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中国铁建由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发起成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48年7月,当时东北野战军为了支援辽沈战役,组建了铁道纵队,以抢修和保卫铁路线路。1949年5月,铁道纵队改编为铁道兵团,直属中央军委铁道部。1953年9月,铁道兵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兵种。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铁道纵队和铁道兵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部队调动、物资运输和战略转移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经济建设时期,铁道兵参与了许多重大的铁路工程,如成昆铁路、包兰铁路、贵昆铁路等,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1982年,铁道兵成建制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1984年1月1日,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1989年6月13日,铁道部、铁道部政治部作出《关于成立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的决定》(铁劳[1989]69号),自1989年7月1日起撤销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成立总公司。总公司于1990年8月28日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1999年12月1日起,总公司所属10个工程局由铁道部第十一、十二至二十工程局,更名为中铁第十一、十二至二十工程局。2000年9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总公司与铁道部脱钩,交由中央企业工委管理。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成为国务院国资委领导和管理的中央企业。
2001年,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基本建立,基本形成各负其责的法人治理结构。年内,中铁十一、十三、十四、十五、十七、十八、十九局集团公司和北京中铁建设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行。同年,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主持修建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全线开工,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建筑长度1142公里,新建铁路1110公里,由中国铁建铁一院设计,中国铁建十一至二十二局、中国铁建北京监理公司参加建设。2003年,铁道第一、第四勘察设计院和哈尔滨、上海、广州、南昌、柳州、兰州、乌鲁木齐铁路局的9个设计院、9个工程建设集团公司被划入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2004年2月,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对划转的原铁路局施工、设计单位进行整合重组,组建了中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局集团公司,调整整合了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铁道建筑研究设计院、上海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2005年,成立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创造了诸多世界领先技术。青藏铁路全线从青海省西宁市出发经格尔木到达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著名流行歌曲《天路》,“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歌颂的正是这条青藏铁路。
拉萨河勘测 铁一院 摄
2007年11月5日,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整体重组改制,独家发起设立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即“中国铁建”),在发起成立中国铁建以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主要作为中国铁建最终控制方从事财务运营管理,不再参与实际业务。中国铁建于2008年2月中标利比亚沿海铁路和利比亚南北铁路两个项目实施合同,合同总金额约26亿美元。2008年3月10日和3月13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A股代码601186、H股代码1186),首次发行A股股票募资达222.46亿元。2008年中国铁建的整体成功上市,实现了由传统的相对封闭的国有企业向国有控股的公众公司的转变和股权多元化。同年,中国铁建中标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如京沪高铁、石武客专、津秦客专、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等 ,同年公司新签合同额和收入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指标,签订了总值4231.046亿元的合同,比上一年增加了47.42%。到2008年底,在建合同总额为4710.89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45.65%。
2008年8月,中国铁建经考察论证后认为,中国隧道施工高峰期即将到来,隧道施工重型装备市场前景光明,于是投资4.34亿元在长沙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新建隧道施工重型设备项目,旗下铁建重工集团开始自主研发制造盾构机。2009年8月,中国铁建旗下重工集团打造出第一条盾构机生产线,盾构机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中国铁建实现盾构设备自主研发后,倒逼国外企业不断降低盾构机价格,从最初的每台单价过亿元,降至每台四五千万元。
全面发展
2009年之后,中国铁建积极走出国门,2010年,昆明中国铁建集团组建了海外部,同年,中国铁建联合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各出资50%共同组建中国铁建铜冠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收购加拿大初级矿业公司,获得初级矿业公司旗下厄瓜多尔东南部17个铜矿区的开发权,该项目一期可以形成6万吨每天的采选生产能力。2011年,昆明中国铁建集团实现海外营业收入1.2亿元,同年年底,中国铁建参股几内亚铁矿项目,进一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2012年2月,中国铁建集团完成对广东省属规模最大的水工企业,原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所属航盛建设集团公司100%的股权收购,由陆地向海洋进军。同年,中国铁建的招待费高达8.37亿元,居全部上市公司首位,引起舆论质疑,面对质疑,中国铁建有关负责人表示,相较于营业收入,公司“业务招待费”低于相关规定,但绝对数额确实偏高。
2014年1月,中国铁建承建的土耳其安伊高铁二期主体工程,历时八年终于完工。它不仅是中国企业在海外修建的第一条高铁,更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拿下的第一单高铁。同年11月,中国铁建中标墨西哥中部的高速铁路计划,总预算高达37亿美金。2016年,中国铁建房地产开发业务迅速发展,在18个城市获取27宗土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66%。此外,中国铁建财务实力进一步增强,经营性现金流连续3年为正,资产负债率实现三年连降。2017年12月,经国资委批准,中国铁建的最终控制方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改制后名称为中国铁道建筑有限公司,2019年1月更名为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性质为国务院国资委领导和管理的中央企业。
2020年,中国铁建第一个海外矿山投资项目——米拉多铜矿生产运营全线打通,米拉多铜矿由中国铁建和铜陵有色集团共同投资建设,这座由中国投资、设计、施工、制造、运营的铜矿,是厄瓜多尔第一座大型固体矿山开发项目,被厄瓜多尔列为国家战略项目。2021年,中国铁建5项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实现示范应用目标,并获得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实现新签合同额承揽28197亿元,营业收入破万亿,所属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铁正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入选“科改示范企业”名单。2022年,中国铁建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梦想号”入选“2022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同年,中国铁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被评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2023年5月,中国铁建大盾构品牌携全产业链产品和技术在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中国品牌博览会中央企业展区展出。7月,中国铁建承担的沙特麦加轻轨2023年朝觐运营任务完成,运送乘客215万余人次,该项目是当前全球设计运能最大、运营模式最复杂、运营任务最繁重的轨道交通项目。
中国品牌博览会中国铁建大盾构展区 图片来自: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姓名 | 职务 |
汪建平 |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庄尚标 |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 |
陈大洋 |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职工董事,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 |
刘汝臣 |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执行董事兼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 |
郜烈阳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 |
马传景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 |
赵立新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
解国光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
钱伟伦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
高级管理人员
姓名 | 职务 |
庄尚标 |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 |
王秀明 |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
汪文忠 |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 |
刘成军 |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 |
王立新 |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 |
倪真 |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 |
赵佃龙 |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 |
赵晋华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 |
孙公新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兼工程总承包部总经理 |
雷升祥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工程总承包部党委书记 |
官山月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总监 |
靖菁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兼董事会办公室主任 |
组织架构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 党委会 | 总裁及其他高管 | 办公室 |
发展规划部 |
企业管理部 |
科技创新部 |
经营部 |
董事会 | 运营管理部 |
安全监督部 |
监事会 | | 投资开发部 |
战略与投资委员会 | 财务资金部 |
审计监事部 |
法律合规部 |
提名委员会 | 信息化管理部 |
海外业务部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 | 党委组织部 |
党委工作部 |
党委巡视办 |
纪委办公室 |
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 | 信访审理室 |
执纪审查室 |
工会工作部 |
新闻中心 |
董事会办公室 |
参考资料:
主要二级单位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 |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 |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 |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 |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 |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 |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珠海) |
中国铁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 |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
中铁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沙) |
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
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长沙) |
中国铁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珠海) |
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 |
中铁建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 |
中国铁建财务有限公司(北京) |
中铁磁浮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武汉) |
中铁建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广州) |
中铁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
参考资料: |
机构业务
工程承包
工程承包是中国铁建的核心及传统产业,业务范围覆盖铁路、公路、轨道交通、水利水电、房屋建筑、市政、桥梁、隧道、机场码头建设等多个领域。工程承包的经营模式主要采用施工合同模式和融资合同模式。
投资运营
中国铁建以PPP、BOT、股权类投资等多种模式,在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片区开发、市政、铁路、环境治理等领域投资规模逐渐扩大。已构建形成“设计-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并打造“铁建高速”等系列运营品牌,逐步实现由传统建筑承包商向投资建设运营商的转型升级。
绿色环保
中国铁建根据国家重大生态环保战略和区域生态环境目标,聚焦流域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建筑垃圾资源化、抽水蓄能、海上风电、光伏、污水处理等细分领域。开展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绿色环保产业逐步成为公司新的重要增长点。绿色环保经营模式主要是通过建设绿色环保项目产生工程承包收益。
规划设计咨询
中国铁建的规划设计咨询产业主要由4家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的二级大型设计院和24家三级及以下的专业设计院(不含 4 家大型设计院的子分公司)组成,业务范围包括提供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市政、工业与民用建筑、磁悬浮、水运、水电、机场、人防等领域的规划设计咨询服务,并不断向智能交通、现代有轨电车、城市综合管廊、城市地下空间、生态环境、绿色环保等新行业新领域拓展。规划设计咨询的基本经营模式是通过市场竞争,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咨询及相关服务,运作设计总承包项目和工程总承包项目。
工业制造
中国铁建是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材料和专业设备制造服务提供商。经过多年发展,工业制造产业形成了装备制造、材料生产、混凝土PC构件生产三大业务体系。其主要业务包括制造大型养路机械、地下施工设备、轨道施工设备、混凝土施工设备、起重设备、桥梁施工设备、压实设备、混凝土制品、桥梁钢结构、道岔及弹条扣件及铁路电气化接触网导线和零部件等。
房地产开发
中国铁建是国资委明确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16家中央企业之一,业务布局主要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等城市群进行拓展。中国铁建房地产开发产业采取“以住宅开发为主,其它产业为辅”的经营模式,参与政府保障房、回购房开发建设,在做强传统住宅开发业务的同时,拓展未来社区、TOD等新兴业务领域。2022年,中国铁建房地产板块实现销售金额1,296亿元,在全国房企中排名第15位。
物资物流
中国铁建拥有遍布全国各大重要城市和物流节点城市的区域性经营网点、133万平米的物流场地、4万余延长米铁路专用线、32,550 立方米成品油储存能力,通过物流信息化、区域化、市场化服务体系,提供供应链集成服务。集团根据物资物流产业内外部两个市场的特点,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思路和经营模式。
产业金融
中国铁建构建了保险资源集中管理平台、金融租赁服务平台、产业链金融和创新金融服务平台、产业基金管理平台等金融专业平台。产业金融主要包括保险经纪、保险代理、保险公估、经营租赁、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金融科技、产业基金等多项金融产品和服务。
新兴产业
中国铁建积极探索新型轨道交通、建筑工业化、新材料、新能源、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垃圾处理等新业务领域。
科技创新
创新体系
中国铁建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3个、省部(行业)级创新平台149个、中国铁建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11个。
国家级创新平台序号 | 名称 | 平台类型 | 依托单位 |
1 | 轨道交通工程信息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2 | 国家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3 | 水下隧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4 |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5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6 | 中国铁建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中国铁建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7 |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8 |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9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10 |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
11 |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12 |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
13 |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
14 |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15 |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16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17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18 |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19 |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20 |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21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22 |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23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参考资料: |
中国铁建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序号 | 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名称 | 研究方向 | 依托单位 |
1 | BIM工程实验室 | 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施工、运维的全生命周期BIM应用技术研发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2 | 地下工程装备工程实验室 | 地下工程钻爆法智能装备、盾构(TBM)装备研发,大型盾构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3 | 高原隧道施工技术及装备研发中心 | 高原隧道施工技术、高原隧道常规施工装备研制 |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
4 | 铺架技术及装备研发中心 | 铺架技术研究,铺轨机、桥梁工程系列装备(含架设成套装备)研制,桥梁维护及快速抢修技术 |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5 | 轨道工程实验室 | 轨道设计与建造技术,新型轨道结构和产品研发,结构健康监测与评估,轨道智能建造与运维技术及装备研发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6 | 建筑工业化工程实验室 | 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工业化技术、超高层建筑与铁路客站建造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地下工程绿色建造技术 |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7 | 桥梁工程实验室 | 深水大跨桥梁建造技术、新结构桥梁建造技术、桥梁数字化建造技术、桥梁健康监测及管养技术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参考资料: |
科技成果
中国铁建在高速、高原、高寒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及建设领域确立了行业领导地位,地下水下工程建设、磁悬浮工程建设、四电系统集成等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梦想号”入选“2022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截止2022年底,中国铁建牵头承担,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3项,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52项,承担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3项。
2022 年,中国铁建获授权专利7,931件,其中发明专利1,217件。在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中,获中国专利银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5项,获奖数量居建筑央企首位。截止2023年5月,中国铁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87项,其中科技进步奖86项,技术发明奖2项;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50项;主持和参与国际标准16项、国家标准121项、行业标准236项;获得省部级工法4344项;拥有有效专利31479件,其中国外专利99件、发明专利5282件;获中国专利奖54项,其中金奖1项、银奖6项、优秀奖47项。
机构文化
企业标志

中国铁建的标志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一个蓝色的地球,一个红色的CRCC字样,和一个灰色的中国铁建字样,这三个部分表达了中国铁建的整体形象和理念。地球代表了中国铁建的国际视野和发展空间,显示了中国铁建在全球基建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影响力。地球上的经纬线也寓意着中国铁建的企业使命,即编织大地经纬,成就美好未来。CRCC是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的英文缩写,像一列高速列车,展现动感和速度,CRCC的倾斜角度也增加了标志的活力和张力。
愿景和价值观
中国铁建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世界上最受信赖的综合性建设产业集团”。中国铁建的核心价值观是“以诚信为立身之本,以创新为发展之源,以精品为竞争之要,以人品为合作之基”
卡通形象
中国铁建的卡通形象是“福鹿娃”,于2017年12月25日发布,由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建筑工程公司制作。形象本身是一只寓意福运的鹿娃,又喻指中国铁建的行业属性,鹿角使用了中国铁建英文简称CRCC的变体,身上的铁轨形似绶带。
福鹿娃



社会责任
社会公益
中国铁建参与了冬奥会、疫情防控等重大工程和公益事业并鼓励员工参加志愿服务,组织各类支教、环保、关爱老人等活动。2022年,公司共捐赠6837.02万元,开展社会公益活动4118次,志愿者达24175人次。公司在海外经营中,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与当地社区和睦相处,投身当地公益事业。
乡村振兴
中国铁建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公司总部和相关单位分别帮扶3个县和29个县乡镇村,共派出挂职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50人、工作队16个,共投入无偿帮扶资金3,657.02万元,购买脱贫地区农副产品3,946.76万元,物资折款12.6万元;另外引进帮扶资金(含招商引资)2,461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1,077.9万元,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公司引进帮扶项目或企业30余个,建立帮扶车间10个,帮助转移和吸纳就业4,555人。为张家口市万全区包装一批基础建设类投资开发项目,引进华中农业大学板蓝根青菜(油松1号)育种种植项目;在尚义县继续建立无公害小杂粮种植基地、打造“光伏产业+原生态养殖”绿色产业,建设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在青海省甘德县建设规模化牦牛养殖基地,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公司用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培训县乡村基层干部560人,乡村振兴带头人67人,专业技术人才5,144人。安排张家口市万全区18名青年干部到所属6家单位交流学习,挂实职1年。
环境保护
中国铁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环保管理体系,推进项目现场节能环保6个方面82条标准化清单管理,组织环境保护问题大排查,召开问题督导会,排查发现环境风险点10351项,整改完成率100%。并通过开展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环保公益活动等,向员工普及环境知识及信息。
中国铁建成立以公司两位主管领导为组长的“碳达降、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双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运营管理部。公司践行“生态铁建、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和完善施工的相关制度,注重科学管理和创新技术,把“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贯穿于项目施工全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
中国铁建遵守项目所在地法律,加强生态保护,开展生态修复,为保护生物的繁衍空间提供支持。例如,由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建的新疆和若铁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骆驼时常出没,项目采用以桥代路,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等针对性措施,既有效解决风沙危害,又保护野骆驼赖以生存的家园。2022年,公司临时施工用地100%复耕或绿化。
机构荣誉
榜单 | 年份 | 排名 | 评选机构 |
中国500强 | 2010 | 4 | 《财富》杂志 |
2011 | 5 |
2012 | 7 |
2013 | 6 |
2014 | 6 |
2015 | 8 |
2016 | 10 |
世界500强 | 2017 | 58 |
2018 | 58 |
2019 | 59 |
2020 | 54 |
2021 | 42 |
2022 | 39 |
全球250家最大承包商 | 2020 | 3 | 《工程新闻纪录》(ENR)杂志 |
2021 | 3 |
2022 | 3 |
全球工程设计企业150强 | 2020 | 14 |
2021 | 14 |
2022 | 14 |
全球品牌价值500强 | 2022 | 96 | BrandFinance |
注释
[a]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由中国铁建铁一院设计,铁道兵七师、十师参加建设,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7月交付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