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柑成熟期表面出现这种黑点是什么原因?有没有什么具体的防治措施?
皇帝柑成熟期表面出现这种黑点是什么原因?有没有什么具体的防治措施?
-
题主问皇帝柑果面有黑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虽然附上了配图,但并未说明发生情况如发生范围、时期以及其他的辅助判断的信息,所以难以给出确切答案。
以上截取自题主所提供的图片,下面我们来列举一些相关度较高的情况,供参考。
情况一:褐斑病
皇帝柑是贡柑的别称,属于易感褐斑病的自然杂交品种,从题主提供的图来看,病斑凹陷,且呈深褐至黑褐色,与褐斑病在果实上的部分表征类似。
但依据该病在果部的发生特点,幼果期发病易落,而成熟期时病斑多为木栓化的,所以能变现出黑褐色凹陷斑,发病时间应处于膨果后期。
对于褐斑病的防治,除加强树体关键,减少初侵染源外,重要的是抓住春梢、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三个易感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择代森锰锌、氟腚胺、吡唑醚菌酯、腐霉利、啶酰菌胺、异菌脲、咪鲜胺等药剂。
情况二:黑星病
黑星病在果实上的表征是多型的,如黑斑型、黑星型、病毒型等,在这其中黑星型与题主所提供的图片较为类似,且病斑不大、凹陷、病健交界明显、无分生孢子器等是相似点。
由于黑星病具有较长的潜育期,在果实上一般膨果至在转色期才显症,所以早期的预防很关键,谢花后15天就应用药防控,可选择代森锰锌、醚菌酯、戊唑醇、腈菌唑等,膨果期可再巩固一次,同时注意巩固树势,提升抗病能力。
情况三:机械伤
主要是风害所致,不过如果是风害,一定是出现在柑果果型较大的后期,因为前期果小,受风害后以叶片擦伤为主,伤面会比较大,后期才会出现硬枝戳伤,受害部坏死发黑凹陷。
情况四:蝽象
这一类可能性比较小,蝽象危害处可生凹陷的木质化疤痕,且附近外皮层的油胞会空瘪,故与题主所提供的图差别较大。
对于蝽象的防治主要是清园压虫口、除成虫及带卵叶片,初孵期用药等,如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阿维菌素等。
农业助手旗下【牧虫者说】原创内容,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2019-12-17 15:03:50 -
从你的图片上看,柑橘果面不是黑点病。应该是溃疡病或者是吸果夜蛾针刺造成的,而且果面上好像还有红圆蚧粘附着。建议药物防治:春季花谢三分之二用安道麦的77%硫酸铜钙600倍喷雾防治。红圆蚧可以用矿物油+毒死蜱600倍液防治。吸果夜蛾的危害主要在果实采收前1个月,可选用5%百树得(氟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喷1~2次,保果效果良好。有关病虫害防治可以咨询我。
2019-12-17 09:15:25 -
这种黑点情况我的皇帝柑今年有小部分,去年没有这种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病没有打好,下雨前要打,今年1O月份开始打2次,预防落果。这种病很多药打不好,很多农资店拿的药也打不好。我的皇帝柑打了2次药已经控制住了,我们村很多皇帝柑落果了,在南宁皇帝柑叫落地柑,就是因为这种病没打好,导致落果。下面是我的皇帝柑
2019-12-18 18:48:45 -
柑桔出现黑点是怎么回事?柑橘出现黑点的原因及防治
柑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从常见得水果,味道甘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在柑橘种植过程中有些朋友发现柑橘上出现黑点,那么柑橘上为什么会出现黑点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柑橘上出现黑点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柑桔黑点病的严重性明显不及为害宽皮柑桔为主的疮痈病和为害柠檬、甜橙、柚和杂柑为主的溃疡病,90年代以后,该病的危害性呈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年来,该病已成为我国广大桔区最主要的病害,使用传统的防治技术,防治效果不太理想。过去注重对发生在枝条上的流胶、干枯及果实贮藏期腐烂等症状的描述,即对树脂病(或流胶病)和褐色蒂腐病症状的描述,而目前因对生长期果实和新叶、新梢为害的显著加剧,尤其是转而为害果实为主。
1.发病条件
病菌在柑桔枯枝上增殖,形成性孢子和子囊孢子。罹病枯枝是主要侵染源,一般集中在5-9月发生,高峰期是6-7月,约占年罹病枯枝发生量的60%左右。夏季发生的枯枝约90%成为保菌枝,形成9月份的传染源,枝条干径越大,含菌率和孢子溢出率越高。生理落果比较多的桔园,果梗枝枯死后就成为侵染源,往往发病较重。如果把修剪下的粗枝条放置在柑桔园内,就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源,产生的子囊孢子可远距离飞散,子囊孢子的致病力比性孢子强。随降雨飞散的孢子附着到新梢或生长期果实的表面后,就萌发菌丝侵入。孢于侵入到老熟枝条和果梗上会诱发树脂病,侵入到枯枝上就会增殖形成新的侵染源。
附着在果实表面的孢子一般不会被雨水冲走。孢子萌发和侵入均需要水滴,当湿润状态时,在24-28℃条件下需8小时左右,在20℃条件下需12小时左右。当孢子萌发出菌丝后,一旦水滴干燥,孢子很快失活,但在背光处和阴天条件下可生存数天。侵入至发病的潜伏期,25℃时仅需1-2天,10℃时约需7天。
降雨会诱发孢子的形成、飞散和萌发,一般雨水多,尤其是长期阴雨会加重发病。果园坐南朝北、被高山遮光或防风林树木过高的阴湿园,通风透光性差,易产生枯枝,湿度高,易发病。老龄园、枯枝多的密植园,整枝修剪差或偏施氮肥的桔园,树冠内部光照通风条件差,易发病。严寒冰冻会加重枝条流胶型或干枯型症状产生。
2.症状与为害
为害果实、新叶、新梢和枝条。果实在谢花后至果实整个膨大期均可发病,表面形成褐色或黑褐色点状、线状、曲线状,环形或不定形的硬胶质小粒点,病菌浓度高时病斑呈泥块状或泪痕状。在我国大部分柑桔产区,8月上旬感染的前期症状,病斑大,隆起,周围木栓化;8月中旬以后感染的后期症状,病斑小,略凹陷,因后期病原菌基数高,对果实品质影响更大。梅雨季(6月中旬至7月中旬)和秋雨季(9月上中旬)是感染高峰期。
新叶和新梢上发病开始产生透明退绿的针状小斑点,以后形成类似果实表面的褐色或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枝条上表现流胶型或干枯型症状。甜橙、温州蜜柑、梗枯等品种在暖湿季节表现流胶型症状,病部组织松软,呈灰褐色,渗出褐色胶液,并发出恶臭,当天气干燥时,病势发展缓慢,病部逐渐干枯下陷,皮层开裂剥落,木质部裸露,形成隆起的疤痕。早桔、本地早、南丰蜜桔和朱红等品种常表现为干枯型症状,病部皮层呈红褐色,干枯略凹陷,病健交界处有一条明显的界线,当高温高湿时也会流胶。
成熟果实发病始于蒂部或伤口,初为水渍状,病斑淡褐色,后变暗褐色,扩展后边缘波纹状。贮藏期果实发病称为褐色蒂腐病。果实内部腐烂的速度比果皮快,当果皮病部扩展到1/3-1/2左右时,果心已全部腐烂,故又称“穿心烂”。
3防治技术
3.1农业防治消灭侵染源。及时剪除枯枝,尤其是要剪除属于重要传染源的粗枯枝,并带出园外烧毁。改善环境。改造老龄园、枯枝多的密植园、整枝修剪差的园,增强树冠内部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施肥。合理的氮、磷、钾比例应为1∶(0.5-0.6)∶(0.8-1.2),不宜偏施氮肥。抗旱防台风、防冻防寒。覆草防旱,若连续干旱15天以上,及时灌水湿润土壤。寒流来临前的中午速灌速排适量水分湿润土壤,桔树基部培土保暖。夏季枝叶较少的桔园或易受冻的桔园用生石灰0.5kg、硫磺0.1kg、水3-4kg和食盐20g调匀后用于主干涂白。
3.2药剂防治选择有效药剂和掌握关键喷药时期。果实和新梢在谢花后开始发病,应在“入梅”前喷布第一次药剂。日本以降水量为指标确定防治时期,当累计降水量达到250-250mm后就要进行下次防治。据报道,防治果实和枝梢黑点病,选用80%代森锰锌(或大生、山德生、喷克等)8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77%氢氧化铜600倍液、30%王铜悬浮剂600倍液、78%科博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等均有较好效果。防治主干和枝条上的病斑,先用利刀刮除病部组织,再用75%酒精或10%纯碱水消毒后再涂1∶1∶20波尔多浆或常用杀菌剂30-50倍液保护伤口,伤口宽度达到主干或枝条周长1/5以上的须用薄膜
2019-12-17 08: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