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英文名: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缩写:CUEB),简称为首经贸,位于北京市,主管部门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校是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北京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学校历史、办学条件、学术研究、学校荣誉、校园文化、学校校区、标志建筑、学校领导、杰出校友等介绍

中文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英文名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

别名

首经贸

成立日期

1956年

所属地区

北京市

地址

校本部: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张家路口121号。

办学性质

公办

主管部门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占地面积

351623平方米

学生人数

16717人(数据截止到2022年12月)

教师人数

1991人(数据截止到2022年12月)

前身

北京经济学院和北京财贸学院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王文举

校庆日

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日

校训

崇德尚能,经世济民

校歌

《远航》

院校代码

10038

专业数量

47个本科专业(数据截止到2022年12月)

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前身为成立于1956年的原北京经济学院和成立于1958年的原北京财贸学院。1995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合并,组建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截止2022年12月,学校校占地面积351623平方米,有两个校区。学校共设20个教学单位,有47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相应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领域)。有在籍学生16717人,有教职工1991人,其中专职教师1055人。202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中排第8名。

学校历史

北京财贸学院

1958年,北京财贸学院前身北京市财政贸易干部学校,由北京商业干部学校、北京商业职工学校、北京粮食干部学校、北京供销合作干部学校、北京服务局职工训练班、北京银行训练班等6单位合并成立。1960年3月15日,建立北京市财政贸易中等专业学校。1962年8月,北京市财政贸易学校独立办学。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撤销。1972年10月,筹建北京市财贸学校。1973年,成立并定名为“北京市财经学校”。1975年,又改名为“北京市财贸学校”。1978年12月28日,新增北京财贸学院为普通高等学校1981年,作为全国首批院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开展军训。1989年,北京财贸学院花乡新校址奠基仪式,1991年6月,位于丰台区花乡的新校舍基本建设顺利完工。1993年10月,香港城市理工学院赠机

北京经济学院

1956年成立的北京劳动干部学校和北京实验工人技术学校,1958年10月,两校合并成立北京劳动学院。1958年11月1日,北京经济学院前身北京劳动学院创立。1959年9月起,称为大学部;同时,北京实验工人技术学校改为中学部。1958年至1960年,二机部和劳动部先后调配450余名教师、干部到北京劳动学院工作。1961年,停办北京劳动学院,停止招生。1963年6月7日,国家物资总局、劳动部,合办北京经济学院。1963年9月至1965年9月,连续三年在北京、上海、天津和部分省招收本科生840名。1965年底,全院教职工总人数达521名。1966年6月,北京经济学院停课搞运动并停止招生。1969年10月31日,该校干部、教师和65级学生下放到河南省息县农村参加农业劳动。1970年7月,撤销北京经济学院。经院教师、干部全部合并到物资部河南罗山“干校”。1972年冬,原北京经济学院(包括原经院附属工厂)交由北京市管理。1973年1月15日,在河南“干校”的原经院教师、干部及家属迁回北京原址。1973年11月,北京市决定组建新的北京经济学院。1974年4月,新的北京经济学院正式成立。1977年起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至1988年9月止。1978年3月,建立了经济研究所和人口经济研究所。1980年,创办北京物资学院。1982年起举办成人教育,1988年,北京经济学院撤销物资管理系。1984年,财政贸易系分别改为财政会计系和贸易经济系;1986年,北京经济学院被列为北京市市属重点院校。1987年,成立了城市经济管理系;1987年11月16日,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正式成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995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合并,组建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996年1月学校正式启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印章,1999年学校决定将信息管理系与计算中心合并成立信息学院。2007年,劳动经济学成功获批国家重点学科,实现了学校国家重点学科零的突破,并入选国家教育部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继2006年获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后,2011年,学校又获批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和2014年获批相应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国家教育部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应用经济学排名第12位,统计学排名第15位,在财经类高校中均列第5位。2015年底,已建成以国家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为引领的九大实验教学中心,新建1个国家级别和4个北京市级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2015-2019年,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在上海财经大学公布的《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报告》中均列全国前10名;在软科排名中,一直保持前10%。2019年,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贸易经济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0年获批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2021年获批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第23名,获评A级。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止2022年12月,学校共设20个教学单位,其中有14个招生单位,还设有47个本科专业(方向)。

学院

专业

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

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区域经济管理)

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旅游管理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经济学院

经济学

经济学(实验班)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贸易经济

会计学院

会计学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门化)

财务管理

劳动经济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关系

劳动与社会保障

社会工作

文化与传播学院

广告学

传播学

管理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

安全工程(注安师)

工业工程

财政税务学院

财政学

税收学(税务师)

资产评估(评估师)

法学院

法学

金融学院

金融学(国际金融英文班)

保险学(保险精算)

金融学

金融工程

投资学

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方向)

经济统计学

统计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

法语

华侨学院

工商管理(国际会计)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管理)

国际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数据与计量分析)

注:截止到2023年4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学科建设

截止到2022年12月,首都贸易经济大学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相应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领域)。3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2个北京市与中央高校共建一流学科项目支持。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2个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7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5个交叉学科。

类别

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统计学、安全科学及工程、新闻传播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

劳动经济学

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

劳动经济学

交叉学科

劳动关系、法律经济学、媒介经营与管理、城市经济与战略管理、大数据与商业智能

注:截止到2023年4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师资规模

截止到2022年12月,首都贸易经济大学共有教职工1991人,其中专职教师1055人、教授等正高职称人数184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人数353人、博士生导师177人、硕士生导师478人。有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24人,一批教师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一批教师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等人才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青年北京学者、北京市“高创计划”。

类别

名称

国家教学名师

杨河清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

刘冠军、尹志超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李鲲鹏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强、杨春学、韩宪洲、童玉芬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李鲲鹏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顾奋玲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付志峰、麻宝斌、陈彦斌、张宝学、李婧、朱超、尹志超

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刘冠军、韩宪洲、尹志超

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范庆泉

注:截止到2023年4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教学建设

截止到2022年12月,首都贸易经济大学拥有2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全国优秀教材奖,17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16种教材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个国家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另外学校还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审计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教学名师和团队,4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类别

名称

课程情况

国家级精品课程

《政治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政治经济学》《社会保障学》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财务会计》《国际经济学》《国际商务》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走进管理的世界》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财政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学》

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审计学》

中心/基地情况

国家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经济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实验区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会计学院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

专业情况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部分列举)

城市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财政学、法学、贸易经济、金融工程、社会工作、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资产评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劳动与社会保障等

国家级特色专业

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经济学、统计学、劳动与社会保障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统计学、金融学、金融学(国际金融英文班)、资产评估(评估师)、劳动与社会保障、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会计学、经济学(实验班)、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工商管理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部分列举)

法学、传播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商务英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安全工程、行政管理、税收学、广告学等

团队情况

国家级教学团队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群教学团队、经济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教材情况

全国优秀教材奖

《客户关系管理》(精要版)

注:截止到2023年4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合作交流

截止到2022年12月,首都贸易经济大学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178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并共同举办了100多个长短期学生交流、学位项目。2018年,首经贸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等全球高水平院校建立合作关系。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止到2023年4月,首都贸易经济大学拥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6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机构,1个首都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5个市级研究机构,33个校级研究机构。

类别

名称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经济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实验区

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

市场营销专业虚拟教研室

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机构

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城市群系统演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模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CBD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税收法律研究基地

首都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注:截止到2023年4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科研资源

图书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原北京经济学院图书馆(1956年建馆)和北京财贸学院图书馆(1978年建馆),1995年两馆合并。截止到2022年5月9日,馆舍建筑面积为26200平方米,按教学区分为校本部馆(包括图书馆主楼和教学阅览楼)和东馆(红庙校区图书馆)。图书馆共设有8个部门,分别为馆办公室、资源建设部、图书借阅部、阅览部、信息服务部、技术保障部、特藏部和东馆部,开展有流通、阅览、参考咨询、原文传递、馆际互借、读者培训等服务工作。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达200万册,电子书210万册;中文纸本刊1180种,外文纸本刊142种,中外文电子期刊读物12691种,中外文数据库资源以及新东方网络学习等视频资源77个。图书馆拥有2000多个阅览座位。

学术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设有《经济与管理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当代经理人》《人口与经济》四个刊物。

《经济与管理研究》是综合经济类学术刊物。《经济与管理研究》于1980年创刊,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1384/F,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7636。《经济与管理研究》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是综合经济类学术刊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于1999年创刊,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579/F,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2700。《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当代经理人》是综合经济类学术刊物。《当代经理人》前身系《北京财贸学院学报》《北京经济瞭望》。《北京财贸学院学报》创刊于1980年,后更名为《北京经济瞭望》,2003年更名为《当代经理人》。《当代经理人》为季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5166/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149。

《人口与经济》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期刊于1980年创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以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科研成果

1978—2014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十二五”期间,学校科研成果荣获各类奖励183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项42项。“十二五”期间,学校教研人员共发表论文4700篇,其中国际高水平论文35篇;被SCI收录93篇,SSCI收录24篇,A&HCI收录1篇,权威论文351篇,核心期刊论文1673篇;核心以上期刊论文约占43.94%。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249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5项;各类省部级项目603项;各类委办局级项目776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695项。

2019年到2022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获批160项国家级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3项。获批省部级项目共214项。获批各类委办局级项目共26项,横向项目201项;各类纵向项目194项。出版专著、编著、译著、教材共计316部,其中学术专著227部;发表论文2070篇。

学校荣誉

2015年5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第五次获“首都文明单位”称号。

2017年12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获评“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

2020年11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荣获“2018-2020年度首都文明校园”称号。

校园文化

学校校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校标为圆形图案,由“骆驼”象形图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英文全称组成。以骆驼为主创意,结合长城、笔架和表示第一的手式等元素组合而成。

学校校旗

校旗为学校标准色长方形旗帜,中央为学校校徽(标)及中英文校名全称。

学校校训

崇德尚能,经世济民

“崇德”一词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学校育人理念是以德为先,教育德才兼备的人。“尚能”展现学校育人目标是以能为基,培养有创新精神之人,以能为业,培养有实践能力之人。“经世济民”既是历代中国有志向、有作为的知识分子的崇高思想境界,又是学校育人的价值导向,即培养胸怀国家人民,有经世之用、济民安邦之人。

学校校歌

《远航》,舒楠作曲,张农科作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校校区

截止到2022年12月,首都贸易经济大学共有学校校本部、红庙校区两个校区:学校校本部位于丰台区花乡,以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红庙校区位于朝阳区红庙,以贯通培养和留学生教育为主。

学校校本部

地址:校本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张家路口121号。占地面积:293245平方米。

院校分布:管理工程学院、统计学院、会计学院、华侨学院、法学院、劳动经济学院、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数据科学学院、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财政税务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国际经济管理学院

红庙校区

地址:红庙校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金台里2号。

占地面积:58378平方米

院系分布:商务学院(贯通培养和部分专升本)、金融学院(第二学士学位)、工商管理学院(第二学士学位)、经济学院(第二学士学位)、会计学院(第二学士学位)、劳动经济学院(第二学士学位)、统计学院(第二学士学位)

标志建筑

餐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第二餐厅、第三餐厅、华侨学院餐厅、红庙校区餐厅4个综合性餐厅,总面积约16000余平米,可容纳约4500人同时用餐。

学术报告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术研究中心楼由一个单体圆形建筑学术报告厅和一个六层的学术研究中心及地下停车场组成,总面积2.5万余平方米。2016年10月份校庆60周年期间投入使用,可容纳800人。学术研究中心共六层。一至二层:用于会议使用,设有普通会议室、新闻发布厅和校史展。三至六层:办公区,办公区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学术研究中心楼整体装修风格以简洁大方为主,注重结合校园文化设计布置,外立面以首经贸红为主色调,与校园整体形象保持一致。西门前有一个活动广场。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王文举

党委副书记

徐芳

党委副书记

孟波

党委副书记、校长

吴卫星

副校长

李小牧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毛百战

党委常委、副校长

尹志超、姚林修、陈彦斌

注:截止到2023年4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历任领导

职位

姓名

任期

北京财贸学院党委书记

陈日新

1984年至1994年

北京经济学院党委书记

吕桓甲

/

北京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

谢子民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

张理泉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

马博宣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

苏志平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

张六琥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纪委书记

李致

/

注:截止到2023年4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杰出校友

学术界

姓名

备注

张健

1994级广告学专业校友,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截至2021年)

张悦

2007级校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讲师(截至2021年)

注:截止到2023年4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企业界

姓名

备注

刘学民

1980级,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截至2021年)

肖闯

我校2008级会计学专业校友,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预算管理部副总经理。(截至2021年)

注:截止到2023年4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其他

姓名

备注

刘甜甜

200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校友,北京大学艺术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在职研修班结业。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FM103.9节目主持人,曾主持过《新闻直通车》、《一起午餐吧》、《行走天下》、《1039新闻早报》等节目。(截至2021年)

王子扬

2010级传播学专业校友,文传学院人文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员(截至2021年)

注:截止到2023年4月,表格信息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