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故事与看书的收获有何不同?

spider 全部 1036

听故事与看书的收获有何不同?

回复

共21条回复 我来回复
  • 陶俊清
    陶俊清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听故事是他人用语言的形势,所产生的音频效果,通过人的听觉系统传递到大脑中并贮存在记忆中的一种接受外来信息的感知过程。从而达到为自身的个人修养,知识提供潜能的渐接性过程。读书也是增长知识积累的方法之一,也是帮助自我提升能力一种的最佳途径。有时候的娱乐消遣,即是满足精神上的一种文化需求之外,更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吃饭增加能量一样,不可或缺的能量源。


    2019-09-17 13:09:48 0条评论
  • 方壶桥
    方壶桥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听”与“读”故事是“接受别人理解”与“形成自己理解”。

    听别人讲故事如同看电影,某个导演拍出来给大家看的,而且换一个导演或者重拍均会不同。

    自己看书而在脑海中自我形成印象及评价,你自己就是导演,理解形成的印象画面是自己大脑加工而城。

    2019-09-17 12:03:10 0条评论
  • 远方和诗JxsQ
    远方和诗JxsQ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听故事是声音的美妙,有韵味;看故事是读者逐字逐句的分析,大脑里比较容易产生幻想的画面……各有长短,适合就好。

    2019-09-17 09:15:19 0条评论
  • 手机用户知多少
    手机用户知多少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看书和听故事是有不同的,看书是文字记载,同样的文字在不同的人眼里看的的是有不同的观点,但听故事就不一样了,讲故事的人可以根据他自己的感情理解来讲诉,有可能还添加一些自己的想法,并且语气的轻,重,缓,激讲出来大有不同,评书,演义,史记,野史,正史等都不同,所以看书和听故事是不同的。

    2019-09-16 18:43:53 0条评论
  • 大地有酒有故事
    大地有酒有故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人的学习,尤其是语言文字、文学的学习,文化的修养,实际上主要来源于——阅读。

    广义上说,阅读的过程可以包括听、说、读、写等领悟域。

    听,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基础性的东西,拓展视野,拓宽思路,引发思考、感悟,也从而为说和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9-09-24 07:47:43 0条评论
  • 雪色青青香
    雪色青青香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看到这个话题,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姥爷家住宿,晚上就吵着要听故事,那会听来觉得特别有味,甚至觉得姥爷讲话都很有滋味。乐的了不滴!那个时候晚上都是带着故事入睡的。等长大了,就特别喜欢看书,看中国神话故事,看笑话大全,每次跟着赶集总会在卖书的地方驻留下来。再到了初中,那会班里也有很多看书的,记得是在看《坏蛋是怎样炼成的》,班里同学们都撕开看,谁看完了这一部分就换另一部分看。那时候我没有机会看这些,因为觉得书名就不怎么样。等到了高中的时候,有一个书虫舍友,有一次晚上他在宿舍里讲故事,我听上瘾了,就嚷嚷着让他继续讲下去,那时候冬天,我俩睡一个被窝,一直讲到凌晨三四点,他困得不行了,我还精神的可以。当听到烧火棍,赌必输的时候,总会抑制不住的笑出声,只能偷偷的笑,怕影响别人,舍友如此让我折磨了一个星期,再后来他给我拿书来看,我开心的不得了,几乎天天捧着看,晚上打着灯看,甚至会爬墙去网吧看书,那会宿舍准时熄灯,有时候会查房,看看有没有灯光。我甚至有一次蹲在厕所到凌晨一两点。那时候眼睛还是好的,度数还是低的,高中毕业完事都500来度了。

    到了大学,看小说的瘾还是没有戒掉,电子书捧在被窝里到凌晨是经常的事,冬天几乎不起床的,24小时在床上,假期作业也是有一道没一道的写写。直到大三,不再看了。偶尔会看一看,但是觉得很多书都没有意思了,套路太多了,看厌倦了,开始间断的懒人听书。然后到现在,基本不再看了,没有耐心坚持下去了。总之现在更想听,而不想看了!

    2019-09-25 22:07:57 0条评论
  • 作家盛梦飞扬圣学作家
    作家盛梦飞扬圣学作家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爱看书…看了60年的书…随时随地有闲就看书…就研究书…为什么是这样的?不能哪样吗?假如…如果…结局就不一样了…但是…历史故事从来没有假如与如果…但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绝处逢生…把故事中的惨败作为自己的教训来借鉴…预防惨败的发生…可促使自己的事业顺利通关…到达辉煌

    把书中故事中的成功作经验来待…是又一个良师再现…那么在创业的人生道路上会少走许多弯路…可惜大道故事多…小道故事少人写…愿意沉到基层多年随事业成长的经历艰难困苦的作者少之又少(将来:我可以算一个)所以看书能借鉴前人的经验加以发挥…根据现实加以修正创新有了依据…创业成功又多了几分把握…

    看技术类书籍:看书中和现状的工艺…是否可以改良工艺…达到少辛苦又能增加产量:提高工效多挣钱和降低成本…或多道工序一次冲压完成…或几十个焊接点用几十个焊枪咀:一次性同时焊接完成…能提高工效几十倍…在看书和结合现状中寻找创新点…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看书有些技术可以自学成才…成为技术高手能人…看书研究书也是一种立身之本…

    否则…就是看书了…没看出门道…叫读死书和死搬教条了…那末收获就不一样了…

    听书…听收音机:挺好听…效果就差了…娱乐一下而已…开心的消磨时光…

    听书…听评书…抑扬顿挫…声色对面…险惊平乐…风趣幽默…有介释…每一个细节都有交待…好像是先生在给学生授课…受益多多…

    听小书…俗称评弹…苏州独创…比较花俏…一男一女说唱又说书…别有一番韵味…对书中的故事介释也较详细…直白…喝着茶…抽着烟…听着说书讲故事…一帮熟人同事…成名老人或老板笑谈着…欢聚着听书是一件非常舒服而高兴的雅事…同时又传播新闻的地方…更是老板们交流生意信息的雅间…互通生意…互通技术合作交流…笑谈着共同进步和发展…一切都在开心而愉快中进行完美…

    本人体会…欢迎点评指教…谢谢…祝福你…

    2019-09-18 19:16:06 0条评论
  • 要坚强296
    要坚强296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看书和听书有什么不同,我的感受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环境和气氛给人们留下了的记忆是不一样的,读书是需要比较安静的环境,听书有一个人在收音机或者其他媒介上听,而大多数人喜欢在热闹气氛比较浓的环境,既能会友又能赏心悦目。

    二、读书是用眼睛的看的方式完成的,听书是用耳朵的;相对眼睛有视力障碍的人和老年人听书就是好的选择。

    三、看书是必须有文字文本,听书是借助音频工具完成的。

    四、看书比较方便,听书有一定的限制。

    五、看书地点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听书就有地点的局限性。

    看书和听书都是好的习惯,善于学习的人是能创造奇迹的。

    2019-09-17 09:38:51 0条评论
  • 无畏的骑士
    无畏的骑士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读书和听书的效果取决于书的种类,并且听书相对于读书更加耗时间,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这两种读书方式适用书籍不同。任何类型的书都适合看。

    不过我说的只是一点自己的见解,我觉得听书与看书各有优点,我也听书也看书。听书的优点是零碎化时间利用的多一点,方便、容易携带,但是不利于思考与记忆(除非专门找时间听书,就像看书一样找个安静不被打扰的地方或时间段)听书利用碎片时间给我的体验是环境影响小的时候会记住一点点东西,但是环境影响大的时候(等车、坐在车上、人多的地方、走路等等)都会影响到听书的效果。

    但是听书只在某些类型有超过看书的优势。相对而言,有韵味的书籍,带着某种情怀,例如唐诗宋词和散文,好比《追风筝的人》。闭上眼睛听书,让大脑沉浸在书的情境里更能体会。另外比如《比如明朝那些事儿》,有趣是保证不会睡着,动点脑子。时不时冒出一句看书可能忽略掉的妙语,还有种种小悬念勾引你往下听。听书如《六指琴魔》,一边听一边脑中演相声。相对而言听书比较耗时是看书的几十倍或者更多。谨慎选择书籍。听书可以选择相对适用的场合,韵味书籍最好安静的时候听,其他类的书籍比如坐地铁等公交等零碎时间。

    看书的优点是大多数情况下能净下心来看,尤其是纸质书,在看的同时拿支笔看到好的句子或中心思想可以随时划出来,看完一小节或一章可以做一个章节总括,更容易让人进一步思考并消化掉,在复习的时候就会发现曾经思考过的痕迹,是一种很让人感到自豪的事。好了,说的很概括,最重要的还需找到自己最适合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2019-09-17 19:40:20 0条评论
  • 猫良亮
    猫良亮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故事有太多,童话,寓言,绘本啥的。关建是看怎么讲能让四岁的小朋友愿意听。很多家长在手机上给孩子播放故事,觉得省事,可很多时候,说实话,了无生趣,大人都觉得没有意思,小孩能喜欢?他们专注力本身就不够,我喜欢给孩子即兴编故事,有时间就来一段。天马行空,不知不觉将一些想要灌输给孩子的道理穿插其中。所以孩子喜欢听我讲,听起来也很认真,不喜欢手机和电视里的读故事,没有灵魂。当然,前提是家长要有时间。一天十分钟还是能挤出来的吧,少看一会手机就行了!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2019-09-26 18:40:58 0条评论
  • 啸清风
    啸清风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上大学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听恐怖故事,每次去网吧都把mp3下的满满的,回到宿舍躺在床上听鬼故事,讲说者的声音充满了魔力,似乎把我带到了那个虚构的世界,有些时候听得入迷,竟然到凌晨一两点左右,有些时候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直到第二天才发现mp3没电了,有人说读书可以让人身临其境,我要说听书也是一种享受,不过建议大家在宿舍这种人气旺的地方听,如果一个人在房间里听,很可能胡思乱想,不敢睡觉。

    2019-09-28 22:30:13 0条评论
  • 麒闻异事
    麒闻异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个人认为

    用眼睛接受信息和用耳朵接受信息后的大脑处理起来显然还是有差异的。看相对于听来说,注意力能更加集中,所以看适合细读,听适合粗读。 确实不同种类的书对看和听的效果是不同的,比如专业性较强的书,用看的就比较合适,这类书某些地方需要着重理解和记忆,看的时候可以单段单句反复看,听书这个就很困难了;还有如图形类公式类较多的书,也适合看,类似图形记忆耳朵是不行的,还得靠眼睛;而一般普通的小说,只需要大概了解剧情而不需要细读的,那么听书绝对是首选,好的播音员可以把书读的绘声绘色,更具代入感,比枯草的阅读强很多。 当然听书有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解放双眼,我们生活处处离不开眼睛,所以看书的时候几乎做不了其他的事情,但是听书不同,听书只要带上耳机,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一边散步一边听,一边做饭一边听!!

    2019-09-24 15:29:32 0条评论
  • 御黄大帝
    御黄大帝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听故事和看书的区别,取决于想获取内容的人自己的想法。

    【看书】有些时候选择看书的读者就是喜欢自己默默的阅读,享受这个静谧的过程,可以遐想有关文章的细节,结合自身的理解,从而获取到不一样的感悟。自己看书也还能自我控制阅读效率,难理解的细节多看几遍,多思考一会,简单的内容一眼略过,更加有效率的调节阅读节奏。另外,一些自己看书的读者会养成一个边听音乐边阅读的习惯,如果是听故事的话,背景音乐很多都不是自己所喜爱,也会影响到自己对内容获取。找一首自己喜爱的音乐,沉浸在文字的汪洋中,尽情的享受其中的美妙,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有时候读书不是仅仅为了获取书中的内容,更多的是读者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让自己放松,找到不一样的自己。

    【听故事】笔者就是一个偏爱听故事的典型例子,主要一个原因是我习惯“一心多用”,我经常会在煮饭或者洗碗、洗衣服、做熟悉的工作的时候变播放故事音频边忙碌手上的事情。一来听故事不用我两眼一直盯着书本,我可以做到吸收故事和做事情两不误,让本来很枯燥的事务在故事的节奏里慢慢完成。二来,经常一个人在家里孤寂万分,有一个讲故事的音频在耳边萦绕如同有一个伙伴在你身边陪你聊天一样。当然,最主要的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获取内容,对于笔者来说比较容易吸收,光看书面文字看多了容易犯困,也容易忽略一些细节,只能做到大概的内容情节熟悉,但是,音频的吸收是建立在理解并获取到的基础上,所以,一般整个故事听完会印象深刻,也容易转化成自己所理解的内容再做转诉和交流,对我个人来说比较有效有意义。我是一个典型的观点交流狂热者,看一部电影喜欢打开弹幕看其他观众的吐槽,看完一个新闻也会把评论区逛一遍,遇到知音,点个赞,遇到观点不一致的时候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讲故事的人,往往会夹着自身对内容的理解做延伸,对于听故事的人来说不仅可以了解到故事演讲者本身不一样的观点,还能扩展书籍内容以外的知识。

     

    笔者最近在听台湾文学家蒋勋老师的“细说红楼”,可以说是收获颇多,以往仅仅是刷了2遍经典版影视作品,但是由于删减或者改编内容总是会有所不同,看书吧,且不说是否能够静下来仔细品味,时间上也不允许,很多深奥判词也不能理解,往往这些不能理解的内容确是文章的关键部分,一来二去也就失去了自己阅读的动力。蒋勋老师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的造诣,他对红楼梦的研究及理解,不仅让我可以在比较轻松幽默的方式下理解内容本身,同时,作为晚辈我们能够从这位文学前辈身上学到很多我们日常所匮乏的其他文学知识,达到一举两得的奥妙!

    2019-09-24 12:11:44 0条评论
  • 花开缘来是你
    花开缘来是你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感受不同,读者所接触理解的也不同,看书想象的空间比较大,眼睛看到后影响比较深刻,当你看到精彩部分,那么你会陷入其中,深思甚至有一些横向的疑问,去寻找答案,对故事的理解会比较深刻,形成自己的理解!听书因节奏问题很多是泛泛而过,声播的声音及语速,甚至情感是给读者的直接反馈,开能会影响一个人对内容的理解!

    2019-09-17 13:17:10 0条评论
  • 该用户不认识你
    该用户不认识你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听”与“读”故事是“接受别人理解”与“形成自己理解”。

    听别人讲故事如同看电影,某个导演拍出来给大家看的,而且换一个导演或者重拍均会不同。

    自己看书而在脑海中自我形成印象及评价,你自己就是导演,理解形成的印象画面是自己大脑加工而城。

    2019-09-17 16:14:33 0条评论
  • 一帆水明
    一帆水明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听故事和看书收获有何不同?

    我个人觉得,听故事和看书收获,要分阶段。

    幼儿时,孩子根本就不会看,所以听故事比较多,可以启蒙他的大脑。

    三岁以上的孩子,我觉得看书比较好。因为听故事只能跟着读故事的人的思想感情,去感知,没有通过他们的眼睛去看,就不了解字的形状,对他们以后的写作阅读都有很大的障碍。而看书,他们既能锻炼他们的思想,然后看到字的形状,对写比较灵敏,对他们今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阅读能力也会相应的提高。

    听故事和读故事,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孩子会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写作能力区别越来越大。

    我们现在,听故事或者读故事,如果为了消遣的话我觉得没有什么差别,可是如果要学习的话,我觉得还是读故事比较好。

    而老年人他们更多的是为了解闷儿,所以我觉得听故事比较好。因为他们的眼力越来越差。

    所以我觉着,读故事。比听故事意义要多。

    2019-09-17 22:24:44 0条评论
  • 齐二丁说故事
    齐二丁说故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要探究收获不同,我们来详细分析下:

    大脑处理方式不同

    听故事,是通过声音,传输到大脑,大脑分析声音,再生成画面反馈给自己。

    看书,是通过文字,传输到大脑,大脑分析文字内容,再生成画面反馈给自己。

    两个工作的大脑脑区不同,带给人的直观感受不同。

    不知道大家有没发现,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大脑其实是会把你看到的文字“念”出来的,所以在念出来的同时,大脑是在构筑这个画面,这个画面是根据你阅读时候的感觉来构筑的。

    而听故事呢,等于把大脑念的这部分给跳过了,大脑构筑画面就是根据你听故事听到的文字来构筑了。

    简单的说呢

    看书是自己想画面

    听故事是别人让你想画面。

    收获的内容不同

    听故事是别人让你听到指定的内容,你只能思考你听到的部分

    看书是你自己看内容,你思考你看到的全部,广度更大。

    2019-09-24 13:42:25 0条评论
  • 路飘渺
    路飘渺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用眼睛接受信息和用耳朵接受信息后的大脑处理起来显然还是有差异的。看相对于听来说,注意力能更加集中,所以看适合细读,听适合粗读。

    确实不同种类的书对看和听的效果是不同的,比如专业性较强的书,用看的就比较合适,这类书某些地方需要着重理解和记忆,看的时候可以单段单句反复看,听书这个就很困难了;还有如图形类公式类较多的书,也适合看,类似图形记忆耳朵是不行的,还得靠眼睛;而一般普通的小说,只需要大概了解剧情而不需要细读的,那么听书绝对是首选,好的播音员可以把书读的绘声绘色,更具代入感,比枯草的阅读强很多。

    当然听书有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解放双眼,我们生活处处离不开眼睛,所以看书的时候几乎做不了其他的事情,但是听书不同,听书只要带上耳机,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一边散步一边听,一边做饭一边听。

    2019-09-28 02:50:15 0条评论
  • 小小一居民
    小小一居民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听,耳也;看,眼也。

    听故事都是通过他人口述而知,故事也是人为的二次加工,与故事本身间隔着讲述者。

    讲述者本身对故事已有自己的见解,在其讲述过程中不自觉加入自己的观点,通过声音的处理与语气加深一些个人观点。

    听者听到的故事也许并非故事本意,或者说成为了另外一个故事。

    听故事,本就是帮他人判断故事观点,而加入听者耳中。一般来说听故事都是相对一些不能判断或者判断能力低的人,比如儿童。

    小时候我们经常打开收音机听故事,声音轻柔婉转,夸张的大肥狼,勇敢的小红帽等。

    通过声音我们就知道好与坏,儿童没有成熟的理解力,而需要人为的加入一些讲述者的观点,帮助他认识这个美好的世界。

    对于成人而言,听故事本身并无太多帮助,我们听故事都是听闻一些精彩之处,这些与胡同大妈的东家里短并无太大区别。

    一些小说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精彩,故事并不是那么曲折,其中富含的哲理也是讲述不来的。

    直面文字,本就是与作者的交流,同一本小说,千人读有千种解释,故事写于文字而又不限于文字。

    文字有些是不能用言语来表达的,也就是传说中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也是阅读的一种快乐。

    从人文主义来说,同一本小说,同一个故事,读更能熏陶个人的情怀与思想。通过读书明事理,提升个人,向着更完善发展。

    听,一般来说都是有些某些功利主义,兴奋点,满足点等。读,则是更能慰籍心灵,超脱世界。

    当然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多选择三心二意,戴上耳机,一面听一面做,也是一种吸收与学习。

    最后我想说,在快节奏,压力大,甚至有些暴躁的世界,给自己一点时间,读书,留下一片田园胜地,不被世俗所扰。

    2019-09-24 08:41:35 0条评论
  • 妮爸说
    妮爸说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不知道你指的是大人还是小孩?

    如果是小孩的话,读和看都有好处,所谓的开发大脑不同领域。不过读的人起码要有口齿,普通话到位吧?

    如果是大人的我,我建议还是看的好。我看路上那些散步的人,听的那叫神马玩意啊,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都搀着机油的味道。

    2019-09-18 10:48:50 0条评论
  • 一个写故事的
    一个写故事的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针对于这个问题,我来分析一下。

    1.听故事

    听故事有两种状态,一种是面对面,一个讲一个听,这种方式比较好,相当于是聊天,记忆会比较深刻,而另一种是通过媒介,比如收音机,手机等去听,这种就非常容易走神,往往会不记得到底讲了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画面的存在,所以不会像面对面或电视剧一样让你产生深刻记忆。但听故事可以缓解你的视觉疲劳。这一点是看书无法代替的。

    2.看书

    看书的记忆会很深刻,因为文字的力量会让我们的脑海自动产生联想,会有一种想像中的画面随你看的内容一起印在脑海中,产生和看电视一样的效果。但看书时间长后会感觉非常的疲惫,会导致看不下去。

    2019-09-17 20:01:12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