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简称广外(GDUFS),位于广州市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计划,首批“亚洲校园”计划等,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历史沿革、学校规模、学术研究、校园文化、行政管理、校区情况、知名校友、校园风貌、所获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英文名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别名

广外

成立日期

1964年

所属地区

广州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40000455859532W

地址

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

办学性质

公办

主管部门

广东省教育厅

占地面积

截至2023年6月底,2442亩(含规划)

学生人数

截至2023年6月底,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0421人。

教师人数

截至2023年6月底,教职工共2166人

现任领导

截至2023年6月,党委书记:石佑启,校长:石佑启

校庆日

每年11月25日

知名校友

于平、王华等

校训

明德尚行,学贯中西

校歌

《凤鸣岭南》

国家重点学科

1个

主要专业

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

专业数量

截至2023年6月底,68个

博士后点

截至2023年6月底,2个

博士点

截至2023年6月底,26个

硕士点

截至2023年6月底,85个

简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于1964年11月成立,由教育部直属,广州对外贸易学院于1980年12月成立,由原国家外经贸部直属,1995年5月两院校被合并组建成立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校于2003年被获批建立南校区,2008年合并了广东财经职业学院,2021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名单。

截至2023年6月,学校共有4个校区:白云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大朗校区和知识城校区,共2442亩(含规划)。广外共有25个教学单位,1个独立学院(南国商学院),68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1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共有教职工总数2066人,其中专任教师 1608 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0421人,研究生5323人(包含硕士生和博士生),留学生850人。

历史沿革

广州外国语学院

1964年,中央为了适应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国情,决定建立由广东省主办的广州外国语学院。学校于1965年7月正式招生,由教育部直属,是当时三所著名外国语大学之一,其创办之初只设置了英、德、法、西四个专业两个系。1966年,广州外国语学院由于“文革”停止招生,直至1970年才恢复办学招生,同年10月,广州外国语学校、暨南大学外语系、中山大学外语系和广东外国语学院合并,更名为“广东外国语学院”并把地址迁到了白云山黄婆洞。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学校获批恢复了“广州外国语学院”名字,并归属教育部管理。经过多年发展广州外国语学院于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成立研究所,1995年划归广东省管理。

广州对外贸易学院

1980年12月,为了解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广州对人才的需求问题,广州获批在原广东省对外贸易贸易学校基础上,组建成立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学校校址定在广州市北郊大朗,隶属原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创办之初设立了对外贸易经济系、管理系、外语教学部等专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现在的经济贸易学院前身就是其经济系,这也让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成为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创始单位之一。学校从1981年开始正式面向中南、西南及西藏自治区等地招生,于1985年试点实行院长负责制,1994年划归广东省管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995年,为顺应教育体制的改革,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广州外国语学院与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合并,组建成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校于1996年开始招收专升本插班生和港澳台华侨学生,并在1999年提高办学层次不再招收专科生。

2000年,广外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成功入选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3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正式获批作为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大学城,广外由此扩展南校区。

2008年,广东财经职业学院被划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校由此扩大了校区面积以及招生规模。

2009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立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国际服务外包研究院、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其中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为首批重点智库,获得众多科研奖项。

2012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入选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2015年入选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名单与“211”工程建设。

2020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约共建广外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并于同年9月入驻中新广州知识城校区。

2023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成立揭牌。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6月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共设有25个教学单位,1个独立学院(南国商学院),开设68个本科招生专业。

学院

专业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英语(语言学)、英语(英美文学)、英语(文化与传播)、英语(高级翻译)、英语(信息管理)

经济贸易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

国际商务英语学院

商务英语、国际商务

商学院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电子商务

会计学院

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

金融学院

金融学、保险学、金融工程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波兰语、希腊语、塞尔维亚语、捷克语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泰语、越南语、马来语、缅甸语、朝鲜语、印度尼西亚语、老挝语、柬埔寨语

日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言文化学院(筹)

日语、印地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土耳其语、孟加拉语、希伯来语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

法学院

法学

国际关系学院

外交学、国际政治、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英语教育学院

教育学(英语教育)、英语(师范类)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

高级翻译学院

翻译

新闻与传播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

艺术学院

声乐表演、钢琴表演、音乐国际传播、舞蹈表演、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艺术设计、环境与展示设计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与精算)、经济统计学

师资情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曾有过梁宗岱、桂诗春、李筱菊等名师执教,截至2023年6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共有教职工总数2166人,其中专任教师1608人,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为95.15%。广外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获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资助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4人等多位获省级以上荣誉的杰出人才。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广外先后聘用“云山学者”426人,22位客座教授和近100位长期外教。在双语教学方面,广外组织国际区域问题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等,其中西方语言文化拥有学院海外学术背景的教师比例达100%,国际商务英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老师比例达90%以上。

国家级教学名师

王桂珍

省级教学名师

韩永红、朱文忠、郭桂杭、蒋盛益、郑立华、王桂珍、肖惠云、仲伟合、左连村、杜金榜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易行健、石佑启等

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

易行健、刘丽、余鹏翼等

云山学者

何轩、孙楚仁、唐凯、王俊、赵龙跃、梁俊伟、徐明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冉永平、董燕萍等

学科建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截至2023年6月,共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博士点总数位居全国外语类院校并列第一,拥有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5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共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项目,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该学科的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另有5个学科入选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广外有9个学科上榜,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档,再次上榜“中国顶尖学科”。在ESI数据排行表中,广外社会科学总论学科和工程学位居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是2023年第一次上榜,系外语类院校中唯一上榜高校。日语语言文学学科是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亚非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单位。

学科建设

ESI全球前1%

社会科学总论、工程学

中国顶尖学科(全国前2%)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省级重点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国际关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政治学理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珠江学者”设岗学科

英语教育专业、国际贸易学、金融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

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项目

面向国际语言服务的外国语言文学创新体系建设”、“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需求的经管学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

学位授权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黄埔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

一级学科博士点

外国语言文学、法学、心理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专业学位硕士点

汉语国际教育、翻译、工商管理、国际商务、新闻与传播、会计(2个小语种方向)、金融、社会工作、应用心理、电子信息、应用统计、税务、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英语)、艺术、公共管理

教学情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截至2023年6月底,共有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4 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重点专业。学校有8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9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实现本科教学学院全覆盖,学校共有41门次在线开放课程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广外的文学专业占比51%,共有28个语种,数量为华南地区之最,其中日语专业是广东省唯一的日语名牌专业,为亚洲校园教育中心在中国涉外型大学中唯一获批此项目的教学单位。

学校创建有多个人才培养基地,截至2022年底,广外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部级教学团队 21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2 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 11 个,省级教学团队30个。拥有基础教学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室共104个。包括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其中“日语专业虚拟教研室”“基础韩国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入选了全国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在信息化建设方面,40余间多媒体教室安装了自动课堂录制系统,其中思政课专项录制量达到10多门。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分类收集和整理了互联网上可公开获取的国外公开课约 1.93 万门。

学校拥有自己“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体系,开设有4个国际组织创新班;建立了全国首家涉外律师学院——广东涉外律师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言文化学院采取“3+1”或“3.5+0.5”的人才培养模式,英语语言文化学院会开设英语专业语言学拔尖人才实验班;经贸学院建立了引进国际先进教育资源助推人才培养——法国雷恩创新班等。

专业建设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波兰语、日语、印地语、朝鲜语等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经济学、审计学、印度尼西亚语、意大利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税收学、电子商务、金融工程、阿拉伯语、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外文学、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市场营销英语、交替传译、国际突发事件采访报道虚拟仿真实验、中级写作、跨文化交际、基础韩国语、审计学、社会实践(思政课)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英语口译(课程系列)、实验心理学、当代英国概况、跨文化交际、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本近现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赏析、日本茶道文化特讲、日本和歌俳句鉴赏等

教学基地/中心

国家级教学团队

英语口译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

会计学实践教学团队、会计学专业国际化教学团队、国际管理会计教学团队等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字化语言实验中心、宽 带多媒体教学实验中心、国际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法学实验教学中心、 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 验教学中心、外国文科类文学教育教学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校外语教师发 展示范中心、中英双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语种舆情分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融媒体与国际传播实验教学中心

国际组织创新班

“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翻译 +经济学(全球经济治理)”、“法学+商务英语”

学校交流

截至2023年6月底,学校已与60个国家和地区的488所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建有多个学位教育合作项目,建有7所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是广东省内建设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高校。2013年8月成为中国教育部首批颁发38所高校之一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广外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推进“中日韩亚洲校园”“湾区校园”建设,是全国获批的十个团队中唯一的外语学科团,其中“中日韩亚洲校园计划”在三国教育部评价中均获得最高评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国际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展开合作交流,目前共有 300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包括联合国在内的20个海外实习基地。在2022年,广外共获批19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通过校企合作政府搭台大力培养实践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是联合国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大学外延计划的中国合作院校,每年都会推荐学生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实习学习交流。学校共派出8批合计40多名干部到海外高校挂职,选派47名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清华浙大等高校高级研修班,实行青年导师制,与洛阳外国语学院达成 “优秀中青年教师发展研修班”的合作意向等。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馆藏资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65年,截至2023年5月,整个广外拥有三个图书馆,总面积5.96万平方米,提供阅览座位5378个,信息节点2700个,与各大智库及国内著名图书馆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其图书馆馆藏资源总量为493.18万册,生均图书为133.60册/生。中外文电子书534.14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271.68万册,中外文电子数据库151种,自建数据库7种,还根据实际需求额外订购了CNKI中国知网、读秀知识库等数字资源,并提供国内一流的数字资源校外访问系统,图书馆于2015年建立了英文版网站,方便了留学生查找所需资源。广州外语外贸大学还拥有多个特色馆藏,如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地图书室,梁宗岱纪念室,数字图书馆等,其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地图书室藏有国内最丰富的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面的图书和核心刊物。

学术期刊

《现代外语》

《现代外语》于1978年创刊,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办,国际公开发行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的核心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现代外语》是哲学社科类核心期刊,以文章质量为立刊之本,旨在刊载具有理论性、前沿性和创新性,能够引导学科发展的研究稿件,被多家知名数据库收录,多次荣获“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国际经贸探索》于1985年1月创刊,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单月刊,主要刊载有关经济全球化、粤港澳台经贸合作等的内容,目前设有经贸论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国际经济贸易等有关栏目,旨在为广大学者提供锐意创新的国际经贸理论研究成果。刊物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属于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创刊于1990年,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外国文学(文化)类专业性期刊。主要刊登有关外国文学学科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选题内容一般为文学理论评判、作家作品研究分析,翻译、文学流派文学史研究等。刊物现在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期刊A刊扩展期刊(AMI)等,被多家权威机构如知网等数据库收录。

《战略决策研究》

《战略决策研究》创刊于2010年,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为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院刊,双月刊。刊物主要刊载围绕国际战略问题,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安全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分析文章。刊物注重论文理论性与实践性,旨在探索中国和平发展提供有效的战略选择与政策思路。

科研平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截至2023年5月,共建有12个科研平台,包括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6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广外共建有26个省级科研平台,其中包括8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广东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个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等。学校组建了8个科研“大平台”,其中中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广东省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规划项目;涉外法治研究院提交咨询报告被采纳或获中央领导及省领导批示100余份;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是国内第一家湾区研究机构,被光明日报CTTI评为中国TOP智库(区域和国际类);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是广东省首批重点智库。

国家级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该学科唯一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区域创新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全国第一个有关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国家级)

加拿大研究中心

省级

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

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国际经济贸易研究院、翻译学研究中心、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国际经济贸易研究院、翻译学研究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

广东省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亚太安全与经济合作研究中心、地方立法研究基地

广东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语言工程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双语认知与发展实验室、语言与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全球产业链大数据实验室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全球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重点实验室、大湾区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区域法治研究院、国际服务经济研究院、阐释学研究院

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广州国际商贸中心重点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会计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广州城市舆情治理与国际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广州华南财富管理中心研究基地

广州市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对外开放研究基地

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非洲研究院、国际移民研究中心、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中南半岛研究中心

研究大平台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阐释学研究院、广东法治研究院(涉外法治研究院)、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国际经济贸易研究院

学术成果

广外科研工作2018—2022年5月,四年来,共获各类科研项目 1534 项,获资助国家级重大项目 15 项,获资助国家级项目数 202 项。省社科规划项目立项总数位居全省第一。高端智库获上级部门采纳或批示决策咨询报告 554 份,获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批示15份。共出版学术专著 252 部, 一类期刊论文 752 篇。获省级以上优秀成果奖 58 项,其中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 9 项,位居全国第 36 位。在2022年软科排行榜中,广外立项文科类国家级重大项目5项,在全国高校排名第23。在2022-2023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广外立项数据排全国第3。

国家级重大项目

百年来欧美外来词语的全息语料库建设与“汉语化”机制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要素跨境流动路径研究、数字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全球产业链重构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影响及中国应对研究、地区秩序转型背景下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研究、多重复杂环境下我国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与路径研究、百年来中外戏剧交流史文献整理与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的算法文化引导机制研究、公共卫生法治体系研究等

国家级项目

国家战略视角下的翻译立法研究、中华文化外译的语用策略研究、中华文化外译的语用策略研究、我国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认知翻译学视阈下的翻译过程研究、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研究(重大)、互联网时代欠发达地区乡村“在线都市化”研究、图像事件的生成机制及网络舆情治理策略研究、西方涉疆舆论的议题设置、扩散机制与应对策略研究、数字时代青少年网络亲社会行为的激励与培育机制研究等

省部级项目

轻奢品牌的营销符号意义及其对中国品牌数字广告策略的影响机制研究、提升我国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国际话语权、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粤港青年网络社群互动与国家认同研究、现状与应对:岭南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创新研究)、岭南文化精品外译的语用策略研究(省级重大)、我国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重大)等

学术著作

中国媒介拟态消费环境场域研究、家庭传播学视域下的青少年网络风险防范与引导研究、如何构建社会科学理论、Représentation, évolution et réflexion du choc culturel dans les entreprises à capitaux étrangers en Chine (在华跨国企业内部文化冲突的表现、演变与思考)、十大文献综述、中国翻译硕士教育探索与发展(上)(下)等

学术论文(A刊刊载)

“反思莎剧汉译的‘以诗译诗’原则”、‘人才’及其相关词语英译辨析、“上进型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元专业能力理论模型构建”“文化语境、释义障碍与阐释效度、共建“一带一路”:一个基于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对非援助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等

校园文化

校训

明德尚行,学贯中西

广外于2003年提炼“明德尚行 学贯中西”作为学校校训。“‘明德尚行’意即‘追求美德与至善,推崇行动与实践’,‘学贯中西’要求具备跨文化视野和通才意识。体现了广外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国际视野意识,实践型涉外型通用人才的办学理念。

校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徽外形为原形,外圈为中英文校名。主体部分采用地球造型,上半球为简约地球仪造型,下半球为“W”的变体造型字母,未外贸中外的W声母以及“world”的首字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旗面颜色为柠檬黄(C:0 M:0 Y:100 K:0),中央分别印有校徽和中英文校名,字体颜色为广外红(C:0 M:100 Y:100 K: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校歌

学校校歌为《凤鸣岭南》。

《凤鸣岭南》

(作词:陈飞 作曲:温恒泰 李志刚)

白云山青,碧溪水蓝,携侣中外,凤鸣岭南。

山育佳木,水滋美兰,明德尚行,凤舞岭南。

德馨有容,行实致远,学贯中西,凤起岭南。

啊!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凤舞岭南,凤起岭南。

数据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校长、党委书记

石佑启

党委副书记

李云明、唐锐

党委常委、副校长

何传添、刘海春、焦方太

副校长

刘建达

记录时间为2023年5月,数据来源

校区情况

白云山校区

白云山校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山北麓,占地939亩,为北校区,是历史最悠久的本部。白云山校区图书馆面积2.3万平米,还设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地图书室。校区专业分布为英文学院、商英学院、西语学院、东语学院、日语学院、中文学院、词典中心、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文科基地、外文中心、翻译学院(翻译学博士,不含硕士)。大部分的语言类专业学院都设在了白云山校区。

大学城校区

大学城校区位于广州大学城,占地1095亩,为南校区,图书馆面积2.8万平米。专业分布为商学院(不含MBA)、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经贸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数统学院、英教学院、信息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学院。

大朗校区

大朗校区位于广州市大朗,占地258亩。

知识城校区

知识城校区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规划占地约150亩,主要为黄埔研究院与国际治理创新学院,研究院包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阐释学研究院以及“全球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大湾区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过渡期图书馆位于海丝知识中心B1栋二楼,面积约1100平米。

知名校友

戴镏龄

著名外国语言文学家,翻译家,历任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广州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前身)教授

胡杨

广外校友创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曾在券商广东分公司,担任过私募业务、投融资业务推动发展岗位,目前负责大机构业务开发、服务及资本中介等

李广谦

现就任于南航总部人力资源部

陈若浩

哥大商学院持证商业教练,TC中国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哈佛商学院出版社独立顾问

刘芳彤

2014年至2016年于澳门大学英语中心担任英语教师,2019年8月至今于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担任讲师

龚国祥

深圳市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深圳外国语学校创校校长

韩松锦

2019年获东莞市优秀教师称号;2021年获松山湖园区“最美教师”称号

黄少卡

就职于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任东莞市高中英语教研员,负责东莞市高中英语教学指导、研究工作

林苡

目前主要从事语音韵律心理认知方面的研究,研究生期间在国际上共发表论文12篇

数据统计于2023年4月,只统计了部分

校园风貌

钟楼:巍峨耸立的钟楼是广外标志性建筑之一,高耸在路边,散发出现代化西洋气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语心湖:语心湖位于南校区教学楼和实验楼之间,为活水,水深2至3米,最宽处达60米,最窄的地方也有8米。湖上还有三座样式古典的石质拱桥横跨,湖里有黑天鹅常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白千层:白千层远比其它普通树木高大,树干粗壮挺拔,别称叫做“玉树”,被许多广外人视为“校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外北校的文化广场分为南北区,分别建有一中一西两个亭子,占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于2005年11月4日我校40周年校庆前夕落成。从正门走入广场映入眼帘的是分布在广场南区的12个中外历史文化名人的雕像,沿着广场小径深入广场中心,广场南区矗然而立的钢材“日晷”,广场北区有微微刻着广外校徽的巨大石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所获荣誉

2015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入选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项目

2018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入选高水平大学入选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2021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入选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022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被授予“省教科文卫工会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

2022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获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

2022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

数据记录与2023年5月,只记录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