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把脉应该看什么书?

新农商网 全部 1018

学中医把脉应该看什么书?

回复

共43条回复 我来回复
  • 用户逆耳
    用户逆耳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认为频湖脉学这本书好,因为它语言生动而且通俗易懂,对初入门者确实容易记住。

    2019-11-03 21:33:50 0条评论
  • 醉卧红尘已是癫
    醉卧红尘已是癫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有一套毛泽东时代的中医书,里面有一整套望闻问切的方式方法,上中下三本,

    2018-11-16 01:11:28 0条评论
  • 北京中医药中医院主任
    北京中医药中医院主任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你认为中医诊脉哪本书好?

    中医诊脉,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三指彈,这三部书的理论都写的特别详细。

    脉诊的理论写的在详细,也只是在书上写着,这二十八种大脉还要分细,七十二种小分脉。难就难在这七十二种小分脉上。这七十二种小分脉就代表着经络的病因!

    一位祖传的中医大夫才能够,用号脉来诊断病因。能够有此功力的大夫才是真正的中医传承人!所以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关建的就是切脉。

    有的大夫评望问闻三诊就能诊断病因,完全是不全面的,完全是错误的诊断。诊断没有在病根病因上。诊断不到根因上,药就不能根治病因。

    中医脉诊书籍写的在精准,学徒都要跟师付手把手的传授,手把手的专教号脉,不然以后出师就是一位庸医。

    脉诊精确,这就是中医的【特色】,中医的精典。

    现在的中医院,中医诊所,没有几位大夫真会号脉的,现在的中医大夫首先以问病为前提,还没有号脉先问一堆病症,这样的中医大夫是二手货!你在找中医大夫瞧病前,你先看大夫在干什么,为什么现在说,我去看中医大夫了。这句俗话说的很真切吧。

    所以说看大夫,就是看大夫是不是有真本事,【号脉是真学文】。不然你看中医等于白看。

    所以中医脉诊书籍写的在详细,还是要老师手把手教号脉才是真本事中医。中医师陆文武

    2020-06-14 15:20:51 0条评论
  • 周礼伯
    周礼伯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中医诊断学四易口诀》书里面改写的濒湖脉学最好!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网上买

    2018-11-12 19:39:37 0条评论
  • 自然神力源567
    自然神力源567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中医说33

    脉经。为代表作。

    但自己寻找现代人的脉感也很重要。也就是书要读,还要不断实践,细心类比。在细微差别中能分辨不同。最后达到确认上中下焦虚实瘀阻之病症。

    2018-11-12 18:54:22 0条评论
  •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邀,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很好,初学者很适合,还有 王叔和的《脉经》也不错。

    2018-11-12 20:28:09 0条评论
  • 台斯伯爵
    台斯伯爵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中医脉诊就是以以频湖脉学为主,这本书你要是背下来,一般的一年,所以你还看其他书么,简单说,你记住它就可以啦

    2019-11-06 21:19:07 0条评论
  • 曲则全969
    曲则全969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太素脉诀,李士才28脉

    2018-11-12 23:09:15 0条评论
  • 好学风筝Wm
    好学风筝Wm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分享 《濒湖脉学》李时珍著……✍

    2018-11-12 23:34:28 0条评论
  • zJ20zj
    zJ20zj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首先要会观象,然后就是体会脉象,用心而不用脑。建议多看有带有脉学实例分析的古代医案,近现代很少有脉学案例。

    2019-11-02 22:18:40 0条评论
  • 于二楼
    于二楼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古脉学是四诊之一,四诊合参,对人的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性的判断提供理论支持,特别是对疾病的转归走势更是重中之重,是处方调药的准星。

    现在的脉学专注于凭脉断病,断出西医学的实质性的病名,并凭此著书开宗立派,已经偏离了古脉学的路径,至于对错不予评价。凭脉断病,是临床多年经验的累积,决非熟读几本书可以领悟。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古人斯语早有提示。读书切脉,感而遂通。一一一什么时候指下感应了脉位、脉率、脉力、脉律、脉长、脉流等特性,以及对人体生理、病理机理有较好的掌握,就有所成就了

    2019-10-31 11:18:44 0条评论
  • 今古堂868
    今古堂868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哪本都好哪本都不好。取决于看它的人用他的人。

    2018-11-13 22:07:55 0条评论
  • 用户83896654753
    用户83896654753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过去的中医老前辈都看脉经,(说明:本人没看过),本人推荐一本比较实用的中医诊断书籍,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4月第2版《中医诊断学速记》袖珍本,里面望,闻,问,切,四诊都讲到的,并有八刚辩症,病性辩症,通俗易懂,非常易懂,实用性強。如选用那些古籍脉经,没有一定文言文基础,和认识繁体字的能力,很难读进去,有那咬文嚼字的时间,我挤出来看临床医学,和药物学。所以,中医诊断学速记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里面也有诊脉的内容。

    2018-11-13 01:27:05 0条评论
  • 青年大师兄
    青年大师兄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建议读一读《诊家枢要》这本书,这本书和濒湖脉学一起放一个本子上了,通俗易懂,好用快捷方便,可以看看

    2020-07-04 20:30:54 0条评论
  • 闫老中医
    闫老中医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后世医家,得脉诊要义者,当推张景岳,滑寿,李中梓,李滨湖四人,而四位大家的著作:《景岳全书》,《诊家枢要》《诊家正眼》《濒湖脉诀》皆是学习脉诊绕不开的经典,而于我本身而言:《诊家正眼》是我最爱。该书援据经旨,灿列图文,考校典章,衷极理要,辟非纠谬,正本清源,李中梓老人“究心三十年始成书”。

    2020-06-14 11:19:14 0条评论
  • 黄庭医哥
    黄庭医哥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李时珍的濒洪脉学和黄帝内经的六经脉决最好。

    2018-11-12 18:40:37 0条评论
  • 声音是可以变的么么哒
    声音是可以变的么么哒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脉确》清时黄蕴兮撰,约刊于1746年。黄氏以歌诀形式论述26脉及其主病。歌诀在编法上有其特点,如介绍浮、沉等脉,即用浮、沉等韵编成该脉歌诀。各脉主病以《内经》记载为主,并扼要摘取《脉经》及后世脉学 。

    2018-04-01 21:57:25 0条评论
  • 高尚的金钱朋友
    高尚的金钱朋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难经,脉经,频湖脉学。

    2018-11-12 22:10:31 0条评论
  • 0山水之间0
    0山水之间0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中医体系庞杂,但是又都有渊源。脉学源头应适于黄帝内经、难经。但是这些书的文字都古奥,而且比较零散,后王叔和编写脉经,算是第一次系统总结脉学的相关知识。

    不同的中医流派对脉学有不同的解释,相同的脉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也不一致,所以导致脉学不好掌握。

    很多人推荐中医应该从伤寒论、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开始学起,这样的话脉学就应该从脉经开始,因为本经、难经、伤寒、脉经,这算是一脉相承下来。这个体系也被称作古中医。

    2019-10-14 06:19:16 0条评论
  • 迟立昌
    迟立昌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脉经频湖脉学

    2020-01-28 03:56:12 0条评论
  • 西窗剪烛22
    西窗剪烛22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青龙掩月刀和龙泉宝剑哪个历害,已无须分高下了,都不如机枪历害。

    2019-11-04 18:13:42 0条评论
  • Yang35423
    Yang35423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北京曾有医生公开网上征集全国中医高手把脉,抽选了5名女性,只要辨别出其中的孕妇就行了,没有其他任何要求。奖金10万。结果大家都知道的,无人应战,中医实在太清高了!

    2018-11-12 20:11:30 0条评论
  • 正能量喜鹊Io
    正能量喜鹊Io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脉诊在古代科技落后的情况下有用,在当代由于误诊或诊断不明确而逐渐没落了。如果现在用脉诊失误死人了,病人家属会拿化验,B超等证据把你告上法庭,甚至少直接拿刀砍你,所以中医也要进步,用科技武装中医,这样中医才能适应当代医疗环境!

    2018-11-12 21:55:41 0条评论
  • 石水梅1
    石水梅1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悟道张仲景这本书可以看看,当代人写的,很好的。

    2020-03-20 11:13:26 0条评论
  • 橒巓
    橒巓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楼主,你这是一个彻底的错误说法,为什么?因为你不尊重医学科学,一个中医科学完整的体系,不是一本几本书的问题就能解决得了的问题!

    2020-06-16 06:07:00 0条评论
  • 蒋鹏423
    蒋鹏423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中医不仅仅只靠诊脉 望闻问切 都不可少 脉学很难 需要有老师 没有老师很难 文魁脉学 比较好 或者李时珍的

    2018-11-12 17:59:14 0条评论
  • 用户8530340678044
    用户8530340678044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无论什么书,心下易了,指下难明,只有慢慢的摸索,体会。

    2018-11-13 00:55:53 0条评论
  • 从一到无穷
    从一到无穷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濒湖脉学》,《四诊诀微》都很好,适合初学中医的去读。

    2019-11-05 15:23:06 0条评论
  • 中医养生罗良成
    中医养生罗良成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中医诊脉全靠体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是因为无法量化,一说出来就是没准头了,不像抓药还有个戥子可以量化。说都说不清楚,写出来就更无法写清楚,有什么文字能把感觉准确写出来?就算写出来,看的人就能正确理解么?还不是十个人有十种认识。写在书上的应该基本上都是胡扯吧。到中医院去看病,见到一个医生周围做着几个学生模样的人,医生号完脉,几个学生轮流再摸一次,病人烦不胜烦,那学生还能体会出来什么来?

    2018-11-12 22:24:23 0条评论
  • 中年旅行者
    中年旅行者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诊脉传心诀》可以作为诊脉总要。读之则知脉之名体,并轻重、缓急、虚实、外表内里。

    2018-11-12 18:43:10 0条评论
  • 快乐的生活家Ns
    快乐的生活家Ns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中医大家的把脉,本人一次也没欣赏过,可是中医学者又不敢说不懂不会。寸关尺反应出来的信息毕竟有限,只反应心率及强弱。

    2018-11-12 23:12:32 0条评论
  • 宇宙用心聆听
    宇宙用心聆听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学医由其中医,我认为看书也好,诊脉也好,关建还得看一个人的悟性,学医死记硬背不行,临床经验很重要,关健时点要心悟。

    2019-11-04 19:10:18 0条评论
  • 灵兰小匠
    灵兰小匠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最好先看看王叔和的,其他当辅助,王叔和的我感觉学好终生受益

    2020-05-26 18:31:38 0条评论
  • 井垣重木
    井垣重木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姚梅龄 临证脉学十六讲

    2018-11-12 17:56:35 0条评论
  • 刘耀各
    刘耀各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种经验性的东西,看书没多大用。

    2018-11-12 18:04:25 0条评论
  • 形神合一
    形神合一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懂中医的人看病不诊脉,十步内就能看出你的病

    2020-06-14 14:16:47 0条评论
  • 商洛小农民
    商洛小农民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2020-03-03 21:19:43 0条评论
  • 博士轩辕
    博士轩辕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其实脉诊的书一般都不错,相比看书,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实践。

    2020-06-14 11:29:02 0条评论
  • 崖上迎春
    崖上迎春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你要先过,感脉一关。

    只要你能感觉到脉像,才能算是适合入行,否则看一万本书,也没用。

    就像一个洋人,打死也不想信中医,你让他怎么能坐下来读中医书籍呢?

    2020-06-16 17:37:35 0条评论
  • 谯芝堂
    谯芝堂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关注一下

    2019-11-19 08:54:53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