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民工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会得缺乏父爱综合征吗?
现在农民工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会得缺乏父爱综合征吗?
-
孩子长时间不能和父亲在一起,得不到父爱是很容易得父爱综合征的。
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在一些进城农民工家庭中,父亲是家庭经济支柱,起早贪黑忙于工作,把教育孩子的事推给了母亲。尽管这样的家庭还是健全的,但孩子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却是残缺不全的。调查显示,在农民工家庭,父亲和母亲参与对子女的教育存在不平衡状况。父亲们常说“我不是不想管孩子,可是我哪有时间呀!”也有父亲认为,“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我就管挣钱养家。”母亲则自愿包揽了抚养教育孩子的全部或大部分。有的孩子来到城市几年了,父亲没有跟孩子一起去过公园、游乐场;父亲从来没有给孩子开过家长会;有的父亲说不出自己孩子的优缺点,不知道孩子有什么需求……这种父教缺失的情况将对孩子人格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据有关专家观察,缺乏父爱的孩子容易产生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害羞胆怯、情绪沮丧、自暴自弃、不求上进、沉默寡言、缺乏自信、过分内向、感情冷漠、游离集体、不喜交际、急躁冲动、反复无常、害怕失败、自私自利等性格缺陷,严重的还可能热衷
早恋、逃学、偷盗、吸毒、酗酒等,甚至迷恋暴力。总结起来大概有四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认知发展受阻。5-6岁的儿童在父母离异而缺乏父爱两年后,其认知力与完整家庭孩子相比有差异明显,突出表现为前者在方块设计、走迷宫和算术等智力测试中落后,操作分数与全量表智商分数低下。二是可能产生明显的个性缺陷如软弱、胆小,意志力薄弱,缺乏信心和毅力等。三是情感障碍的比例加大。如抑郁、焦虑、自尊心不强,缺乏热情,自制力弱,有依赖性。四是体格发育障碍。即孩子的身高、体重、动作及反应速度均要比同龄儿童落后一大截。据美、英、德等国专家进行的最新研究显示:少时患“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孩子,长大后成穷人的可能要比一般孩子高5倍,中学辍学率高两倍,犯罪率高两倍;如果是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可能要高出3倍。
根据查阅的大量资料和自己的认识,笔者认为,父爱缺失和缺乏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心理学认为,父亲在儿童的性别角色认同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弗洛伊德将父亲描述为儿童眼中的保护者、教育者和自己未来理想化的形象,儿童的认同作用会使儿童将父亲作为榜样进行模仿,使自己的行为越来越像父亲。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是通过同性别父母的榜样强化而形成的。父亲为男孩提供了一种男性的基本行为模式,使得男孩子往往把父亲看作是自己未来发展的模型而去模仿父亲。可以说父亲的很多行为品质和习惯都会在儿子的身上体现出来;而对于女孩,父亲身上的男性品质使她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参照,青春期的女孩往往把父亲看作是异性伴侣,甚至是未来丈夫的模式。通过对父亲缺失家庭和完整家庭对比发现,完整家庭的男孩比父亲缺失的男孩在性别角色定位上表现出较多男子气,在学前阶段,当一个男孩缺少父亲,他与男性交流和模仿男性行为的能力通常严重受限。大量的研究表明,缺少父爱的孩子会产生心理障碍。
2、与儿童犯罪行为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
研究发现,父亲存在家庭的儿童比父亲离开的儿童表现出更少的反社会症状,家庭中父亲的参与可以降低儿童的反社会行为;同时,父亲缺失儿童的较高的反社会行为并没有因为继父的出现而有所减弱,在父亲缺失家庭中儿童面临高犯罪的风险,在存在继父继母的家庭中,特别是母亲—继父的家庭中儿童的犯罪率最高,并且父亲的作用不能被继父代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父亲在儿童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3、对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研究表明,父亲缺失的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有欠缺,主要原因是父亲缺失的儿童缺少男性角色的榜样作用。
4、对儿童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也有影响。
父亲缺失对儿童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产生有害的影响,原因可能是由于父亲缺失的家庭中经济条件往往要逊色于父亲存在家庭,儿童受到的教育、所接触的环境相对贫乏所致。父亲缺失往往导致家庭经济地位相对低下,儿童受到的监控、教育机会也会相应减少。
5、 缺少父爱的孩子常出现的心理障碍主要是:
情绪不稳定,常伴有忧郁、恐惧、紧张、焦虑;自卑心理严重,女孩不自信,男孩少阳刚,而导致胆小、怯懦;极易与母亲闹僵,极易偏执任性;意志薄弱承受不了一点挫折;拙笨无能,生活上的事一窍不通。
男性是力量的象征,但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为家庭提供物质保障上,更应体现在父亲对孩子的精神支持和行为引领上。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父母配合、优势互补。父亲们在外奔波、辛劳工作,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孩子”。可是,以“男主外、女主内”为借口,以工作忙作托词而远离孩子,往往得不偿失。
如果长期与父亲分离,孩子就可能患上“缺乏父爱综合征”,轻者表现为胆小、焦虑等情绪性症状,重者甚至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出心悸、头晕甚至昏厥等生理性症状。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改变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预防孩子患上“缺乏父爱综合征”。
一个合格的父亲,不会让“工作忙碌”成为借口,不会让“孩子还小”成为推脱之词,也不会说“等一切都成功的时候,我再好好陪孩子”。幼儿心理学家格塞尔曾指出:“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因此,身为父亲或者即将成为父亲的您,赶快行动起来吧! 每天至少拿出1个小时和孩子共处 孩子每天成长的脚步是无法等待的,父亲要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
2017-02-16 15: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