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些表面貌似很有道理,仔细推敲实际站不住脚的“金句”?
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些表面貌似很有道理,仔细推敲实际站不住脚的“金句”?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相信这句话,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用来比喻随着环境的改变,事物的本质性质也会发生改变。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然而事实上,不论这句话的原意还是其比喻意,都是禁不起推敲的。
橘和枳原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植物,虽然同属芸香科,但是橘为柑橘属,而枳为枳属,只是因为橘因为更不耐寒,而不适宜在淮北露天种植而已。
环境虽然可能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把成功或者不成功全都归结于环境,似乎就有些过于偏颇了。
2019-06-21 22:27:08 -
“消费者要擦亮眼睛”!每次报道有人被骗,被劣质产品坑害时,媒体就会加上这句。但仔细想想,这不是难为消费者甚至对被害者的遭遇幸灾乐祸吗?难道消费者在购物前必须先去深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买冰箱前先去学个冰箱博士?买理财前先去考个金融硕士?让消费者自己擦眼睛,不擦被骗活该,那养那些质检、工商部门等监管部门干什么?这句话从某些方面来说甚至有助纣为虐之嫌!
还有一句,话的道理对但是方向不对—“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句话在地铁里、公交车站上常见,但细想之下,那些喜欢象牙、燕窝、鱼翅、犀角、山珍海味的都是些什么人?是普通公民吗?不是,绝对不是。那些喜欢危害大自然、干这些坏事的都是不坐地铁不坐公交的权贵阶层,这些宣传品放错了地方。所以这是一句话虽对但话说的对象错的例子。
2019-06-21 21:00:30 -
他懂什么?他还是个孩子啊
2019-06-21 20:44:07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你咋不想想,可恨之人还必有可怜之处呢?许多人起点就比别人低,整个过程还没有好的条件支持,过得不如意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不做违反道德法律的事,我们都没资格说别人可恨。
那些在地震中遇难的人可怜吧,他们可恨吗?
2019-06-21 20:46:30 -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百分之一的灵感“”。 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但是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加重要“”
“凿壁借光”,想想就好,你就不能去别人家,或者月光下?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呵呵,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还有很多成功学,这个能做,有前途,那个不能做,然后后边的人。。。。你懂的
2019-06-21 21:41:42 -
书中自有黄金屋,把书翻烂了没见一片瓦!
2019-06-22 02:37:03 -
基本上所有的话都是这样,包括我刚说的这句
2019-06-21 23:05:42 -
保护野生动物。蚊子,老鼠,蟑螂……是不是野生动物?
2019-06-22 03: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