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俗话说的“说书的嘴唱戏的腿”,是什么意思?

spider 全部 1025

农村老俗话说的“说书的嘴唱戏的腿”,是什么意思?

回复

共3条回复 我来回复
  • 树德汉硕
    树德汉硕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说书的嘴,唱戏的腿,一语中的,就点到要穴部位,抓到关键。做人做事,就要会抓主要的,重要的,关键的,不要眉毛胡一把抓,抓不到要害,不知问题关键在那里。

    说书的嘴,说书的是靠嘴吃饭,没练就嘴本领,嘴功夫,就不行。过去说书是一门艺技,靠嘴能说会道来取悦于人,并以此业,没练就过硬本领,无法用言语感人,那嘴的功夫就还不到家,就难于以嘴为业。说书的嘴是非常了得,十分能说会道的,嘴不了得,做不到能说会道,就成不了说书的嘴,做不了说书。说书的嘴就是问题的关键。要练好一张会说的嘴是不容易的,没有知识智慧不行,没有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辩能力,快速能力,及胆识勇气都难做到。别以为嘴巴说话功夫很易,谁不会,不信,可以先自己试试,要说得生动,活灵活现,有血有肉,有质有感,使人动心动情,佩服得五体投地就极难。

    唱戏的腿,唱戏也是一门学问一门技艺,一种职业。唱戏的重在表演,表演的以假乱真就是最好,以假成真,难分真假,表演功夫就到家了,唱戏的除了唱功,主要的还要靠手脚表演功夫,手脚不但要勤快,还要很敏捷,会表演,不勤快,不敏捷,不会表演,是做不了唱戏的,或是做不唱戏这门职业技艺的。所以,唱戏的关键在手脚,在于手脚动作会表演。

    说书的嘴,唱戏的腿,使我一下就想到做人处事,要学会分清主次重轻先后,把握问题关键,而抓好关键,其它的许多可近刃而解,就易做好了。打蛇打七寸,抓重点关键最重要。



    2019-05-04 09:33:29 0条评论
  • 三农的心声
    三农的心声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农村老俗话来源生活,也反映了生活,不要说农村人没文化,他们的话道出了许多的道理。就如“说书人的嘴唱戏人的腿”,用一种幽默通俗的话引申出另一种意思。从字面上是一种意思,实际上表达得是另外的看法。


    朋友们在阅读前,请点击我名字下方的蓝色字体“关注”我,赞同我观点的朋友欢迎留言评论,以后我会继续努力,向大家提供更多的三农知识。

    字面上的意思:

    说书人的嘴

    说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曲艺项目,也是民间最受欢迎的一种娱乐节目,一桌一扇一惊木,再加一人就是一个江湖。


    说书人的基本功就是说学逗唱,他们的嘴能说善辩,说话利索,上下嘴唇这么一碰,道尽了江湖的腥风血雨,从古至今,上下几千年的爱情故事。

    “话说当年”就这么一句,转眼间已过数年,时间流逝之快之用一句话就可以过去。


    唱戏人的腿

    戏曲也是我国民间群众喜爱的娱乐项目,他的表演形式很多,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戏曲舞台面积不大,却要在这在分寸之地唱出人间百态,舞出繁华人生。


    戏剧演员要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尤其是脚下功夫那时非常了得,是基础。戏曲中步法非常多,有慢步、中步、快步、横步、叉步、退步、蹲步、醉步、坐步、碎步等等,步法关系着身段、形态,动作,戏曲届有一句话叫:先看一步走,再看一张嘴。

    有一句话写到:“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百万雄兵”。在舞台表演时,演员随着锣鼓,一抬腿绕着戏台跨几步,就越过了千山万水,从这座城到了那座城,真是三五步就可走遍天下。



    实际上表达的意思是两种意思:1、变化之快;2、表达夸张。

    无论是说书还是唱戏,无不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事情的变化之快。在现实中,比喻一个人做事说话吹嘘夸大,或者做事说话变化之快,翻脸如翻书一样,都会用“说书人的嘴唱戏人的腿”来比喻,大家当不得真。


    当然现在随着各种娱乐项目的增多,说书和唱戏的节目日益衰退,可是这句俗语却留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2019-05-03 15:55:26 0条评论
  • 燕行小月
    燕行小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首先是说书的嘴。说书人可以把某件亊摆划了半天,说道,一日三,三日久。醒堂木一拍,这一等三十年过去了。几十年的光景不到半分钟过去了。唱戏的腿还要快些,只见老爷长袍一撩,马鞭一挥,转个身,就代表他从河南到了卞梁。就这么快。

    2022-06-05 20:00:35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