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土壤如何改良?
大棚土壤如何改良?
-
大棚土壤如何改良?我看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凡大棚种的植物一般情况下浇水次数多,土壤容易板结,所以大棚里土地要深耕,上层土和下层土混合,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通风透气。二、不要用化肥,要多上土杂糞,如人屎尿、鸡屎、牛屎、猪屎等。
2019-07-10 08:32:35 -
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吧,我刚有属于自己的大棚,大概每三年时间改良一次土壤,我是种平菇的,每个大棚使用两三年以后,冬季的平菇停产后把大棚上面覆盖的塑料亮纸去掉,让大棚先自然风干,日晒。大概就是3-5月这三个月时间把杂菌晒的差不多了,然后用微耕机把地全部翻过以后,到5月中旬开始种红薯,让红薯把地种深层的杂菌再吸收一次,9月份红薯成熟了挖掉后又重新把大棚地面整理平整,压实后重新搭建完成后开始种冬菇。
2019-07-09 12:51:06 -
蔬菜大棚土壤改良技术。 该项技术包括四个基本要点:一是平衡施肥,根据产量需要确定施肥量;二是改变土壤有机物料投入,应用生物酵素菌技术,采用秸秆、草炭、厩肥高温堆制造肥,全层施肥,提高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水平,改变单一使用速效性有机肥、生肥下地、集中埋施的不良施肥习惯;三是应用氟石等无机矿物,吸附土壤过多的残留养分,控制肥害和盐害等生理缺素性病害的发生;四是改善整地、灌溉方法,提倡逐年深翻、秋整地、高畦垄,改变操作步道连年使用的习惯,提倡滴灌、渗灌和适量灌溉,逐步改变大水漫灌的做法。( 目前,我国各地温室生产因重茬、连作导致了土壤结构不良、病虫害严重等问题。针对此情况,可采用如下办法加以解决: 一、全室换土。土壤是多种病源物越冬越夏的场所,遇到适应的条件,继续侵染危害。所以,把耕作层的土壤全部换掉,即消灭了初侵染源,又改造了室内土壤结构。 二、种养结合。早春茬作物收获后歇茬,给土壤一个喘息的机会,将温室里的枯枝落叶清扫干净,平整土地,在伏天多次结合施农家肥深翻、晒垄。在冬茬定植前,每667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千克加10倍细土拌匀,均匀洒在地面,耙匀,随即整地,可消灭许多菌源、害虫、并可培肥土壤。 三、轮作倒茬。由于土壤能带菌,要避免连作。可与不同科的蔬菜进行2或3茬轮作;或在早春茬作物收获后,种植养地作物。 四、增施有机肥提高地力。有机肥除了供给作物养分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外,还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因此,增施饼肥和马、牛、羊、鸡粪以及农家肥,是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 冬季阴雾天气较多,常常对冬茬设施蔬菜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能说说有哪些天气会对设施蔬菜造成影响吗? 专家:好,根据以往经验,大部分地区冬季常出现大风、暴风雪、寒流等,强降温、连续阴天和久阴骤晴等不良天气,这些天气状况都会给设施蔬菜带来影响。冬季阴、雨、雪天气较多,低温寡照,光照不足,且空气相对湿度较高,会造成蔬菜光合作用下降,出现落花落蕾和化瓜等现象。同时由于气温、地温较低,地温直接影响到根系的伸长、衰老及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功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根系的生命力和吸收能力就越差,更低的温度还会造成根系损伤。例如,地温低于16℃时,根系对于磷的吸收就会受阻,地温低于12℃,黄瓜的根系生理活动会受阻,根毛脱落。日光温室的地、气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通常在天气一直晴好时,早晨揭苫前,10厘米的地温要比气温高5~6℃。当出现连阴(雾)天时,地、气温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差值仅有2~3℃。此时若温室的极端最低气温降到了10℃,可以推知此时的地温只有12~13℃。此时的地温并不是最低,因为日光温室10厘米地温在揭苫后还要继续下降。但若温室的最低气温降低到5~6℃时,则地温要降低到8~9℃、在这一温度下持续时间一长,就要对蔬菜的根系产生损伤,会导致蔬菜徒长,叶片变黄,抗逆能力下降;甚至造成低温冷害、冻害。如2000年以来,河北、河南等地冬季就有长达30余天的阴雾天气出现,造成局部区域大面积蔬菜遭遇低温冷害和冻害,如河北的中南部地区受灾面积达到80%以上,有的甚至出现绝收。一般零度以上的较低温度,引起的冷害主要发生在喜热的果类蔬菜上,如番茄、茄子、甜椒、黄瓜和西甜瓜等。一般黄瓜自生根冻害临界温度在10℃以下,嫁接根冻害临界温度在3℃以下,辣椒、茄子在14℃以下,生长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发生冻害。如果采取相应的措施,黄瓜自生根可忍耐6~7℃低温,嫁接根可忍耐10℃低温,辣椒、茄子根在5~7℃低温下,不受冻害。在冷害临界温度以下,环境温度越低,延续时间越长,植株受害越重。常见的冷害表现为水浸状或凹陷斑点,可发展成连片,有些作物呈现局部组织坏死,变褐至黑色,青熟果实不能正常完熟。冻害主要发生在零度以下,细胞内结冻,引起植株生理紊乱,植株维管束变色。连阴雾天,阳光不足,植株光合作用能力减弱,影响植株的生长,天气骤晴后,如不加强管理还极易出现闪苗。如遇大风,还会掀棚,造成整个温室植株受冻。
2019-07-09 12:11:58 -
新建大棚如何改良土壤 新建的大棚属于“生茬地”,土壤中肥料等养分虽然较少,但是其中的病原物和有害物质也较少,种植瓜菜有优势,特别是甜瓜、辣椒等不抗重茬的果菜。新建的大棚也有劣势,就是土壤瘠薄,肥力低,如何消除新建大棚的劣势是生产的重点。 改土:新建大棚推土机等机械作业时,土壤原有的耕作层也就是我们说的“熟土”基本上被推成了后墙,棚室内的土壤都是原有耕作层以下的土壤,也就是“生土”。如何进行改土是瓜菜高产的关键。根据土壤质地,可采用相应的措施改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地改良土壤组成,黏质的土镶,适当掺入砂土等;砂土则应掺入黏土,以改善土质。 增肥:刚建好的大棚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较少,在第一年要加大肥料的使用量,提高土壤肥力。大量施用粪肥等有机肥,但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均匀撒施后翻耕。鸡鸭等家禽粪肥养分含量高,每亩可施用15立方米;牛马等家畜粪肥养分含量低,但其中有机质含量高,对于改良土壤效果良好,每亩可施用25立方米。为了提高新建大棚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改良土壤,施用腐熟秸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将收获的玉米、小麦等的秸秆切短至5-10cm,浸透,加入秸秆重量3%-5%的尿素或相当数量的其他氮肥,然后加入专用的发酵菌种发酵。在一个月后完全发酵的秸秆就成为了优质的有机肥。尤其对于黏质土壤来说,使用充分腐熟的鸡粪、牛粪等禽畜粪肥和秸秆改土效果非常好。另外,粪肥含氮量较高,在翻耕土壤时应配合施用化学肥料 每亩使用高磷高钾的复合肥80-100公斤,并视当地情况适量施入微肥。 深翻:建棚过程中,推土机等机械和人工的碾压使土壤变硬变板,严重破坏了土壤原有的结构。通过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可以较好地疏松改良土壤,利于瓜菜根系的生长。撒好肥料后,翻耕土壤时最好不用旋耕机、犁子等农具,尤其是旋耕机,其翻耕土层深度不够。人工用铁锨翻两锨的深度,使翻深达到40-50cm,将施入的肥料深翻均匀。 多施生物菌肥:因为是“生土”,土壤中的有害菌少,但有益菌同样缺乏。通过使用生物菌肥,可以快速地补充土壤中的有益菌,使其成为优势群落,促进瓜菜根系的健壮。新建大棚施用生物菌肥的用量较大,最好普施与穴施结合。在翻耕土壤之前,将部分生物菌肥随粪肥等一起撒到棚室内,深翻。定植时,在定植穴内撒上部分菌肥,可起到很好的作用。生物菌肥种类较多,新建大棚解磷解钾菌不需要施用,施用的应该是含毛壳菌、放线菌等的生物菌肥,如市场上的激抗菌968、龙珠、三忠、肥田生等系列的生物有机肥。
2019-07-09 11:58:35 -
一般蔬菜大棚使用竹结构或者钢结构的骨架,上面覆上一层或多层保温塑料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温室空间。外膜很好地阻止内部蔬菜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流失,使棚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蔬菜大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会因为过量的使用化肥和农药而产生危害。
1.肥害主要是积盐的危害,产生的原因是大量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的本质发生改变,影响大棚蔬菜根部的生长发育,降低了水与肥的吸收能力,缺乏营养而死亡;土壤的盐渍化过高,导致蔬菜叶枯萎老化。
2.药害的潜力很大,有时症状明显,有时是隐形的,不易发现。药害产生的原因,不管任何蔬菜品种都使用同一种除草剂;过量使用农药;施农药的时间不准确;采用伪劣农药或者过期农药。这些因素使蔬菜变形,甚至死亡,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产生危害。
蔬菜大棚改良土壤的方法
改良蔬菜大棚里的土壤可以使用客土、换土、去表土和深耕翻土等措施;最好配合利用传统的堆肥方法,堆积污染土壤,将污染物与有机物,稻草、麦秸、碎木片和树皮等、粪便等混合起来,依靠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来降解土壤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同时,施用有机肥料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可增加作物的产量。
2019-07-09 12: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