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养猪如何避免被淘汰?生存之道在哪?

新农商网 全部 1543

散户养猪如何避免被淘汰?生存之道在哪?

回复

共3条回复 我来回复
  • 老周说三农
    老周说三农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散户养猪如何避免被淘汰?生存之道在哪?

    今年的养猪业很乱,热钱都往养猪投放,懂养猪的和不懂养猪的,只要有投资就涌入养猪业跟风养殖,大家都来抢夺养猪人的饭碗。造成了没有计划养殖和出栏,大多数进入养猪业的企业都是生手,不懂生猪养殖规律,造成市场肥猪出栏过度集中,导致肥猪价持续下降。


    同时养殖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度加大,大量的社会热钱涌入了养猪业,养殖企业数量增多,原来的养猪大佬们就不容易控制价格和养猪利润,猪肉价格的话语权即将丢失,必然发生竞争,一些老养殖企业不惜血本地人为地大量增加春节后的淡季肥猪出栏数量,这种竞争使肥猪销售价格持续下跌,致使新进入养猪业的养殖去亏本惨重,偷鸡不着蚀把米,养殖没有利润反而倒贴,一些新进入并且资金不雄厚和经营能力差的养殖企业就会因为竞争失败而放弃养殖,就会逃逸这个产业,就会被淘汰出局,这部分企业将退出养猪业,重操旧业,竞争减少了,养猪业就会重新洗牌,新的垄断就会形成。现在由于企业之间的竞争,大量抛售出栏的肥猪过多,出现虚假的肥猪过剩现象,现在一些大型养殖企业不是计划大量抛售肥猪吗?使肥猪价格继续下降,迫使体单力薄的企业尽快退出养猪业。

    近几年农村养猪政策的变化,环境保护、禁养殖区的划定等,新农村建设禁止村庄内养猪,这些因素使农村养猪数量大幅度减少,去年政府鼓励大家养猪,散养户逐渐增多,散养户有许多大养殖企业没有的特点,一是每户养殖的数量少,二是散养的大多数是本地黑猪或者是本地品种的杂交猪,三是采用的饲料主要是粮食加工副产品、蔬菜下脚料、野生青绿饲料,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饲料成本比购买养殖的低。四是没有喂配合饲料,也就是在饲料中没有添加抗生素等饲料添加剂,产品是绿色产品。五是养殖养殖的是本地黑猪,销售价格比较高,通常每斤猪肉价要比白毛猪高10元。六是散养户掌握肥猪出栏最佳季节,不会在不适宜出栏的阶段大量出栏肥猪和养超大肥猪的。因此,散养户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养猪生产,不要跟随大养殖企业的饲养管理方法养猪,这样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可能。一般散养户都是开办有粮食加工项目的,如酿造白酒、生产马铃薯和红薯淀粉、做豆腐、做糖等。一般养殖规模与粮食加工是相配套的,这些散养户由于饲料成本低,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淘汰的。


    养本地黑猪是散养户选择的养殖品种,不论肥猪价格如何下跌,一般散养户饲养的黑猪是不会亏本的,黑猪的销售价格比三元杂交白猪高,而且购买的育肥仔猪价格低,三元杂交白猪被大养殖企业垄断,价格特别高。在我们这里,黑猪肉每斤要高于白猪猪肉10元以上。现在散养的猪数量不多,大家都知道,近几年农村养猪政策发生了变化,环境保护、禁养殖区的划定、新农村建设禁止村庄内养猪等,这些因素使农村养殖的猪数量大幅度减少,现在强调的是规模养殖,养殖业是操纵在几家超级养殖集团,散养户大多数是在去年下半年才开始养殖的,都是家庭养殖,一般都是自己养殖自己食用,很难大批量上市销售的,这些散养户并不是以养猪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他们是不担心价格的涨与跌。现在的散养猪是在去年为鼓励人们养猪,散养政策放松后才开始养殖的,大多数还没有出栏,因为农村散养的大多数是本地的黑毛猪,没有喂配合饲料,生长比较缓慢,本地黑毛猪具有耐粗饲、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强等特点。饲料多以玉米、马铃薯、野生牧草为主,饲料中没有添加抗生素。因此猪肉肉质优良、肉味鲜美、口感细腻,而且本地黑毛猪猪肉销售价格高,利润也比较高,而且不容易买到真正的本地猪猪肉,本地黑毛猪由于味道特别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是不愁销售的。散养猪生产成本低,通常都是利用粮食加工副产品如酒糟、豆渣、粉槽、米糠、麦麸、泔水、蔬菜下脚料、野生青饲料等来喂,饲料成本比规模养殖的低。猪价猛跌不止,对散养户没有什么影响,散养的猪大多数是黑毛猪,是城市人追求的最佳猪肉,不愁卖不出去或者是跌价,所以,散养猪按部就班养殖就可以。

    2021-06-30 10:16:02 0条评论
  • 厦门谭谈乡村
    厦门谭谈乡村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求大于供,价格必将上升。这一规律适用于每一个行业。尤其是日常刚需的水果、猪肉。

    “吃不起”已经成为2019年水果、猪肉领域的代名词。相比于之前,苹果价格高于同期2-3倍,猪肉的价格也一样。

    数据显示:水果价格逐步回落,但5月份全国猪肉批发均价为20.63元/公斤,环比上涨1.6%,同比上涨29.3%。

    猪价上涨,对中国养殖业来说到底是还是还是坏事呢?个人觉得:对于龙头企业是机会,与散户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因为,养猪的问题根源不是价格,而是行业和自身。或许,变革还要再狠一点。

    中国缺猪:价格裸奔,进口填

    裸奔来形容当下的猪肉价格,最为恰当。

    早在2018年下半年就有专家预测:2019年猪价将会上涨。这给养殖行业打了一个强镇剂。尤其是,猪肉的价格上涨。

    国家发改委监测数据显示,5月8日,全国平均生猪出场价格为每公斤15.16元,比年初上涨8.9%,同比上涨45.8%。猪肉价格也呈现小幅上涨。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5月上旬,大中城市超市集贸市场带皮后腿猪肉零售价格为每斤12.94元,比年初上涨2.1%,同比上涨14.6%。

    对于此轮生猪和猪肉价格上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市场与贸易研究室主任李国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归纳为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二是猪周期所致。2016、2017年猪肉价格太低,2018年6月以后猪肉价格才开始恢复上涨,8月份后又发生了非洲猪瘟,双重因素叠加,导致今年以来生猪和猪肉总体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

    北京新发地“猪肉销售大王”齐尚港分析,今年猪肉价格会突破历史最高价。总之,今年的猪肉价格会一路高歌。”

    有专家也预计,下半年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可能超过70%,创历史新高,养猪的盈利水平将持续向好。但也有专家认为,下半年猪肉价格不存在大跌大涨的可能。

    说得直白点,猪价和猪肉上涨,这就是供求不平衡导致的。尤其是,生猪存栏量锐减。

    农业农村部6月12日公布2019年5月份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2019年5月份,生猪存栏环比减少4.2%,比去年同期减少22.9%。能繁母猪环比减少4.1%,比去年同期减少23.9%。

    有行业人士指出,“从国家公布的存栏数据下降以及疫情的情况来看,未来1年至2年,猪是比较紧缺的。因此,未来1年至2年,猪肉价格应该会持续上涨,猪肉价格有可能上涨到20元/公斤,甚至更高。”

    面对生猪存栏量减少,猪肉进口成为主流。海关总署近日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共进口近66万吨猪肉,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19.8%。更惊人的是,单单在5月我国就进口了18.75万吨猪肉,同比大增62.6%。

    进口猪肉不是长久之计!国内的猪头消费矛盾还得靠国内养猪户来解决,这是不是正道呢?

    我想应该是吧。毕竟,新希望、大北农、温氏、唐人神已经开始行动了。中国养猪事业正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而这些都是大佬或资本的游戏。

    机会在哪里?全产业链、现代化经营

    养猪格局正逐步发现变化。

    近年来,国家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企业和个人投资养猪的热情空前高涨,以温氏、雏鹰、牧原、正大等为主的大型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向养猪产业快速扩张。

    可预见,由小规模和散养户养猪主导的大起大落的养猪市场经济将转为较为平缓的由标准化规模化主导的养猪市场。

    同时,目前,国内生猪调运方式转变的基本方向已确定,政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型养猪企业集团在省域内或同一个大区内布局全产业链,建设现代生猪种业,推行育、繁、养、宰、销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生猪产业正在积极适应限制调运措施,大力推行“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加快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将逐步形成养殖与屠宰相匹配、屠宰与消费相适应的产业布局。

    其实,可以看到这些都是大佬的资本布局,有钱人玩的生意。中小养猪户来说,成本压力依然很大。

    数据显示,中小养猪场比重90%,我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仍然较低、行业集中程度也比较低。国内最大的养猪企业温氏股份的生猪出栏量的市场份额不到3%,因此行业集中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农业部发布的生猪生产“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2020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例要从2014年的42%提升至52%。因此我们认为,未来10年将是中国养猪业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我们发现,生猪养殖行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是一个大趋势,对于中小型养猪场来说,其生存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大型养猪场靠更低的养殖成本、更高水平的养殖技术、更优质的肉品以及更完善的产业链,会逐渐吞并或者挤压中小养猪场。

    因此,无论就政策和营收上来说,中小企业养猪场都占不到优势。所以,未来机会在产业链和规模化、科技。

    总结:竞争高压、洗牌开始

    巨头越来越强、中小企业面临整合与洗牌。这是养殖行业发展的必然。从诸多现象发现,中小养猪场和养猪户面临3个竞争:

    1、世界竞争

    成本问题是致命的。

    因为养猪成本的攀升,中国养猪户整体收益一直低于美国。如果放大的说,你养的每一头猪都要与世界上的猪竞争。

    有媒体曾指出,国美养猪的饲料成本小、规模化集中、很少疾病、科技化程度高等等这些优势存在,美国养猪的成本低于中国一半。

    以美国市场为例,生猪的平均价格仅为每公斤5元左右,而中国市场生猪的平均价格则达到了每公斤17元,甚至更高。同样是一头200斤的商品猪,在美国仅仅只能卖到500元,而在中国却能卖到1700元的高价。

    试想下,中国的猪与美国的猪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上,谁能赢?答案,不用我说吧。

    2、互联网大佬的进入

    互联网,不仅仅是链接。可以说,链接是互联网最基础的功能。

    作为传统农业来说,农业需要互联网破坏性创新,或者说用互联网来革自己的命。比如,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效率、减低成本、用互联网技术提升猪场管理、甚至每一头猪的疾病预防和监测。

    但从目前来看,互联网不仅仅以技术身份进入养殖业,而是产业以“产业创新者”的姿态进入。

    比如,网易、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的进入养殖业,他们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养殖行业,同时,还借助各自的流量、品牌等等优势,直接让养猪场从幕后走向前台。

    3、整合洗牌

    在养猪上,未来属于养猪巨头们。新希望、正邦、大北农、温氏等养殖大佬们都在全国圈地养猪,朝着自己千万级头猪目标进军。

    未来养殖行业整合、洗牌必将发生。可以预测:养猪是重资产,需要钱、还需要产业,单一养猪的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同时,国家政策倡导养殖现代化,扶持巨头养殖企业。

    有人大胆断言,未来3年,对养猪业来说将是资源大整合时期,一方面大企业推行的“公司+农户”会整合一大批专业育肥户和家庭猪场,而很大一部分零星散户可能会被淘汰出局。未来3年,将有60%的养猪人被淘汰!

    按照国家现在统计,中国仍有将近4000万养殖场(户),到2020年顶多剩下1500万户(场)。有大批专业育肥户尤其是农村养几头母猪或几十头商品猪的养猪人会被未来3年被淘汰出局。

    纵观整个养殖行业,不是养猪面临这些问题,养鸡、养牛等养殖户都面临内外竞争。

    对于中小养殖户来说,未来到底怎么样?我不仅想到10年前的电商行业:做电商找死,不做电商等死。

    在搞养殖这个事业上,你越规模化,赔的越大,你不规模化,只有等死。是不是这个理呢?我想大家应该心知肚明吧。!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网,向原作者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养猪散户与规模猪场竞争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从事畜牧业二十几年,时常会有人问笔者,养猪散户如何去与规模大场竞争?让人忍俊不禁。

    猫有猫道,鼠有鼠道,养猪散户与规模化大猪场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为什么要竞争?你们都不在一个赛道上,为什么要放一起比?就像普通运动爱好者要和专业选手在马拉松赛道上争雄一样,没有一点赢的可能,相当于拿鸡蛋碰石头,完全是选错了对象。

    作为养猪散户来说,在自己的赛道上做到比80%养猪同行优秀,才是正确的打法。这种情况下,如果行情好,你赚大钱,同行赚小钱;如果行情不好,同行大赔,你小赔。总之,只要你能比同行跑得快,就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那么养猪散户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样?

    1 不和规模化大猪场比拼规模,要做小而美。

    比如pk猪肉品质、料肉比、MSY(一头母猪一年提供的出栏肥猪头数)、动物福利等。

    2 不和规模化大猪场比拼硬件装备,而要比拼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

    虽然你是全自动化猪场,甚至开始引入智能化养猪设备,但并不代表你的养猪效率一定会高,你的生物安全防控水平一定会强。虽然养猪散户的装备要差,但散户可以用养孩子的心态全心全意去养猪,从而弥补装备上的不足,最后你会发现养殖效率并不差。目前肆虐的非洲猪瘟就是最好的镜子,很多“装备精良”的大猪场都倒下了,但不少的小猪场仍然顽强的活着。

    3 尽管产业链运营能有效提升抗风险能力,但养猪散户不要去和规模化大猪场拼产业链,因为你没有那份实力。

    把精力放在养殖模式创新上才是养猪散户正确的选择,比如搞福利养殖、生态养殖、无抗养殖等。

    总之,养猪散户竞争的对手是同为散户的养猪人,而不是大型养猪场。笔者认为,散户只要做出差异化来,同时再把生产效率搞上去,一样能活的非常滋润。比如,现在生猪高价区的养猪散户,如果出栏体重在300斤的话,出栏一头肥猪的利润超过3500元,盈利之高,让人十分的爽歪歪。

    2021-07-11 16:07:49 0条评论
  • 诸葛而非
    诸葛而非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行情开始低迷,淘汰母猪,不养肥猪,开始抓二元后备母猪养。然后学好如何养好母猪。

    行情上来时正好有猪卖。周而复始。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散户为什么是散户,就是不会算大帐只会算小账。

    2021-07-02 09:04:15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