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心理特点,怎样认识攀比心理?

新农商网 全部 1015

攀比心理特点,怎样认识攀比心理?

回复

共2条回复 我来回复
  • 遇见开始2019
    遇见开始2019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1、攀比心理源自对“物”的认同

    一旦拥有了某种产品,心理上就与该产品代表的风格、阶层产生了一种神奇的联结。

    仿佛只要拥有了某种产品,你会变得跟拥有此物的一类人相同,或者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更像他们。


    2、你要的不是“物”而是标签

    攀比心理表面上追求的是“物”,实际上却是一种身份认同的强化,或者称之为“标签”。

    广告商对此都非常了解,他们知道如何让人们自掏腰包去购买他们并不需要的产品。

    他们会通过形式多样的广告去说服人们:拥有这些东西会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或者拥有这个东西你就会出类拔萃,更能成为你自己。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典型的营销界制造出的骗局。


    现在很多教育界的专家都清楚的知道,真正的起跑线是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并不是早教做的越早,辅导班参加的越多的孩子就一定越优秀。

    而对名牌的向往和追求,也是通过名牌的标签,买一个集体意识的身份认同。

    它们非常名贵,所以非常独特。如果每个人都买得起的话,就失去了它的心理价值,剩下来的就是它的物质价值,大概还不如你支付价钱的零头而已。


    3、攀比心理是虚荣心带来的假需求

    所以,攀比心理就是虚荣心,是“总是需要更多的贪婪小我”制造的假象,与个体的身份和真实的需求无关。

    在《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这本书中,埃克哈特·托儿告诉读者,通过需要更多的东西来获得认同,是个有瘾头的需要,而不是真正的需要。


    埃克哈特·托儿介绍说,“暴食症患者,饿的是他的心智而不是身体。这种饮食失调症是可以被治愈的,只要他们能够不去认同心智,而是去跟身体有所联结,同时感受到身体的真正需求,而不是心智的假需求。”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思考,我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是否只有通过与“外物的联结”才能证明自己。

    简单地说,要清楚的认识到,是不是只有我们拥有了什么,我们才是什么。还是我们就是我们自己,无关乎外界的评价和拥有的地位、权利和金钱。


    4、我们是谁无关乎我们拥有了什么


    我们是谁与我们拥有了什么几乎没有任何关联度。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突然“一无所有”之后(失去健康、亲人、财富、名誉、地位,或者在灾难来临和战争中同时失去了上述所有东西,这种状态也被称之为极限状态),原先他们感受到的痛苦和恐惧竟然全部消失,随之出现的是神圣的临在感,一种深沉的平静与安宁。



    所以,“所谓的攀比无非是心智的幻相(假需求)而已”。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真实的需求,然后才能获得内心真实的喜悦和自在。

    2019-09-08 17:53:25 0条评论
  • 编剧火娃股道行者
    编剧火娃股道行者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攀比心理是虚荣背后的嫉妒心理,按说是一种不太健康的心态,但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又因为爱攀比,也往往会激发一个人的积极动力,由此去加以努力,争取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

    另外,攀比心理也从侧面反应了一个人的不自信。因为当一个人实力强大到根本让对手望尘莫及的时候根本就无需和任何人攀比。

    俗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富人有富人的烦恼,平民有平民的乐趣。一切看透,贵在心态。所以又何苦去与人比来比去,从从容容潇潇洒洒活出自己的样子又何尝不可。

    2019-09-05 14:13:48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