lun)
意思:点燃
举例:冻死呀,爖点火暖和暖和哇。
厾(du)
意思:用指头、棍棒等轻击轻点
举例:别乱碰窗纸,看给厾破着。
搊(cou)
意思:束紧
举例:我老公回来了,快点搊起你的裤子。
甑屏(jin bin)
甑意思:蒸饭用的木制桶状物,有屉而无底。
屏意思:遮挡
运用:平时咱们家里蒸馒头锅里放的,用高粱杆做的圆形器具。
以上文字发音都为山西方言,非现代汉语拼音。
2018-03-01 08:57:26 -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学好文言文就是很好的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把我们的根基传承下去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与亡国同样可怕的是,把自己国家和民族传统的文化亡掉了,那就如同人没有了灵魂,会万劫不复,永远不得翻身。我们这个有着伟大“文统”和“道统”的国度,这个向世界贡献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李白、杜甫、王阳明等无数杰出人士的国度和民族,经过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抛弃,再经过全盘西化,眼下出现了文化断层和精神缺钙,像是一群文化的孤儿,东讨一口,西乞一勺,吃得再多也没有自己家做的饭香。
中华传统文化,不能丢,信仰的根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方的文明再好,也解决不了中国的社会问题。我们不能总是功利地问:“传统文化到底能带来什么”,而是应该反思“丢了传统文化,我们还剩下什么”。
我发现传统文化遵循着这样一种逻辑结构:从宇宙天地,到自然规律,到人类活动,再从人类活动到自然规律,到宇宙天地的作用转化。古圣先贤们以遵循自然规律和人类自然关系为基础,确立了文化的基本方向,形成了一系列相对统一的宇宙观、世界观、社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是这种把人当作自然万物之一,从自然规律出发,从人心、家庭出发的教育,发挥了摄心治世的真实效果,从而维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有儒、释、道,儒家关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认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是修身,也就是说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安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基础在整个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因此在人际关系方面提出了上下和合、尊卑和合,在社会、国家的关系方面提出了和而不同、万邦协和;道家关注的是人与天、人与地、人与万物的关系,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和合;佛家直指人心,关注的是人的心灵,提出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心和合
以佛为心,以道为骨,以儒为表,这三种文化在中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发展到今天,还可以延伸为以和为心,以德为骨,以法为表,这契合了中国人对“和”的向往。人心和合,则百姓向善;上下和合,则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则没有战争;没有战争,才能天人和合;天人和合,才会风调雨顺;风调雨顺,则五谷丰登;五谷丰登,定会人心和合。
2019-06-06 11:41:04 -
学不学文言文,除了国家强制以外,还要看个人的研究、个人的兴趣爱好。如果你本人豪无兴趣,谋生也不使用文学专业,那么文言文就不是很适合你,到高中阶段积累的文言文就差不多够用的了。倘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从事与文化相关的工作,那就有必要学习文言文了。中国现在的很多文化仍然是古代文化的传承。例如成语、歇后语、京戏、阴阳五行、周易八卦、东方命理、中医中药、仿写古诗词、对联等,甚至包括一些文明礼仪也是古代流传的。学习文言文,应该读经典,记注释,学语法、积少成多——不亚于学习一门外语。
2018-02-23 08:46:37 -
凡是存在的都有用,有用的就一仔在。
2019-03-08 23:12:58 -
有用,文言文好听还表述简单,很有韵味。
2019-03-09 11:59:35 -
因为喜欢而喜欢
2019-01-24 20:59:38 -
当全世界都惊诧于华夏五千年绵延文明时,我们确转首镜花水月。
文明的精髓是积淀,蒙满俄削弱我们,我们为什么要自裁?到头来迷失自己,笑话一场。
我自强,万国来朝,这,才是传统!
2019-03-08 21:19:28 -
我觉得你问题里的文言文主要指清末一直延续到近代的文章所使用的语言体,在往前明清唐宋甚至再前的应该属于古文言文,在电影《建国大业》里有一段文言文与白话文区别的辩论,吴彦祖扮演胡适,说的挺好,白话文把许多语言变得简洁,或通俗易懂,说话不用之乎者也。
现在学文言文的一般都是在学校,或者专门研究古籍的学者,目的一是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东西都在这些历史典籍中以文言文的方式呈现,要弄清必须学习文言文,目的二是在许多场景中还原当时的情景,特别是影视剧、舞台剧,太白话文就没有了当时的那种感觉,比如《水浒传》,鲁达自称“洒家”,白话文说“我”是表达不出鲁达的粗犷和豪气的。
2019-06-06 17:07:54 -
权释
无用!不准!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6.12文献。
口语,占我们日常用语97/100,说话中,夹带文章 语,不伦不类。samy
2019-03-08 20: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