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中介公司让员工推广他指定的APP并收集二维码,合法吗?
房产中介公司让员工推广他指定的APP并收集二维码,合法吗?
-
谢邀!
其实这个事情严格来说属于侵权;违法,但是企业并不在乎这个。
企业开发App让员工推广这个事情其实是屡见不鲜的操作,比如说华润、亿达、万科、恒大都这么玩,而且还要算作量化考核,就笔者的亲身经历,以前就职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某润华北区域地产总经理曾经在群里面公然声称:“完不成渗透任务的员工,全部下岗再就业。”
员工渗透解决了很大一部分推广问题,而且能够刷高应用排名,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至于员工心里愿不愿意,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反正所有的企业领导本来就是让人骂的,他们也都习惯了。
相对来说,贝壳需要扩大市场占有量,给员工下达的渗透任务,已经算是很温柔的了,即使完成不了也没有什么太严重的惩罚措施,而且完成了也不让你白干,马上就给你贝壳币奖励,其实很人性化。
2020-05-19 13:31:22 -
说的贝壳找房渗透吧
2020-05-18 09:41:23 -
等于建立了个平台,你在平台内玩,就要遵守平台内的规矩,至于平等还是不平等,合法还是不合法,企业要想要回报,这也是商业行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是这个意思!
2020-05-18 17:09:50 -
必须先明确一个,二维码是否存在公民个人信息。具体定义如下:
公民的个人信息
目前法律上对公民的信息尚无权威的界定,但在司法实践中,通常认为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职务、年龄、婚姻状况、学历、专业资格、工作经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信用卡号码、指纹、网上登录账号、密码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的信息。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个人社会活动空间的拓展,个人信息的内容会更加丰富,采用列举式的方法显然无法穷尽。
对个人信息的定义,应同时考虑个人意愿与社会评价。具体而言,首先,必须是本人不希望为一般人所知晓的个人信息,重要的是,要看披露这些信息是否违背公民个人意愿,且足以影响其现有平稳生活。
2、收集的主体及程序:
必须是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保险、房地产销售或中介、汽车销售、技能培训、招聘网站、猎头公司、各类中介机构、市场调查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收集、保存、管理的公民个人信息,如果是非法成立的单位或个人,即便获取个人信息的手段貌似合法,也只能认定为“非法获取”,
3、非法获取”行为”的认定
所谓非法,应理解为“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 行为手段应与窃取具有大致相同的危害性,因而,除窃取(包括偷拍、秘密录音、秘密跟踪调查等)之外,通过骗取、利诱、胁迫、抢夺、抢劫、恐吓、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等法律明文禁止的手段而获取的,均可视为“非法获取”。
但在认定时,必须考虑社会现实,最为典型的就是“人肉搜索”。人肉搜索很难说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甚至不排除会有人利用这种便捷方式以达到个人目的乃至非法目的。但在现行法律体系下,只要不是利用职务之便,不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没有超出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正常限度而严重影响他人的平稳生活,就不应认定为非法或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
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2020-05-18 08:12:51 -
个人意愿,你给的二维码,也是别人APP里面生成的,类似于一个品牌推广,不用担心其它问题!
2020-05-18 13: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