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年是非常热闹的,现在的年早已没有什么过的了,但人们还是都回家,为什么?
小时候的年是非常热闹的,现在的年早已没有什么过的了,但人们还是都回家,为什么?
-
以我为例:现在过年虽然越来越没有年味,但是我仍然坚持每年过年回家,是因为我觉得一年到头,总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家人,工作一整年,有些人挣到了钱,但是与家人的陪伴却少了,忙于工作总是会忽略一些感情,春节可以回家和家人聊聊天,增加感情,还可以和邻居,朋友叙叙旧。另外一个就是,如果在城市过年,会感觉孤独,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孤孤单单过这几天,路上空荡荡,商店关门,别人欢声笑语,这会产生一个心里落差!
2018-02-13 20:43:50 -
首先过年单位工人都放假,饭店关门,超市关门的,不回家干啥去!但更多的是为了父母吧,年轻回不回家无所谓。年轻人跟着时代发展步伐越走越快,但父母接收新事物没那么快,他们对过年的理解更多的还是传统的吃团圆饭,放鞭炮,包水饺,谈心吧,可是,我们过年就算回到家也做不到放下手机谈心了,别提过年群里发红包抢红包了,就说现在,还没到年就天天忙着答题注册号码求发字。自己都讨厌这样的自己,但却控制不住,哎,还是太穷了!
2018-02-13 11:12:21 -
中国人所说的过年,一般是指一年一度的春节。春节在中国古时候也叫元旦,但是与现在的元旦不同,现在的元旦是个舶来品,是指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春节是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隆重、最盛大、最悠久、也最具文化特色的节日。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也是炎黄子孙最大的“心”节、最大的“情”节。 随着春运高峰期的到来,人们想家,念家的情绪逐渐高涨。在家的人也不会闲着,打扫,置年货等。人们抱有同一个心愿——团圆。 春运票价不上浮,无疑使一部分低收入人群离回家团聚的梦想更近一步。然而,还是会有不少农民工,或者因为收入微薄,或者因为没有及时拿到工钱等原因而无法及时踏上回家团聚的路,甚至有一些人,背井离乡,三年五载都没有回过家了。坚硬只是他们的外表,他们的内心和每一个普通人一样平实而柔软,“也有老母亲,也有心上人,也有离别恨,也有生死情”。但是,时空的阻隔,经济的窘迫,工作的繁忙,使其中许多人享受不到平常人享受得到的天伦之乐。连春节的阖家团圆,这样一个最低限度的人道、人性、人情之需,他们中不少人依旧无法享受。
2018-02-13 01:33:49 -
年其实还是差不多,只是我们长大了,心境也变了,中国人对于回家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回家就是一种信仰,不管有钱没钱,不管热闹还是平淡,只为了在家里与亲人团聚,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可我却始终想不明白,如果中国人没有信仰,为何在某个日子里,在中国这里会有十几万万的同胞不远万里的回到家乡!
2018-02-13 0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