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地级市,位于福建省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边区的要冲,是厦门经济特区和闽南“金三角”的腹地。东与泉州、漳州两市接壤,西与江西省赣州市交界。龙岩市下辖4个县、2个区、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902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龙岩市常住人口为271.6万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龙岩市的:名称、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对外交流、著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龙岩市

英文名

Longyan City

别名

闽西

面积

19028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福建省西部

地理坐标

东经115°50′56"-117°44′15",北纬24°22′31"-26°2′35"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福建省

行政类别

地级市

下辖地区

4个县、2个区、代管1个县级市

行政区划代码

350800

人口

271.6万人(2022年常住人口)

语言

龙岩方言

民族

畲族、苗族、土家族、侗族等

GDP

3314.47亿元(2022年)

人均GDP

121721元(2022年)

著名景点

古田旅游区、永定客家土楼、梅花山旅游景区等

车牌代码

闽F

邮政编码

364000

政府驻地

龙岩市龙岩大道1号

电话区号

0597

知名高校

龙岩学院

机场

龙岩冠豸山机场

火车站

龙岩站、长汀南站、冠豸山站、冠豸山南站、古田会址站等

市树

香樟

市花

山茶花

简介

龙岩市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东高西低状,武夷山脉南段、玳瑁山、博平岭等山岭沿东北西南走向,大体呈平行分布。主要地貌类型包括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地。境内河道属汀江、九龙江、闽江和长江四大流域。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横穿,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龙岩地区在一万年前已有先民聚居。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建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为福建省直隶州。民国2年(1913)复为县。1981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县为市。1984年国务院把龙岩市列为全国22个对外开放县(市)之一。

龙岩市是福建省重要矿区、林区,也是国家金铜产业基地。龙岩市拥有机械装备、有色金属、建筑业、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等5个主导产业;培育数字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4个新兴产业;发展烟草、纺织、建材、商贸服务业等4个传统产业。涌现出紫金矿业、龙岩烟草、龙净环保等一大批上市企业、龙头企业。2022年,龙岩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14.47亿元,居于福建省第六位。

龙岩市文化底蕴深厚,是福建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芷溪宗祠建筑、奇和洞遗址、汀州城墙等文物古迹、客家土楼营造技艺、闽西汉剧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汀被誉为客家首府,地区的客家文化浓厚。龙岩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拥有1个世界文化遗产地——承启楼。龙岩饮食文化丰富,表现为食物原料的丰富多彩,食物结构的粗、杂、野,烹调方法的复杂繁琐,以海味为珍馐。截至2022年,龙岩市共有54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古田旅游区、福建土楼永定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名称

龙岩市因城东翠屏山麓有一青一黄两条龙纹的“龙岩洞”而得名。晋代中原移民到此地发现了龙岩洞,并把龙文化带到这里继续发扬,进而流传闽南一带。龙岩是全国唯一以龙字命名的设区市。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在夏、商年代,龙岩地区按地域属扬州。

龙岩市古为闽越地,周时属“七闽”,秦属闽中郡。

汉初为南海王织的封地,后为会稽郡冶县(后汉更名东侯官)地。闽越族首领曾率军远征中原参加反秦击楚战争,而受汉高祖封赏建国,后叛乱,汉武帝派兵平定闽越国,迁其民“赴江淮间”,其地设立治县,属会稽郡,有中原人流入,也带来了中原黄河流域文化。

三国属吴建安郡。在三国以前,未有县以上行政建置。三国时代,孙吴慑于曹魏的强大和西蜀的扼有长江上游(一度占有荆州),为巩固后方而五次派大军南征入闽,涌进大量汉族官民,使福建人口骤增至近十万户,土著闽越族的汉化过程大体完成,中原庶民开始进入位于九龙江上游的沃野龙岩,集居建寨。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新罗县(县治在今长汀县东南),属晋安郡。西晋末年,八王之争继而引起五胡乱华,中原士庶纷纷渡江南下,经晋江沿海边南行,漫及漳州和潮汕平原的一支,有一批溯九龙江而上抵达龙岩。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改晋安郡为晋平郡,废新罗县,原新罗县地属晋平郡。梁天监年间(502年-519年)析晋平郡地增置南安郡,龙岩地域属南安郡。梁大同六年(540年)南安郡增置龙溪县,闽西隶属该县。

隋朝至宋朝时期

隋平陈后,把丰州(原晋安郡)改名泉州,废建安、南安两郡为县,划归泉州管辖。隋大业二年(606年),泉州改名闽州,次年又改名建安郡,闽西地属建安郡龙溪县。

唐垂拱二年(686年)在“漳水之北”(今云霄县西林村)设立漳州,溯九龙江而上的士民聚渐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福州长史唐循忠于潮州北、广州东、福州西光龙洞,检责得诸州避役百姓共三千余户”,上表朝廷,建议置州。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正式建州。因境内有长汀溪,而取名汀州。这是闽西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州。天宝元年(742年)汀州改为临汀郡,杂罗县改名龙岩县,黄连县改名宁化县。乾元元年(758年)临汀郡复名汀州。大历十二年(777年)龙岩县改属漳州。原建州所属沙县改隶汀州。

唐王朝解体,形成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王潮、王审知兄弟在福建建立闽国,共辖7州、36县。汀州是其中的一州。

五代南唐保大六年(948年)划沙县归剑州。汀州管辖长汀、宁化2县。

北宋淳化五年(994年)上杭、武平升场为县,元符元年(1098年)置清流县,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莲城县,时汀州辖长汀、宁化、上杭、武平、清流、莲城6县。

元朝至清朝时期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汀州路。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十一月,漳州陈机察农民军八千人攻龙岩,活捉守将千户张武义,与枫林畲族农民军汇合,福建行省派兵镇压。元至正六年(1346年),改莲城为连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汀州府,成化六年(1470年)置归化县,成化七年(1471年)置漳平县,成化十四年(1478年)置永定县,时长汀、上杭、武平、清流、连城、归化、宁化、永定通称“汀属八县”。隆庆元年(1567年)析龙岩、永安、大田3县地置宁洋县。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二十日夜,大水,龙津桥被冲毁,东西二城门崩塌,城西田园房屋淹没,溺死百余人。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龙岩县为直隶州,辖漳平、宁洋2县。清末汀州府、龙岩州均属汀漳龙道。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初八,山洪爆发,城西一带被洪水淹没,城墙、房屋、田园多处冲毁,人畜淹死不少,为历史上罕见的大水灾。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2年(1913年)废州、府,复龙岩为县,属西路道。民国15年废道制,各县直属省辖。

民国23年7月,分属第七行政督察区(驻龙岩,辖龙岩、永定、上杭、武平、漳平、宁洋、华安7县)和第八行政督察区(驻长汀,辖长汀、连城、宁化、清流、明溪、永安6县)。

民国24年10月,分属第六行政督察区(辖龙岩、漳平、大田、永定、上杭、华安、宁洋7县和峰市特种区)和第七行政督察区(辖长汀、连城、宁化、明溪、清流、武平、建宁、泰宁8县)。

民国36年,以龙岩、长汀、永定、上杭、武平、漳平、连城7县为第七行政督察区,驻龙岩。

1949年8月至11月各县相继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福建省下设8个专区,闽西各县属第八专区。

1950年4月第八专区改称龙岩专区。

1956年3月划入永安、宁化、清流、宁洋4县,7月撤宁洋县。

1963年永安、宁化、清流3县划归三明专区。

1970年龙岩专区改称龙岩地区。

1981年撤销龙岩县,设立县级龙岩市。

1990年撤销漳平县,设立县级漳平市。

1997年3月,县级龙岩市改为新罗区。

1997年5月1日,成立地级龙岩市人民政府,驻新罗区。

2014年12月永定撤县改区。现辖新罗区、永定区和长汀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四县,代管漳平市。

地理

位置境域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处闽粤赣三省边区的要冲,是厦门经济特区和闽南“金三角”的腹地。东与泉州、漳州两市接壤,西与江西省赣州市交界,南邻广东省梅州市,北接三明市,处于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的结合部,是闽南沿海联接内地的主要通道势。地处东经115°50′56"-117°44′15",北纬24°22′31"-26°2′35"。东西长190.3千米,南北宽182.6千米,总面积19028平方千米。地

龙岩市

气候

龙岩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5℃,全年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为摄氏22.9~27.7℃;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7.3~11.2℃。年降水量1479毫米,各地的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由南往北递减。山地多,河谷平地少;南部山地多,北部山地少;迎风坡多,背风坡少。北部的万安、白沙、苏坂、南部背风坡的东肖属较少雨区。2-4月为春雨季强度较弱,季雨量占全年总降水量21~27%;5-6月为梅雨季,降水最多,占年总降水量33~38%;7-9月为台风雷阵雨季,占年总降水量的25~30%;10月至次年1月为少雨季,占年总降水量11~14%。各地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6%以上。年日照时数1768小时,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能111.62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无霜期291天。全年风向可分为冬半年型、夏半年型和过渡型。9月至次年2月为冬半年型,主要为北、北北东、北东三种风向;4~7月为夏半年型,为南、南南东和南南西三种风向;3月和8月为过渡型。

地质

龙岩市处于南岭构造带的东延部位。龙岩市的地质发展,经历了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形成多种构造体系。控制全市山脉走向和河谷分布的主要构造体系有华夏系、新华夏系和南岭东西构造带。主要褶皱、断裂有:楼子坝断裂带、芷溪以南-古田以北的隐伏背斜、铁山云潭褶皱带、漳平-大深断裂隆起带、武平-大池冲断带、漳平穹窿。另外新华夏系构造为龙岩市的主要构造形迹,由一系列大致北东20°-30°的压扭性褶皱带组成。

地层包括前震旦系、寒武系、奥陶—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等,各地质时代的地层均有发育,出露完整,尤以古生代地层广泛分布为特征,占总面积的一半。境内侵入岩发育,分布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3/5。岩性繁多,有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等岩类。其中,酸性和中酸性岩类占绝对优势,分布广泛。

地形地貌

龙岩市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东高西低状,平均海拔460米,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94.83%。山岭与河谷盆地相间,呈带状分布。三列山地(北部的玳瑁山、中西部的采眉岭和东南部的博平岭)和二条河谷盆地(万安溪谷地和雁石溪谷地),受华夏系与新华夏系构造控制,均呈东北—西南方向伸展,形成“三山夹二谷”的地形大势。市境内最高点在采眉岭山地主峰岩顶山(江山、小池两乡与上杭县步云乡交界处),海拔1807米;最低点在万安溪与雁石溪汇流点以下的金鸡潭(苏坂乡境),海拔160米。市境周围,大部分被800米以上山岭阻隔,只有沿雁石溪谷地和万安溪谷地,以较低的地势与邻(市)县相通。最高峰为玳瑁山区的狗子脑主峰,海拔1811米,最低点位于永定县仙师乡芦下坝永定河口,海拔69米。

龙岩市的主要地貌类型包括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地。全市中山面积7250.87平方千米,占总土地面积的38.06%,主要分布在连城县东部、上杭县东北部等。全市低山面积7713.49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40.49%,主要分布在上杭县中部、南部,长汀县中部、南部,武平县北部、南部等地。丘陵面积3100.44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16.28%,主要分布在汀江及其主支流沿 岸、九龙江北溪沿岸。平地面积985.20平方千米,占土地面积的5.17%,大多数平地沿河谷分布。

境内位于龙岩市连城县城东侧的冠豸山,分布着为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景观中,天墙景观最为特殊。岩石被大自然切割成长条形块体,经流水侵蚀,旁侧的岩块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崩塌,形成单斜式墙状山体,长约1000米,高约150米,而宽仅20~35米。

龙岩市

水文水利

水文

龙岩境内河道属汀江、九龙江、闽江和长江四大流域,其中汀江流域面积10955平方千米,占57.5%;九龙江流域面积6690平方千米,占35.1%;闽江流域1220平方千米,占6.4%;长江流域185平方千米,占0.97%。主要河道有0级河九龙江,境内河道总长147千米;一级河如汀江、石窑河、松源河、雁石溪、新桥河等17条,总长1069千米;二级河濯田河、旧县河、庙前溪、平川溪、中赤河等60条,总长1954千米;三级河51条,总长1014千米;四级河4条,总长91千米。河道总长度4128千米,河网密度0.22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187.24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汀江,主河道总长285千米,流域面积9077平方千米,平均流量283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濯田河、小澜溪、旧县河、黄潭河、永定河等。

水利

截至2019年,龙岩市全市已建成5级以上江河堤防841.4千米,达标堤防551千米,堤防达标率为65.5%,江河堤防保护人口123.9万人,保护耕地26.81千公顷。水利部门管理水闸3座,其中大(2)型水闸1座,为长汀三洲拦河水闸,小型水闸2座,分别是武平县平川河一级桥闸和平川河二级水闸。龙岩市全市共有小(2)型以上各类水库460座(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的241座、以水电站发电为主的219座),其中大型水力发电水库3座,中型水库26座(防洪灌溉水库11座、水电站发电水库15座),小(1)型水库110座,小(2)型水库321座,全市水库总库容350426万立方米。全市集水面积大于5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129条,总长度为4231.7千米,主要分属汀江和九龙江水系。河川年径流量188.55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45.85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能蕴藏量209.56万千瓦。

  • 长汀三洲拦河水闸

长汀三洲拦河水闸工程,为景观拦水水闸工程,是长汀县第一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示范项目,也是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示范区重点工程,总投资8000万元。该工程位于三洲镇曾坊村、汀江干流长汀三洲段,水闸为平板闸坝,10孔闸门,最大坝高12.07米,坝长210米,正常蓄水位262.5米,最大过闸流量3630立方米。

龙岩市

土壤

龙岩市土壤从利用情况可分林地土壤和耕地土壤两大类。

林地土壤(含岩石裸露地)占全市面积84.71%,主要有4个土类9个亚类。红壤土类可分为:红壤(在海拔750米低山丘陵地带遍布)、红黄壤(主要分布于北、西和东部山地海拔700~1000米的中山中部)、暗红壤(分布在海拔600~700米的山谷和丘陵地带)、水化红壤(多分布在盆谷边缘和低山丘陵低洼处)、粗骨性红壤(主要分布在少数山丘陡坡处)。黄壤土类可分为:黄壤(主要分布于海拔900米以上中山上部)和粗骨性黄壤(多分布于高海拔陡坡处)。山地草甸是境内垂直分布最高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1800米中山上部平缓地段。紫色土则呈斑状分布。

耕地土壤占全市总面积的6.52%。水稻土占耕地土壤的95.48%,其他农地占4.52%。水稻土壤分为4个亚类,11个土类。渗育型水稻土分布在山地、丘陵的山坡梯田上,潴育型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地(洋田、溪边田)或山垄缓坡地段,潜育型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山区的低洼地和山间谷地(山垄),漂洗型水稻土则主要分布于坡地、梯田下部及低丘地带。

自然资源

矿物资源

龙岩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物种类有64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18种,非金属矿产40种,其它矿产3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35种,其中煤、铁、锰、金、铜、银、石灰岩、高岭土、花岗岩等9个矿种是龙岩市的优势矿产。截止2020年末,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539多处,有14种矿产探明资源储量占全省第一位。其中,煤炭资源储量8.70亿吨,占全省资源储量的57.92%;锰矿资源储量601.98万吨,占全省的63.9%;铁矿资源储量4.98亿吨,占全省的71.04%;铜矿(金属量)资源储量436.83万吨,占全省的94.55%;金矿(金属量)资源储量324.67吨,占全省的75.08%;高岭土原矿资源储量5999.86万吨,占全省的30.01%;膨润土资源储量1696.51万吨,为省内唯一产区。龙岩马坑铁矿的储量、品位,均居华东地区的前列;东宫下高岭土矿为国内有名的大型优质矿;白沙南、高陂、昌福山等煤井田驰名省内外;漳平岭兜石灰岩储量1.89亿吨,在省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紫金山铜矿系国家“七五”期间发现的最主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之一。

水资源

龙岩市域水资源较为丰富。2021年,全市年地表水资源量68.4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6.31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约为2507立方米,亩均水量为238.3立方米,年供水总量19.35亿立方米。全市主要江河九龙江、汀江(含金丰溪)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22.25亿立方米和37.14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龙岩市土地面积1905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70786.15公顷,占总土地面积8.97%;园地22359.77公顷,占总土地面积1.17%;林地1513718.6 公顷,占总土地面积79.51%;牧草地611.79公顷,占总土地面积0.0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1670.05公 顷,占总土地面积1.66%;交通用地7800.58公顷,占总土地面积0.41%;水域28482.46公顷,占总土地面积1.50%;未利用土地128489.91公顷,占总土地面积6.75%。

森林资源

龙岩市森林覆盖率为 68.7%,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丛和草丛。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000米的山区,以雁石均万安交界处为多。落叶阔叶林,境内常见的落叶林建群种为酸枣、拟赤杨、油桐、锥栗以及柿树等。常绿针叶林主要有马尾松、杉木、黄山松、长苞铁杉等。 马尾松次生林,分布最广、面积最大,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上坡、中上坡。针阔混交林常见的有马尾松—樟树林、黄山松—木荷林等。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龙岩市有维管束植物231科,868属,2543种,其中,蕨类植物42科,85属,217种;裸子植物10科,25属,47种;被子植物179科,758属,2279种。有钟萼木、南方红豆杉和莼菜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杜仲、鹅掌楸、银杏、福建柏、观光木、伞花木、红豆树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龙岩市

动物

龙岩市有野生动物99科303属473种,其中,兽类20科42属70种、鸟类41科135属211种、两栖类8科12属30种、爬行类10科40属70种、鱼类20科74属92种,昆虫140科1860种。有华南虎、豹、梅花鹿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短尾猴、金猫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龙岩市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2年,龙岩市共有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88万公顷;有风景名胜区3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3万公顷。

  • 龙岩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89208亩。保护区内仅维管束植物有184科734属1628种,其中蕨类植物107种,被子植物1499种,裸子植物22种。保护区内有全国罕见的大面积大径组天然杉木林。有杜仲、建柏、马桂林等珍稀树种;有三尖杉、红豆杉、钟等木等名贵树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钟萼木、南方红豆杉和莼菜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杜仲、鹅掌楸等15种。

梅花山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有陆栖脊椎动物362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哺乳类66种,鸟类198种,爬行类69种,两栖类29种,鱼类65种,昆虫2000余种。重点保护动物计有4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华南虎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黑熊、短尾猴等37种。

龙岩市

  • 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武平县境内,山系为武夷山脉最南端,南岭山脉东头,属中亚热带、南亚热带过渡区域,总面积14365公顷。主要保护对象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种群及其良好生境、珍稀保护动植物、稀有或罕见的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兰科植物资源与生境和重要汇水区。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龙岩市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寒害、雹灾、风害、泥石流及地震等。

旱灾是龙岩市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中小旱情年年发生,秋旱次数最多,春旱次之,夏旱较少。旱情地理分布以北部的白沙最重,西部次之,南部较少。2020年,全市作物受旱面积2.33万亩。

龙岩地貌以中低山为主,山峦起伏、坡度大,山地河道狭窄,遇上雨季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成灾。由于水土流失,河床淤塞等因素,水灾时有发生。水灾主要发生在5、6月份的梅雨和7、8、9月份的台风雷阵雨季节。受灾区主要是雁石溪、万安溪流域两岸低洼地带的市区和铁山、雁石、白沙、万安等乡镇。2022年6月5日-14日,龙岩市经历强降雨过程,造成龙岩全市7个县(市、区)132个乡镇(街道)的2.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6亿元。

龙岩地区多台风。2016年9月27-29日,龙岩市经历“鲇鱼”台风过程,全市除长汀外的六县(市、区)66个乡镇、10707人受灾,倒塌房屋12间,农作物受灾6863亩,直接经济损失4802万元。

龙岩市属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泥石流。据不完全统计,1988-2002年,全市共发现和发生地质灾害1148处,其中,滑坡1009处,崩塌60处,泥石流20处,地面塌陷59处,造成人员死亡87人,受威胁人口22556人,损坏房屋3720间,直接经济损失3225万元,威胁财产近1.5亿元。

行政区划

截止2022年末,龙岩市下辖4个县、2个区,代管1个县级市。龙岩市市政府驻龙岩市龙岩大道1号。

地名

驻地

行政区划代码

邮编

新罗区

东城街道

350802

364000

永定区

凤城街道

350803

364100

漳平市

菁城街道

350881

364400

长汀县

汀州镇

350821

366300

上杭县

临江镇

350823

364200

武平县

平川街道

350824

364300

连城县

莲峰镇

350825

366200

资料引用:

政治

龙岩市主要领导人

领导机构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龙岩市委员会

书记

余红胜

龙岩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詹昌建

龙岩市人民政府

市长

胡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龙岩市委员会

主席

李桂义

资料来源:

*截至2023年7月

人口

人口总量

截至2022年,龙岩市常住人口为271.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4.2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15%。全年出生人口2.09万人,出生率为7.71‰;死亡人口1.99万人,死亡率为7.34‰;自然增长率为0.37‰。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12。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占21.86%;15-59岁人口占59.90%;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2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33%。

民族

龙岩市有共有5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000多人,约占总人口13.6%。人口排在前10位的是畲族、苗族、土家族、侗族、回族、布依族、壮族、彝族、满族、蒙古族,约占城市少数民族人口的99%。主要分布在龙岩市区及各县(市、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城市居民及流动人口中。城市少数民族人口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城镇居民,以世居民族为主,主要分布在上杭县城区;二是通过工作调动、毕业分配、军队转业等政策因素而定居城市的,主要分布在新罗区。三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多属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少部分是从西部民族地区或外地到闽西务工的。

语言

龙岩方言属于河洛语系,具有“语言活化石”之称,“龙岩方言谚语”是以龙岩方言为语言载体,通过人们口口相传,流传至今。其语言生动活泼,修辞丰富多彩,有对偶、顶真、比兴、对比、排比等,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内容包含了龙岩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事态、民情乃至血缘迁徙情况等内容,多方面的反映了龙岩地区的整体社会风貌。“龙岩方言谚语”主要分布于龙岩市新罗区各街道、乡镇,以及临近的如永定区的高陂镇、培丰镇、坎市镇,漳平市的赤水镇、永福镇等地,由于它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富有哲理,因此深受群众欢迎。

宗教信仰

龙岩市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道教4大宗教,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365处(其中佛教场所291处,基督教(新教)场所59处,天主教场所8处,道教场所7处),如佛教宗教场所连城新泉柳荫寺、连城姑田静观寺、冠豸山法云寺等。信教群众10万多人,宗教教职人员417人。有一定规模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1785处,其中纳入省级民间信仰备案点15个,市级民间信仰备案点103个,县级备案点91个。爱国宗教团体27个,其中市级爱国宗教团体5个,县级爱国宗教团体22个。宗教界人士有市人大代表1人、政协委员4人,县(市、区)人大代表1人、政协委员22人。龙岩市以佛教为主,信众主要分布在新罗、永定、上杭、武平、长汀、连城、漳平七个县(市、区),全市主要寺庙有新罗区天宫山圆通寺、莲花山莲山寺、天马山净慈寺、连城县中华山性海寺等。唐武德三年(620年)佛教传入龙岩,唐至清时期昌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以长汀和连城县为中心开展活动。

另外龙岩市民间信仰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现存最早的民间信仰始于唐代。截止2023年2月,全市有10平米以上有人管理的民间信仰场所1785处,主要供奉神祗有妈祖、关帝、五显大帝(华光大帝)、保生大帝、城隍、五谷神、陈靖姑、欧阳真仙、广泽尊王、闽王、以及富有龙岩地方特色的石佛公、罗公祖师、定光古佛、陈真(贞)祖师、至道生佛、三将公王、剥皮公爹等近60个种类。

经济

综述

龙岩市是是福建省重要矿区、林区,是海西品牌最多的旅游区,也是国家金铜产业基地。龙岩市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同时以机械装备、有色金属、建筑业、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为主导产业;以数字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物流为新兴产业;以烟草、纺织、建材、商贸服务业为传统产业。有龙岩市森宝食品工业园、龙净环保工业园等产业园区。2021年龙岩位于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第92名。

2022年,龙岩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14.47亿元,居于福建省第六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1.2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20.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83.1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4:42.8:47.8。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1721元。

第一产业

龙岩市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建立果茶园标准化示范区10个(其中果树6个、茶叶4个),建设生态茶园面积14.8万亩,占全市茶叶面积茶园75.7%。龙岩市重点发展粮食基础产业、烟叶传统产业,畜禽、蔬菜、果茶、薯业、林竹花卉、食用菌、淡水渔业等七大特色优势产业。依托水稻、蔬菜、水果等3个福建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建立粮食生产示范片116个、示范面积3.6万亩,建立蔬菜百亩示范片4个,建立百香果、柑橘示范基地3个、示范面积295亩。2020年,龙岩市实现七大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产值834亿元,66个现代农业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1亿元。2022年,龙岩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546.14亿元,粮食种植面积191.38万亩,蔬菜产量168.48万吨。

截至2022年,龙岩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1个,拥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8个、为全省最多。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全覆盖,创建率居全省第一。“十三五”期间,全市有19个特色产品入选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龙岩“福建百香果”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有地理标志农产品23个,占全省总数的20%,数量居全省第一。

第二产业

龙岩市第二产业以有色金属、机械装备为两大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传统产业包括电力、燃气等。龙岩市重点发展金铜、稀土产业,以上杭工业园区、蛟洋工业园区为载体,紫金矿业、太阳铜业等企业为龙头,发展金铜精深加工、稀贵金属、金铜合金新材料、锂电池与电子信息材料等金铜产业链。

截至2023年,全市累计推动超700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在矿山、机械装备、烟草等行业建成10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项目,培育了1个国家级面向重点行业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工信部数字化应用试点示范项目、3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标杆)。 2022年,龙岩市工业增加值940.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5.78亿元。

龙岩市有色金属产业2020 年实现产值 1073.4 亿元,已形成较大的规模和较好的产业基础,以紫金矿业为龙头 的金铜产业、以长汀金龙稀土公司为龙头的稀土产业和以厦门钨业控股的 金鑫钨业为龙头的钨产业,成为龙岩市有色金属的支撑产业,尤其是金铜 产业,已经构建了从矿山采选到终端应用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截至 2020 年,龙岩市有色金属产业现有企业 79 家,其中金铜产业企 业 66 家、稀土产业企业 13 家。龙岩市实现黄金产 量 171.4 吨,精炼铜 31.4 万吨。

龙岩市在机械装备产业方面,已培育形成汽车及专用车、环保装备和 工程机械优势产业集群,涌现出龙净环保、龙马环卫、中国龙工等 一批优势龙头企业。龙马环卫被 工信部评为 2017 年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环卫服务合同总额超 200 亿元,已成为国内最具有竞争力的环卫系统服务供应企业之一。中 国龙工是中国驰名商标,名列全球工程机械 50 强、中国机械工业核 心竞争力 100 强,其装载机产销量常年稳居同行业首位。获得 “中国专用汽车名城”和“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20 年, 全市机械装备产业规上企业 285 家,实现产值 596.58 亿元。

第三产业

龙岩市第三产业以交通、邮电、旅游、金融为主。实施上杭古田、永定土楼等景区提升工程,冠豸山、长汀红色旧址群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聚焦文旅康养、现代物流等服务业重点产业。“十三五”期间,龙岩市推进建设中国(龙岩)农产品物流交易城、龙岩公路港物流园、紫金山体育公园等一批功能较全、规模较大、业态较多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其中,长汀电商物流园、长汀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核心区、福建土楼(永定)旅游休闲区等3个园区先后被评为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022年,龙岩市旅游总收入391.49亿元,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4328.42万人次。

“十三五”期间,龙岩市高端服务业增加值由352.2亿元增加到536.9亿元,年均增长11.1%;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21.2%、16.1%。旅游业成为服务业发展最快行业。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2.53亿元,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55亿元,电信业务总量30.13亿元,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67.22万件,快递业务量9180.59万件。

经济功能区

龙岩市经济开发区

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于1998年7月,截止2022年5月,有东肖、红坊、高陂三个开发片区,跨越新罗、永定两区,面积25.37平方千米,拥有企业6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家,上市企业10家。是国家高技术转化应用示范基地主体园区,是省级绿色开发区、安全园区。201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龙岩市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龙岩市有高等教育学校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1所,初中127所,高中46所,小学375所,特殊教育学校7所,幼儿园708所。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4.5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1.2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12%。 教职工数1782人,专任教师数1274人。

龙岩市高校名录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办学层次

龙岩学院

福建省

本科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省

专科

参考来源:

龙岩学院

龙岩学院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东肖北路1号,是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福建省文明校园。学校创办于1958年,规划教育用地面积1300多亩,校舍建筑总面积45万平方米。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现有本科专业4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

龙岩市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龙岩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52个(不含村卫生室835个),其中,医院51个,卫生院1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个,村卫生室2017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2667人,其中,执业(含助理)医师8262人,注册护士10252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736人。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床位20733张。 

龙岩市重要医院名单

名称

建立时间

等级情况

龙岩市第一医院

1919年

三级甲等

龙岩人民医院

1950年

三级乙等

龙岩市第二医院

1970年

三级乙等

龙岩市第三医院

1964年

三级乙等

参考来源:

龙岩市第一医院

龙岩市第一医院位于新罗区九一北路105号,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创建于1919年,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800张,全院共设有36个临床科室及13个医技科室。2017年,医院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优质服务示范医院、国家级母婴友好医院、福建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医院的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被省卫生计生委评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龙岩市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龙岩市有专利授权616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91件),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989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313件。龙岩市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城市。截至2021年末,龙岩市有17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121家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位列全省第五。2012-2021年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049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6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529项、省部级以上应用科技成果424项、市级成果624项。福建连城兰花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项目中国特色兰科植物保育与种植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龙净环保公司首创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打破全国除尘领域国家科学技术奖15年的空缺。2021年全市R&D经费支出预计达到66亿元,居全省山区地市首位。截至2020年,全市科技研究机构数达到194家。截至2019年,龙岩市已拥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孵化器总面积达19.50万平方米;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4家,市级众创空间31家,总面积达7.19万平方米。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龙岩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6个,影剧院22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书藏量310.38万册,博物馆14个。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438场,观众26万人次;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4%;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05%。各级文化馆组织举办展览35个,组织文艺活动95次,服务15.94万人次;博物馆举办54个基本陈列和94个临时展览,共有221.99万人次参观。举办社会教育活动176次,共有10.19万人次参加。 

龙岩市公共图书馆名录

名称

详细地址

县(市、区)

龙岩图书馆

龙岩市新罗区南城溪南路10号

新罗区

永定公共图书馆

南通路24号

永定区

上杭县图书馆

上杭县北大路

上杭县

连城县图书馆(旧馆改造)

连城县莲峰镇北大中路14号

连城县

武平县图书馆

平川街道政府路5号

武平县

长汀县图书馆

长汀县环城北路120-2

长汀县

漳平市图书馆

漳平市和平南路68号

漳平市

参考资料:

龙岩图书馆

龙岩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于2004年9月落成开馆,馆址位于新罗区南城溪南南街路33号,占地面积1430.0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546.64平方米。图书馆现设有读书驿站、自助图书馆、城市书吧、公共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少年儿童借阅室、绘本室、中文图书借阅室等十四个服务功能科室,阅览席位700余个。目前拥有馆藏文献总藏量266万多册,其中数字文献藏量225万余册。

龙岩市

龙岩市人民广场

龙岩市人民广场位于龙岩市新罗区龙岩大道1号,中心部分是大型的“公正在”雕塑,其高21米,用60吨青铜铸成。人民广场占地12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有5万平方米,种植有榕树、菩提、红千层、皇后葵、海枣、桂花、铁树、黄心梅、双色茉莉等多种让游人观赏的花草树木,硬地面积有7万平方米,均由花岗岩大理石板构筑铺成,可供游人散步、健身、体育、锻炼。

龙岩市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数量8429个,体育场地面积624.2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3平方米。截至2021年8月,中心城区绿道总长达260公里,全市建成多功能运动场127个、社区“室内健身房”29个,笼式足球场41个,社会足球场57片,门球场12个,智慧体育公园1个,有全民健身路径300余条,乡镇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全市开放学校达71所;市级公共体育场馆全年入场锻炼人数约104万人次,各县(市、区)公共体育场馆平均入场人次约25万,体育人口达126万人,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数保持在41%,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1%,全市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近9000人。曾举办过永定土楼半程马拉松、长汀百团百里长征火炬接力赛、福建省自行车联赛(连城、武平站)等省级赛事。

龙岩体育中心

龙岩体育中心占地13.3公顷,主要设施有:国际标准田径场、室内外游泳池、羽毛球馆、保龄球馆、举重网球馆等体育训练基地。总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2.5万人。是目前龙岩市最大规模的现代化体育工程,也是国家级运动员培训基地。每年锻炼人数达5万人左右。

龙岩市

环保事业

2022年,龙岩市植树造林总面积24.1万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更新总面积17.2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79.21%。 全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市县污水处理率97.0%。 中心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指标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年均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余六个县(市、区)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年均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方面,九龙江流域国省控Ⅰ-Ⅲ类综合水质比例为100%;汀江(含梅江)流域国省控断面Ⅰ-Ⅲ类综合水质比例为100%;闽江流域国省控Ⅰ-Ⅲ类综合水质比例为100%。九龙江、汀江(含梅江)、闽江省控小流域断面Ⅰ-Ⅲ类综合水质比例均为100%。 

社会保障

2022年,龙岩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4.6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71.08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13.5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6.5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51.94万人,参保的城乡居民224.6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5.5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1067人;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3204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55753人;城乡特困人员8701人。截至2022年,龙岩市共有各类养老床位总数2301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3.51张。有社区服务中心(站)2085个(社区服务中心133个、社区服务站1952个)。

交通

综述

截至2022年末,龙岩市构建起1个机场、4条高速公路、4条铁路、8条国省道为主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实现各县(市、区)通高速公路和铁路,龙夏高速、龙长高速公路、永武高速公路、漳永高速公路已通车。在铁路方面,龙岩铁路基本实现了县县通动车。

公路

截至2022年,龙岩市公路通车里程为1503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网累计建成805千米。市境内龙夏高速、龙长高速公路、永武高速公路、漳永高速公路已全面通车。龙岩市省道富下线S205,里程700千米,长度216千米,是龙岩市干线公路重要代表。2020 年底全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里程 1358 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达 1212 公里,占比达到 89.2%,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14 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主要乡镇、工业 集中区、旅游景区 30 分钟上干线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 公路比例达 6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5 个百分点。路面铺装率、等级公路率分别达 82.3% 和 86.9%,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1 个百分点和 4 个百分点。

龙岩-长汀高速公路于2007年建成,是龙岩市重要公路代表。永安—武平高速公路是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北南纵线长春—深圳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25)福建段的组成部分。

铁路

2020 年龙岩市铁路运营 里程、快速铁路里程分别达 744 公里和 290 公里。铁路运营里程、快速铁路里程分别占福建省的 19.2%和 15.2%,铁路网密度达 3.9 公里/百平方公 里,高于全省 3.0 公里/百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铁路运营 里程位居全省前列。龙岩铁路基本实现了县县通动车(永定区为普速),有龙厦铁路、赣瑞龙铁路、南龙铁路等铁路线路。全市共设有龙岩站、长汀南站、冠豸山站、冠豸山南站、古田会址站、漳平西站、双洋站、雁石南站、永定站等9个火车站。其中龙岩站是全省第三个高架候车室站,站房面积约2.5万平方米。2021年单线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开通运行,线路全长162千米。2018年全长247千米、设计时速200千米的双线南三龙铁路开通运行,它与合福高铁、福厦铁路、龙厦铁路共同形成高等级快速铁路环状通道。

2022年龙岩至福州往返“标杆车”开通运行,两地间运行时间从过去的3小时缩短至2小时35分钟,龙岩至广州直达动车开行,结束了龙岩没有动车直达广州的历史。

航运

截至2020年末,龙岩市共有渡口2个,即梅水坑渡口和华寮渡口,水运航道汀江航道里程158千米。

航空

龙岩冠豸山机场被民航系统内称“连城冠豸山机场”,位于中国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莲峰镇江坊村连航路,北距连城县县城3千米,南距龙岩市中心72千米,为4C级军民合用支线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可达到1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可达到800吨。其跑道长2400米,宽50米,航站楼面积6500平方米。2021年,龙岩冠豸山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41785人次,全国排名第204位。开通与北京、上海、成 都、桂林、昆明、南京、郑州、珠海 8 个国内主要城市之间的航线。

龙岩市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末,龙岩市共有营运客车999辆、公交车778辆、225辆出租汽车、1778辆网约车。龙岩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组建于1975年,截至2022年末拥有公交车460辆(其中432辆新能源公交车)。

人文

综述

龙岩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福建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西晋末年起,中原部分汉人因战乱先后五次迁徙,在闽西这片崇山峻岭中逐渐形成汉民族一支重要民系——客家,有130多个姓氏的客家先民在这里聚居。中原古国的遗韵与迁徙耕播的开拓,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和土著文化的相互融合,孕育独特的客家文化,成为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建筑建造、雕版印刷、宣纸制作、刻纸龙灯等技艺精湛,走古事、游大龙、作大福、百壶宴、花灯会等民俗。有1个世界文化遗产地——福建土楼永定景区。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6月,龙岩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即福建永定土楼(包括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共23座本体楼)。龙岩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33处。

龙岩市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名称

文物类型

时代

批次

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30-1934年

第八批

芷溪宗祠建筑

古建筑

第八批

采陔公祠

古建筑

第八批

奇和洞遗址

古遗址

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

第七批

汀州城墙

古建筑

唐至民国

第七批

官田李氏大宗祠

古建筑

第七批

临江楼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29年

第七批

闽西工农银行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30年

第七批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群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33年

第七批

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34年

第七批

福建土楼(扩建项目)

古建筑

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七批

西陂天后宫

古建筑

明至清

第六批

培田村古建筑群

古建筑

明至清

第六批

四堡书坊建筑

古建筑

明至清

第五批

长汀革命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29-1933年

第三批

古田会议遗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29-1930年

第一批

资料引用

永定客家土楼

永定客家土楼以其历史悠久、多姿多彩、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于世。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4月,永定土楼荣获“最古老、最多、最大、最高”等四项基尼斯纪录,2011年8月荣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永定土楼从古代至解放前,是客家人自卫防御的坚固楼堡,土楼用土石夯筑,不用钢筋水泥,但牢固如石。土楼的大门是用十厘米厚的杂木制成,外钉铁板,有的楼门上还装有防火水槽。圆形土楼一、二层不开窗户,有双层的外层开窗,除用于通风纳光外,也便于狙击入侵之敌。土楼最高层处设有瞭望台,以便了解敌情。土楼除防范外.还有防火、防震、防兽和通风采光等作用。而且冬暖夏凉,是一种独特的建筑。

龙岩市

闽西工农银行旧址

闽西工农银行旧址位于福建省龙岩市城区龙川东路96号(街心广场东北侧)。2013年5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闽西工农银行是中央革命根据地最早建立的红色金融机构,也是中国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第一家股份制银行。在革命战争年代,闽西工农银行在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调剂金融、缩小剪刀差、稳定苏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其作为红色金融的发端,对研究和探讨我国红色金融事业的经营体制、资本筹集和管理体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龙岩市

临江楼

临江楼位于上杭县城浮桥门东边,始建于清朝末期,占地面积465.1平方米。原是杭籍商人开设的“广福隆”货栈,经营油、盐、米、豆等生意。后因设为酒楼,又面临汀江,故改名为“临江楼”。此楼经1927年夏至1928年春改建成如今的三层楼房。福建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10月公布临江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于2013年3月公布临江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龙岩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6月,龙岩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7项。

龙岩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

项目编号

类别

公布时间(批次)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Ⅷ-28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闽西汉剧

Ⅳ-33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十番音乐(闽西客家十番音乐)

Ⅱ-44

传统音乐

2006(第一批)

雕版印刷技艺

Ⅷ-78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中医养生(永定万应茶)

Ⅸ-10

传统医药

2008(第二批)

元宵节(闽西客家元宵节庆)

Ⅹ-71

民俗

2008(第二批)

唢呐艺术(长汀公嫲吹)

Ⅱ-37

传统音乐

2011(第三批)

龙岩采茶灯

Ⅲ-116

传统舞蹈

2014(第四批)

木偶戏(闽西客家木偶戏)

Ⅳ-92

传统戏剧

2021(第五批)

乌龙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

Ⅷ-150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资料引用

中医养生(永定万应茶)

采善堂万应茶饼始于清代嘉庆年间,由福建永定著名老中医卢曾雄采用彰州独有的高山茶叶和三十多种名贵地道中药材,用独特的中药炮制工艺加工配制而成。1988年,采善堂制药厂将现代先进工艺技术和传统工艺相结合,研制成功了万应茶袋泡剂。既保留了万应茶饼原有的药效,又具有泡服方便、见效快的特点,而且包装新颖、实用,自面世以来,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永定人赠送亲朋好友和海外侨胞的佳品。2008年,中医养生(永定万应茶)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岩市

唢呐艺术(长汀公嫲吹)

“长汀公嫲吹”是用“公吹”和“嫲吹”的对奏为主奏,配以二胡、揶胡、三弦、扬琴等弦乐、弹拨乐器和大鼓、小鼓、大钹、小钹、云锣、大锣等打击乐器的合奏形式,流行于闽西长汀县,属于“长汀鼓吹”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其乐器编配主要由一对高低音唢呐组成(筒音相差纯四度),二者对奏,和吹。高音唢呐称“公吹”,其杆身短而细。低音唢呐称“嫲吹”,其杆身长而粗。公吹所奏旋律称为“雄句”,嫲吹所奏旋律称为“雌句”。演奏时,公嫲二吹之间形成对奏、支声关系,曲调一问一答,哀怨缠绵,是一种客家人怨战乱、盼和平、求安宁的诉求之声。昔时,此曲专用于丧事吹奏。2011年,长汀公嫲吹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岩市

饮食

龙岩饮食文化丰富,表现为食物原料的丰富多彩,食物结构的粗、杂、野,烹调方法的复杂繁琐。主食以大米为主,配以薯类、粟和芋类等杂粮,副食有各类薯粉、面、豆制品、禽蛋等,但面制品、禽蛋等常为飨客上席之物。龙岩市传统民间宴席均以土特产品为主料,以海味为珍馐。客家、福佬两系列菜谱大同小异,各有特色。有白斩河田鸡、涮九品、菜干扣肉等特色美食。

四堡漾豆腐

四堡漾豆腐是连城一带地方传统风味菜肴,已有数百年历史。四堡群众家家户户善于加工豆腐,由于使用山泉水,制出的豆腐特别鲜嫩。以此加工的“漾豆腐”,风味独特,远近闻名,是当地群众逢年过节、婚丧喜庆、款待亲朋不可缺少的佳肴。

龙岩市

白斩河田鸡

白斩河田鸡是长汀最负盛名的名菜,被誉为“汀州第一大菜”。长汀民间烹制河田鸡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香酥鸡、油淋鸡、白露鸡、八宝全鸡、盐酒鸡,其中以姜汁白斩河田鸡最为著名,向来被列为闽西客家菜谱之首。

龙岩市

涮九品

涮九品俗称九门头,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属于闽菜系。即精选牛的九个部位为主要原料,它是在新泉、庙前乡的"炝门头酒"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创制而成。是一道闽菜。福建连城县群众酷爱吃牛肉,在长期的饮食生活中,人们掌握了炒、焖、炖、炝等多种尝鲜之法。

龙岩市

菜干扣肉

梅菜扣肉即我们常称之烧白,因地域不同而名字颇多,其特点在于颜色酱红油亮,汤汁黏稠鲜美,扣肉滑溜醇香,肥而不腻,食之软烂醇香。梅菜吸油,五花肉带着梅菜的清香,松仁的醇香,梅菜、松仁和肥五花肉的搭配恰到好处。

龙岩市

地方特产

连城地瓜干

连城地瓜干是福建连城传统的地方特产。属于闽西八大干之一。这种地瓜干保留着自然的色泽和品质,颜色黄中透红,味道清香甜美,质地松软耐嚼,而且还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维生素A、B含量。

龙岩市

龙岩咸酥花生

福建省龙岩市传统烤制的咸酥花生,也称盐酥花生,较之各地名产,更具独特风味。其花生原料具有双仁果多、果实饱满、蛋白质含量高等特色,采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的花生为原料,通过湿焙或干焙的方法进行加工。龙岩咸酥花生以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和香、酥、脆的风味闻名遐迩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是中国特色农产品之一。

龙岩市

龙岩斜背茶

龙岩斜背茶,是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特产,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龙岩斜背茶为本地原生菜茶有性群体种,为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龙岩斜背茶外形条索紧实,色泽灰绿带黄;汤色黄绿;滋味浓厚,犹如新鲜橄榄的回味;香气高长稍带艾香;叶底嫩绿黄亮。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龙岩斜背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龙岩市

龙岩山麻鸭

龙岩山麻鸭,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公鸭特征有头中等大、颈秀长,喙青黄色,头及颈上部为孔雀绿,有光泽,有一条白颈环。母鸭特征有本色为三类,一是浅麻色,全身羽色较浅,每根羽轴周围有一条纵向黑色条纹;二是褐麻色,全身羽色淡黄;三是杂麻色,羽毛表现不规则,一般为浅麻和褐麻无异;母鸭的喙、嘴米、趾、蹼及爪的颜色均同为橙黄色。2017年1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龙岩山麻鸭”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龙岩市

习俗

元宵节(闽西客家元宵节庆)

闽西客家元宵节庆具有全民性、娱乐性、竞技性、神秘性、艺术性等特点。连城姑田游大龙承传至今已历二十二代,主要道具大龙采用杉木板、篾条、棉纸、牛皮等制作,整个活动由迎接“公爹”、制作大龙、游前准备、出龙、游龙、烧龙等环节组成。连城罗坊走古事承传至今已历二十八代,主要用品古事棚重约200公斤,活动包括组织落实、制作古事棚、安神斋戒、准备活动、竞走古事、古事下溪等环节。闽西客家元宵节庆习俗是客家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客家社会形态、传统精神赖以世代相传的一种重要载体。

龙岩市

走古事

走古事为客家人闹元宵的盛大活动,在连城、永定县区盛行,尤以连城罗坊蔚为壮观。相传,昔日罗坊常闹旱、涝两灾,当地罗氏十四祖才徵公为清朝举人,曾任陕西宁州知府,湖南武陵县知县,卸任返梓时,就把流传在湖南的走古事移授乡梓,以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兼兴民间娱乐活动。

龙岩市

龙岩采茶灯

龙岩《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舞》,明代起源于龙岩赤尾山(今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采茶灯于1981年被国家文化部音乐研究所收录《中国音乐史音响曲谱资料》永久保存,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记载了美山村《采茶灯》的原始曲谱并确定为世界名曲,2005年被列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茶灯》距今约二百六十多年左右。 

龙岩市

艺术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建筑是人文内涵丰富、造型功能独特的传统生土建筑,它遍布永定全县各个乡村,主要分布在汀江、永定河流域。永定土楼以方形为主,圆形土楼较为少见,后者主要集中在金丰溪流域,此外方圆兼具的“大夫第”即“五凤楼”,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流域。据统计,永定境内目前尚保存两万多座土楼。土楼建筑中蕴涵着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安全防卫和生产生活需要、聚居和崇文重教意识于一体。土楼营造工艺精巧,规划构筑考究,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合理安排房屋布局,或依山或傍水,使居住的楼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龙岩市

闽西汉剧

闽西汉剧是福建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西皮、二簧声腔体系,旧称外江戏,亦称乱弹,主要流行于闽西、粤东、赣南、闽南、台湾等地,影响遍及东南亚地区。清代乾隆年间,乱弹流入闽西后,不断吸收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嘉庆年间逐步衍化成闽西本地的地方戏曲剧种,原来称为乱弹,上世纪30年代初定名为汉剧,50年代末为与湖北汉剧相区别,正式改称闽西汉剧。闽西汉剧唱腔以西皮、二簧为主,兼用昆腔、梆子腔、弋阳腔等多种声腔,并吸收了大量在闽西、闽南广泛流行的民间小调和佛、道教音乐。

龙岩市

十番音乐

十番音乐又称“十班”、“五对”等,因用丝、竹、革、木、金制作的十件乐器演奏而得名。客家十番音乐是历代客家民间艺人传承的民间器乐曲,其乐曲标题多描绘大自然及客家人生活习俗情趣,如《碧水山涯》、《湖光柳色》、《好花圆月》、《梅兰菊竹》、《莺歌燕舞》等。此外,客家十番音乐还吸收了历代戏曲剧种中的曲段、唱段和曲艺作品等。客家十番音乐最基本的乐器有曲笛、芦管、琵琶、三弦、二胡、小胖壶、大胖壶、夹板等,笛子为其领奏乐器。客家十番音乐的演奏形式分坐奏和行奏两种,掌板者为指挥。笛子引路(主导),文场和武场间隔进行。

龙岩市

雕版印刷技艺

福建省连城县四堡雕版印刷技艺起源于宋代,发展于明代,至清代达于鼎盛,它主要流传于福建省连城县四堡乡务各村及马屋村。四堡是明清时期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明代万历八年(1580),务各村首开书坊。清代康熙年间,四堡雕版印刷逐渐兴盛,到乾嘉和道光时期出现繁盛局面,在我国雕版印刷史上创造了辉煌的功绩。这一民间印刷技艺主要在家族中传承,沿袭至今已历十五代。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四堡雕版印刷技艺则是我国雕版印刷术的重要代表,其中凝聚着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传统工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领先于世界的实录和见证,具有极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

龙岩市

红色文化

龙岩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全国较早福建最早创建红军的地方,中国共产党最初学习治国理政的实践基地,是毛泽东思想的发源地。1929年12月,在上杭古田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杭古田主持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被誉为“新古田会议”,成为党和军队建设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古田会议”编入义务教育《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历经“二十年红旗不倒”的血与火斗争,在闽西红土地孕育形成的红色文化在中国革命史册里闪耀着红色光芒。现有革命遗址41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古田会议旧址群、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群、长汀革命旧址、松毛岭战役遗址等在岁月中熠熠生辉,闪烁着闽西儿女“听党的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地区象征

1998年1月8日,由龙岩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确立了龙岩市市花是山茶花、市树是香樟树。

龙岩市

龙岩市

风景名胜

综述

龙岩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古田旅游区、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冠豸山风景名胜区等著名景点。截至2022年,龙岩市共有54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2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8处。

龙岩市国家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

名称

等级

古田旅游区

AAAAA

福建土楼永定景区

AAAAA

冠豸山风景名胜区

AAAA

长汀红色旧址群

AAAA

连城天一温泉旅游区

AAAA

梅花山华南虎园生态旅游景区

AAAA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旅游景区

AAAA

武平县狮岩景区

AAAA

龙硿洞风景名胜区

AAAA

漳平九鹏溪

AAAA

连城培田古村落景区

AAAA

梁野山景区

AAAA

永定天子生态旅游区

AAAA

武平千鹭湖景区

AAAA

资料引用

重要景点

古田旅游区

古田旅游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南麓,规划面积为7.6平方千米。1929年12月底,被誉为“中国革命里程碑”的“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在这里胜利召开,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党指挥枪的原则。2014年10月30日,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史称“新古田会议”),进一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景区内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包括古田会议旧址、中共红四军前委机关暨红四军政治部旧址松荫堂、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中兴堂、毛泽东《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写作旧址协成店等14处旧址对外开放。2015年10月成功晋级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并荣获“全国十大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荣誉称号,现已成为福建省“十大”精品景区和红色旅游龙头,是全国红色旅游十大精品线路的核心景区。

龙岩市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以其历史悠久、多姿多彩、规模宏大、结构奇巧著称于世。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春节,胡锦涛视察永定土楼时指出:“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2010年4月,永定土楼荣获“最古老、最多、最大、最高”等四项吉尼斯纪录,2011年8月荣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龙岩市

梅花山华南虎园生态旅游景区

梅花山华南虎园生态旅游景区是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福建省四星级森林人家。景区位于上杭县步云乡,距古田会址仅8千米。景区地处被海内外专家誉为“北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的梅花山南麓,是闽江、汀江和九龙江的发源地之一,平均海拔约为1250米,森林覆盖率达94%以上,负氧离子含量高,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龙岩市

对外交流

城市名

缔结情况

圣费尔南多市

2023年5月31日,龙岩市与圣费尔南多市正式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资料引用

著名人物

名称

简介

马驯

(1421~1496年)

字德良,长汀四堡(今属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人,登进士后在户部任主事,后升任郎中,先后在四川、湖广等地任职,从政三十五载,功绩卓著,多次得到赏赐和嘉奖,5次提升官职,自部员累官都宪,封政议大夫。

邹经

(1742~1804年)

字年官,号耕芦,别号畲五,今属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岁试,深得汀州学宪、着名学者纪晓岚赏识,“取入邑庠,为名诸生”。乾隆三十年(1765年),举乡试,名登虎榜。次年,授厦门提标。先后任烽火门千总、烽火门守备、铜山营守备、南澳守备。

叶青山

(1903~1987年)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曾和白求恩同志一起创建晋察冀军区模范医院,参与筹建医务学校,后任晋察冀野战军卫生部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1949年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中央卫生部长助理兼中央保健局局长等职。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王胜

(1909~1996年)

原名王近森,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才溪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重要荣誉

荣誉名称

颁发机构

颁发时间

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3年2月

第二批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国家教育部办公厅

2022年12月

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22年11月

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

2021年10月

资料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