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2年9月-1987年7月:内蒙古医学院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
1992年9月-1995年7月: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获医学硕士学位。
2001年9月-2005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获医学博士学位。
2010年3月-2010年9月: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痒觉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Itch,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School of Medicine Pain Center),研究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87.08-1992.09: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职工医院内科、皮肤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
1995.12-1999.07:北京军区总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
1999.08-2003.07: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
2003.08-至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2012.10-至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副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参加教育部振兴计划985基金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课题及多项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药物研究,参与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多项皮肤病(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斑贴试验)诊疗指南的制定。在国际上首次证明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可有效控制敏感性皮肤综合征,国际合作制定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标准及建立慢性瘙痒小鼠模型。较早研究并提出IL-4是遗传过敏性皮炎重要致病因子。
论文著作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译我国第一本《瘙痒》专著及第一本《实用精神皮肤病学》专著,参编皮肤性病学等学术专著8部。
获得荣誉
论文曾获北京医科大学胡传揆-小川科学研究三等奖。
社会任职
北京医学会过敏变态反应学分会常委,
北京医师协会医疗美容专科医师分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治疗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过敏与临床免疫亚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皮肤过敏性疾病学组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委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委。
曾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委员会免疫学组委员,
中国性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2008-2013),
中国性学会性传播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201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