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满语是如何创立和推广的?

新农商网 全部 1020

历史上满语是如何创立和推广的?

回复

共3条回复 我来回复
  • 何以为食GFF
    何以为食GFF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满文就是满族人书写的文字,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古亦有之,1632年清太宗皇太极令大臣对这种文字加以改进。清入关建立全国性的政权后,满文的使用范围更加扩大,除满族原先居住的东北地区、中央国家机关和宫廷各部门普遍使用外,派驻八旗满洲兵丁的全国各重镇要地也都使用满文。清朝政府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及国内颁行的重要文告、文件等必须有满文文本,满族封疆大吏及朝臣要员向皇帝报告军机大事及官场民情,为保密起见,多用满文缮折启奏。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的国力逐渐衰弱,同时满族接受汉文化的程度也越来越深,满文的应用情况也每况愈下。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朝的覆灭,加速了满文退出历史舞台的步伐。目前中国现存满语文文书档案浩如烟海,而能看懂满语文的人却寥若晨星。现在除东北为数不多的地方人通用满文外,大部分满族人都不会使用这种文字。作为一种语言文字来说,他的推广是失败的。

    2019-05-28 15:35:51 0条评论
  • 山上的风
    山上的风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女真族曾经在我国北方建立了与南宋西夏并立的金政府。公元十二世纪根据汉字与契丹大字创造了女真文。后来蒙古势力灭金后,但女真文继续在辽东地区使用。明代后期女真文已经有了自己的初具规模。努尔哈赤利用10年时间建立后金后,为创制满文,努尔哈赤找来大臣,根据本民族语言特点,参考蒙古字编成国语,它与蒙古文字母的关系十分密切,改蒙古文以创制满文。随着大清的建立,满族已成为华夏大地的真正的主人,统治者结合汉族文字的优点,对满族文字又进行了新的改革。入关的文字属于老满文,入关后统治华夏的文字属于现在满文。

    清王朝初期,统治者为了强化统治,搞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不惜以屠杀来推行满族的发饰衣冠,可以说很想同化整个汉族。那时的公文都是用满文来传达。但满语自身的缺陷,使得满族统治者比如康熙,也逐渐学习汉文字起来。汉语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一起只有几十年的老满文来,优势是不止一点点。到乾隆时代,乾隆本人就是一个汉文化迷,也是打油诗大集成家。满文的势头也就慢慢的没落了。

    2019-05-28 14:48:08 0条评论
  • 知否草堂
    知否草堂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今天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女真族曾经在我国北方建立了与南宋、西夏并立的金政权。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继位后,于12世纪初根据汉字与契丹大字创造了女真文。后来蒙元势力灭金后,女真文却继续在辽东地区使用。明代后期,女真文已经式微。

    努尔哈赤起兵之后,一方面需要文字来加强内部联系,一方面也需要新的文字表示区别显示正朔。而当时女真人内部的交流竟然需要蒙古文来完成,可见创制属于女真人自己的新文字已经是当务之急。努尔哈赤于是命令手下额尔德尼、噶盖二人,根据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参考蒙古文字母,创制了满文。这也就是今天所谓“老满文”(ᡨᠣᠩᡴᡳᡶᡠᡴᠠᠠᡴᡡᡥᡝᡵᡤᡝᠨ,也称“无圈点满文”)。额尔德尼和噶盖均是旗人出身,而且是当时努尔哈赤政权的重臣,尤其额尔德尼年少聪敏,兼通蒙文、汉文,两人合力创制了满文的第一种形态。在接下来的推广与使用过程中,努尔哈赤等人也发现了“老满文”的问题,于是便打算在“老满文”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修改。

    至于满文推广的话,首先就是清朝有这个打算,只不过是没有成功。清朝入关初期就想在统一服饰和发型的同时统一语言,也就是想同化整个汉族的。但是现实的问题就是满清没有文官,满清在入关之前虽说武力值不低,但其实也就只能算是武夫,整个民族识字的人都不过万,想要用这么少的人去推行满语难度太大,在强力推广初期效果有限,语言的推广跟剃发易服完全不一样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会满语的老师实在太少太少,加上满语本身问题多多,后来发现实在推广不下去了。

    2019-05-28 15:45:29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