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马上一年级了,该如何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

新农商网 全部 1022

孩子马上一年级了,该如何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

回复

共2条回复 我来回复
  • 萌课堂
    萌课堂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对于家里有一个马上就要上一年级的孩子,很多的家长往往是焦虑万千,如何教育好孩子,让孩子顺利跨好小学第一步也成了至关重要。1.重视孩子的合群教育。在新的学校里,尽快找到好朋友,建立愉快的环境,可以是孩子自发的,也可以是家长创设的,利用空余时间,联系固定的同学一起玩耍、熟悉。这样,孩子会比较快的适应新环境。有时,小伙伴之间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如碰撞伤了,孩子之间你打打我,我招招你,拿了自己喜欢的物品等等,家长要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孩子之间的矛盾我们成人是不允许插足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告诉老师,请老师解决,决不能让家长帮忙说话或批评别的孩子,因为这样会把别的孩子吓着,也助长了自己孩子的嚣张与错误的溺爱。家长要从自身起做一个有素质、修养比较高的人,给孩子树立模范,我相信,这样的教导下,您的孩子一定是个明事理、讲文明的好孩子。2.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在孩子面前,要学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哪怕一点点也要及时赞赏、及时鼓励。不要老在孩面前跟别人比:谁谁谁哪儿比你好,谁这次考了多少分,你为什么没有达到?这样是在别的孩子的一点优点面前,放大自己孩子的缺点,就好比在自己孩子的伤口上撒盐。家长教育孩子时,也要学会改变说法,改变说话的技巧。你会发现,情况会大不一样,在你的赏识教育下,你会越来越像一位教育家了,而你的孩子也在一天天进步。和谐的家庭氛围,源于口吐莲花的说话与良好的沟通。

    2020-06-07 23:32:23 0条评论
  • 张小平
    张小平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了,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尽快适应小学一年级的生活,班主任老师特意召开了家长会,告知家长务必配合老师让孩子在一年级就要养成这13个习惯。“这些习惯看上去细微,但良好的习惯影响一生。”班主任老师说。小学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开始,也是孩子全部学习生涯的开始,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养成的习惯对于孩子今后的学习、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习惯,不仅包含学习习惯,同时还包括礼仪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我希望每一个孩子可以成为全面的、健康的人,而不是仅仅是学霸。

    第一、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

    听到上课铃响马上回到自己座位,并能够准备好下节课需要用的课本、用具等,端正坐好等待老师上课。这个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很简单,但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并不容易做到。因为他们在幼儿园阶段都是幼教喊半天,还不知道回归自己座位的,有些学生甚至在上课铃响后找不到自己的座位。

    2、认真倾听

    在课堂上倾听老师的话语,跟随老师的提问积极发言,得到老师的允许后站立发言。很多一年级的学生要么不经过允许就站起来发言,有些是看着蹬着老师黑板其实思想溜号,有些不敢举手发言......课堂学习非常关键,一年级的课堂学习习惯一定要建立起来。

    3、爱提问题

    “学贵有疑”,小学一年级就要鼓励孩子遇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哪怕你的想法跟别人不一样,是错误的,都要敢于提出来。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思维跳跃,想法千奇百怪,听到老师讲的课,又不懂的、不会的、不同意见的,要鼓励孩子多提问,敢于问问题,这对孩子培养探索精神非常有帮助。

    4、书写习惯

    我家孩子所在的小学非常注重孩子的书写习惯,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特意在下午课程开始之前设置了半个小时的书写课,专门对小学生进行书写的锻炼。我认为这点非常好。“字如其人”,写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性格特征,现代人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趁着小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非常有必要。

    5、作业习惯

    经常会有家长一陪写作业就全家鸡飞狗跳,归根结底还在于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没有养成好的写作业习惯。怎样的作业习惯才是正确的?第一、让孩子记得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不要依赖家长提醒;第二、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查资料;第三、让孩子主动承担作业完不成、写错由此造成额后果。

    6、阅读习惯

    会阅读的孩子,学习习惯不会差。家长可以减少对孩子作业的主动参与,把主要精力放到培养家庭的阅读习惯上。我家孩子从三岁起,我每天陪他读一本绘本,如今小学一年级,写完作业后,他都会跟我一起再多读半个小时的故事书,有时两人还会在一起创作新的故事,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益又有趣的亲子阅读。



    第二、礼仪习惯

    1、主动打招呼

    看到熟悉的老师、同学、家人,能够主动打招呼,这是孩子参与社交的第一步。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见到熟悉的人主动打招呼,这对孩子今后与人交往是非常积极的行为态度。虽然这一点幼儿园时期老师都有教育,但真正有意识地主动打招呼,很多孩子还做不到,小学一年级学生已经有能力做到这一点,要引导建立这样的礼仪习惯。

    2、用礼貌用语

    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主动使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引导孩子文明讲话,不说脏话粗话。家长自己在家中也要避免使用这些粗鲁的语言,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3、遵守秩序、爱护公物

    秩序感,是孩子融入集体的标志。记得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总是抱怨“为什么上课的时候,老师要让我们背着小手坐端正”,小一后很少说了,会非常安静地跟其他学生一起排队,这说明孩子已经开始融入集体,从独立的个体向集体化的人格进行转变。遵守秩序,不破坏公共事物,是集体对他的要求。



    第三、卫生习惯

    1、课前解决好内急

    幼儿园阶段,孩子们一般是什么时候内急了就什么时候去上厕所,但小学生已经有自己的规律课堂时间,需要学生上课前学会自己主动去厕所解决内急问题。

    2、饭前便后要洗手

    不少幼儿园也教学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但进入小学后,这些事情全部都由孩子自己完成,老师和家长不会再主动检查,要给学生讲明道理,让孩子自己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做到这样的习惯。

    3、见垃圾主动捡起

    从小学生开始,孩子们已经成为有动手能力的“社会人”,而他们能做到的第一点就是“见到垃圾主动捡”,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物。

    4、随时整理学习用具和衣物

    这是很多小学生上学第一天,老师都会教的内容: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学习怎么找每节课上课的书本,衣服湿了自己换。家长在家也不要过分帮助孩子,让孩子能够做到自己的主人。这些习惯看上去很简单,但却贵在坚持,家长要不断告知孩子,并引导孩子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也养成这些生活习惯。


    2020-06-03 11:40:52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