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的市辖区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地处燕山、太行支脉结合地带,东邻顺义区,北与延庆区、怀柔区相连,南与朝阳区、海淀区毗邻,西与门头沟区和河北省怀来县接壤,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介于北纬40°2′18″~40°23′13″、东经115°50′17″~116°29′49″之间,总面积1343.5平方千米。截至到2022年末,昌平区常驻约人口226.7万人。辖内有8个街道,14个镇。人民政府驻昌平政府街19号。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昌平区的:名称、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著名人物、对外交流、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昌平区

英文名

Changping District

别名

“京师之枕”

面积

1343.5平方公里

气候类型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北地区

地理坐标

东经115°50′17″~116°29′49″、北纬40°2′18″~40°23′13″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北京市

所属市

北京市

行政类别

直辖市

下辖地区

8个街道,4个地区办事处,10镇

行政区划代码

110114

人口

2269487人(截至2021年6月)

民族

汉族居多

GDP

1340.8亿(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58483元(2022年)

邮政编码

102200

政府驻地

北京市昌平区政府街19号

电话区号

010

建立时间

1999年9月

简介

昌平历史悠久、自西汉开始设县,其名称有一种说法来自汉代贵族的封爵——昌平侯,到明代升为昌平州,得名到今已有2000多年。自西汉开始设县,到明代升为昌平州,筑有永安城和巩华城,被誉为“京师之枕”“股肱重地”,1999年9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昌平县改称昌平区。

2022年昌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0.8亿元,第一产业总产值15.8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1319.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78.9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为0.5∶34.0∶65.5。

昌平区拥有中国航空博物馆,中国坦克博物馆,明十三陵,居庸关和风景秀丽的白羊沟、蟒山、银山塔林等八大自然风景区,以及拥有南七家村关帝庙、恭亲王墓地等75个文保单位。昌平区的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明古斋雕漆制作技艺更是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称

“昌平区”原名“昌平县”昌平始建于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昌平自西汉开始设县,其名称有一种说法来自汉代贵族的封爵——昌平侯,取昌盛平安之意,具体位置大概为现在的居庸关往南一带。几经历史变更,名称更迭,直至1999年9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昌平县改称昌平区。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期

昌平区境内有北京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雪山文化”。

秦至三国时期

秦设军都县,西汉设昌平县,得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

昌平始建于西汉时期元封元年(前110),置昌平县、军都县,属上谷郡。

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长昌县、军都县改属广阳郡。

永元八年(96年)复称昌平县。昌平县治所在军都县治所在今县城东南45里。

三国时期至西晋时期昌平县、军都县属幽州燕国。

十六国至明朝

十六国后赵时属幽州燕郡。前燕属幽州燕国。前秦属幽州燕国,后燕属幽州燕郡。

北魏时,省昌平入军都,军都县治所移至昌平县城,属幽州燕郡。

五代后唐时,昌平曾改称燕平,后晋时复称昌平县。

明代定都北京后,将皇陵选址于昌平的天寿山下,昌平县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迁县治于永安城(现昌平旧县村一带)正德元年(1506年)升为昌平州(辖怀柔、密云、顺义三县),成为明朝的京畿重镇。

正德三年(1508年),降州为县,辖县改属顺天府。正德九年(1514年),复升县为州,辖县如旧。

清朝

清顺治元年(1644年),昌平州属京师顺天府。雍正五年(1727年),辖县改属顺天府,州不再领县。

民国时期

1913年改称昌平县,属京师顺天府。1914年属京兆地方。1928年属河北省。1935年12月25日起,属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937年属伪河北省冀东道。1943年属伪河北省燕京道。

1939年3月至1942年,县内西、北部属昌宛联合县,1943年2月至1945年8月,属昌宛怀联合县。

1938年7月至l0月,属昌滦密联合县,1940年1月至1944年12月,属昌延联合县;1941年6月至1943年冬,属滦昌怀联合县。

1943年冬至1945年1月,属滦昌怀顺联合县,1945年1月至1947年12月,属昌平县;1947年12月至1949年4月,属昌顺联合县。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的昌平县属河北省冀东道。1947年12月,中共领导的解放区昌平县和西顺县成立昌(平)顺(义)联合县。

1945年8月至1949年2月,县平绥铁路路西属昌(平)宛(平)联合县。1948年12月12日,昌平县全境解放,县行政机构进驻昌平县城。

1949年2月12日。昌(平)宛(平)联合县撤销,原属昌平县的5个区划归昌顺联合县。1949年4月16日,昌顺联合县撤销,复设昌平县,属察哈尔省南口专署。1949年8月1日,属河北省通县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昌平县的行政机关驻地在昌平镇;1956年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改称昌平区;1960年称昌平县。1999年9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昌平县改称昌平区,人民政府驻昌平政府街19号。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昌平区介于北纬40°2′18″—40°23′13″、东经115°50′17″—116°29′49″之间,总面积1343.5平方千米。昌平属于北京的西北方向。昌平区,隶属于北京市,位于北京西北部,北与延庆区、怀柔区相连,南与朝阳区、海淀区毗邻,东邻顺义区,西与门头沟区和河北省怀来县接壤。

昌平区

地形地貌

昌平区位于北京市的西北部,地处燕山、太行支脉结合地带,昌平区地跨山地和平原,地貌形态对比鲜明。主要由西部山地、北部山地和南部平原三大地貌单元构成。西部山地统称西山,属太行山山脉。北部山地统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平原系由温榆河水系形成的一系列冲积、洪积扇联合堆积而成。山峰海拔一般800~1000米,最高山峰高楼峰位于流村镇,海拔约1439米。平原高程30~100米,最低点位于北七家镇鲁疃村,海拔约30米总的地形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河流纵横。。县域内的山地是从白垩纪初的燕山运动奠定雏形,山地与平原的分界于此时形成。北部山地属刚性,自下古生界以后长期抬升,突起部分褶皱比较缓和。

地质

昌平区,主要构造形迹为一系列北东一北东东一北西走向的复式褶皱、向斜和压性断裂,主要有南口复式背斜:位于县域北部西山与军都山衔接处。其核部为太古界沙厂组变质岩系,并为燕山期八达岭花岗岩体侵入而残缺不全。两翼分别由元古界、下古生界岩层组成,轴向为北东。轴部和翼部发育一系列与轴向平行的压性断裂和北西向的张性断裂,成为岩浆活动的通道。妙峰山向斜:为百花山向斜向东北延伸的部分,入县域后至山前地带被阳坊岩体所截,轴向北东45。左右,核部地层由侏罗系髫髻山组组成。两翼为元古界、古生界。

气候

昌平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量充足,环境优美,气温适宜。春季,气温回升快,温差较大,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平均气温13°C,降水量50毫米左右。夏季,炎热多雨,季平均气温24.8°C,超过30°C的日数约50天左右;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6%。秋季,冷暖适宜,晴朗少雨。季平均气温12.20C,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平均气温由22°C左右逐渐下降到0°C左右,降水量7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13%,常出现天高云淡、凉爽宜人的天气。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季平均气温一2.7°C,极端最低气温、最大冻土深度均出现在冬季,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大风日数增多。

土壤

昌平区土壤大致分为棕壤类,褐土类,潮土类,水稻土类,风沙土类。有机质平均含量1.36%,大部分地区含量1.2%至1.5%,占可耕地面积的55.3%。沙壤和沙质黏土含量0.6%至0.8%。最高含量1.6%,分布在桃洼乡、土楼乡地区,最低含量1.1%,分布在大东流乡、北七家乡和平西府镇。全氮:全县平均含量为0.086%,大部分地区含量为0.08%至0.1%,占可耕地总面积的58.4%。

水文水利

水文

昌平区境内主要河流,属北运河水系。温榆河东流纳孟祖河、蔺沟河至鲁疃村出县境,经顺义县在通县注人北运河。河道全长47.5公里,流域面积2480平方公里;其中县境内主河道长19公里,流域面积1237平方公里。温榆河主要支流有北沙河:古称易荆水,源于县西北部山区,上游关沟、响潭沟、高崖口沟等6条季节河沟流水于双塔村西汇合后称北沙河。东流至踩河又纳入虎峪沟水。其干流长约20公里,流域面积546平方公里,河道宽60米至100米,枯水季流量为1.085立方米/秒。老峪沟河为季节河沟,属永定河水系。源于县老峪沟地区长峪城沟,南流入门头沟区的湫河,汇入永定河。流域面积53.6平方公里。

水利

十三陵水库建于1958年,地处北京市昌平区北部温榆河支流东沙河上,距北京城区约40千米,因紧邻明十三陵地区而得名,是温榆河上重要的防洪建筑。十三陵水库总库容8100万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5150万立方米,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0年一遇,是一座以防洪、发电、灌溉、养鱼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其余大小水库有王家元水库,响潭水库,南沟水库、居庸关水库、德胜口水库等。新建污水管线32公里,污水处理率提高至96.51%,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平原区地 下水位同比回升2.59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至2019年9月昌平区现水资源总量高达2.7亿立方米。全区总用水量约2亿立方米,同比2015年下降约1.5%。其农业用水约0.32亿立方米,下降10.8%;工业用水0.23亿立方米,增长5.8%;居民生活用水约0.6亿立方米,增长3.5%。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27.9立方米/万元,下降8.5%。

矿产资源

黑色金属矿产有钒、锰、钛、铁、4种,分别在上庄、西湖、果庄村等地,有色金属矿产有铜、锌、铅、钼4种,在黄场、燕子口、西湖村地区,贵金属矿产有金、银2种,分布在浇花峪、黄泉寺村及西湖村、分水岭、禾子涧村至黄场地区,贵金属矿产有金、银2种,分布在浇花峪、分水岭、黄泉寺村及西湖村、黄场至禾子涧村地区。

非矿产资源

冶金辅助原料矿产有3种,分别是白云岩,龙山石灰岩,石英岩,地区分布于秦城村,上口村,锥石口村。建筑材料矿产有石灰岩、花岗岩、大理石、天然油石、黏土、彩石、石棉、砂石等,主要分布于,十三陵、流村、长陵、南邵、亭子庄、东小口乡和马池口、阳坊、昌平镇,南口、沙河、为有孔优质砂,主要矿区总储量12.09亿吨。

土地资源

昌平区各类土地比较齐全,按国家土地分类, 一、二级地类齐全,三级地类除个别特殊土地外都存在。其中耕地4399.13公顷(65986.95亩),水田4.72公顷(70.80亩),水浇地3758.79公顷(56381.85亩),旱地635.62公顷(9534.30亩),园地10458.76公顷(156881.40亩),果园10334.44公顷(155016.60亩),林地74402.01公顷(1116030.15亩),草地1276.65公顷(19149.75亩),湿地52.61公顷(789.15亩),铁路用地510.72公顷(7660.80亩),轨道交通用地179.34公顷(2690.10亩),公路用地2948.40公顷(44226.00亩),农村道路936.37公顷(14045.55亩)。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昌平区植被种类可分为3个植被类型区,海拔在900米以上有自然次生林和萌生丛,海拔在900米以下的有灌草丛、人工林、经济林,北部山区有自然次生林、灌丛、灌草丛、人工林、经济林,野生植物有90科,450种。木材植物有山杨、黄檗、华北落叶松、白皮松、樟子松、油松、侧柏、国槐、刺槐、白榆、等51种,药材植物有北柴胡、红柴胡、防风、蛇床、蒿本、白芷、石防风、等300多种,牧草植物有绣线菊、蚂蚱腿子、铁秆蒿、苔草、野古草、大油芒、野青菜、白羊草、隐子草、等50多种。

动物

野生动物7类,199种。其中,有虎、豺、狼等哺乳类动物25种,鸟类有苍鹭、大天鹅、鸿雁等94种,两栖类动物有华大蟾蜍、黑斑蛙、等4种,爬行类动物有蝮蛇、赤链蛇、等11种,鱼类有、鲤、黑鱼等12种,甲壳软体类动物有蚌、螺、蟹、蜗牛等11种,昆虫类动物、蜜蜂、蝴蝶、金龟子等42种。

自然灾害

昌平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形成一个缓坡倾斜地带,历年以来发生过水灾,震灾,雹灾,风灾,旱灾,虫灾等历史灾害,由于地势原因,其中水灾历年以来发生多起。其中2021年09月05日17时18分,在北京昌平区(北纬40.13度,东经116.39度)发生1.9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

行政区划

昌平区现辖8个街道、14个镇(其中4个镇同时设立地区办事处),区政府驻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政府街19号。

南口镇

马池口镇

沙河镇

东小口镇

阳坊镇

小汤山镇

南邵镇

崔村镇

百善镇

北七家镇

流村镇

兴寿镇

十三陵镇

延寿镇

街道

城北街道

城南街道

天通苑北街道

天通苑南街道

霍营街道

回龙观街道

龙泽园街道

史各庄街道

政治

单位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昌平区委员会

书记

甘靖中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朱光彤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

区长

支现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昌平区委员会

主席

王燕庆

*以上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为2023年9月6日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1年昌平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区常住人口 为 2269487 人,与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 普查的 1660501 人相比增加 608986 人,增长 36.67%,年平均增 长率为 3.17%。 全区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口为 1310382 人,占常住人口的 57.74%,与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847067 人相比 增加 463315 人,增长 54.70%,年平均增长率为 4.46%。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 1219677 人,占 53.74%;女 性人口为 1049810 人,占 46.26%。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 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 116.18。

民族

昌平区人口主要为汉族,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45个民族。截至2022年底,经数据统计,其汉族占比95.55%,满族占比1.9%,回族占比0.94%,蒙古族占比0.68%,其余由其他民族组成。

宗教信仰

昌平区历年来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现宗教活动的场所有延寿寺,敕赐和平寺,十方普觉寺,法林寺,圣恩禅寺。

道教

道教产生于东汉中叶,在昌平传播的时间较早,明代建有崇真观、元福观、瑞峰庵和玉虚观等。沟崖现存玉虚观遗址。新中国建立后到60年代初,玉虚观有个别道士。60年代中期以后县内已无道人。

伊斯兰教

明代县内建清真寺5处:城区镇五街清真寺,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房屋47间;阳坊镇西贯市清真寺,占地面积2170平方米,房屋28间,大殿一座,巩华镇城南清真寺,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房屋38间;南口镇南口村清真寺;南邵乡何家营清真寺。清代建东小口镇小辛庄清真寺。

经济

综述

2022年,昌平“三、二、一”的现代化产业格局持续巩固。2022年,昌平区贯彻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实施数字 经济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聚焦人工智能、元宇宙、区块链等前沿领域,高标准建设小 米智能工厂等项目。累计实施三一机器人生产线等新基建项目26个,建好用好未来科学城电力大数据协同创新联盟等5个共性技术平台,昌平支柱产业:能源科技、高端现代制造、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北京市昌平区科技服务业收入达到了145.1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超过10%,晋升为昌平支柱产业之一。

区内的未来科学城作为“三城一区”枢纽型主平台,既有大量原创科研成果,又有承接产业化的条件。目前,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已经开工,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也在加速落地。同时,昌平区成立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中心,设立10亿元专项基金,在全区建成“双创”孵化空间64家、面积240万平方米。

2022年昌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0.8亿元,以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亿元,同比下降13.5%;第二产业增加值455.5亿元,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878.9亿元,同比增长1.5%。三次产业比例为0.5:36.3:63.2,三产结构持续稳固。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亿元,同比增长8.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9.7亿元,同比增长7.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9.7亿元,同比增长5.8%。

第一产业

昌平区的第一产业主要有农业、林业和牧业等。昌平区目前大棚种植技术非常完善,其中有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北京蓝天绿都农业生态园等。北京蓝天绿都农业生态园的日光温室与常规种植模式不同,这里的设施蔬菜通过采用高垄密植、双侧覆膜、滴灌灌溉、落蔓夹等种植技术,使得整体的蔬菜亩产量有了进一步提升,日光温室黄瓜单栋产量6500公斤,折合亩产16250公斤,预计全生长季亩产可达1.9万公斤以上。包括银耳栽培技术与草莓种植技术等。

2022年,昌平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8亿元,农业产值37595.8万元,林业产值26965.1万元,牧业产值15309.5万元,渔业产值791.4万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230.8万元,。昌平区粮食播种面积30748.0亩,比上年增加15465.1亩,粮食产量8566.7吨,比上年增长97.6%;粮食亩产278.6公斤, 全年蔬菜产量4.5万吨,禽蛋产量1098.3吨。2022年,昌平区拥有农业观光园114个,比上年减少25个。

  • 小汤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始建于1998年,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等6部委命名为北京市昌平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北京市唯一一家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小汤山农业园自建园以来,历经七载,已建设成为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考察、科普教育、温泉疗养、特色餐饮、种植采摘、安全蔬菜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

昌平区

第二产业

昌平区第二产业主要有工业,园区工业,建筑业等。昌平区不仅拥有全市仅有的两家“灯塔工厂”,还有一批“小灯塔”企业在加速布局,利用数字化、信息化赋能先进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到“十四五”末,昌平先进制造业将实现产值超2400亿元。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公示了“北京市2022年度第三批拟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昌平区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美亚联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蛙火科技有限公司等59家央企、国企或民营科技创新企业上榜。59家入选企业主要聚焦先进能源、先进制造、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

北京企业联合会、北京市企业家协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2022年度北京企业100强、昌平区企业联合会的11家会员企业上榜多项榜单,其中,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位列“2022北京制造业企业100强”第51名。

2022年,昌平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19.7亿元,同比 增长2.4%;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267.3亿元,同比下降0.2%,实现产销率为96.0%。从 重点行业看,2022年,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184.0亿元,同比增长8.9%;专用设备制 造业实现产值278.7亿元,同比增长6.0%;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209.0亿元,同比增长 0.1%。从高端产业看,高技术制造业完成413.7亿元,同比增长4.8%。昌平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73.8亿元,同比增长4.8%,高于全市增速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昌平区第三产业主要有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国内贸易,金融等。昌平区11个试点示范省市企业代表与国内外投资商就科技转化、金融科技示范园建设等服务业项目开展洽谈。其中,来自我区的生命谷国际前沿科技转化中心项目是北京地区参会的3个项目之一。项目由飞镖加速器ATLATL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投资建设,用地面积约3.33公顷,规划建筑面积约7.07万平方米。项目将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核酸小分子、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生物分子降解学等重点和新兴科技领域,引入专业研究团队,打造前沿科技的国际合作和研究成果产业化落地的双转化基地,形成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有力培育通道,推动我区医药健康产业向更高质量迈进。

2022年,昌平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5%,占全区投资比重为 51.8%。房屋施工面积为112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为 13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6%。昌平区消费品市场持续恢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2.4亿元,同比增长6.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全区实现商品零售316.3亿元,同比增长3.8%,拉动全区零售额增长3.5个百分点; 餐费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34.8%,拉动全区零售额增长2.8个百分点。

主要产业园

  • 生命谷产业基地

昌平生命谷产业基地园区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旨在围绕新药创制、生物技术、精准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承载国内外领先企业的重大成果转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药健康创新产业生态园区。第七届未来医疗100强大会在上海顺利举办,昌平生命谷产业基地在本次大会中获得2023未来医疗100强·澎澄奖·年度生物医药标杆产业园区。至此,昌平生命谷产业基地已连续两年获评年度医疗健康标杆产业园区。2021年,昌平“生命谷”医药健康产业实现收入717亿元、产值281亿元,同比增长22%、31.5%,跑出了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加速度。

昌平区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昌平区有博物馆有3家,分别是昌平区博物馆,轻武器博物馆,中国航空博物馆,文化馆一处,纪念馆一家,昌平革命历史纪念馆。图书馆一家,昌平区图书馆前身为昌平县文化馆图书组,成立于1949年9月,1979年1月昌平区图书馆单独建制,2004年12月18日新馆正式投入使用。新馆建筑面积8000平米,设有阅览坐席661个,现藏书44万余册,期刊887种,报纸115种,电子文献、影像资料1万件,已全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会馆中心一处,北京九华国际会展中心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总占地面积62.2万平方米。主馆占地面积96000平方米,覆盖着150万米的正方形区域,有14的常设展览大厅,7个最大的展览厅。

文化馆

昌平区文化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政府街22号。东临昌平区农村供销社,西和南临邻昌平五街与蔚云府小区,北临昌平区政府街。是全民所有制全额拨款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产权国有,所有权归北京市昌平区文化馆。昌平区文化馆始建于1949年9月,办公楼建成于1987年。占地面积7298平方米,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

昌平区

教育事业

2022年,昌平区共有41所高校,其中34所普通高校。普通高校中,2022年,沙河高教园新竣工高校项目9个,北师大、北邮新校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北大新工科4个学院入驻昌平校区,北航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中心、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平台成功落地。昌平区主要大学有北京大学昌平校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外交学院、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北京应用技术专修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院位于北京市昌平区,1950年经毛主席、周总理签发命令成立。学院占地180公顷,教学设施先进配套,建有7栋教学实验楼,总使用面积达40000多平米,名类实验室300余个,总使用面积30000多平米,多媒体教室75个,总使用面积15000平米;校内外共有训练场地21个,建有能够容纳3000名观众的综合体育场;建成了千兆主干网、2000多个节点的园区网;图书馆面积5000多平方米,藏书42.5万册,中外期刊1000余种。

昌平区

医疗事业

2022年,昌平区共有卫生机构1207个,其中医院8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2 个(含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3803张,其中医院床位13576张。全区卫 生技术人员达到2233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436人,注册护士9824人。昌平区有两家三甲医院分别是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院。

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

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位于昌平区回龙观镇回南北路,于2013年1月28日正式建成试运行。是一家市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米,建有一座4层的门急诊楼、11层的病房楼和独立的感染疾病楼以及教学楼,编制床位500张,车位340个。“精诚、精艺、精心”的院训镌刻在医院大门一侧的文化墙上。

昌平区

体育事业

昌平区的体育场地在北京市排名前5,场地数量达到2143(包括室内外场地),场地面积663.64(万平方米)。2023年6月,首届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在北京市昌平区顺利举办,赛事参赛选手近 1700 名,包括 15 个国家和地区的 50 多名外籍运动员,近 200 名京外运动员参与了为期两天的赛事活动。2022年,昌平区共获得市级比赛奖牌157枚。其中金牌36枚,银牌58枚,铜牌63枚。

昌平区

社会保障

2022年,昌平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3%,连续八年获评全市充分就业区。清华附中昌平学校、育新科星路小学开学招生,新增中小学学位1万余个,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2%,“双减”满意率超过9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清华长庚医院二期主体结构封顶,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建设筹集政策性住房1.55万套,新建回迁安置房4075套,老楼加装电梯110部,解决了1.15万套房产证办理难题。

人居环境

2022年昌平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数据显示,2022年昌平区四项主要污染物PM2.5、PM10、SO2和NO2年均浓度分别为27微克/立方米、50微克/立方米、2微克/立方米和20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12.9%、5.7%、33.3%和9.1%,自2020年开始连续三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尤其是PM2.5浓度首次达到“20+”水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优。

交通

综述

截至2022年末,昌平区已建成公路、铁路等多维化网格,其中公路总里程为1921.5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为132.5公里。“十三五”期间昌平区将“六纵八横十一联络”主干路网规划实现率提高到73%。

公路

立汤快速路、京藏高速公路、京承高速公路、京包快速路、六环路、顺沙公路,温南路、百葛路、101国道、109国道、机场北线等主干道。

铁路

京包铁路、京通铁路、大秦铁路、轨道交通5号线、13号线、规划轨道交通8号线、规划轨道交通S2线等。昌平现有8座火车站,客货运输方便。京张高铁昌平站由原址改建,建筑面积4995.91平方米。车站下进下出,最高聚集人数500人。

公共交通

2023年年底,16号线(榆树庄-宛平城)、17号线北段(未来科技城北区-工人体育场)两条(段)线路30.2公里将建成通车,届时,北京城市轨道线路里程将达到837公里。同时,本市加快推进地铁3号线一期、12号线、28号线等在施线路建设,1号线支线也将开工建设。昌平线全线共设19个站点,包括:昌平西山口站、十三陵景区站、昌平站、昌平东关站、北邵洼站等站点,其中包含5个换乘站,分别为:朱辛庄站、西二旗站、清河站站、六道口站、西土城站。昌平区现有公交线路109条。

人文

综述

昌平区境内现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以及银山塔林、白浮泉遗址等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居庸叠翠是历史上的燕京八景之一。北京正在打造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大文化带,昌平是唯一一个三大文化带建设都有所承载的区。正在实施昌平历史文化地标工程,建设大运河源头白浮泉遗址公园,加强文化遗产和各类文物整体保护,打造明十三陵门户服务区、新城东区特色文创区,努力建设历史人文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魅力之城。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名录的有北京阳坊传统涮羊肉制作技艺、李氏正骨及康复技法、娄氏脊肌按摩疗法、北京宫廷补秀、阳坊村五虎棍、长峪城村山梆子戏、民间棋。解连环、涧头村高跷、佟氏中医调肝医术等。鲁班暗榫造型、官印玉玺制作技艺、手工磨花镜等制作技艺。献陵村五虎少林棍、刘平剪纸、明古斋雕漆制作技艺、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花丝镶嵌金银细工工艺等。

名称

入选批次

入选时间

类型

级别

鼓舞

(花钹大鼓)

第二批

2008年

传统舞蹈

国家级

阳坊村五虎棍

第五批

2020年

传统棍术

省级

北京阳坊传统涮羊肉制作技艺

第五批

2020年

传统技艺

省级

李氏正骨及康复技法

第五批

2020年

传统技艺

省级

娄氏娄氏脊肌按摩疗法

第五批

2020年

传统技艺

省级

北京宫廷补绣

第五批

2020年

传统技艺

省级

长峪城村山梆子戏

第五批

2020年

传统戏剧

省级

民间棋

第五批

2020年

民俗

省级

明古斋雕漆制作技艺

第四批

2016年

传统技艺

省级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第四批

2016年

传统技艺

省级

官印玉玺制作技艺

第三批

2014年

传统技艺

省级

佟氏中医调肝医术

第二批

2009年

传统医术

省级

鼓舞

中华鼓舞多以鼓谱丰富、情绪热烈、底蕴深厚见长,流布全国各地,影响及于全世界。花钹大鼓又名“雷音圣会子弟花钹”,俗称“花钹大鼓”,流传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后牛坊村。花钹大鼓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为鼓、钹舞高度统一的民间儿童舞蹈品种。目前鼓舞传承人名为高如常,1945出生。

昌平区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元明清以来,因宫廷设立了工部、少府监、造办处,将全国的能工巧匠召集于北京,至使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融合了各民族、各流派之长,成为了中国皇家工艺、宫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昌平从事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有两位:一位是昌平区昌平镇北京博艺源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的袁长君,另一位是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高崖口北京德龙玉洁商贸公司的刘德军,两位传承人均是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花丝镶嵌技艺传承人王树文先生。。

昌平区

明古斋雕漆制作技艺

明古斋雕漆制作技艺迄今已经有110多年的历史了。公元1904年,肖乐安,肖兴达及其师兄弟宋兴贵,在北京交道口北剪子巷一个小花园成立了一个雕漆作坊,取名"继古斋"。同年,宋兴贵脱离"继古斋"另开办作坊,名"德成雕漆局",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龙王堂处于奥运场馆规划地带,雕漆厂被迫解散,为了传承雕漆技艺,明古斋雕漆在杨之新的带领下在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重新组建并继续经营至今。。

昌平区

文物古迹

昌平区有明十三陵、居庸关2处世界文化遗产,银山塔林、和平寺、白浮泉等9处国家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峪城

长峪城位于昌平区西部。距昌平卫星城54公里,村域面积1850公顷,这里植被茂密,空气新鲜,素有昌平“小西藏”之称,东西南三面临山,南邻雕窝沟。因在长峪峡谷而得名。明代成村。地处长峪峡谷,称长峪口,明正德年间筑关城,称长峪城。明万历年间基璺增筑新城,后发展成村,村以城名,长峪城,是明代修建的一座军事城堡,现存古城新旧两座,新旧都是同一时代所建,只是先后顺序而已。明代军事志书《西关志》记载:长峪城正德十五(1520)年创立,堡城一座,东西跨山,其城上盘两山,下据两山之冲,为堡城。高一丈八尺,周围三百五十四丈,城门二座,水门二空,敌台一座,角楼一座,城铺十间。

昌平区

昌平区

昌平区

敕赐和平寺

敕赐和平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花塔村,居庸关长城南侧,是佛教禅宗道场。2003年12月开始筹备恢复,2007年正式颁发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平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考由唐代名将尉迟恭所监建,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敕赐和平寺”而得名。

昌平区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西北50km处的昌平区境内,是明朝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陵区占地面积80km2,是当今世界上保存较完整的陵墓建筑和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十三陵的营建始于明永乐七年,止于清朝初年,历时200余年。依陵寝营建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陵区内除葬有13位皇帝外,还葬有23位皇后、1位皇贵妃以及数十名殉葬的宫人。此外,陵区内还建有7座妃坟园寝和1座太监陪葬墓,以及为帝后谒陵服务的行宫、苑囿等各式建筑。1957年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十三陵和八达岭作为一个完整的风景名胜区又被列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2003年7月3日,明十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经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昌平区

昌平区

昌平区

昌平区

展开

文保单位

昌平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文物类型

时代

地址

批次

明十三陵

古建筑

明朝

昌平区十三陵镇昌赤路

第一批

居庸关

古建筑

明朝

北京市昌平区

第一批

银山塔林

古建筑

金、元、明、清四代

昌平区延寿镇临近湖门村

第三批

万里长城北京段

古建筑

明代

密云、怀柔、平谷、延庆、昌平、门头沟

第三批

白浮泉遗址

古建筑

元代

昌平区化庄村东龙山东麓

第四批

京张铁路南口段至八达岭段

古建筑

清至民国

昌平区南口至延庆区八达岭

第七批

昌平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文物类型

时代

地址

批次

敕赐和平寺

古建筑

唐代

昌平区南口镇花塔村

第五批

朝宗桥

古建筑

明朝

沙河镇北

第三批

巩华城

古建筑

明代

昌平区沙河镇

第六批

昌平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序号

文物名称

地址

保护级别

1

五街清真寺

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五街

区级

2

一中关帝庙

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一中学校内

区级

3

六街城隍庙

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政府街

区级

4

文物石刻园

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昌平公园内

区级

5

南七家村关帝庙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南七家村

区级

6

恭亲王墓地

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麻峪村

区级

7

周德纯烈士墓地

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东崔村

区级

8

嵩年墓碑

北京市昌平区天北街道太平庄村

区级

9

半截塔

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半截塔村

区级

10

单村菩萨庙

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单村

区级

11

回龙观玉光寺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街道回龙观村

区级

12

黄土东村真武庙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东村家园

区级

13

回龙观菩萨庙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街道回龙观村

区级

14

白羊城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白羊城村

区级

15

长峪城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长峪城村

区级

16

马刨泉古长城遗址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马刨泉村

区级

17

张公墓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马刨泉村

区级

18

庆禧亲王家族墓地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白羊城村

区级

19

永兴寺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长峪城村

区级

20

西山惨案纪念碑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高崖口村

区级

21

高崖口烈士纪念碑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狼儿峪村

区级

22

昌平烈士陵园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西峰山村

区级

23

上店烈士陵园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上店村

区级

24

军都故城

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土城村

区级

25

上念头九圣庙

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上念头村

区级

26

亭自庄娘娘庙

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亭自庄村

区级

27

东闸村关帝庙

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东闸村

区级

28

南口城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南口村

区级

29

上关城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四桥子村

区级

30

南口宝林寺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兴隆街

区级

31

李公墓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南口村

区级

32

摩崖造像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四桥子村

区级

33

仙枕石刻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四桥子村

区级

34

虎峪城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虎峪村

区级

35

孙公墓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东园村

区级

36

马国柱墓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东园子村

区级

37

龙潭石刻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龙潭村

区级

38

佛岩寺遗址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羊台子村

区级

39

南口清真寺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南口村

区级

40

南口村东岳庙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南口村

区级

41

臭泥坑村王氏墓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臭泥坑村

区级

42

何营村伯哈智墓

北京市昌平区南邵镇何营村

区级

43

西沙屯药王庙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西沙屯村

区级

44

七里渠观音庵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七里渠南村

区级

45

南一村清真寺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南一村

区级

46

杨增新墓碑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南一村

区级

47

沙河关帝庙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工商街

区级

48

昭陵关帝庙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昭陵村

区级

49

十三陵水库纪念碑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十三陵水库公园内

区级

50

沟沟崖寺庙遗址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德胜口村

区级

51

仙人洞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仙人洞村

区级

52

小汤山温泉遗址

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疗养院内

区级

53

阿苏卫村关帝庙

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阿苏卫村

区级

54

土沟村普庆寺

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未来科学城

区级

55

酸枣岭村大兴寺

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酸枣岭村

区级

56

小东流村双观音庵

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小东流村

区级

57

大汤山村烈士陵园

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大汤山村

区级

58

东燕州城

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西新城村

区级

59

西新城双泉寺

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西新城村

区级

60

桃林烈士陵园

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桃林村

区级

61

桃林村东岳庙

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桃林村

区级

62

东新城村真武庙

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东新城村

区级

63

肖村关帝庙

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肖村

区级

64

江米泉寺庙遗址

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半壁店村

区级

65

南庄经幢

北京市昌平区延寿镇南庄村

区级

66

福庆庵

北京市昌平区延寿镇慈悲峪村

区级

67

北庄石塔

北京市昌平区延寿陵镇北庄村

区级

68

海字村九圣庙

北京市昌平区延寿镇海字村

区级

69

大羊山寺庙遗址

北京市昌平区延寿镇木厂村

区级

70

木厂村石佛寺

北京市昌平区延寿镇木厂村

区级

71

下庄村菩萨庙

北京市昌平区延寿镇下庄村

区级

72

西贯市清真寺

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西贯市村

区级

73

阳坊村药王庙

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阳坊村

区级

74

摩崖石刻

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防化学院内

区级

75

二道河寺庙遗址

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前白虎涧村

区级

古文明遗址

名称

文物类型

时代

地址

居庸关云台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北京市昌平县

十三陵

古墓葬

北京市昌平县

银山塔林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金至元

北京市昌平县

京张铁路南口段至八达岭段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清至民国

北京市昌平区、延庆县

特产

栗蘑

昌平区对食用菌发展一直都有产业政策扶持,除了传统的栗蘑产业发展稳定之外,还引入了一些新品种,大球盖菇、羊肚菌、小白玉菇等都陆续开始发展。

昌平区

苹果

昌平盛产苹果,素有“苹果福地”美誉,最早历史记载在明代《群芳谱》中,“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现在主要产区为昌平区山前暖带,兴寿、流村、崔村、马池口等。苹果口感爽脆,含糖量高,果面光滑有光泽。

昌平区

草莓

昌平草莓是北京市昌平区的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昌平草莓”深受北京市民宠爱,在第九届“北京草莓之星”评选暨第四届昌平草莓节活动中,参赛草莓样品数量达330个,荣获70个奖项,占全部奖项的66%。

昌平区

风景名胜

综述

截止至2022年,昌平区有国家AAAAA级景区1处(明十三陵),国家AAAA级景区5处(银山塔林风景区、龙脉温泉度假村、小汤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居庸关长城和中国航空博物馆)以及国家AAA级景区4处(北京草莓博览园、静之湖度假区,蟒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北方国际射击场)。

地址

名字                              

质量等级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昌赤路

神路公园

5A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昌赤路

长陵博物馆

5A

昌平区十三陵特区环陵路

定陵博物馆

5A

昌平区十三陵镇昭陵路

昭陵博物馆

5A

平区南口镇居庸关村216省道G6辅路

居庸关长城

4A

北京市昌平区延寿镇西湖村

银山塔林

4A

昌平区小汤山镇

龙脉温泉度假村

4A

昌平区小汤山镇立汤路马坊

小汤山现代农业示范园

4A

昌平区北七家镇王府街55号

温都水城景区

4A

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顺沙路

中国航空博物馆

4A

主要景点

定陵景区

定陵景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大峪山东麓,明十三陵之一,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钧(1563年一1620年,年号万历)及其孝端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历时6年建成。1956年5月至1958年7月对明定陵进行了考古发掘,是迄今唯一一座经过发掘的明代帝王陵。

昌平区

银山塔林风景区

银山塔林位于昌平区城北30公里处,是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主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原名“铁壁银山”,因悬崖陡峭如同高大的墙壁一样,色黑如铁,而大雪之后漫山皆白,山色如银而得名。银山塔林景区有前、中、后三座主峰,中峰“独出云霄”最高。银山塔林景区特点是山美、树美、塔多。山美源于漫山遍野的松、柏、橡树,颜色也随着树种的变化而呈现深绿、浅绿等不同色彩。

昌平区

居庸关长城

居庸关长城早在金代便以“居庸叠翠”名列“燕京八景”之首,清乾隆皇帝曾亲笔手书“居庸叠翠”。 从金代经元、明、清七百余年,燕京八景第一胜景就是居庸叠翠。居庸关长城集雄、奇、险、峻于一身,东跨翠屏山,西跨金柜山,如鲲鹏展翅,全长4142米,古时就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

昌平区

中国航空博物馆

中国航空博物馆,馆内共有100多种型号的200多架飞机,还有地对空、雷达等航空展品共600余件,其中不乏精品。规模如此之大的航空专题博物馆,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2008年9月,在国家博物馆等级评定活动中,中国航空博物馆在全国2400多家博物馆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的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也是其中3家军队所属博物馆之一。

昌平区

著名人物

人名

简介

刘仲奎

(1916年-1947年)

河北省昌平县(北京)海子村人,1916年出生,中共党员,生前为(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四旅十二团排长,1947年在解放正定战斗中牺牲。现安葬地正定县常山陵园

杨诗田

(1883年-1923年)

杨诗田,昌平介山村人,生于1883年,1916年,进入长辛店机车厂当工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在工友中威信很高。1921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工会之一——长辛店京汉铁路工会正式成立,杨诗田第一批参加了工会组织,并在中共一大后秘密入党。杨诗田牺牲后,工友及亲属将他的遗骨埋葬在昌平县介山村南

参考资料:

对外交流

昌平区国内外友好城市

地区名称

交流情况

俄罗斯商务代表团

2021年,俄罗斯商务代表团表示愿加强与昌平区在投资、科技园区、生物医药、能源、金融、制造等领域的合作

西班牙

西班牙建交50周年、北京昌平区与马德里托雷洪市缔结友好城市10周年之际

重要荣誉

2023年昌平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科荣获“北京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2023年昌平区仲裁院被授予“首都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2023年昌平区人力社保局荣获2022年度人社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3年昌平区成功荣获2021年-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区。

2023年昌平区十三陵镇获评2022年度“北京市森林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2022年昌平区小汤山镇荣获2021年度“文明镇”

2020年昌平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实现了“十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