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真的好看吗?为什么有些人看不下去?
《哈利·波特》真的好看吗?为什么有些人看不下去?
-
好看,我都看了20+遍了,有时间就看。
也是哈利波特让我这个英语废提高了英语,因为我超级想知道咒语怎么念,就看原著去了。
要问我要爱哈利波特多久,我会和你说,Always.
不会忘记魁地奇球场上的一场场精彩刺激的比赛,不会忘记在禁林里奇妙的冒险,不会忘记四年级的三强争霸赛(最喜欢湖里那段了)。。。。。
有人说,没有人知道,我为什么要在11岁的夏天大哭一场,我是四年级看哈利波特的,一直等到实岁的11岁,七月三十一的凌晨没敢睡觉,一直守着,可是还是没有等到。可能真的是我的猫头鹰迷路了吧。
可是即使我们不能到魔法的世界,我们也能时刻让哈利波特在我们身边,忠诚,勇敢,友好,还有爱。
2017-04-04 13:12:05 -
是的,我认为《哈利波特》是最好看的小说。它妙在哪里呢?就妙在作者罗琳写这本书设定的情节。哈利波特的情节十分精彩,随着一开始的三个主角到后面的主角不断增加,他的情节也“升腾跌宕”。搞笑的时候我们大笑;悲伤的时候我们流泪;惊险的时候我们为哈利拧了一把汗······《哈利波特》这部小说伴随着我成长,他永远是我的最爱!我要永做哈迷!
2017-03-25 23:43:42 -
首先赞一个配图,阿兹卡班的丹妮好帅
好了,言归正传。
首先我是相当不同意国产小说分分钟秒杀。如果你是指玄幻和盗墓。
全球三亿哈迷,五亿册销售量,七十八亿美金票房,史上最卖座系列电影。外加连续三年百度贴吧外国文学榜第一名。
难道还不够吗。是分分钟反秒杀好吗。
这么大影响力一定是有原因的不是吗。
相信提问的同志一定没有真正翻开过那神奇的书页吧。
2017-04-01 22:45:55 -
主要是因为作者架构了一个和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如果不仔细跟着作者去想象的话,还原不了作者对于这个世界的设定以及世界观的冲突。就像看不懂的人永远搞不懂巫师们为什么那么怕伏地魔甚至名字都不敢提。看得懂人都知道,因为在那个世界背景下除了男主伏地魔是无敌的。就像巫师们巫术是如何运转,这是一种完全迥异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的力量,作者是如何把这种力量合理引入文章,有的人可以想象,有的人引不起共鸣,很正常!文学作品都是这样的
2018-12-14 23:24:59 -
好看,我挺遗憾没在最好的时候陪着哈利波特这个故事长大。
就像一个孩子你看着他成长,铁三角从竹马青梅到并肩作战这样的感情很让人动容,很多人说电影不如原著,很多情节没有表现出来,但可能是因为我先看的电影,所以有种先入的思维了,看书的时候反而没有像原著党那样的想法。
我所接触了人里没有几个看完过《哈利波特》电影,有些是看了一两部,有的就一点没看过,所以更别说书了,对于我突然对哈利波特的喜欢他们也不是很理解,我很积极的推荐所有人去看,我始终相信只要你看完了,一定有一个地方,一个镜头,一个角色是能打动你的,然后你再稍微了解一下就邂逅会爱上这个魔法世界。
我比较熟悉的是电影,所以就电影来谈谈吧!不得不说对于电影选角是真的很不错。看了纪录片《创造哈利波特的世界》之后的感觉就是,庆幸我爱上了哈利波特,爱上了这个魔法世界,其实我大学才迷的,哈利波特并不是我的童年,但我的喜欢不比老粉们少。我喜欢里面很多人物,越到后面越理解了悲伤
2017-05-01 23:00:44 -
哦,因为这是另一个世界,是完整而立体的世界体系,是绝大部分无框架言情魔幻等小说无法比拟的,真正静下心来读进去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那些文字是反复咀嚼,越吃越有味道的。
真的很好看。
非常好看
特别好看
好看的东西说三遍
2017-03-30 20:58:44 -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非常好看,很值得一看
对于大对数的8090后而言,《哈利波特》系列是陪伴着他们成长的朋友,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一个哈利波特,有时候哈利波特会在他们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出现,陪伴着他们,带领着他们逃离现实生活,进入到那个惊险刺激,光怪陆离的魔法世界。
尽管J·K罗琳是英国人,但她创作的《哈利波特》却影响了世界上的无数孩子,在在《哈利波特》拍成电影后,这种影响力,也随之变得更大了许多。
《哈利波特》8部电影评分高的原因,首先源自于罗琳精彩的原著小说。富有想象力的罗琳为我们描绘了那个神奇的魔法世界,这使得无数的孩子想要去探求,这个神奇的魔法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而《哈利波特》电影的问世,以超强的特效和场景布置,为我们重现了书中的魔法世界,非常契合。电影将书中各种虚构的人物和场景变成了真实,这样的视觉体验,本身就代表着电影的成功。
最后,影片主演们的演技还是值得大家认可的,他们用自己用心的表演,为我们还原了电影中的一众人物,所以主演们的演技,也是电影评分的原因。
因《哈利波特》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了,在大多数看来,《哈利波特》是精彩的,好看的,他们愿意去看并且愿意为之打高分。
还有最近让很多人沉迷于GGAD无法自拔,同时还对神奇动物们爱不释手的《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
被称为是《哈利波特》系列前传《神奇动物》,原本计划是三部曲。
而J.K.罗琳在采访中却更“大方”的宣布,《神奇动物》应该有5部电影,成为“哈利波特”系列外传的重要部分。
想想火遍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算上死亡圣器分为上下两部,一共制作了8部电影。
所有人几乎是看着哈利和他的小伙伴们——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特森,鲁伯特·格林特三人组长大的。
国外好像很容易围绕着一个大IP拍出一整个系列电影,也让很多演员创造了一个深深打上个人印记的角色。
比如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的哈利波特,比起书本上那个戴眼镜的小男孩,丹尼尔好像才是许多人心中最标准的哈利波特的形象。
第一部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第二部 《哈利波特与密室》
第三部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第四部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第五部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第六部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第七部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第八部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
2019-12-18 17:15:15 -
值得,不管是电影还是小说,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看了绝不后悔。呃这个至于看中文还是英文我只能说我不是很喜欢中央六台的汉语翻译,建议你还是看英文中文字幕的吧
四大学院
旅途的开始,梦的开始
2017-08-26 07:29:23 -
当然是好看的,罗琳把整个故事写的非常吸引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书中埋藏许多伏笔,当你把整个系列全部看完,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书中埋的伏笔都能在后来得到完美的解释。最重要的是,在故事主线中,它还教给了我们许多道理,爱和勇气,死亡与背叛,,虽然它在故事中教给我们道理,但是它一点也不显得古板生硬,反而有许多幽默有趣的地方。在科幻小说中,还能引出令人深思的道理,我认为是非常了不起的。不过一定要去读原著,体会能更深。这是我的读书体会。
现在说一下我对国内小说的看法。从我个人观点出发,我认为现在的国内小说很少有好书了,大家读的全部都是言情小说,女主怎样怎样,被一个高富帅男主看上,引发爱情故事。我从没看过言情小说,我不能确定它是否能给人道理,还是说只是给我们一个故事。现在的国内作品质量越来越差,只有以前那些名家写的作品还是很好的,现在的作品可以说是“没有营养”。我不确定说这些话会不会被叫做卖国贼,不过我书架上的书,外国书远多于国内的书。所以我觉得哈利波特比不过国内小说这种话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现在给你推荐几本书:《简爱》《呼啸山庄》《秘密花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苏菲的世界》《老人与海》还有罗尔德达尔的系列
国内的作家我最看好曹文轩,最喜欢他,还有杨红樱,商晓娜也不错,我一般都是看文学,很少看散文。
希望能帮助你,我成为哈迷还不足一年的时间,如果我说的不好,请看看他人的补充一下,我也才初一。
2017-04-15 12:27:29 -
能遇到哈利波特是我的幸运
想必您大概没有看过,我刚接触它时,是在我初三的时候,当时无意中看到同学有拿着一本哈利波特在看,我看到了这本书的封面,问了问同学,发现这本书是讲魔法的,这让我提起了兴趣,没想到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
我便把书拿回了家,写完作业后看,我记得当时我看到很晚,最后在睡觉前也在看,虽然晚上看有点小害怕,但是我却依旧想继续看下去,想知道到底下面发生了什么。
要说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首先它教会了我友谊的重要性,本来哈利波特是在他的姨父家,可以说过的很不好,如同仆人般的生活,但到了魔法学院,遇到了罗恩、赫敏这两个重要的好朋友,使他在学校的生活过的很开心快乐,有了朋友的陪伴,在哪里都显得很有趣,哈哈
其次教会了我勇敢面对困境,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里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就算一个老师都很难对付,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迎难而上。这是我们所欠缺的,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学习,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只要不轻言放弃,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
最后我们应学会团结一致.记得当时哈利波特,赫敏,罗恩曾经在寻找死亡圣器过程中发生过争执,但最后要不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又怎么能打败强大的伏地魔,只要团结一致,无论多大的困难终有一天会被打倒,所以团结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不是一个人在前行,后面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在关注着我们,就像哈利波特在和伏地魔交战前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小天狼星等那样,就算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在默默地支持着哈利波特。
最后说一个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人,他就是斯内普,我本以为他是伏地魔的手下,最后才发现他在对抗伏地魔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虽然表现出他是个恶人,但他只是伪装得很好。他很爱莉莉,就算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所以爱能战胜一切,爱能让人充满力量,被温暖包围。
所以,我觉得这是值得一看再看的作品,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收获。而且每次看我都会身临其境,仿佛自己也会魔法,不是麻瓜,也能去霍格沃茨学习魔法,我认为这是不能错过的一部作品,我很幸运我能与哈利波特遇见~~
2018-02-13 23:17:41 -
儿时的我们总会有着各种奇奇怪怪的幻想:成为变形金刚上天入地、变成超人无所不能、捡到武功秘籍练成神功……
而对于相当一部分90后而言,最期待的或许是那封来自霍格沃茨的录取通知书。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你还在等么?
二十年前,1997年的6月26日,连续被 18 家出版社退稿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终于被出版、发行。自此,魔法时代也正式开始。
二十年间,《哈利·波特》系列共出版了七部小说、八部电影,以及众多舞台剧、续作等衍生作品,俨然成了当今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IP之一,也为无数人打造了美好的童年记忆。
这些天为了给这一系列庆生,世界各地的哈迷们可以说是“各显其能”。
当年的小读者们也都长大,可他们仍旧忘不了当年的期待——
那只猫头鹰还会来么?
最成功的系列
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中国哈迷和《哈利·波特》系列结缘,是通过电影而非原著。
2001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被搬上了大荧幕,随即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次年,该片被引入了中国。
那一年,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极为特别的一年。《英雄》的成功彻底开启了中国的商业片时代,创下2.5亿票房奇迹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愿意走进电影院。
但在《英雄》打开市场之前,《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就在“没人爱去电影院”的中国,收获了2100万的票房,位列当年票房排行榜第三,不得不叫人赞叹。
更为重要的是,在电影产业还未成型、电影市场还不成熟的当时,适合青少年观众的院线电影少之又少。故《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代人的第一部院线电影”了。
伴随着第一部的成功,《哈利·波特》系列的续作也在中国院线高歌猛进——
第二部《哈利·波特与密室》,收获5200万票房,当年国内票房亚军、引进片冠军;
第三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最后总票房达到了6200万,进口片亚军;
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9435万,进口片冠军,总排名仅次于《无极》,年度亚军;
此后几部票房开始破亿,并一直位列当年引进片票房榜前列……
一个系列,横跨了十年的时间,部部票房、口碑都十分不错,作为引进片,这在中的电影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足以看得出电影本身制作上的精良。
与此同时,也让这个系列在中国观众心中有着颇为重要的地位。它真真正正陪伴着中国电影观众一步步走向成熟,一点点适应了大荧幕。
2016年,作为《哈利·波特》系列衍生作品的《神奇动物在哪里》第一部上映,多年来被培养起来的观众们涌入了电影院,为电影贡献了近6亿的票房。
上映当天的零点场,不少观众手持魔杖进入了影院,当电影片头的音乐响起,许多人甚至留下了激动的眼泪。
和近年来一些被生造出来的情怀不同,我相信这份感动,是最真实的。
伴我长大的那些人
电影版《哈利·波特》还有一个其他系列很难模仿的事情,那就是剧中的演员们,是真的伴随着一代观众们,一起长大的。
2000年前后,《哈利·波特》系列决定影视化后,选角问题成了主创们最为头疼的难题。因为原作者罗琳坚持必须用英国演员,所以许多成名已久甚至主动找上门来的明星大咖都被华纳拒之门外。
不过好在英国本土的老戏骨不少,各位老师、配角们的演员很快便有了人选,但问题是几位主角该怎么办?
因为《哈利·波特》系列注定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拍摄周期,所以演员本身的形象、稳定性等都必须被考虑进去。毕竟谁也不希望拍到第四第五部时,已经有相当粉丝基础的主演们出什么幺蛾子。
为了找到合适的人选,制片人海曼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海选工作,可用了好几个月、看过两万人的试镜后,他仍旧没有找到合适的“哈利·波特”。
就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剧院里看到了朋友、图书代理人艾伦·雷德克里夫的儿子丹尼尔,并瞬间被他湛蓝色的眼睛、精致的五官所吸引。
事后回忆起这件事时,海曼表示,他当时就觉得是哈利·波特从书中走了出来。
然而遗憾的是,丹尼尔的妈妈自己就是一位选角导演,但她从未想过让自己的孩子去演电影,因为她更希望他能专心于学业。
好不容易发现一块璞玉的海曼不肯轻易放弃,他来到丹尼尔家里,与他们一家整整谈了一个下午,关于丹尼尔参加电影演出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对丹尼尔以后生活和学业的影响都谈到了。终于,他说服了丹尼尔的父母同意他参加试镜。
罗琳女士看了丹尼尔试镜的录像带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感觉和自己久别的儿子重逢了。”
就这样,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的命运被改变了,这个曾经羞涩的小男孩,从那一刻起就和哈利·波特这个名字绑在了一起。
除他之外,另外几位主演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罗恩的扮演者鲁伯特·格林特、马尔福的扮演者汤姆·费尔顿等入选的经历也都颇具戏剧性。
或许,冥冥之中,真的是有一股魔法的力量将他们吸引到了一起。
而这一聚,就是十多年。
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从当年青涩稚嫩的小孩,长成了帅气、美丽的大人;从初出茅庐的小童星,变成了好莱坞里炙手可热的大咖。
更叫人感慨的,电影外的我们也和影片里的他们一样,不断地变化着,长出了胡子、恋爱、毕业……以至于当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结束时,我们会有些怅然,因为这不光是一部电影的完结,同样也是我们一段青春岁月的结尾。
当然,除了这些小演员们,电影中的老戏骨们同样叫人难忘。他们就像长辈一样,目视着我们成长。
然而电影和现实一样美好的同时,也如现实一般残酷。到今天,已经有8位曾经出演过《哈利·波特》的演员离开了我们,令人痛惜。
(2016年,斯内普教授的扮演者艾伦·里克曼因病去世)
感谢这些曾经陪伴过我们、见证了我们成长的人,愿天堂也有魔法。
缘分未了
从1997年第一部小说出版到2007年最后一部小说出版,从2001年第一部电影上映,到2011年最后一部电影上映,《哈利·波特》为我们打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魔法世界。
为什么这个系列能火?
我想除了当时的大环境、合适的机会等客观因素外,最重要的,在于它很认真地对待了每一份童年的梦。
就像开头说的,小时候我们都会有各式各样的幻想,然而随着年纪的增大,这些幻想往往会被击碎。我们会被告知世界上没有超能力,会被嘲笑太过于幼稚,甚至连一部适合于我们的动画片都找不到。
可当所有一切都催我们快快长大的时候,罗琳用她构筑的这个魔法世界,小心地呵护着我们的那份少年心,我们那份天真与赤诚。
而今,那些看《哈利·波特》的孩子都已长大,不少甚至都已为人父母。当我们不得不收拾起童心面对大人的世界时,在一个独属于我们的角落里,还藏着那份美好。
现如今,“哈利·波特”和那个魔法世界已经彻底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不光有主题公园、各色衍生周边,由此而诞生的粉丝文化更是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接受与认可。
日前,由英国独立制片工作室的《哈利波特》粉丝团体编写的外传电影《伏地魔:传人的起源》已获得华纳兄弟授权,目前影片预告片观看次数已超过3000万次,将于近期在网络上播出。
作为罕见的粉丝自制电影,能获得官方认可,不得不给哈迷们一个大大的称赞。
当然官方也不甘示弱,除了此前的舞台剧与《神奇动物在哪里》第一部外,舞台剧的剧本已经正式出版,罗琳更是亲自对外宣布:《神奇动物在哪里》要拍五部!
看来,被魔法世界守护着的日子,还能继续下去。
那些等了二十年还没有等到猫头鹰的巫师们,你们还愿意继续等待下去吗?
2018-02-24 13:52:36 -
哈利波特是犯罪推理儿童小说,是儿童小说的原因是人物设计还是脱离不了脸谱化,但又不是一般的儿童冒险小说,一般的儿童冒险小说注重惊险刺激,哈利波特注重智斗和悬疑,同时人物也相对饱满,这就是不一样的地方,所以说肯定比网文好看多了,比一般儿童小说也好看,大概在文学上的地位相当于福尔摩斯探案集和魔戒,当然有人会觉得推理小说和玄幻小说上不了台面,因为冲突和人性刻画不到位,不过能做到哈利波特这种层次的已经不多了,所以还是值得一看的。
前些天罗琳晒了一封退稿信,说是劝她去上写作课,虽然被她用来鼓励别人,但我觉得信上说的不无道理,她写成人小说的话冲突是不够,而她也在朝这方面努力,最近在写些血腥推理小说什么的。
2017-03-21 11:27:48 -
好看,它很奇妙,会跟着孩子度过童年,也许哪天你就会看到一只猫头鹰带着信飞向你
2017-07-04 19:04:31 -
好看。特别好看。
1990年,25岁的J·K·罗琳,坐在由曼彻斯特出发,前往伦敦国王十字车站的误点火车上。
在这几个小时的漫长等待中,哈利·波特闯进了她的生命。透过车窗,她仿佛看见了一个黑发瘦弱,戴着眼镜的小巫师正冲着她微笑。那时的她手边虽然没有纸、笔,却已经开始天马行空地构思哈利·波特的奇遇。
我们便也歪打误撞,跌进了一个用无数绮丽梦境编织的魔法世界。
还记得十一岁后的每个暑假,年幼的我在盼望着那封从霍格沃茨寄来的署名米勒娃·麦格的信件。
在我心里,我从来都不是天生的麻瓜。
我能够制作出魔法师的长袍,裹着被子披在肩上,对着墙壁画出奇奇怪怪的形状,忽而屋内灯光大盛,气流盘旋而上。
我能够报出自己魔杖的材质和长度,虽然不同于伏地魔的骨白色魔杖和卢娜的百合花杖柄,但却是年幼的自己折断路边的树枝,拿回家里打磨光滑,浸泡在自制药水中,再涂上荧光粉,自制而成的冬青木魔杖。
我的房间里,从来都有一条一条蜿蜒曲折、看不见尽头的鹅卵石街道。它绵延向对角巷的深处,路的两旁是奇奇怪怪的店铺和吆喝着的巫师,尽头是高耸的古灵阁和屋顶的龙,柳暗花明。
只要跟随来往人流,冲进九又四分之三站台,那里准会停着一辆深红色的蒸汽机车,标牌上写着霍格沃茨特快。
窗外骑士公交车在伦敦街巷穿梭,猫头鹰振翅飞翔,原野里的乌鸦组成了黑魔标记,韦斯莱兄弟在田野上燃放烟火,人鱼在黑湖畔放歌。
还未踏入悬挂着野猪铭牌的霍格莫德村门,无数冒险故事就已在悄然发酵。
黑夜中霍格沃茨明暗闪烁的灯光下一望无尽的长廊,格兰芬多休公共休息室门口的胖夫人正嘟嘟囔囔地询问口令。
屋子里的壁炉烧得正旺。刚刚训练完魁地奇的少年把全身都陷入柔软的灯芯绒沙发里,一边复习魔药课考试,一边等待温暖的炉火将自己湿漉漉的头发烤干。
无数个日日夜夜,霍格沃茨里的我们挥动手中的魔杖,念起咒语,对着各自学院的标志若有所思。
即使猫头鹰并未如约而至,我们却依旧能仿佛看到胡须银白的邓布利多一身紫色长袍,对新生致辞,假装无意地指点赫敏使用时间转换器救下巴可比克和小天狼星,神志不清地跪在岩洞里诉说自己的痛苦,最后从高塔坠落……
仿佛依旧能在西弗勒斯魁地奇赛场上默念反咒救下哈利,在黯淡无光的地窖里教授哈利咒语,在最后死去的时候,流着泪恳求哈利“看着我”,以及说出那句“always”……
20多年过去了,哈利的伤疤想必已经痊愈,罗恩和赫敏终于修成正果,韦斯莱家的双胞胎不再如以往那么调皮捣蛋,马尔福少爷也不会再对着克拉布和高尔趾高气扬颐指气使。
可我依然好奇,奥利凡德的魔杖店是否还在开张?黑魔法防御术的老师又换成了哪位。海格到底有没有和马克思姆夫人在一起呢?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上的列车,又是否还会准时出发。
是否在每一个九月,仍会有无数的小家伙们,披上长袍,打上金红、银绿或者青蓝、黄黑的领带,在站台上和父母们拥抱话别,好奇地四下打量新的小伙伴,然后登上有比比多味豆和带有巫师画片的巧克力娃的火车。
会不会又有很多小哈利波特,穿过摆着曼德拉草的温室,路过四个学院的积分沙漏和独眼驼背的女巫雕像,渴盼着老校长在办公室里欢迎着他们的到来。
在那个世界里,伏地魔早已消失,哈利也不再需要召唤出守护神来打败摄魂怪,金色飞贼想必还在魁地奇球场上空飞速穿梭。而我们也不时还在满怀期待着,能和霍格沃茨的学生一起,再来一场魁地奇。
无疑,我们是幸运的。
当我们还是儿童时,《哈利波特》陪伴我们成长;等我们长大成人,《神奇动物在哪里》恰好如约而至。
走进电影院,继续流连在罗琳的魔法世界中,最后仰头静静沐浴了纽约倾城的雨,安静柔和而清凉。
依旧是中世纪怀旧的灰色幕布,隐约可见透出光亮的蓝。最后那只遮天蔽日的鸟兽张开翅膀划过纽约的上空,十五年前那只叫做海瑟薇的长着雀斑的白色猫头鹰,指引着一个小男孩穿过烟雾缭绕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从此汪蓝又浅灰的巨幅图景在我们眼前展开。
我们每个人都静静坐在那里,向极远的时间张望。那些对着缈远天际呐喊过的魔法咒语,终于遥遥传来回声。
2019-01-03 08:34:51 -
当然。
题主这样问,显然是十分容易回答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肯定不错的,而且用“不错”这个词来形容它,实际上已经是严重低估了《哈利波特》的影响力和实力。
英国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受到全世界青少年的欢迎,是当今世界上最畅销的小说系列,它是世界级的流行经典著作。
一、从销量数据来看
截止到2005年,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一共被翻译成73种语言,所有版本的总销售量已经超过4.5亿本。如今是2019年,再加上网络版本和盗版市场,前面的这个数字恐怕还得翻倍。
在十年多前,电子书还没像如今这么普及的情况下,《哈利波特》系列曾一度霸占世界十大畅销书榜单。而现在,尽管全球纸质书籍销量都不景气,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依然热卖。
二、从文学角度来看
《哈利波特》中虽然描述的是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但是它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它拥有一个宏大的世界观,罗琳用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魔幻的真实的充满魔法的世界,这里有巫师也有魔法学校。该小说的世界观同时也是十分完整的,里面量体系俱全,在多个人物的侧面刻画中《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慢慢向读者展开。
《哈利波特》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塑造十分完美,小说中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很丰满,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很独特。主人公哈利波特观察力强,善于表达,但是由于自身的命运多舛父母早亡,遇到困难时哈利波特自然会感到焦虑不安和孤独无助。从多个细节可以看出,罗琳将哈利波特的性格描写的十分到位,其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同时,它能反映真实的人性,主角失去父母后缺少温暖,受到表哥的欺负和亲戚的苛责,极度渴望关爱。与主角哈利波特比较,反派人物伏地魔同样是个被遗弃的孤儿,缺少父母关爱,让他一步步走向了黑化。哈利波特和伏地魔的成长过程和所作所为,反映了人性中的光明和黑暗,善良和丑恶。
从读者反映来看
从上面提到的销量,我们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出,《哈利波特》不仅仅风靡英国,更是为全世界的读者所深深喜爱。
哈利波特、邓布利多、斯内普等人物的人气很高,即使对于大反派伏地魔等读者们也是又恨又爱。
《哈利波特》系列到目前为止,一共出版了七部作品,分别是:
第一部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第二部 《哈利波特与密室》
第三部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第四部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第五部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第六部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第七部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下)
每一部作品多为读者追捧,让读者深陷其中沉迷于《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无法自拔。
每一个人的品味都不一样,但是大多数80后、90后、00后读者都对《哈利波特》表示了很高的评价,我个人认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值得一读!
你读过它吗?
2019-08-16 21:27:05 -
1
您问的哈里波特一定是名作《哈利·波特》,英国女作家罗琳写的一系列魔幻丛书,写作延续到至今,20年。说它伟大,不仅因为作者四十多岁才开始写作,而且是一鸣惊人,成为了畅销全世界魔幻丛书。
罗琳精妙的写出了魔法学校的美好、魔法的绚烂,童年看的是乐趣,现在长大了,再去看这些书,其实作者带领我们游历魔法世界,品尝人生百态。领悟:爱才是世界破除一切邪恶、困难的利器。
《哈利·波特》是传世经典,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它伴随着多少好奇的眼睛,度过漫长的岁月。它构建出了一个庞大而精彩的魔幻世界,不少“麻瓜”还在痴痴的等待猫头鹰给他寄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通知书。甚至我第一次坐火车都在想,我要不要小跑着去九又四分之一的站台,看看能否进入魔法学校。
《哈利·波特》作者塑造出来的人物,有血有肉,人物形象饱满,或正义或邪恶,活灵活现的构建出《哈利·波特》的完美性、独特性。
其中的好人、坏人皆有两面性,不容易一眼看穿,又有谁能料到眼神诡异,面孔阴险的斯内普,不是叛徒而是一个救哈利波特性命的好人呢?这其中的趣味性,迷一般的人物设定引人入胜。
与此同时,作者布下了太多的细节、伏笔和巧妙的安排,而恰恰是这些需要我们慢慢体会,慢慢领会其中的精髓。
《哈利·波特》也曾拍成电影,共出了七部电影,每部电影出来,都是风靡全球,拿奖到手软。能有这些不俗的成就,归根结底是小说好,除了原创粉,影迷也是呈几何数倍增。
2
《哈利·波特》的核心人物就是小哈利波特,一个集帅气、萌、苏于一身的小男孩戴着圆圆的眼镜。额头有着特殊的记号,预未着他的不凡。虽然他有着“拯救魔法界”的能力却从小寄养在姨父家,饱受姨父一家人的欺凌。直到他的11岁生日,外表高大,表面恐怖实由温柔的海格破门而入带走了哈利波特,从而开启了哈里波特伟大的成长经历。哈利波特资质不凡,他的父母是魔法学校的名人,他也因为是唯一的一个逃过伏地魔迫害的人,预示将在未来大有作为。
如果你看完全部的丛书,或者是看完了七部哈利波特的电影就会明白他的高尚,就会怜爱他美好的心灵。他愿为了保护弱者与马尔福一争高下,也愿为了赫敏而抱着牺牲的心干倒山怪。他用爱,用善良和勇敢保护了魔法石不被伏地魔抢走。正是他没有拿魔法石的私欲才让他得了魔法石。靠着坚定的意志,和父母留给他的爱的能量成功的打败了洛奇教授和伏地魔。
后来,面对朋友一个个离开时,勇敢的哈利波特哪怕知道会死也是毅然而然的挺身而出,他选择迎战大魔头。一次次冒险,阻止坏人,努力对抗,勇敢的面对魔界最邪恶、最大的对手——伏地魔。只为拯救更多的人,拯救魔法世界,还世界一个安宁、美好。能力有大多,责任就是多大。
正是哈利波特的这份正义,这份责任感使得他得到了魔法学院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和爱戴。对比马尔福的恃强凌弱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哈利波特不论是平时对待同学罗恩还是赫敏皆真诚而友善。而伟大的令人敬佩的邓布利多因的逃避导致小天狼星死去。哈利波利却在成长中对朋友忠诚,对伙伴充分信任遇到困难迎难而上的风格是哈利波利身上耀眼的品质。值的我们在生活中学习。
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了困难又有几人能勇敢面对不逃避呢?有胆识又能扛起这人份责任的,必能脱颖而出,成为生活中的“哈利波特”。
……
《哈利·波特》之所以伟大,他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
2017-11-12 19:51:14 -
当然值得。
哈利波特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友情,教会了我们什么是爱情,教会了我们什么是亲情。
哈利波特让我们明白了知人知面不知心,让我们明白了死亡并不可怕,让我们明白了信任。
哈利波特里斯内普教授,卢平,唐克斯,弗雷德,小天狼星等人令我们留下眼泪。
2017-11-12 21:30:01 -
梳个小背头,蔑视“麻瓜”自诩血统高贵的马尔福一直都是哈利的死对头,作为一个反派,又没有坏的太彻底,反倒获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他精致帅气的脸庞也是让他收获了一大波粉丝的重要原因。虽然小王子变成了胡渣大叔,被不少人吐槽“长残了”,但汤姆费尔顿底子好,再怎么折腾怎么颓废自由生活,颜值也没有太糟糕。
纳威隆巴顿健忘胆小,看起来总是蠢蠢笨笨的,圆乎乎肉嘟嘟的脸盘,但谁能想到这个小胖娃长大后变成了帅气的大硬汉。
马修路易斯还在前不久,5月份时公布了自己结婚的消息。让人不由得唏嘘光阴真是转瞬即逝,“纳威”都已经结婚了。
虽然主演们都有自己的变化,但霍格沃兹学校,他们经历过的种种事情,以及小巫师们的音容笑貌,永远的存活在观众们心中。
2018-08-11 09:03:36 -
不管是书还是电影我都觉得十分的经典,从大一看到大三,我每一部电影几乎都看了3遍,不过我记性太差,总是记不住名字,但重要的书好看,电影也拍的很好看,特别是电影,我都不知道怎么拍出来的,感觉就是好神奇,里面的魔法,还有英国美丽的仙境风景 ,我几乎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反正就是好好看。里面也有好多哲理与人生道理,是很值得一看
2017-04-07 23:16:26 -
绝对值得,但盗版不值得。
盗版完全把正版乱改编,把读者们弄的一塌糊涂。
以下是哈利波特的介绍
2017-08-26 15:16:30 -
哈利波特非常好看,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真看明白
2018-12-14 19:32:09 -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小巫师,他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边框眼镜,总是爱骑在飞天扫帚上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在他那乱蓬蓬的黑色头发下面有一道神秘的闪电形伤疤,他就是哈利。波特。
哈利在一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一直在姨夫姨妈、达利的欺负下长大,一直到11岁时,他突然得知自己是一名巫师。于是他就开始了在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学习生涯,并且认识两个好朋友,罗思和赫敏。
可是,杀死哈利父母的伏地魔,却一直对霍格沃茨虎视眈眈,原本在哈利身上失去一切的他打破了哈利刚刚开始的平静生活……
看完这一整套书,我很难想象,竟然有这样一个随时都要面临死亡的孩子!哈利,他承担着许多成年巫师都担当不了的责任,像这样勇敢的孩子,现实的社会中有几个呢?他吃过的苦,又有几个人能承受的住呢?
虽然有那么多的考验等着哈利,但奇迹一次又一次的出现,作文https://www.zuowen8.com/哈利总能逃脱危险,这些,全都是因为一个字——爱!
2020-02-25 09:21:53 -
不好看,我就是看不下去。还有,加勒比海盗,也是咋都看不完,就换台了。
2018-12-14 21:43:03 -
与其说哈利波特这个系列的作品好不好看,更不如说它代表了我们这代人的美好回忆,那时候第一次接触这部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它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魔法世界。
曾经幻想有一天一只猫头鹰会带来一封霍格沃茨的入学通知书,可终究不属于这个现实世界罢了。
作品一共有七部,我们跟着哈利波特一起成长,从一个懵懂爱幻想的少年长成必须要面对现实世界的成人,哈利长大了,哈利波特的故事也完结了,当看完最后一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时,心里莫名的失落,我们的童年终归是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当再拿起这本书时,我们能暂时忘记烦恼来到魔法世界,那段日子真好,不用为了生活而苦恼,那时的我们只有简单的快乐,简单的烦恼。现在我对于哈利波特系列作品更多的是情怀,而不是研究他的具体内容。
2018-12-11 00:54:26 -
正好最近在重温这部小说,当然七部电影也是完完整整地看完了。其实《哈利波特》的电影和小说对我个人的三观、信念来说影响真的很大,甚至在最近一段时间重温的时候,都觉得时时有温暖甘甜的水流向心头。仔细想想,其中那些单纯、勇敢和真挚真的给了废柴的我很多鼓励,即使身处残酷的成人世界中,我也能从其中获取勇气。
一定要说清楚的话,我想这本书带给了我这些:
1、通俗易懂的行文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可能是工作之后很长时间不读书了,艰涩难懂的文字已经有点不适合我。我曾经忍着看了《金瓶梅》的上册,也坚持每天啃《绿房子》,但是读这些书的速度完全没有读《哈利波特》快。读《哈》真的是太享受了,句子容易理解,而且会出现很多小幽默。大概一周我就读完了后三本。(前四本看过太多遍了 )
2、平等的价值观:尤其是在很多类似“原生家庭”理论兴起之后,这个价值观对于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度过了一个并不幸福的童年,每当看到对一些悲惨的人的原生家庭分析的时候我心里总是自卑又恐惧。但《哈》里不一样, 哈利小的时候遭受很多冷漠与虐待,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勇敢、自信的人。当然伏地魔也是一个有不幸童年的人,可是他选择了成为一个冷酷的魔王。
你看,人生是有的选的。
3、对错误的包容与理解:即使作为主角,哈利也犯过很多错误,其中最让人惋惜的就是小天狼星的过世,这与哈利的错误判定有很大关系。人物的错误,尽管会给主角留下不可磨灭的心灵创伤,但主角并没有因此耽误完成自己的使命。错误也将成为一个翻页而过的剧情,虽然遗憾,但是毕竟活着就要追求幸福。
这就是《哈利·波特》系列让我得到的东西,最后“三小只”镇楼
现在用老阿姨的眼光看,真的太可爱了啊啊啊啊。
2018-03-12 21:12:18 -
值得。
哈利波特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部分人的童年,不盲目拔高的说什么影响了三观之类。至少它在一段时间陪伴了一些人的童年、甚至成年。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给大家构建一个这么详细的魔法世界,很多人明知道那是幻想,但却仍然心驰神往,对小孩来说,霍格沃兹是向往。对成人来说,是在纷扰的“麻瓜世界”里,尚存温度的记忆。
一直被人诟病的,书中人物善恶分的太过明朗,导致人物不够立体。这也恰好给也许是非观念还不那么明确的我们树立了一个偶像是的标杆:要善良、要勇敢、要爱朋友、要爱家人。而这些品质没有滔滔不绝的讲给你,而是通过哈利、赫敏、罗恩三个小伙伴的历险、蜕变展现了出来。简单明了的道理,直白,但生动。
哈利波特的最后书中写到:从那以后很多年了,哈利头上的伤疤再也没疼过。
那个小英雄哈利波特最后也成为了安稳度日的中年人,对以往的冒险绝口不提,但经历过了洗礼,他们在今后面对平凡的时候,才更加坦然。
多年前,霍格沃兹师生的背水一战,换来的平淡安稳,才显得弥足珍贵。
对于哈粉来说,不论年龄多大,永远渴望着有一天猫头鹰会把入学通知单寄到家里。十年的陪伴,弥足珍贵。
最后,感谢电影提供了一波当年颜值过关的小正太~
2018-03-15 08:40:10 -
假如说的是电影可能见仁见智。但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确实非常牛。前提是看原文。不要看马爱农写得哈利波特。jk罗琳文字功底还是很强的。你说的和国内有哪个同类型的作家能写出这样的系列小说?国内现在的流行文学全是宫斗穿越不然就是盗墓网游。不提别的。仅仅是内容最简单最儿童文学向的哈利波特和魔法石里面的厄里斯魔镜这一节。就是关于人性的探讨。里面很多句子写得非常精彩。绝不是国内那些个抄抄抄的东西可以比拟的
2018-05-25 13:02:00 -
看你是否喜欢这种魔法类的电影,因为这种电影题材太少,所以大家都喜欢看,而且画面后期制作也很好,很吸引眼球,众口难调,不喜欢看也很正常。
2018-12-14 21:59:54 -
有点类似于中国的玄幻风,与国内外的文化差异有关,要想看得进去,首先你要了解学习欧洲的一些传统文化,类似于封建迷信的东西,在全球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因为不了解所以无法深入进去。
2018-12-14 21:57:19 -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如下
1.《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2001年11月4日英国首映
2.《哈利波特与密室》 2002年11月3日英国首映
3.《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2004年5月31日英国首映,2004年9月中国上映
4.《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2005年11月6日英国伦敦首映
5.《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2007年6月28日日本东京首映,2007年8月11日中国上映
6.《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2009年7月15日全球同步上映
7.《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2010年11月19日英国伦敦首映
8.《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 2011年7月7日英国伦敦首映。
全部挨着看完 将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魔法世界!
2017-10-16 01:41:32 -
哈利波特不仅书好看,电影好看,全球影城里头的哈利波特区也好看
感兴趣可以点开我主页看看去年我在美国全球影城录制的 哈利波特区夜晚的投影视频,绝对的身临其境。(看3分多钟的那个哈哈)
2020-08-18 14:02:05 -
电影当然也很好啦,我觉得电影制作的比较精良。场景什么的都十分不错,极大程度地还原了读者对原著的想象。
然而电影无论再好,终究比不过原著。
就比如说第五部凤凰社。当时对秋的处理是因为乌姆里奇给她服用了吐真剂,导致了她的泄密。也就是说电影把秋美化了,显得哈利波特十分不近人情(他和秋分手咯)。事实上原著中,秋是一个很孩子气的女子,任性啊~不是哈利波特的Miss.Right。
还有死亡圣器,电影里哈利波特把它撅了!!!(心疼),而原著中为了表示对邓布利多的尊重,把它放回了邓布利多的坟墓。
总之,作为一个原著党,我要说,如果想看最完美的哈利波特,还是看原著吧~
2018-02-12 21:10:35 -
好看,觉对好看啊
2020-08-04 17:30:31 -
是的,非常好看,书中内容很丰富,各种情节发展也比较顺畅,比如哈金这条线,如果单纯看电影的话会觉得莫名其妙,而在书中有很多细节的描写,比如金妮是个很独立漂亮的女孩,她的蝙蝠咒念得很不错,因此还去了鼻涕虫俱乐部。还有哈利在闻到迷情药的味道有扫帚房的味道,因为那个夏天他跟金妮打了一夏天魁地奇。所以我还是推荐大家看一下书很多细节描写非常不错。PS非常喜欢罗赫这条线。
2018-03-11 18:56:59 -
有点类似于中国的玄幻风,与国内外的文化差异有关,要想看得进去,首先你要了解学习欧洲的一些传统文化,类似于封建迷信的东西,在全球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因为不了解所以无法深入进去。
2018-12-14 21:57:19 -
现在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哈利波特迷”。很小就知道哈利波特,但是一直没看,也对哈利波特有很多误解,直到2016年的暑假,我才看了这套人人熟知的名著。在我第一次翻开哈利波特的时候,我觉得这有什么好看的。但是我并没有停止读哈利波特,这个决定改变了2017年的我。这套书最吸引我的是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情节,突然发出的情感转变会让你大吃一惊。我非常喜欢这套书,我买了他的其他书籍:《神奇的魁地奇球(哈利波特的课外书)《诗翁彼豆故事集》和《神奇动物在哪里(哈利波特的课本)》还有魔杖,我也观看了所有的哈利波特电影和纪录片。在整套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西弗勒斯斯内普教授,他变幻莫测,心思令人捉摸不透,而且拥有着很多秘密,所以我买的魔杖当然就是他的。斯内普憎恨哈利他爸爸,因为他从小就受尽詹姆他们4人组的折磨(4人组指的就是大脚板,月亮脸,虫尾巴和尖头叉子)后来虫尾巴背叛了波特夫妇,投靠了汤姆里德尔就是人知的伏地魔。
仔细读过哈利波特的人都知道,在最后一本哈利波特的末尾的最后一个章节的名字是19年后。在这一章里,描写了当上了爸爸妈妈的哈利波特,金妮,罗恩和赫敏,他们四个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和他们告别,还叫他们和纳威教授说他们四个爱他,罗恩的女儿说她怎么能和教授说“爱”。据大家的精确推测,肯定了2017年的9月1日就是他所说的“19年后”。
这就是我看哈利波特的感受!
2019-08-16 23:20:48 -
我说三体好看,肯定也会有人说在吹牛,因为很多人看不下去。开始看三体的时候,前面的引入太无聊,太长,看到后面才知道原来这么精彩。我不知道哈利波特能不能跟三体比较,但我当时看的时候,觉得哈利波特很好看,比电影有趣的多,跟小说比较,电影才是无趣。
2018-12-14 20:05:58 -
书还是电影?唉不用问了,都炒鸡好看
2019-01-23 13:02:13 -
这个因人而异的,有些人不喜欢西方文学,就读人名字都觉得累,有些人干脆就不爱看书,所以看不下去,我看哈利波特比较晚,不是第一批读者,是从凤凰社开始的,那时候上学,回家也无聊,正好同学有本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就借来看了,我是真的没头没尾硬把这本小说看完了,瞬间觉得,卧槽,真有意思,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想方设法读完了前四部,就更着迷了,之后就一直期待,一直到读完全部哈利波特系列,前段时间又饿补了一遍电影~
2018-12-14 19:26:40 -
哈利波特当然是好看的,个人认为原著要比电影详细精彩,当然电影也拍得很好。没有觉得会被国产小说秒杀啊。
哈利波特构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些奇妙的魔法,各种神奇动物,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是哈利波特吸引人的所在。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些在中国的小说里不就是法术嘛。
我只能说,哈利波特自然有他独特的魅力,对于喜欢的人来说,哈利波特就是独一无二的,对于不喜欢的人来说,也没必要中伤。
2019-01-21 15: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