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凡是成才的孩子都必须接受过(至少)一次特别狠的教训(此处指打),你认可吗?
有人说凡是成才的孩子都必须接受过(至少)一次特别狠的教训(此处指打),你认可吗?
-
谢谢邀请。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留言交流。
题主的这个观点我是不认可的。
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已知成才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挨过打,但是并不是只有挨打过的孩子才能成才。
我婆婆就非常推崇棍棒教育,她今年86岁了,孙孙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她就天天在耳边唠叨,孩子不能惯,淘气就要打,不打不成材之类的,我爱人成长的过程中没少挨打,棍棒教育下的他,是个非常孝顺的人,甚至于愚孝,凡事以母亲为重心,但是从性格来说,我爱人性格是确少安全感,信心不足,容易被人蛊惑,这可能是棍棒教育下的后遗症吧。
棍棒教育其实就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情绪发泄,一边嘴上说着为孩子好,一边打孩子,孩子其实害怕的是家长打孩子的情绪。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应该科学的面对,最适合自己的孩子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不要盲目跟风,只看结果不看过程都是浪费时间。
2019-05-27 16:38:43 -
不认可,因为教育孩子不是打岀来的,是从小到大用思教育而成的。
为什么说父母是知识分子,孩子多半都成才,我们身边就有这祥很多例子。父母有文化他们懂得怎样去教育孩子,没文化父母,自己什么都不懂,拿什么去教育孩子,所以很多没文化父母孩子都是自生自灭,顺其自然。、
而有文化父母们就不一样了,他们从小就从文化,礼节方方面面教育孩子,所以孩子从小就养成好的习惯,人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话也不无道理,所以孩子的好习惯,孩子的成才都是父母和老师教育出来的。
2019-05-26 19:34:34 -
谢谢邀请,这种说法我并不认可,我反而觉得,棍棒教育很可能会毁了一个本来很优秀的孩子,而且从小到大我身边有很多在家长宠爱下长大的孩子也很优秀,两个例子,第一个叔叔家的儿子,叔叔是个特别温文尔雅的人,从来没有红过脸,也很尊重自己的孩子,从来没有动过手,孩子也很争气,学习一直名列前茅,虽然性格内向,但是一路开挂,考到了北京的事业单位工作。解决了户口和住房,这算是成才了吧。第二个,初中的同学女孩子,年级排名前五,她的爸爸常年在外面工作,回来的次数比较少,她妈妈全职陪读,她的妈妈性格开朗大方,她也是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子,学习一直特别好,大学毕业后去了澳洲,虽说出国不一定就是成才,但是她是靠自己出国,并不是家里有钱。所以我觉得,棍棒教育并不可取,极少数的孩子可能确实特别顽皮,只有打才能管的住,也有可能有一部分因为挨打也确实成才了,但是我觉得这一定不是值得提倡的教育方式。
2019-05-26 20:16:11 -
我不认可。我认为,这个观点有点偏颇。
我的观点是:成才的孩子,都是内生驱动力被唤醒的孩子。
何谓内生驱动力?我的理解是:从心底里迸发出想做某件事,或想要达成某个目标的强烈动力。这目标和动力是强烈而持久的。它推着一个人不断地朝着这个方向和目标去努力。甚至为此奋斗一辈子。就如前段时间刚刚过世的建筑大师贝聿铭,10岁被父亲送到上海读书,当他看到上海正在建的24层高的大厦——上海国际饭店时,他被震撼了,从那一刻起,他就立下了要当建筑师的志愿。
一个人的内生驱动力被唤醒的方式很多。有时因为一句话,有时因为一个场景,有时因为一件事,无意触到自己,从而走上了某条自我成才之路。
上面说孩子要打才能成才的说法偏激了。打是痛在身上,孩子至多是不敢不从。而且打还有一个明显后果,那就是激起孩子的严重叛逆心理,得不偿失。如果孩子真的被自己所犯的错误震撼到了,那么更不需要打,因为你的目的已经实现了。打,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是唤醒,而不是强制、灌输。真正的、好的教育,其实就是唤醒的教育。
2019-05-26 20:10:08 -
笔者的意思是棍棒出才子,我不敢苟同。
孩子的成材需要各方面的土壤和基础,比如学习习惯、生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一系列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粗暴就可以解决问题。孩子越大,家长越要尊重他,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果只是崇尚暴力,那么孩子也会传递暴力给学校和社会,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每个人面对生活,都会遭受生活的洗礼、挫折的考验,每次挫折对孩子都是一次优秀的人生教育。孩子在成功与失败的交替中发现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不断地完善自己。
即使孩子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家长很生气,要想惩罚孩子,扬鞭不打也比他孩子痛打一顿更有效,对孩子更加有心理上的威慑力。家长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才能跟上这个时代的要求和发展。
2019-05-26 13:49:03 -
我不这样认为,反过来讲,没有成才的孩子只少受过一次或一次以上特别狠的教训。
2019-05-26 15:54:54 -
感谢邀请,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父母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方式方法,给孩子指出正确的非正确的。可是往往孩子的天性使然,总是那么的调皮,总是那么的叛逆,老是想着按照自己性格去做,我们管这种行为叫做任性。
任性有好有坏,关键看孩子用在哪些方面了。如果再学习上面任性,那可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高兴。但是如果用在了其他的方面,也确实够头疼的,目前提倡科学育儿,不体罚孩子。我说句良心话,那是你们没有看到孩子撒泼的那一刻。
我觉得不单单是成才,就是成长的道路上,家里都要经常备着一些个棍子棒子擀面杖之类顺手的东西。话说现在的扫把拖把质量太次。使不上劲。
在这里可没有提倡随意的体罚孩子的意思,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知道,为什么打他,错在哪里了。可以不打。但是下次绝对不许再犯、如果再犯就如同这个凳子,直接摔了。或者拿布娃娃。教育的本质不是体罚,而是养和教,教而不得,从而严厉。严厉也不是随意的去打骂侮辱。言语的暴力也是不对的、这个时候修养就体现出来作用,冷静的眼神可以秒杀一切,让他自己看着你的眼睛就害怕。不敢再肆意的乱为。
2019-05-26 17:28:48 -
不认可,孩子没有犯大错,你也打吗?是亲生的吗?只有犯了原则性的大错的时候必须严加管教,该打也不惯着。
2019-05-26 10:44:22 -
不如说是挫折教育
2019-05-26 17: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