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张显球在196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东省地质局研究队。1971年6月,张显球调入第十二石油普查勘探大队,开始华南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和地层古生物研究工作。历经40余年的探索,张显球已成为研究广东三水盆地、南雄盆地等多个盆地地质及古生物领域方面的资深权威专家,期间,他曾历任地质调查组组长、普查分队及地层古生物研究室技术负责人、广东省1/5万区域地质调查图幅评委及专业评审员、中国国家诗书画院名誉主席等职务。2010年开始,张显球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南雄盆地地质图和三水盆地地质图的编绘工作。2021年,他把收藏多年的在三水盆地发现的160多件古生物化石移交给佛山市三水区博物馆收藏,并指导该博物馆开展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和专题展览筹备工作。2024年3月,张显球经过鉴定,表示佛山市三水发现的鱼类化石名为“洞庭鳜鱼”化石,距今已6000万年。
张显球曾获评为“2007年中国百名最具影响力焦点人物”和“2010年度全国行业百佳新闻人物以及“2015全国行业百名杰出风云人物”等荣誉称号。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58年,张显球进入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古生物地层学专业,为期六年。
工作经历
1964年,张显球在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后,获分配到广东省地质局研究队。1971年6月,张显球调入第十二石油普查勘探大队(前身为广东省地质局735地质队),从此一直致力于华南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和地层古生物研究工作。也是从这时开始,张显球以三水为坐标原点,开始地质学、古生物学研究。历经40余年的探索,张显球已成为研究广东三水盆地、南雄盆地等多个盆地地质及古生物领域方面的资深权威专家。期间,张显球曾历任地质调查组组长、普查分队及地层古生物研究室技术负责人、广东省1/5万区域地质调查图幅评委及专业评审员、中国国家诗书画院名誉主席、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名誉主席、中国现代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
2008年,张显球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河口河堤附近发现一窝保存完整的圆形恐龙蛋化石,距今约有7000万年。从2010年开始,张显球用两年时间相继完成了南雄盆地地质图和三水盆地地质图的编绘工作,这是目前世界上对南雄盆地和三水盆地描述得最精密、周详的地质图。
2011年,张显球和王永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等专家在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大涡村附近做地质踏勘。2018年3月,针对三水地质爱好者赵灿辉在三水盆地西部的四会大沙发现多块疑似“木化石”一事,张显球鉴定后表示,这是三水盆地首次发现的木化石,来自七千多万年前。
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博物馆启动古生物化石征集工作,张显球把收藏多年的在三水盆地发现的160多件古生物化石移交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博物馆收藏。这批化石种类丰富,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等脊椎动物各主要门类,以及昆虫类、螺类、植物等。同进,张显球指导三水区博物馆,开展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和专题展览的筹备工作,向公众展示三水盆地地质变化和古生物的演变。
2021年7月,邢立达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来到肇庆市怀集县,对广州市初三学生倪子杰发现几个疑似恐龙足迹的化石进行详细研究,并利用无人机、立体扫描等手段记录足迹状况。2024年3月,张显球经过鉴定,广东省佛山市民在三水发现的鱼类化石名为“洞庭鳜鱼”化石,距今已6000万年。

社会职务
广东省1/5万区域地质调查图幅评委及专业评审员 |
中国国家诗书画院名誉主席 |
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名誉主席 |
中国现代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 |
中国地质学会会员 |
中国古生物学会会员 |
注:以上仅收录部分内容 |
研究领域
张显球长期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和地层古生物研究工作。
科研成果
张显球在三水、南雄等红层盆地做了大量的地层古生物工作,用多种手段综合研究白垩—古近系,创建三水、东莞、南雄、丹霞等盆地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序列,建立中国南方最有影响的微体古生物谱。发表论文60多篇,在职时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退休后撰写论著发表论文,编制出版南雄、三水等盆地地质图,同时接待国内外同行来广东考察,共同开展野外地质调查,有许多新发现新进展,填补多项空白,为提高广东中、新生代生物地层和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及矿产资源勘察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业绩已入编《中国名人铭鉴》等200多部典籍中。
个人作品
编绘作品
名称 | 图示 |
广东南雄盆地质图 | 
|
三水盆地地质图 | 
|
广东省白垩-古近纪沉积盆地分布图 | 
|
参上参考: |
期刊论文
年份 | 名称 | 期刊 |
2015年 | 南雄盆地上湖组坪岭段的时代探讨 | 《地层学杂志》2015年1期 |
2012年 | 粤北塘村盆地早白垩世文明司组介形类化石 | 《微体古生物学报》2012年3期 |
粤西怀集盆地白垩系马屋组的介形类化石 | 《微体古生物学报》2012年1期 |
2011年 | 广西合浦盆地晚白垩世和古新世的介形类化石 | 《微体古生物学报》2011年1期 |
2010年 | 湖南衡阳盆地岭茶地区古近纪介形类动物群 | 《古生物学报》2010年4期 |
广州龙归盆地古新世介形类动物群 | 《微体古生物学报》2010年4期 |
2009年 | 广东南雄白垩系及恐龙蛋到鸟蛋演化研究 | 《地球学报》2009年2期 |
2008年 | 广东三水盆地古近纪的介形类动物群 |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8年3期 |
广东南雄盆地罗佛寨群的介形类动物群 |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8年1期 |
2007年 | 南雄盆地武台岗白垩系与古近系界线剖面研究进展 | 《地球学报》2007年3期 |
2006年 | 南雄盆地大塘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剖面研究 | 《地层学杂志》2006年4期 |
2005年 | 记中国南方广东省南雄盆地晚白垩世一新的窃蛋龙类化石 | - |
广东南雄盆地白垩系-古近系界线 | - |
南雄盆地白垩—古近系(E/K)界线研究现状 | - |
广东河源盆地蛋化石 | 《地质通报》2005年7期 |
2004年 | 南雄盆地西部地区早第三纪地层 | 《广东地质》2000年4期 |
2002年 | 广东河源盆地红层的初步研究 | 《地层学杂志》2002年4期 |
2000年 | 南雄盆地西部地区晚白垩世地层 | 《广东地质》2000年4期 |
南雄盆地西部地区地层研究新进展 | 《广东地质》2000年1期 |
1999年 | 广东省白垩-第三纪盆地地质概况 | 《广东地质》1999年3期 |
东莞盆地白垩-早第三纪地层 | 《广东地质》1999年3期 |
注:以上内容收录部分 |
个人生活
张显球有一儿子,名为张晓军。
获得荣誉
焦点中国杂志 · 2007年中国百名最具影响力的焦点人物获奖-亚洲新闻人物协会 · 2010年度全国行业百佳新闻人物获奖-2015全国行业百名杰出风云人物获奖-2015全国行业建设最具突出贡献年度人物获奖-中国梦践行者获奖-中国改革百名精英人物金鼎奖获奖-注:以上仅收录部分内容
人物评价
历经40余年探索,张显球已成为研究广东三水盆地、南雄盆地等多个盆地地质及古生物领域方面的资深权威专
家。(佛山日报)
注释
展开[a]2013年2月19日
[b]截至2024年4月2日
[c]截至2021年5月16日
[d]截至2016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