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创校阶段
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广东省深圳市设立深圳大学,次年2月开始建造校舍,并于当年9月迎来第一批深大学子,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研司批准,深圳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至1996年正式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
发展阶段
1996年1月,深圳大学通过本科教学评估,获得学士授权,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通信与电子系统、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政治经济学(特区经济)”三个硕士学科点。1997年5月至11月,深圳大学全面推进学院制建设,先后成立了文学院、工程技术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理学院等10所二级学院。

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深圳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2006年,成立政治经济学、光学工程、信息与信号处理三个博士授权学科,同年4月,建成深圳大学第一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冲击一流高校阶段
2007年1月,深圳大学启动沧海校区建设工程,同年5月,以18项A级与1项B级的考核结果成果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对深圳大学本科教学水平的评估。

2008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划拨1.46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深圳大学(丽湖校区)的落成地址,同年开设临床医学专业并成立深圳大学医学院。

2017年新增了新闻传播学、建筑学、土木工程等7个博士学科授权点,入选教育部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
2019年,深圳大学制定了《一流本科教育行动方案(2020-2025)》,完成了学部制改革,成立艺术学部、教育学部、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等5个院部,并且,临床医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7个学科排名进入ESI科学世界排名前1%。
2020年7月,深圳大学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遴选名单,同年10月,深圳大学被国家教育部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
2021年10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的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中,深圳大学新增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5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电子信息、土木水利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次年6月,深圳大学与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深圳国际海事研究院。


学校现状
院系情况
截至2023年5月,深圳大学,学校设有27个学院,103个本科专业和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涵盖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
学院/学部 | 本科招收专业 |
教育学部 | 教育技术学(智能教育)、学前教育(师范) |
艺术学部 | 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美术学、表演(影视戏剧)、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编导、音乐表演(声乐演唱)、音乐表演(器乐演奏)、音乐表演(音乐编创)、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流行演唱)、音乐表演(流行器乐演奏) |
医学部 | 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护理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 |
经济学院 |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供应链管理 |
法学院 | 法学 |
心理学院 | 心理学、心理学(师范)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师范)、运动训练、休闲体育(高尔夫)、休闲体育(休闲旅游) |
人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师范)、国学精英班(校内二次选拔)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英语(师范)、日语、法语(法英)、德语(德英)、西班牙语 |
传播学院 | 广告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物理学、物理学(师范)、核工程与和技术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化学、化学(师范)、环境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 | 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海洋科学、生物科学(师范) |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创新班)、自动化、机器人工程 |
材料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腾班)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智慧城市) |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 |
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 |
政府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社会学 |
高等研究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
金融科技学院 | 金融科技(微众银行金融科技学院)、金融科技(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区块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国际交流学院 |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师资情况
截止于2023年5月,深圳大学拥有教职工4061人,其中专任教师2634人(教授617人、副教授802人、讲师1181人)、技术人员587人、管理人员840人。有博士后1144人,专职研究人员660人。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63位,广东省高层次人才96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2093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
深圳大学优秀人才类别 | 具体情况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范滇元、魏子卿、谢和平、丁文华、郭仁忠、杜彦良、朱蓓薇、孟建民、陈湘生、钟南山、姜保国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倪嘉缵、陈国良、吴奇、于起峰、毛军发 |
外籍院士 | 陈湘生(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梁中明(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张学记(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李清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骆静利(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于非(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吴宗泽(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陈峰(国际家亚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王序进(日本工程院院士)、上田多门(日本工程院院士)、刁东风(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
全国模范教师 | 傅维利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陈国良、田少煦、杜彦良 |
省级教学名师 | 王志强、隋莉莉、程蓉、王晓钧、鲁志国、田少煦、胡琳、姜安、孙秀泉、陈小蓉、陈国良、莫蓓莘、周裕琼、费跃农、傅维利、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姜保国、谢和平、邢锋、文双春、罗跃嘉、汪国平、黄继武、王启华、王义平、屈军乐、朱卫国、崔宏志、董必钦、黄磊、周英武、高明忠、莫金汉、洪舒贤、崔贵珍、徐坚、李霄鹏、周学昌、陈嘉平、胡耀华、王跃飞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 | 李清泉、任伟新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李清泉、任伟新、李勇、邢锋、周志祥、靳玉乐、张兆芹、徐坚、王跃飞、伍楷舜 |
| |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5月,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省级一流学科17个;有学术学位博士授权一级学科15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7个。其中,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临床医学等17个学科则进入各学科ESI世界排名的前1%。
类别 | 具体情况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光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 理论经济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
专业学位博士授权 | 电子信息、土木水利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基础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
专业学位硕士学科授权 | 金融硕士、应用统计、国际商务硕士、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建筑学硕士、城市规划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公共卫生、药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艺术硕士、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 |
广东省重点学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新闻传播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理论经济学、中国哲学、生命健康、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外国语言文学、光学工程、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生命健康、设计学、行政管理学 |
省级一流学科 | 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环境科学/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地球科学、免疫学 |
注:截至2022年5月 |
教学情况
专业建设
截至2022年5月,深圳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住建部工程管理评估委员会评估认证专业1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13个,广东省重点专业11个,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4个,广东省名牌专业8个,广东省IT名牌专业2个。
类型 | 名单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建筑学、金融学、电子信息工程、 |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法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英语、电子商务、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心理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视觉传达设计、行政管理 |
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 |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软件工程、 |
住建部工程管理评估委员会评估认证专业 | 工程管理 |
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环境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哲学、海洋科学、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交通工程、日语、法语(法英)、测控技术与仪器、 |
广东省特色专业 | 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海洋科学、广告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法学、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金融学、会计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西班牙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生物医学工程、行政管理 |
广东省重点专业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建筑学、金融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
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 广告学、生物技术、体育教育、交通工程、 |
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 |
广东省名牌专业 | 电子信息工程、法学、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金融学、生物技术、 |
广东省IT名牌专业 |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
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 | 环境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教育技术学 |
注:以上信息截至2022年5月31日 |
实验资源
截至2023年5月,深圳大学拥有价值45亿元的科研与教学设备仪器,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
深圳大学实验教学资源类别 | 具体名称 |
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 |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工程技术教学中心 | 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台工程实验室、医学合成生物学应用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台工程实验室、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深圳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创新实验区 |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深圳大学-东莞康佳电子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广东省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 |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生命与海洋科学数学实验中心、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化学与环境工程教学实验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艺术设计教学实验中心、生物医学工程教学实验中心、材料数学实验中心、电子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土木与交通工程教学实捡中心、自动化教学实验中心、医学教学实验中心、教育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建筑与城市规划教学实验中心、外语教学实验中心、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环境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新闻传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现代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注:信息截至2023年5月 |
|
|
|
|
|
教学特色
深圳大学教学特色之一是开设了30个特色实验班;教学特色之二是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与腾讯云、微众银行合作共建“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与“微众金融科技学院”;教学特色之三是针对优秀本科生制定培优计划、授予荣誉学位等多元化激励模式。
学校交流
与深圳大学保持交流关系的境外高校遍布英国、日本、港澳台等50个国家与地区,涵盖了300所境外高校或科研机构。深圳大学的国际交流学校项目较为丰富,包括与“香港岭南大学”,“日本大阪大学”,“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在内的84所境外高校进行交换生项目;与英国、美国、瑞典、德国等19个境内外高校进行合作的双学位项目;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多所境外高校合作的单向派出项目以及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境外高校合作的寒暑假文化交流营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深圳大学图书馆共有4座馆舍,其中,建筑面积为23441㎡的粤海校区北馆于1986年建成、丽湖校区中央图书馆于2022年10月启用,其建筑面积为41,774㎡。截止2022年9月,图书馆共计收纳了449.6万余册纸质图书、2408种报刊、200种电子资源数据库(含299.44万余册电子图书,12.79万种电子期刊),其中,常用数据库有中国学术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搜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北大法宝等12种中文资源数据库以及9种外文资源数据库。

学术期刊
深圳大学于1984年创办的双月刊发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和人文社科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其中,《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21-2022)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等3家收录,2022年的复合影响因子为2.859,属学界内的权威期刊。
而《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则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来源期刊、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21-2022年度)等6家数据库收录,2022年的复合影响因子为1.314,另外,《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于2018年、2020年均被评选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2021年获第七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荣誉称号,2022年入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2月,深圳大学拥有国家级自然科学类重点科研平台6个,省部级自然科学类科研平台52个,市级自然科学类科研平台81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类重点基地20个,市级人文社科类重点基地13个,校级文社科类研究机构74个。
深圳大学科研平台 | 类别 | 具体情况 |
自然科学 | 国家级研究机构 | 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台工程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医学合成生物学应用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台工程实验室、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Cars0n国示肿密千细抱疫苗研发基地、射频异质异构集成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研究机构 | 教育部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大湾区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光电科技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滨海城市韧性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海洋藻类产业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合作)、省部共建粤港现代信息服务协同创新中心、ATR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室(智能信息处理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超声成像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普及型高性能计算机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标准化过敏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大数据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粤港现代信息服务协同创新中心、高清视频智能分析与处理研发平台、滨海环境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关键问题研究(中荷先进土木工程材料联合实验室)、视频媒体信息安全检测理论与系统研究(广东省教育厅中英合作视觉信息处理实验室)、滨海土木工程材料及结构安全性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广东省海洋藻类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功能材料界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移动互联网应用中间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微纳光机电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植物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粤港联合研究中心、范德华力堆垛的、原子厚度、层状复合二维原子晶体的制备及光电特性的研究(SZU-NUS光电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纳米分辨光学信息获取技术研究(先进纳米生物医学光子学显微成像平台)、二维材料光电科技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广东省基站天线与电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医疗电子仪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无线大数据与未来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母婴健康监测与预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基因组稳定性与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呼气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深圳大学达实智能位置感知与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3D内容制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国产高性能数据计算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移动终端微波毫米波天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二维材料信息功能器件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大规模移动计算与智能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天然小分子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柔性可穿戴能源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城市空间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多媒体信息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组织器官区域免疫与疾病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广东省数字创意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深地科学与地热能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电磁控制与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人工智能环境下的脑视觉感知高校重点实验室、粤港澳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依托单位)、深圳大学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人文社科 | 省部级研究机构 | 中国经济持区研究中心、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国家文化创新研完中心、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中国质星经济发展研究院、印度研究中心、港澳及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体育文化研究所、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院、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故宫学研究院、荷兰研究中心、文化数字化与文化创新性发展重点实验室、移民文化研究所、创新发展法治研究院、 |
注:以上信息截至2022年12月 |
学术成果
在2012年至2021年的发展期间,深圳大学的自然科学科研经费由2.36亿元增至17.18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82项增至375项(2021年的立项数量连续5年蝉联广东省第2名、居地方高校第一)、SCI论文发表数量由398篇增至6304篇。2021年共计申请了1323件专利(其中有830项获得授权),获1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9项深圳市科学技术奖。
在社会科学领域内,深圳大学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从2012年的13项增至2019年的30项、SSCI论文发表数量从2012年的398篇增至2019年的4139篇、知识产权数量由2019年的31项增长至2021年的120项,涉及金额由208万元增至1105万元。其中,2021年立项3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1项属重大项目(累计共有19项重大项目)、在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竞赛中,共获3项优秀成果奖、在广东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竞赛中,获11项优秀成果奖、2021年公开发表SSCI论文共计764篇、2021年共授权1005项专利,其中有709项属发明专利。
校园文化
校训
自立、自律、自强

“自立”强调“独立”,就是要依靠自己独立面对人生。自立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无论家庭条件和个人能力如何,只有站上这个起跑线,才能真正依靠自己,开始与众不同的人生。
“自律”强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己承担行为的责任。自律是一个人内心的道德准则和行为尺度,自律才能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出正确的选择。
“自强”强调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强是走向成功的信念,从谋生存到谋发展,追随兴趣的脚步,为理想而奋斗。

校徽
深圳大学的校徽为圆形,图案的主体造型为八边形的大鹏,契合深圳的别名“鹏城”,中间为“深圳大学”四个方形汉字,底部的“1983”为建校年份。图案内方外圆,寓意深圳大学开放、包容。

校旗
深圳大学校旗为长方形,旗帜底色为荔枝红=PANTONE 208C /C 10 M97 Y37 K43,左侧印有校徽,尺寸为400*400,右侧“深圳大学”及“SHENZHEN UNIVERSITY”,“深圳大学”字高425毫米。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李清泉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毛军发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王月兴 |
副校长、党委常委 | 徐晨 |
副校长、党委常委 | 汪永成 |
副校长、党委常委 | 周辉 |
副校长 | 李永华 |
副校长 | 张学记 |
副校长 | 张晓红 |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 | 任期 | 历任校长 | 任期 |
罗征启 | 1983.09-1989.07 | 张 维 | 1983.09-1986.05 |
吴泽伟 | 1989.07-1994.01 | 罗征启 | 1986.05-1989.07 |
蔡德麟 | 1994.01-1996.08 | 魏佑海 | 1989.07-1992.10 |
姜 忠 | 1996.08-2005.10 | 蔡德麟 | 1992.10-1996.07 |
江潭瑜 | 2005.10-2016.09 | 谢维信 | 1996.07-2005.04 |
刘洪一 | 2016.09-2020.12 | 章必功 | 2005.04-2012.07 |
| | 李清泉 | 2012.07-2022.01 |
校区情况
深圳大学占地面积2.7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为200.77万平方米)共有2个校区,分别是粤海校区与丽湖校区。
粤海校区
粤海校区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包括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师范学院、结构工程研究所、档案馆、图书馆、实验楼、文科科研楼、留学生宿舍等二级教学机构及基础设施。



丽湖校区
丽湖校区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66号,涵盖了医学部、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材料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等二级学院。



校友情况
深圳大学拥有多名知名校友,涵盖企业总裁、董事长、党委书记等,部分校友情况如下:
深圳大学校友情况姓名(专业) |
周海江(1985级财务会计专业) |
梁光伟(1985级财务会计专业) |
邓学勤(1985级结构与市政工程专业) |
史光柱(198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
孟晚舟(1988级会计学专业) |
史玉柱(1988级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 |
马化腾(1989级计算机专业) |
屠红燕(1989级财会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