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谅焦虑型依恋的伴侣?
如何体谅焦虑型依恋的伴侣?
-
从情绪取向治疗(EFT)的角度来看,焦虑型依恋是在用焦虑掩饰被抛弃的恐惧。
焦虑型依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依恋风格中的焦虑-矛盾型,主要展现出愤怒和焦虑的情绪,发出既依赖又抗拒的信号,以此确保对方的持续关注。另一种是依恋风格中的焦虑-逃避型,展现出疏离和冷漠一面来掩饰内在痛苦,让对方感到“我不需要你”,以此来保护自己。虽然风格上有所不同,但是两种类型的人,所展现的都是最内在的情绪都是对被抛弃的恐惧担忧,只是反应不同。
在成年后与伴侣相处时,焦虑-矛盾型的人会要求爱人电话短信秒回、报备行踪、禁止和其他异性来往,他们依赖这样的反应来获取对方更多的关注和照顾,从而安抚自己的不安感觉。而焦虑-逃避型的人,在面对类似场景时,则更多展现出疏离的倾向,采取回避、忽视、冷战等等方式,来掩饰自己对关系破裂的恐惧。
遇到焦虑型依恋的伴侣,一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抽出时间多与伴侣互动、交流情绪感受,让双方在互动中获得一些新的良性的体验。二是要鼓励伴侣勇敢面对焦虑,给予情绪情感和行动上的支持,陪伴伴侣发展兴趣爱好、扩大朋友圈,通过看书、听歌、旅行、找朋友聊天谈心等方式来转移和消除焦虑情绪。三是要排除伴侣在关系中展现出的愤怒、焦虑、疏离、冷漠等情绪的干扰,看清伴侣占有欲强、爱管闲事、缺乏信任、拒人于千里之外等这些外在行为的真正动机,用真正能够安抚到伴侣内心担忧的方式来回应伴侣内心原生情绪被照顾的诉求。四是在两人关系出现矛盾和裂痕后,要积极迅速地去修复,不要让次生情绪在关系当中有不断滋生和发酵的空间。
通过不断的努力与尝试,可能会带来新的体验和情绪反应,促进亲密关系的不断改善。
不过不得不说,依靠自己调整改变去改善伴侣的焦虑,会是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需要非凡的耐心和坚持。
如果尝试多种方式后仍不能解决问题,影响了亲密关系,首先建议和伴侣一起去寻求专业的帮助,找EFT或家庭系统治疗等流派,擅长夫妻关系的咨询师,做关于婚姻家庭情况的系统心理咨询。
最后,推荐一本EFT的创始人之一苏珊·约翰逊所著的《亲爱的,我们别吵了》,可以促进对亲密关系的深入理解和反思,也给出了很多伴侣关系中值得尝试的实操方法。
2019-08-09 12:42:20 -
当你觉察到应该对焦虑型的伴侣予以体谅,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或者要求ta能不能多一点安全感,能不能够照顾好自己,
那么至少从这个角度来说,你只要跟你的焦虑型伴侣说出这句话——我很想体谅你。可能ta的焦虑水平会直接下降70%以上,甚至你都不需要去为ta做什么。
因为焦虑型依恋的人,虽然表现的外在是非常焦虑,但是在ta的内心世界当中,其实是有一套有规则的、冷静的法则的。
可是ta常常会给人一副好像控制欲很强、自己没有办法处理自己的情绪、非常混乱、让整个氛围非常紧张的样子。
——这是很多无论任何依恋类型的伴侣都会感到头疼的。
甚至早年的时候,我总结了一个词,当他们的焦虑情绪袭来时,你真的会感觉头脑爆炸,扑面而来,让人承受不了。
而焦虑型依恋的伴侣,正是把自己内在这种不愿意承担的情绪,一股脑地交到了ta信任的人身上,希望别人替ta来感受,未必是要替ta来分担。
说到底,焦虑型依恋者ta所想要的体谅——
- 是被看到,而不是指责;
- 是告诉ta,此刻你有焦虑情绪了,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恐怖;
- 是坚定地告诉ta,你没错,我也不会离开你;
- 是在触发矛盾的时候,跟ta讲,就算是我们大吵一架,就事论事,但是我不会因为我们意见不统一而抛弃你,或者给你订上一个标签,你是坏人。
以上基本上就涵盖了如何体谅焦虑型依恋者的做法。
随着你越来越稳定的情绪输出和镜映反馈给焦虑者,慢慢地,只要这个焦虑型依恋的人自己具有反思的能力,也愿意个人成长,ta会变成安全型。
甚至我们在依恋理论当中,焦虑型的人,在分手之后更容易向内去探索自己的问题,成长会更快。
而问题就在于,你要去体谅这个焦虑型依恋的伴侣,有一个适度原则——
- 适度的体谅让ta感觉到早年被抛弃的恐惧是被读懂了,是被人稳稳地接住了;
- 过度的体谅就会让ta一直退行在巨婴的角色当中,不愿意成长。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地面对焦虑型依恋?
1、焦虑型依恋的核心问题
焦虑型依恋之所以焦虑,核心问题在于最不耐受的场景为——模糊性。
(Borkovec et al.1983)研究认为——
当无法预测结果的前景出现时,个体会持有消极结果的信念呈现,对于消极结果的高度担忧,并采用一些策略来缓解这种不适感。
Freesron等人(1994)认为——
个体对于不确定性的可忍受程度,可能影响了ta在模糊情境中对危险信号的知觉,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
所以,其实只要是人类对于不确定性,都会有负面情绪和担心出现。
但是Stenheim等人(2017)在回顾过往文献时提到——
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和人格特质(如,神经质、精神质)可能是预测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因素。
我不想把锅都甩给原生家庭上,但焦虑型依恋的形成,真的有经历导致的结果。
所以当你将那些不足以为然的小事,那些政治正确的道理说给对方听的时候,你要考虑考虑对方的心理状态,是不是接得住。
当孩子感受到了被剥夺感时,已经有了一次挫折体验,当寄希望于父母,希望他们能够帮助自己找回安全感的过程中,却直接被忽视需要,造成再次创伤,于是强化了孩子对于周围人不可信的原生认知。
之后,孩子通过道歉获得父母原谅后的奖励行为,让孩子以为“只有这样做才对,忽略自己的不公平和委屈,才不会受惩罚”,于是担心做错、恐惧冲突和不确定性的原始认知和行为模型就保留了下来,长期使用就会发展成焦虑型依恋,对于自己可能做不好的事和模糊场景尤为在意。
2、焦虑依恋影响自尊感
在Bartholomew和Horowitz(1991)的基础上,Bylsma(1997)运用问卷调查法进一步探索了自尊和依恋类型之间的相互关联。
他假设了两种影响方式——
首先,成人依恋会通过影响个体对某特定领域的认知,进而影响自尊。因为依恋类型包含了与他人的互动方式,个体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会获得称赞或贬低,会影响到个体对某方面能力的认知,从而影响自尊;
其次,依恋是早期发展过程中对自我的判断。焦虑型依恋的本质需要外界的评价支撑,当工作和恋爱受阻后,社会自我也容易弱化,低自我感导致的低自尊更催化了对于不确定场景的不耐受。
所以,我们就常常看到一个外表看起来气场2米8的女强人,恋爱中是个惴惴不安的小女孩,也会自动化顺应别人的标准,搞得自己很疲惫,这就是焦虑型依恋影响了自尊感的情况。
3、另一半是焦虑型依恋时,有几个雷区千万不要踩!!!
第一,当对方第一次或者前几次出现了一些你不明所以的焦虑情绪,缠着你回应时,不要给ta贴标签。
比如——
“你怎么这个样子,不就一点儿小事儿吗?你想太多了。”
你也不要着急给对方讲道理,告诉ta说应该怎么做,ta的想法是错误的。
这些凡是你认为可以对ta有帮助的做法,其实只会加剧ta的焦虑情绪。
第二,当你发现你已经试着用讲道理、安抚、倾听、包容对方的焦虑,而对方很长时间还是没有办法改变时,不要着急发火骂他,不要太早的表现出来恨铁不成钢。
一开始时,ta可能会因为害怕失去关系,暂时表现得配合、很乖。但是ta的内心实际感受却是绝望的。而绝望过后的,要么是再也不表达的疏离感和委屈,要么就是对你愤怒压抑、渴望有朝一日扳回一局,在未来突然爆发一场。
4、作为焦虑型依恋的伴侣,你要怎么做?
第一,希望你做容器。
当对方真的非常焦虑、非常恐慌的时候,你要记得,可能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而是ta对于你的做法解读了什么。
所以你问问ta的感受,问问看是不是ta的某些焦虑和恐慌对你的行为进行了放大解读。
第二,希望你不要一直包容。
没错,包容会让人退行,但也可能让人长不大。
其实焦虑型依恋的人真的很渴望一直做宝宝,但是他们更渴望的是,如何让自己可以真正的强大,不依赖他人,内心成熟。
所有的成长都必须要先退行,去修复过去的创伤,之后,才能够进一步地成长。
因此,当对方一次一次再一次重现同样的焦虑时,你要给予ta的不是批评,是涵容过后的静默和提醒。
第三,你要稳定,做良好客体,做榜样。
焦虑型的人容易喜欢上回避型的人,就是因为最初回避型的人会展示的允许和涵容。
后面回避型展示的冷漠和独立,是既杀焦虑又让焦虑仰慕的部分。
目前可以疗愈焦虑型依恋的常用方法包含“认知行为”、短期焦点、EFT,如果你愿意长期深入探索自己的内源性原因,也可以尝试精神动力学。
当然,如果你真的是焦虑型依恋,我们不可能永远寄托希望于别人身上。如果你有需要,欢迎联系我,说说你的故事,我可以帮你分析一下你常用的优势思维因素,一起在咨询中成长。
以上。
我是心理咨询师周楚涵,本硕博三个专业的青年学者,一个一路(无论情感还是专业)都在试错中成长起来、乐意反思和总结,愿意陪你一起成长的心理咨询师。
有问题记得私信,说出你的故事或困扰,我将为您进行一对一解答!
2022-02-19 15:11:20 -
小编的一个朋友常常和自己的男友吵架,但其实与其说是吵架,不如说是她自己很生气,男友却一头雾水。
他们最常吵架的的点就是关于“微信秒回”这件事,朋友说自己也很矛盾,每次给男友发信息,超过3分钟没回复就会很生气和焦虑。
就算后来男友回复了,甚至解释了理由,她还是会故意晾着男友,很长时间都不理他,同时希望男友能主动发现自己为什么生气,然后来哄哄自己。
她男友常常觉得很困惑,有时感觉到气氛有点不对,问她是不是生气了,她只会很冷漠的回复:“没有啊。”
类似的事情发生的次数多了,男友每次都在心里嘀咕着:“我又哪招你了…”
在男友心里,小编的朋友变成了一个极其傲娇,占有欲强、会因为很小的事情就原地情绪爆炸的人。
后来小编和朋友聊了很久,发现她其实是把自己那些不安、害怕被抛弃、需要被关注和照顾的情绪,隐藏在了愤怒和焦虑之下。
而她自身的焦虑型依恋,很有可能是这些不恰当情绪表达行为的源头。
我是焦虑型依恋的人吗?
依恋是大家很熟悉的心理学概念,一些父母或养育者不能一以贯之的满足儿童的需要,他们有时会很及时,有时却很迟钝。就像家长们经常争论:孩子哭闹, 哄还是不哄。其实两种选择都是可以的,最可怕的就是变来变去:一会儿哄,一会儿不哄。
在儿童眼里,父母这样的回应是不稳定、不可预期的,这时儿童会感到困惑和不安,他们不知道该期待被如何对待。
所以很多孩子在感到悲伤和愤怒的同时,选择的解决办法就是去黏住大人,这是形成了焦虑型依恋的儿童面对他们难以预料的父母的解决办法。
照料者的对待是婴儿依恋类型形成的关键因素,而这种影响会一直延续至成年。
焦虑型的个体对伴侣感受到的并不是爱和信任,而是一种“情感饥渴”,他们希望对方能够拯救自己,或是使他们变得更“完整”。尽管他们极度渴望与人亲密,但却总是怀疑和恐惧对方并不想达到同等的亲密。
焦虑型的人会通过黏人和控制来获得一种安全感,但结果通常与预期相反,他们的伴侣常常因不能忍受而逃开。
如果你有这些想法和行为,那么你有可能是一个焦虑型的人:
极度渴望亲密和陪伴,要求与爱人随时保持联系,每天报备行踪
会以不回短信电话、故意引对方嫉妒或是威胁要分手来获得对方的关注
一旦对方违反自己对Ta的期望,或是感到对方对自己关注不足时,就会感到愤怒和焦虑
会为了维持联系而放弃自身需要,讨好伴侣
害怕被抛弃,独自一人时会觉得不自在,受到一点冷落,都会觉得被抛弃了
就像是创伤的强迫性重复一样,焦虑型的个体很容易会被回避型的人所吸引。
在和回避型人交往的过程中,对方的若即若离让自己产生的那种焦虑和不安的感觉,和小时候从养育者那里体验到的感觉是那么相似,这种熟悉感既让他们无法抗拒地被吸引,又让他们感到更加痛苦。
焦虑型依恋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焦虑型依恋的人,本质上是在用愤怒和焦虑来掩饰害怕被抛弃的恐惧,他们真正追求的其实是一种稳定的安全感,却时常痛苦地发现伴侣根本不能满足自己,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就是安全感。
而这,正是焦虑型依恋对亲密关系最大的影响,他们习惯用愤怒、焦虑、冷漠、疏离等表面情绪来表达内心对于安全感和被关注的诉求。
但伴侣因为被这些带有迷惑性的表面情绪所干扰,难以发现他们真实的诉求,而是只会觉得他们很爱生气,很难哄,阴晴难测。
而且我们都知道强扭的瓜不甜,通过愤怒和疏离“要”来的关注并不出于真心。
就像小编的工作真的很忙,以前男友还会要求我必须每周见他三次,周中一次周末两次,否则他就会生闷气不理我,或是跟我吵。这让我感觉见面不再是件开心的事,反而像在完成任务一样。
所以当伴侣不了解你这些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的时候,也就无法用能够安抚你的方式回应你。
焦虑型的我应该怎么办?
1.察觉到表面情绪背后的真实情绪
当我们的真实情绪被愤怒、焦虑、冷漠等表面情绪掩饰时,不仅会让伴侣困惑,我们自己也会有深深的无力感,感到对方不理解自己,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被这些表面情绪所欺骗了,可能我们自己,都不了解自己。
下次当你再因为对方的一些行为感到愤怒时,别急着和Ta闹别扭,想一想自己是因为什么而生气,这个原因背后,你真正害怕的是什么?
2.寻找一段稳定的关系
想要慢慢改变焦虑型依恋的重点是建立一段稳定、安全的关系,可以是一个安全型依恋的伴侣、其他的重要他人或是心理咨询师。
鼓励大家去寻求咨询师的帮助是因为在咨询过程中,除了一段安全、稳定的关系之外,咨询师还会和你一起去感受和体验那些焦虑和愤怒的情绪,以更加专业的方法陪你一起探索这些忧虑的起源,逐步修正这些不合理信念,让你可以在以后的亲密关系中,重获安全感。
我们是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拥有800+位海内外心理咨询师,只有约10%的申请咨询师能够通过面试考核;目前为止简单心理已为40万+人次提供了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
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欢迎来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体验哦!
2019-08-07 15:54:30 -
如何体谅焦虑性伴侣?
对于焦虑型的伴侣,你能够用上体谅二字来询问,可见你对TA有很深的感情。
要想去体谅你的焦虑性伴侣,可能需要先了解,你的伴侣为什么会焦虑?
我们在很小的时候,由于自己的天生特点以及和养育人的关系,会形成四种依恋关系,分别是:安全型依恋关系,焦虑型依恋关系,回避型依恋关系以及混乱型依恋关系。
心理学家做实验,把孩子和妈妈暂时的分开,观察当妈妈回来时孩子的表现。 他们发现有一些孩子,当妈妈回来时他们会跑向妈妈,有点生气也会有些哭泣,不过要当妈妈跟他说话抱着他的时候,他会很快平静下来,然后继续去玩耍,这就是安全型的依恋。
还有一些孩子,从妈妈在场的时候他们都非常黏着妈妈,当妈妈偷偷离开时他们会非常的愤怒和哀伤,当妈妈回来时他一方面会紧紧的抱住妈妈,但另一方面又会非常生气的可能会打妈妈,这就是焦虑性的依恋。长大后,他们进入了亲密关系,这是我们所看到的焦虑型的伴侣。
另外两种依恋类型,回避型的顾名思义,就是和妈妈的关系非常疏离,不管妈妈在,还是不在场,他似乎都不是很在意;而混乱型的孩子这是没有规律的,他们一会儿和妈妈非常亲近,一会儿又想完全跟妈妈没有关系一样,真难以琢磨。
让我们把关注点还聚焦在如何体谅焦虑型的伴侣上面,通过上面对母婴观察的呈现,我们可以看到焦虑型的伴侣他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TA很渴望,能和自己的另一半相融合;而另一个方面TA又非常敏感,若对方对自己有些疏忽和不在意,TA就会表现得非常痛苦,不断的确认对方对自己的爱,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看到的“作”。
所以陪伴这样的伴侣,需要你注意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温和而坚定的和TA在一起。
温和是指你的态度,你需要保持自己的稳定性,不管是TA在艳阳如火,冷若冰霜时,其实都非常在意你的态度,TA表面转身似乎对你毫不在意,但是心里确实是关注着你,所以你的稳定会给TA的焦虑有巨大的安抚感。
坚定则是指你自己的界限和原则,焦虑型的伴侣会不断的触碰你的底线,侵入你的边界,一方面TA渴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更靠近你,另一个方面当它轻而易举的可以打破你的界限时,我会觉得你是一个不安全的人,所以讨好一个交流性的伴侣,并不会得到更稳定的关系。
所以你稳稳的做你自己,同时也用你的方式去关心TA,会让你焦虑型的伴侣,慢慢的平静下来,也可以越来越尊重你的界限,这样你们的关系才会更加稳定。
祝福你和你的伴侣关系融洽,渐入佳境。
2019-08-02 22:53:37 -
焦虑型依恋是在用焦虑掩饰被抛弃的恐惧。焦虑型依恋对于成年人亲密关系的影响在于,我们在关系中展现的往往是次生情绪(愤怒/焦虑、疏离/冷漠),这些情绪的本意是表达内心原生情绪被照顾的诉求,但是站在伴侣的角度,却会被外露的次生情绪所干扰,从而产生误解。
作为高依恋焦虑者的伴侣,你可以怎么做?
1.在适当的时间给予支持和承诺
如果你的伴侣是一个高依恋焦虑者,那么你要做的不是在他闹分手时挽留和肯定他,而是在平时的交往中肯定Ta,帮助Ta建立自信,鼓励Ta独立完成个人目标。
许多时候,人们会为了缓解伴侣一时的激烈情绪,而满足对方不合理的要求,盲目接纳对方的情绪,这往往恶化了对方的依恋焦虑,也给自己的忍耐埋下了炸弹,总有一天会无法承受。
因此,在对方情绪过激时,适当拒绝Ta的不合理依赖,学会理性肯定,而不是盲目接纳。
2.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当对方再次提出分手时,如果你知道Ta真实的想法并不是想分手,而是想获得你的爱和肯定,那么你需要把你的真实感受告诉对方:“我愿意挽留这段感情,并不代表我肯定你的做法,随意提分手我也会感到很受伤。”
你的坦白或许会给对方造成一时的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可以帮助对方思考自己的行为模式,并作出合适的调整。
2019-08-05 13:38:18 -
首先,你让明确对方焦虑的点是什么,针对于对方焦虑问题的点去出发,坐下来与对方尝试内心零距离的沟通,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给予对方足够的信任,也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信任,以及对方是可以完全的信任你。
第二是多给对方一些耐心,焦虑也好,依恋也好,或者都来自内心的一种缺失,患得患失,多拿出一些耐心给对方,充分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心,你的爱意。
带着对方多出去走动走动,旅游也好,跑步也罢,在途中多一些交流,也要温柔以待,两个人在一起是要多拿出一些耐心的,既然走到一起,就要对得起自己也要对得起对方。
你也可以尝试着以传统的方式,写信给对方,把你想说的话,你的爱,你的关心,写给对方,让文字留存,让信件传达对方的内心。
2019-08-02 15:38:29 -
首先,我们得清楚什么是焦虑型依恋。
从心理学上看,焦虑型依恋是在用焦虑和愤怒来掩饰被抛弃的恐惧,追求一种稳定的安全感。这类人谈恋爱时会有一种“情感饥渴”,他们非常渴望另一半的陪伴,会要求另一半和自己保持亲密的联系;他们也十分的敏感,容易患得患失,只要感受到一丝丝被抛弃的风险,就会非常的焦虑。这类人在感情里往往会有以下三种行为:
1. 讨好另一半
他们非常害怕这段感情维持不下去,所以在感情出现问题或者双方发生冲突时,担心到另一半要离开自己,可能就会委曲求全,放低姿态去讨好另一半。
但他们的讨好往往只是一种策略,是为了稳住另一半,以确保对方不会离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讨好,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积攒了一些情绪;当讨好对方之后,他们内心的情绪无法消化,就会以甩脸子、发脾气、吵架等方式发泄出来,这反而会导致更严重的冲突。
2. 总是发脾气
这类人非常渴望另一半的关注和重视,对伴侣抱有极大的期待,一旦伴侣无法满足他们,他们就会发脾气,以吸引对方的注意。但这种方式很难有效地表达他们的感受,反而会伤害另一半,甚至引起另一半在情绪上的对抗,两个人就会爆发争吵,形成相互攻击的局面,损害彼此的感情。
3. 故意疏远另一半
有些焦虑型依恋的人在和另一半发生冲突时会故意冷落对方,甚至会提分手或者离婚。
其实,他们的内心并不想分开,只是想用这种方式让伴侣多重视自己;他们其实很期待对方能主动采取一些行动来向自己表达爱意,通过这些行动来确认对方爱自己,但另一半往往不会明白他们的这种心思,所以这种假意疏远很可能会导致两个人真的渐行渐远。
那么,如果你的女朋友是刚刚柠檬所说的这种重度焦虑型依恋的人,你应该如何与她谈恋爱呢?了解完焦虑型依恋的特点显然是不够的,柠檬还有以下三点建议供你参考:
1. 明确且直白的表达爱意
焦虑型依恋的人之所以容易表现得焦虑和愤怒,通常是因为得不到另一半的关注和重视,要改善这种状况,你需要明确且直白地向对方表达你的爱意,让ta知道你在她身边;这会极大地增加ta的安全感,减弱ta的焦虑。
你可以在平时通过一些小事来表达,比如:
在你工作的间隙,你可以给ta发给消息,说你想ta了;
在你出差的时候,你可以每天晚上给ta打个电话;
当你遇到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你可以第一时间告诉ta,跟ta分享你的喜悦;
在节假日时,你可以准备个小礼物或者带ta去吃一顿好吃的等等。
2. 对对方多一些耐心
焦虑型依恋的伴侣由于缺乏安全感,会不断地向你确认爱意,要一直才能感受到你的喜欢才行,所以有时候你就会感到一些不耐烦。比如,她会动不动问你“你是否还爱我”“我在你心里是不是最重要”等等;这个时候,你需要对对方多一些耐心,要看到ta行为背后的心理诉求,让ta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3. 包容ta
焦虑型依恋的人在感情中容易缺乏安全感,情绪也就容易焦虑,甚至会以发脾气、疏远的方式来确认安全,这个时候如果你也发脾气、疏远对方的话,你们的感情很容易出问题。遇到了这种情况,柠檬建议你对伴侣多一些包容,适当的妥协一下,最好不要因为愤怒而和对方发生冲突;等对方冷静下来之后,再去和ta沟通,了解对方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再和对方一起讨论解决方案。
和焦虑型依恋的人相处,你要先了解ta的心理机制和核心需求,知道ta为什么这样做以及ta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再去不断地调整你们的沟通策略和相处模式,这样你们的感情就有可能一直维持下去。
如果你的伴侣也是焦虑型依恋人格,你们相处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把你的情况告诉柠檬,我帮你分析,并为你出谋划策。
愿你能收获甜蜜的爱情,和所爱之人白首与共。
感情出了问题,别怕,随时可以找柠檬,我会一直在~
2021-07-05 18:17:23 -
焦虑依恋型的伴侣,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艾瑞克森的人格论,均认为依恋型的伴侣在儿童期还没有完成与父亲或者母亲的分离,对父母表示依恋。焦虑是因为小时候父母给的安全感不足,可能是婴儿期母亲的安抚触摸不够,也可能是儿童期父母给到孩子的爱不足。
那如何和焦虑依恋型伴侣相处呢?
首先,接受他/她目前的状态,陪伴伴侣成长,满足她依恋的需求,同时如果能改善他/她和父母的关系,对伴侣的成长是有利的。试着让伴侣去从心底接纳他/她的父母,伴侣才能更好的成为一个女人或男人。
其次,定义好自己的身份,是爱人还是她把你看成是父母的投射,也就是说你能接受伴侣不仅仅把你当成爱人,同时可能也是父母的这个角色吗?你能给予这份他/她要的爱吗?可能会很辛苦。
成长有快有慢,总归需要时间,耐心陪他/她成长吧,如果想和他/她走一辈子。
2019-08-08 21: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