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私立东陆大学时期
1915年,全国教育行政会议召开,云南代表所拟计划案内,首次提出本省自办大学的建议,此为云南议立大学之始。1919年,唐继尧云南自行筹办大学,已成定局。1922年3月,唐继尧重秉滇政,旋即仍命王九龄、董泽重操筹备大学事宜,同年7月1日,复将筹备处重设于省署东侧、平正街双塔寺省立工业学校内。此时,唐继尧正式任命董泽为大学筹备处长,并先后聘请滇中名流,各界要员23人为筹备员,8月中旬,《大纲》经省长唐继尧批准执行,是为创办东陆大学的纲领性文件。1922年11月,筹备处投票选举唐继尧、王九龄为大学名誉校长,董泽为校长。12月8日,云南省长公署正式批准大学成立,启用信印。同日,唐继尧函聘董泽为首任校长。同日,董泽就东陆大学校长职,正式以校长身份视事。

省立东陆大学时期
私立东陆大学更名为1934年9月,改称省立东陆大学。
1932年,东陆大学将云南省立师范学院并入,增设教育学院。共有文学院(政治经济、法律系)、工学院(土木、矿冶系)、教育学院三个学院。
省立云南大学时期
1934年9月,省立东陆大学改称省立云南大学
•1937年,熊庆来受聘出任云南大学校长
国立云南大学时期
1938年,省立云南大学更名为国立云南大学。其中,1939年建立了农学院并开始招生,1944年创办航空系等;到1946年发展为5个学院、18个系、3个专修科、2个研究室,还开设了凤凰山天文台、附中、先修班、附属医院、疗养院、农场、林场等机构,是抗战时期西南地区学科门类较为齐备的一所高等院校。
19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被美国国务院指定为中美交流留学生的5所大学之一。
云南大学
1950年,国立云南大学更名为云南大学,隶属于中央高等教育部。
1951年至1958年期间,云南大学的院系调整主要是将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分别独立为昆明工学院(今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学院(今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农林学院(今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将航空系并入四川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园艺系和桑蚕系并入西南农学院,法律系和政治系并入西南政法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并入重庆建筑学院、四川大学,铁道管理专业并入北京铁道学院、中南土木建筑学院。院系调整后,云南大学设有文、理2科,6个系。
1958年8月,云南大学从中央高等教育部划归云南省政府管辖。
1978年,云南大学恢复招生,被国务院列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同年8月,云南大学成立函授部,之后与夜大学、函授夜大部合并为成人教育学院。
1997年,云南大学正式被列入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04年,云南大学成为教育部和云南省政府共建的重点高校;2012年,云南大学先后入选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实施院校;2017年,云南大学被评为国家首批“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2018年,经教育部审批,云南大学再次入选省部共建高校(共有14所高校入选)。2022年,云南大学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规模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6月,云南大学共设立28个学院、84个本科专业。
学院名称 | 本科专业名称 |
法学院 | 法学 |
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 财务管理 |
工商管理 |
旅游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 |
物流管理 |
会计学 |
政府管理学院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行政管理 |
哲学 |
历史与档案学院 | 历史学 |
档案学 |
信息资源管理 |
经济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金融学 |
经济学 |
财政学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新闻学院 | 新闻学 |
广播电视学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民族学 |
社会工作 |
社会学 |
外国语学院 | 法语 |
日语 |
英语 |
泰语 |
越南语 |
缅甸语 |
印地语 |
马来语 |
僧伽罗语 |
孟加拉语 |
柬埔寨语 |
尼泊尔语 |
老挝语 |
艺术与设计学院/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 绘画 |
美术学 |
音乐学 |
视觉传达设计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环境设计 |
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 舞蹈学 |
本表数据来源截至2023年6月 |
师资力量
截止2023年6月,云南大学共有教职员工数量3000余人,有院士12人(含双聘),长江、杰青、优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近80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4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6人。
院士类别 | 名字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景、朱有勇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方精云、张克勤、张亚平、周俊 |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 吕正红 |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 Gehan Amaratunga |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 方精云 |
欧洲科学院院士、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 | Francois Maria L. Peeters |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 张虎才 |
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 喻辉 |
称号 | 名字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陈景、于黎 |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 张洪彬、郑洪波、崔运武 |
全国教学名师 | 崔运武、田卫民 |
教学建设
截止至2023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68个,12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专业“菁英班”,10个专业“卓越班”,2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4门省部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人文科学概论、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民族政治学、旅游经济学、生态旅游、普通生态学、动物生物学、人类生态学、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软件工程。
省部级精品课程:中国民族史 、人文科学概论 、中国儒学导论 、应用电视学、传播学引论、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民族政治学、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科技档案管理学 、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 旅游学概论、 旅游经济学、生态旅游 、管理学 、语言学概论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论 、植物生物学 、普通生态学、 动物生物学 、 遗传学 、人类生态学 、细胞生物学 、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 、食品化学 、数学分析、动力气象学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信号与系统、数据库概论、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原理 、操作系统原理 、大学体育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少数民族节庆活动融合报道虚拟仿真教学项目、个案工作、数学分析、自然地理学、应用回归分析、城市经济学、国学与现代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
国家特色专业:环境科学、化学、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治学与行政学、大气科学、生态学、新闻学、网络工程、旅游管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制药工程、城乡规划、金融学、社会工作、网络空间安全、生物技术、体育教育、日语、印地语、天文学、广播电视学、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绘画、环境设计、地理科学、大气科学、会计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学、视觉传达设计、行政管理、法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化学、历史学、档案学、民族学、软件工程、生态学、统计学、缅甸语、汉语言文学、新闻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学科: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物理学、财务管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土木工程、财政学、社会学、数字媒体技术、植物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法语、泰语、数理基础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音乐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与计算科学、美术学、地质学、哲学
学科建设
云南大学拥有本科专业82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4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26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1个、博士学位授权130个,拥有世界一流学科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截至2022年3月)
硕士一级学科学位:理论经济学、中国史、信息与通信工程、教育学、美术学、应用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法学、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新闻传播学、生态学、政治学、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统计学、社会学、地理学、工商管理、控制科学与工程、天文学、民族学、大气科学、公共管理、土木工程、地质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生物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软件工程、城乡规划学、中国语言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哲学、艺术学理论、网络空间安全、作物学、药学
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民族学、数学、中国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天文学、生物学、物理学、生态学、地理学、理论经济学、化学、统计学、大气科学、政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法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社会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民族学、生态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民族学、生态学、专门史、微生物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民族学、中国学、数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生态学、统计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系统科学、物理学、公共管理学、地理学、社会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校交流
云南大学先后与100多所国际高校和机构开展了合作交流,包括与东京大学、温莎大学等33所高水平大学联合开展培养项目,与剑桥大学、欧洲南方天文台、耶鲁大学等29所大学和国际学术组织开展科研合作,留学生生源国数量达70个,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全覆盖,是教育部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构建有10个非通用语种和国际中文为基础的“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有覆盖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为完备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和新型特色智库体系。作为永久秘书长单位发起成立涵盖16个南亚东南亚国家120余所高校的“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截至2023年6月)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学校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察站,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科学决策咨询研究中心,还有实验动物中心、先进计算中心、电镜中心、1.6米多通道测光巡天望远镜等一批重大科研设施平台。(截至2023年6月)
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天文台-云南大学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国家CDIO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数据截至2023年6月)
学术成果
云南大学拥有国家级科研项目12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同时20余篇论文发表于《Nature》《Science》和《中国社会科学》。(数据截至2023年6月)
国家级科研项目: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的项目、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124个项目。
学术刊物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38年,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云南省最早创刊的自然科学类连续出版刊物。目前,该刊为双月刊,中国及国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电子与信息科学、物理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发表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新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学术动态等。截止2020年12月,该刊连续20多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8月创刊,是由云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该刊为双月刊,全年6期,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及国际问题等栏目。
该刊先后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武汉大学)、云南省优秀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民族地区十佳学报等。其中,“外国哲学”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的特色栏目。
《思想战线》,前身《东陆校刊》,1923年创刊,后经相关部门同意改名为《思想战线》,是由云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双月期刊,1975年起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该刊以云南边疆区位与民族学、人类学研究资源、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和重大现实问题为主,逐渐成为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图书馆等重要国际图书刊物收藏机构的重要上架期刊。2012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学术资助期刊”行列;2019年,获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优秀”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89年创刊,是由云南大学主办的双月期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管单位为云南省教育厅。
馆藏资源
截止2023年6月,云南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以东陆馆和呈贡馆为主馆。东陆校区图书馆是由邵逸夫于1989年捐资兴建,故又称“逸夫楼”。呈贡校区图书馆于2014年建成使用。
云南大学图书馆共有纸质文献3790953册,电子图书近158万册,电子期刊320987册,中外文数据库123个,并有多个自建数据库,图书馆馆藏以生物生态学、历史学、民族学以及地方民族文献为特色,同时还有由日本科学协会捐赠的20万册日文图书。

校园文化
校训

东陆大学创建之初,创始人唐继尧作出了八字校训:自尊、致知、正义、力行。
自尊意指心态,致知谈求学,正义讲道德,力行重实践。
致知指良知,子与有言,立乎其大。大者先立,天君自泰。何以致之,在致良知。良知吾心,吾心乃师。
正义指履蹈正谊,罔涉回邪。耿介拨俗,尽扫浮夸。廉隅外砺,诗书内华。不折不挠,凛然孔嘉。
力行指非知之艰,行之维艰。知行合一,允矣名言。庄敬曰强,同撑大厦,愿持此言,质诸天下。
这八字校训,“自尊”谓心态,“致知”求学,“正义”谈道德,“力行”求实践,其下的四首四言诗,系唐氏之注也。
校徽

云南大学校徽以圆形为盾形,不封口,以示“开放”;同时以会泽院线描图案中之梯级;整个图案为海蓝色,寄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意。
校歌
《云南大学校歌》
赵元任作曲,熊庆来作词
太华巍巍,拔海千寻;
滇池淼淼,万山为襟。
卓哉吾校,其与同高深。
北极低悬赤道近,
节候宜物复宜人。
四时读书好,
探研境界更无垠。
努力求新,以作我民;
努力求真,文明允臻。
以作我民,文明允臻。
校区概况
云南大学有东陆校区和呈贡校区两个校区,其中,东陆校区始建于1922年,呈贡校区2010年开始投入使用。
东陆校区
东陆校区主要有文学院、历史与档案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医学院、发展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院、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文化发展研究院、能源研究院、滇池学院,以及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滇西发展研究中心等。

呈贡校区
呈贡校区有法学院、新闻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政府管理学院、体育学院、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软件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与天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教学建筑。

校园风貌
会泽院
会泽院占地面积2484.05平方米,建筑面积3953.49平方米。文物构成由会泽院、《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铜碑、九十五级台阶及西式喷水池组成。2019年10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公布名单显示,云南大学会泽院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贡院
云南贡院坐落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内。贡院门口的原有的街道称贡院街,登贡院坡修长的石级称龙门路。贡院街上原有座石桥,是从城内到贡院的要道,称龙门桥。贡院西边直至大西门,是当年应考生员云集的地方至公堂是贡院建筑群的中心,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建筑格局上,原有的至公堂、明远楼、衡鉴堂同在一条中轴线上。

映秋院
映秋院由古建筑学家、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梁思成及夫人林徽因主持设计。映秋院建筑总面积1796.3平方米,由主楼、泽清堂和回廊三部分组成。映秋院总体样貌为四合院式建筑,东为走廊,其余3面为楼房,内有走道东北设月门,西南有3层瞭望塔楼。映秋院建筑设计中屋顶形式较多,其中四合院的主体部分为悬山顶,东部走廊为卷棚顶,西南塔楼为四角攒尖顶。屋顶设计采取琉璃瓦形式,无装饰。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名誉校长 | 张亚平 |
党委书记 | 林文勋 |
校长 | 方精云 |
党委副书记 | 陈华仙 、吴建德 |
副校长 | 赵琦华 、 刘波、胡金明、陈克清、廖炼忠 、吴涧 |
纪委书记 | 朱宏 |
校党委常委 | 林文勋 、陈华仙 、吴建德、朱宏 、刘波、胡金明 、陈克清 、廖炼忠 、吴涧 、郭磊 、柳树 、高小秦 、段兴武 |
副校级领导 | 王昆华 |
校长助理 | 舒绍福(挂职)" |
历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任职时间 |
云南大学校长 | 杨光俊 | 1983 年 10 月—1992 年 7 月 |
朱维华 | 1996年7月—2001年2月 |
何天淳 | 2007年12月—2013年1月 |
林文勋 | 2013 年 4 月—2019 年 4 月 |
方精云 | 2019 年 4 月至今 |
王学仁 | 1992 年 7 月—1996 年 7 月 |
赵季 | 1980年11月—1983年10月 |
刘披云 | 1978年1月—1979年9月 |
胡泮生 | 1964年12月——1977年 |
高治国 | 1960年—1964年12月 |
省立东陆大学、省立云南大学校长 | 何瑶 | 1932年—1937年 |
临时校务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 | 秦瓒 | 1950年1月—1951年10月 |
省立东陆大学校长 | 华秀升 | 1930-1932年 |
私立东陆大学校长 | 董泽 | 1922-1930年 |
云南大学校长 | 熊庆来 | 1937年—1949 |
云南大学校长 | 李广田 | 1957年5月——1960年 |
云南大学校长 | 周保中 | 1951年10月—1957年5月 |
云南大学党委书记 | 林文勋 | 2019 年 4 月至今 |
刘绍怀 | 2007.12-2014.12 |
卢云伍 | 2004.9-2007.12 |
高发元 | 1996.6-2004.9 |
王广宪 | 1987.2—1990.3 |
林亮 | 1980.11-1982.6 |
刘披云 | 1978.1-1979.9 |
胡泮生 | 1964.12-1977 |
高治国 | 1960.1-1964.12 |
李书成 | 1956.3—1960.1 |
中共云南大学支部书记 | 杨叔修 | 1952年 4 月-1952 年 10 月 |
中共云南大学支部书记、总支书记 | 方仲伯 | 1953.3—1955.6 |
中共云南大学支部书记 | 周玺 | 1952.10-1953.3 |
云南大学党委书记 | 吴道源 | 1983.10-1987.2 |
云南大学党委书记 | 吴家仁 | 1990.3—1996.6 |
云南大学党委书记 | 杨林 | 2014.12-2019.4 |
数据来自于云南大学 |
知名校友
领域 | 校友名字 | 简介 |
科教领域 | 张国成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孙汉董 | 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年毕业; |
胡永康 | 中国工程院院士,1961年毕业; |
刘尧汉 |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1947年毕业; |
徐祖耀 | 中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毕业; |
殷之文 | 中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毕业; |
张文勋 | 张文勋,著名文艺理论家,1953年毕业; |
陈景 | 中国工程院院士,1958年毕业; |
戴永年 | 中国科学院院士,1951年毕业; |
文化体育领域 | 张文勋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商业领域 | 管乔中 | 香港科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云南大学董事会常务董事; |
段秋骏 | ,云南优壹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云南大学企业家校友会副会长、云南大学特聘创业导师; |
刘胡乐 | 云南刘胡乐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国家一级律师; |
陈鸿睿 | 九机网CEO、第六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获得者; |
郭恒友 | 佳盛集团董事长; |
以上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