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怎样的?

新农商网 全部 1015

农村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怎样的?

回复

共1条回复 我来回复
  • 豫西人文摄影
    豫西人文摄影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什么是农村第三产业结构。这其实是经济学的概念,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不了解很正常,因为“专家”喜欢这样说,老百姓只考虑干什么能挣钱。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经济活动中,人们主要向自然界直接索取财富,即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产业经济学把这种经济活动称之为第一产业。”作者是农村人,不须换这些文绉绉的东西,说句大白话,就是你种地,种粮食,卖粮食,就是第一产业。

    “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对第一次产业的产品进行加工的工业生产活动和制造业活动,成了社会再生产的主要经济活动,产业经济学把这种经济活动称之为第二产业。”前面是专家的话,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好理解,其实呢,种地是第一产业,种出来的粮食加工,就算第二产业了,就这么简单。

    “到了最近几十年,随着社会生产的迅速提高,又出现了为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服务的商业、运输业、金融业以及信息、科研等新兴产业,并正在逐步发展成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经济活动部门,产业经济学把它称之为第三次产业。”

    这是什么意思呢?农民种地,面粉厂磨面,村里的小超市销售袋装的面粉或者挂面,他们就是第三产业。其实也就是说,不需要自己付出直接劳动,从事销售、物流、信息等服务的人,就是第三产业从业者。

    比如作者回答关于农村的问题,自己不种地,但是并不代表不了解农民的辛苦,码字发表也算是第三产业。

    农村第三产业的调整,分为政策性调整和自主性调整,政策性调整就是当地政府提倡的一些农业调整项目,最主要的体现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开办农村扶贫工厂。这里有一些问题对立比较尖锐,首先,地方政府搞乡村旅游开发,往往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农民并不买账。

    第一、很多乡村游设计不合理,资金投入后没能够产生盈利,增加了当地负担。

    第二、占用农民耕地,赔偿很难落实,导致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

    第三、乡村游带来的好处还是给村里有钱的、有权的人,贫困家庭打工都不好找。

    第四、盲目扩建,引进常绿灌木,毁坏本土原始植被。

    至于农村扶贫工厂,大多都是一些较为低级的手工业制造,盈利能力也很有限。

    所以整体来看,农村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任重而道远。

    至于农村第三产业结构自主性调整,就是丛林法则的优胜劣汰了,有门路,有能力的家庭,实时把控市场,进行自己的调整,至于没有能力的家庭,即使别人想帮也用不上力。这里面最关键的两个因素就是劳动力和知识接受能力,贫困家庭一般都不具备这两个条件,第三产业也就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了。

    这只是作者的一点思考,如果您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交流讨论。

    2018-12-19 10:37:07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