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的红星(英文名:Sparking Red Star)是由李俊、李昂执导, 王愿坚、陆柱国编剧,祝新运、刘江、刘继忠、高保成主演的红色儿童电影,1974年10月1日在中国上映。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闪闪的红星的:影片剧情、角色介绍、电影制作、主题与亮点、影片影响、获奖信息、电影评价、衍生作品等介绍

中文名

闪闪的红星

英文名

Sparking Red Star

语言

普通话

影片片长

100分钟

导演

李俊、李昂

主演

祝新运、刘江、刘继忠、高保成

编剧

王愿坚、陆柱国、李心田

摄影

蔡继渭、曹进云

美术

任回兴、张征

配乐

作曲:傅庚辰

出品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

制片国家/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映时间

1974年10月1日

简介

影片改编自李心田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1931年,红军解放柳溪镇并在此地建立了红色政权。红军潘行义战中受伤但将麻药让给其他伤员行为,让他的儿子潘冬子很感动。1934年,红军撤离柳溪镇时潘行义留给潘冬子一颗闪闪的红星。由于这颗闪闪的红星的鼓励,潘冬子做了一系列协助游击队的事情,还杀死了柳溪镇地主胡汉三。1938年,潘冬子加入了抗日红军的队伍,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

1974年初秋,《闪闪的红星》被确定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电影上映后收获了极高的热度,由于当时年代的硬件设施不足以支持如此大的人流量,导致电影不得不改期上映,并最终收获了80万元票房。

影片剧情

1931年,柳溪镇处于地主胡汉三(刘江饰)统治下。这天潘冬子(祝新运饰)经过胡汉三门前时被胡汉三抓住,对他进行拷打逼他说出他在赤卫队的父亲潘行义(赵汝平饰)的下落。红军在潘行义引导下来到了柳溪镇,在此地建立了工农政权。红军救出了被胡汉三绑架的潘冬子,潘冬子参加了儿童团员。

柳溪镇迎来了短暂的和平。一天晚上,潘冬子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时,发现了准备逃跑的胡汉三。他试图抓住胡汉三,咬住胡汉三的胳膊不让他逃跑。但作为小孩子的潘冬子力量有限,胡汉三还是逃跑了。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潘行义所在的赤卫队与主力红军一起,在虎头猱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抵抗。战斗中潘行义腿部受伤,但此时麻药数量不足,于是潘行义主动将麻药让给其他伤员,这让潘冬子非常感动。伤好后潘行义加入了红军,参加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斗争失败,军队被迫转移长征,潘行义在临行前给潘冬子了一颗闪闪的红星。

红军离开了柳溪镇,胡汉三的势力又开始猖獗。潘冬子和母亲(李雪红饰)只能逃跑到山上暂住,她向潘冬子许诺,映山红开时爸爸就会回来。不久后,红军干部吴修竹(薄贯君饰)向母女二人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毛泽东重新领导红军,于是母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人下山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村民,结果正好碰上国民党军队,母亲留下来给大家断后,最终死在了烈火中。

闪闪的红星

母亲的离开坚定了潘冬子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之后,游击战中潘冬子砍断了吊桥的绳子,阻断了敌军的来路。另一边,胡汉三封住了村子,克扣山中的米盐,于是潘冬子想办法将盐化成水运给了游击队。他在米铺打工时发现了米铺老板勾结胡汉三,将米偷偷卖给敌军。于是潘冬子在深夜悄悄潜入胡汉三家,杀死了睡梦中的胡汉三。

1938年,红军准备奔赴前线。这时正是映山红开花的时节,潘行义回来将闪闪的红星授予潘冬子,潘冬子正式加入红军行列。

闪闪的红星

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闪闪的红星潘冬子祝新运饰作为一名红军后代,他在与胡汉三斗智斗勇、协助游击队作战后成为了一名英勇机智的红军战士。他是一个天真、纯粹的人,嫉恶如仇,并且富有革命主义的情怀闪闪的红星胡汉三刘江饰柳溪镇的地主土豪,打压当地百姓,面容和善但内藏杀机,甚至睡觉也在想把共产党斩尽杀绝。一直与潘冬子作对,最后被潘冬子杀死。经典台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闪闪的红星潘行义赵汝平饰受环境所迫参加赤卫军,后来加入了红军,给潘冬子精神上的鼓励,坚定他走革命的道路,是一个顽强勇敢的人闪闪的红星椿伢子刘继忠饰潘冬子好友,帮助潘冬子完成许多协助游击队的事情闪闪的红星潘冬子母亲李雪红饰共产党员,向民众宣传党的精神,为保护民众而牺牲

电影制作

灵感来源

1973年,“样板戏”已无法符合大众口味,因此故事片电影开始逐渐恢复,有了更大的创作自由度。。

人物原型

小说作者李心田是部队文化速成中学的教员。其中有一位江西革命根据地的老红军,在出征前给家人留下一顶帽子,战争中与家人失去联系,战争后家人通过这顶帽子与老红军相认,这就是《闪闪的红星》故事的原型。此外,还有很多故事的细节非常打动李心田,他对学生们进行父母的故事进行了编采,并且以他们的故事作为原型创作出了《闪闪的红星》。

剧本创作

该片的剧本是以人物为核心的剧本。原定的剧本中还有“中潘冬子”、“大潘冬子”和“胡汉三之子”几个形象,但最终删减成为了以“小潘冬子”为核心的故事,把“小潘冬子”作为男一号,保证抒革命情、阶级情,塑造完整的、光辉的、没有缺点的儿童团员形象。因此影片中的矛盾点也相应的进行了调整,由原先的潘冬子与潘行义之间的情感连接改为了与胡汉三之间的斗争作为主要看点。比如影片一开始的片段中,原来的设计是与胡汉三之子的斗争直接改成了与胡汉三本人。同时在设计时,影片不惜牺牲角色天真的天性也要突出将人物设计的思想觉悟很高,比如潘冬子母亲牺牲时,将潘冬子的台词由“妈妈”改为“妈妈是党的人,不能让群众吃亏!”最后拍摄时祝新运的灵动的演技弥补了这部分内容的不足。

选角故事

该片的儿童演员由副导演师伟亲自挑选。挑选时师伟几乎跑遍了北京各个区的小学,终于看中了刘继忠的活泼可爱,认为他是最符合椿伢子人设的扮演者。而潘冬子作为该片的主角,所以他的扮演者挑选更为严苛。这时正值六一儿童节,师伟就到处观看表演活动,最终把目光锁定在两个孩子身上。一个是洪剑涛,虽然他很有表演天赋,但他当时年龄尚小;另一个是祝新运,他的机灵打动了师伟,同时师伟的朋友也向他推荐了祝新运。最终祝新运在八一制片厂摄制组面前表演朗诵节目,导演李俊当场敲定他作为潘冬子的扮演者。

角色塑造

影片当时的拍摄都是非常真实的拍摄,小演员祝新运为了能够演好角色学会了劈柴、担柴、扛枪。表演艺术家刘江为了塑造好胡汉三这个角色,查阅并研究了相关资料,还进行了类似人物的生活观察。比如将东北还乡团的暴行、广西土匪的形象作为塑造人物的依据,最后塑造出的人物是面容和善,内藏杀机的。他本人认为,“我演的胡汉三比任何人都凶、都狠。”

拍摄花絮

由于祝新运年纪很小,刚开始拍摄时并不能入戏。于是师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带他入戏,但是他始终不能进入状态。这次事情后祝新运被导演们训骂。于是之后他拍戏的感觉越来越好,后面甚至不需要眼药水就可以拍摄哭戏。

影片中有一段戏的内容是潘冬子骑在胡汉三身上并咬他一口。拍摄前祝新运还在担心会不会把刘江咬坏,真正拍摄时他却狠狠咬了刘江一口。刘江疼得哇哇大叫,导演却误以为他演技非常好。

拍摄风波

1973年9月到11月,摄制组在江西鹅湖完成了外景的拍摄,随后准备返回北京进行内景拍摄。1974 年 2 月重新构建了主创团队,导演李俊重新进组并且再次回到江西鹅湖进行外景拍摄。此时正值四月,拍摄比第一次更加顺利且画面更加好看。

主题与亮点

精神内涵

影片讲述了许多革命者的光荣事迹,除了主角潘冬子勇敢善良,还展现了其他革命先辈不畏强敌的斗争决心。故事发生了江西,那里是中国红色革命的发源地。通过影片刻画的几位革命英雄的光辉事迹,可以反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群众面对强敌不怕困难、顽强拼搏、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作风,是一种宝贵的苏区精神。

其中包括坚定革命信念、一心为人民、大公无私勇于奉献和苦中作乐艰苦奋斗。影片中闪闪的红星一直作为引导潘冬子成为一名革命斗士的信念支撑,引导他坚定的加入红军的行列。影片中表现中国共产党向着人民将人民浓缩成了潘冬子这个个体的形象,受着影片中各个革命党员的照顾。大公无私是中国共产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甚至还会向潘行义那样将仅存的麻药让给战友。在面对胡汉三封山物资短缺的艰苦时期,潘冬子主动想办法为部队送盐,是一种以苦为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影片风格

该片采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风格。但是依旧延续了“十七年电影”的艺术美学风格和表现阶级斗争的主题思想,影片多强化阶级斗争和树立高大全的形象。在此背景条件下创作出来的《闪闪的红星》,其现实主义体现在故事发生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前后,是基于真实的历史事件经过改编演化成为的故事;其浪漫主义体现在片中塑造出来的人物都是非常理想化的,集许多优良品质于一身。

电影音乐

歌名

作曲

演唱者

定位

红星歌

傅庚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业余童声合唱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

主题曲

映山红

邓玉华

插曲

红星照我去战斗

李双江

插曲

《红星歌》作为电影的主题曲,带给观众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影片中《红星歌》一共出现了三次,它的歌词简单易懂、朗朗上口,旋律轻快、深入人心。第一次出现在影片的第7分钟,这里主要用来深化情感和升华主题,通过声音传递和揭示内心的感情,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氛围。第二次出现在第31分钟,潘冬子想象出父亲潘行义归来的场景,在深化主题的同时让影片更有节奏感,同时将影片情感推向高潮。第三次出现在第99分钟片尾处,此时正是红军胜利之时,歌曲营造出此时喜悦的氛围,加入成人复调的混声合唱,让歌曲听起来更加斗志昂扬、振奋人心,将影片情绪推向最高点。

《映山红》是一首江西民歌,歌曲演唱速度适中、曲调优柔绵长、歌词感人至深,表现出了人民群众对于红军的支持与信赖。歌曲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影片的第29分钟,潘冬子母子二人希望父亲及红军归来。其中歌词与画面中开满山坡的映山红相照应,缓慢的节奏还能给观众想象空间,让电影更加立体。第二次出现在影片的第43分钟,潘冬子母亲牺牲时演唱。歌曲中加入了号角声和冲锋号声,展现了此时正是一场革命斗争,塑造了母亲及其代表的整个革命团体的高尚品德。并且此事坚定了潘冬子成为红军的信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红星照我去战斗》出现在电影的第131分钟,采用了江西采茶戏的音调。歌曲出现时相对应的画面是江景的空镜,所描绘的画面与歌词相匹配,打造出一份安静祥和的气氛。歌曲为革命人打造出一种朴实的滤镜形象,尤其是影片中的主角潘冬子,让他的形象更接地气。

影片影响

文艺影响

影片作为文革时期上映的电影,在当时取得了比同为样板戏电影的《智取威虎山》更高的热度。影片上映时观影人数过高导致电影院不得不取消放映,截至当时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卖座的电影。在文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闪闪的红星》既符合大形势中电影的教化作用,又可以带给观众不同于其他样板戏非常独特的体验,是一种新鲜的娱乐形式。

社会影响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是《闪闪的红星》里的经典台词,在影片中出现在胡汉三被当地群众打压后,觉得自己还有机会东山再起,由此说出的台词。如今在各大影视作品中以及网络聊天中作为热词出现,被奉为经典。

花儿乐队2005年发行的专辑《花季王朝》中收录了一首歌曲《嘻唰唰》,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请你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闪闪红星里面的记载,变成此时对白”,这里借用了电影中的胡汉三的台词“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获奖信息

获奖名称

获奖情况

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

二等奖

参考资料:

电影评价

由于文革时期的特殊性,当时的文章评价都是好坏一边倒,因此《闪闪的红星》上映后收到了《红旗》《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杂志上大面积的赞颂文章。虽然影片在剧本编排上有小孩子做出成人思维的决断的非议,但是由于影片作为第一批故事片中的军旅题材,占领了题材上的优势,民众出于崇拜将军事题材置于上首。

该片导演李俊对影片的评价是,电影比较好地塑造了人物,除潘冬子给观众留有较深的印象外,椿伢子、母亲、宋大爹、胡汉三等正反面人物形象也塑造得比较成功;影片的故事情节从正、反面人物身上贯穿了辩证的矛盾关系,情节紧张,观众爱看;创作方法上采取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历史,又让人物充满了理想,使观众从而受到鼓舞。

邱沄认为,这部电影表达出了人民群众对于党、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都是岁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它们内容丰富、耐人寻味。再优秀的作品,如果大众欣赏不了,大众不接受它,那也只能失去意义。电影《闪闪的红星》内容浅显易懂,不论是学富五车的博士还是农村老头老太太,只要大家观看都是能够欣然接受的,这大概也是《闪闪的红星》多年来经久不衰的缘由之一了。

衍生作品

动画片

《闪闪的红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和深圳方块动漫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红色经典动画电影,于2007年10月1日在中国上映。该片改编自电影版《闪闪的红星》,相较于电影版,动画版加入更多现代戏剧元素,丰富了原著的情节,以活泼生动的动画表达,进一步传承独特可贵的励志精神。

芭蕾舞剧

2018年10月24至28日,上海芭蕾舞团携原创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世界首演亮相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舞剧保留了电影中《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红星歌》这三首歌曲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性的创作,让乐曲既保留电影中的鼓舞人心的力量,有与芭蕾舞曲巧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