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三门峡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全县总面积4004平方千米,下辖18个乡(镇),县政府驻地城关镇。截止2020年11月1日,全县常住人口31.7万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卢氏县的:地名由来、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人口、政治、经济、人文、社会事业、交通、风景名胜、人物、政区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卢氏县

英文名

Lshi County

简称

面积

4004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河南省西部

地理坐标

北纬33°33′-34°23′、东经110°35′-111°22′

所属省级行政区

河南省

所属市

三门峡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19个乡、镇

行政区划代码

411224

人口

31.7万人(2021年末常住人口)

GDP

129.63亿元(2021年)

著名景点

豫西大峡谷风景区、双龙湾景区、豫西百草园景区

邮政编码

472200

政府驻地

城关镇龙山路中段

电话区号

0398

政府官方网站

https://www.lushixian.gov.cn/index.html外链

简介

卢氏县处于秦岭向东的余脉延伸带上,以中山、低山、丘陵和河谷盆地组成。南北横跨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上,北部属于黄河流域,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南部属于长江流域,为亚热带气候。卢氏县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上,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卢氏县于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县,属新设的弘农郡。随着朝代更替,行政隶属多有变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属河南省洛阳专员公署。1986年4月三门峡市升级为地级市,卢氏县归属三门峡市所辖。主要旅游景点有豫西大峡谷风景区、豫西百草园景区和双龙湾景区等4A级景区。卢氏县城隍庙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卢氏县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特色果品、蜂产业和文旅康养等五个产业链,构建多元化乡村产业发展体系。2021年,卢氏县GDP总数129.63亿元,居河南省各县(市、区)第148位,居三门峡各县(市、区)第6位。三次产业结构为21.9:28.7:49.4。

1984年9月,卢氏县被国务院确定为秦巴山区贫困县。2020年2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卢氏县退出贫困县,消除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问题,卢氏县正式脱贫摘帽。

地名由来

卢氏地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因为境内在远古时期有卢氏部落和卢氏古国而得名,第二种说法是因为卢氏境内有卢氏山而得名。

卢氏地名的含义也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此处在原始社会为“尊卢氏”部落。后演化为“卢氏古国”,因氏族部落名称而称呼;第二种说法是,秦博士卢敖为避乱而来到卢氏,在此处的“卢敖洞”炼丹修道。卢敖死后,人们以为他得道成仙,西汉建县时就以卢敖的姓氏为县名,沿用至今。

卢氏县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夏、商时期,卢氏县属莘川地。战国时,卢氏已有城堡,设有邑治。西周时,卢氏县属北虢,又称“虢邑”。

周惠王十二年(公元前665年)北虢被灭后归晋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卢氏县属韩国。韩宣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5年)至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韩宣王置三川郡(郡治今洛阳市),卢氏县属三川郡。

卢氏县

秦时,沿韩制,卢氏县属三川郡。秦末,博士卢敖在此地躲避战乱,炼丹治病,扑灭了当地的瘟疫。

两汉—南北朝时期

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三川郡改为河南郡。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新置卢氏县,筑土城,并建成县署(衙门),归属新设的弘农郡(郡治今灵宝),至西汉保持不变。

三国时期,卢氏县属魏国,隶属恒农郡(避汉献帝讳改弘为恒)。

西晋时,卢氏县归上洛郡(郡治今陕西商南县)。

南北朝北魏时,卢氏县归恒农郡(郡治陕州,今三门峡)。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划卢氏置朱阳郡,隶属于淅川。孝武帝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在原弘农址置西恒农郡,领弘农县,划卢氏地置划玉城郡,领有玉城县(今灵宝)。

隋唐—金元时期

隋朝时,卢氏县属弘农郡(郡治今灵宝)。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卢氏置虢郡,下辖卢氏、弘农、桃林三县,卢氏县属虢州(州治今灵宝)辖。

唐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叛唐后向东行至卢氏境内,被唐行军总督盛彦师杀于将军山。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郡治移至弘农(今灵宝),上属、下辖均保持不变。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虢郡为虢州,辖弘农、阌乡、湖城、朱阳、玉城和卢氏六县。

五代、宋、金时期,卢氏县所属依旧制,保持不变。金宣宗贞佑元年(公元1213年),割虢州为陕州支郡,卢氏属京兆府。

元朝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卢氏县归南阳府嵩州所辖。元朝初兴教育,县内开始有教授、学正、教谕等职,县城东南隅设正、副学官,广聚博士弟子员。

明清时期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卢氏县令李克民主持对县城进行重修,并修建城隍庙。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卢氏县归南阳府。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卢氏县属陕州(州治今三门峡),归河南府(府治今洛阳)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河南遭遇天灾兵祸,明王朝统治者于洪武四年及以后的永乐年间,数次从山西洪洞县向河南移民,其中卢氏境内也有移民迁入。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卢氏县归河南府辖。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李自成起义军出陕西向东,农历腊月初六攻克卢氏县城,焚烧县治仓库。起义军离开后,卢氏县城加高五尺,修建城楼堞台。

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卢氏县开始修建驿铺,总铺设在县署前。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卢氏县在魁星楼附近和城隍庙西建成义学2所。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卢氏县由河南府划归陕州。同治元年(公元1962年),太平军由陕西洛南进入卢氏境内,攻克卢氏县城,三日后离开。之后,太平军、捻军等多次在卢氏境内及周边活动。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在卢氏县令秦家驹主持和率领下,将城墙由土城改修为石基砖城,将城壕挖深加宽,重修四个城门并加修西门瓮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卢氏县设高等小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卢氏县创办邮政代办所。

中华民国

1912年,卢氏县设中华民国县署。

1913年,卢氏县属豫西道(道治今洛阳)。1914年,豫西道改河洛道。8月,根据中华民国北洋政府训令,在栾川镇设卢氏县佐。

1927年,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建立,河洛道更名为豫西行政长官公署。1928年,豫西长官公署一分为三,卢氏属豫西第三行政长官公署(署治陕州,今三门峡)。

1931年,卢氏县废里。全县设3个区,城关镇成立“文化”“中华”两镇。文化镇设瘟疫庙,管辖城关居民,中华镇设西街,管辖城内商户。

1932年11月,卢氏属河南省第11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署治陕县,今三门峡)。

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赵致平到卢氏工作。同年9月,中国共产党卢氏地下县委在营子小学秘密成立。

1947年,卢氏县人民民主政府建立。属中共豫陕鄂一专署(署治陕县,今三门峡)。三川、栾川、陶湾、庙子四镇划归新设的栾川县。

1948年5月,豫陕鄂一专署改称陕南一专署,卢氏属陕南一专署;同年7月,陕南一专署划归河南,更名为第七专署,卢氏县随之属第七专属。

1949年2月,第七专署改名为豫西第三专署,卢氏县属豫西第三专署。3月改为陕州专员公署,卢氏县随之属陕州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1年,卢氏县将全县划分为城关、杜关、潘河、范里、文峪、横涧、双槐树、朱阳关、官坡9个区,下设127个乡。

1952年2月,卢氏县9个区合并为7个区1个镇(城关镇)。4月3日,撤销陕州地委及专署,卢氏县归洛阳专员公署(原洛阳地区)所属。

1955年10月,撤销范里区,并入文峪区。12月,卢氏县撤区,全县划为23个中心乡,46个一般乡。

1957年4月,卢氏县撤销原设的69个乡,新设五里川、官坡、潘河3个区和11个县辖乡。

1981年12月,卢氏县将张麻、火炎。五里川、双槐树、横涧、营子、大石河、三门、柏坡等12个公社合并为城郊、横涧、文峪、范里和五里川5个公社,全县共17个公社和1个镇。

1986年,三门峡市升格为省辖市,卢氏县归三门峡市所辖。 

行政区划

截止2021年10月,卢氏县下辖19个乡(镇、街道),232个行政村、39个社区,2496个村(居)民小组。

卢氏县行政区划

城关镇 东明镇 官道口镇 双龙湾镇

范里镇 官坡镇 朱阳关镇 五里川镇

官坡镇

横涧乡 文峪乡 沙河乡 徐家湾乡 双槐树乡

潘河乡 汤河乡 木桐乡 瓦窑沟乡 狮子坪乡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卢氏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3°33′-34°23′、东经110°35′-111°22′之间。自北向南分别为崤山、熊耳山和伏牛山,北邻灵宝市,东和洛宁、栾川两县相接,南与西峡县相邻,西部与陕西省的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接壤。县境东西宽约72千米,南北长约92千米,总面积4004平方千米。

卢氏县

卢氏县

地质构造

卢氏县大地构造位于华北与华南古板块拼合带的北侧,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主要表现为褶皱与断裂构造。其中褶皱构造以东西向为主,主要有大块地一瓦窑沟背斜、大河西一两岔河向斜、杜关向斜等;断裂以E—W向、N— W 向最为发育,其中卢氏一栾川一确山一固始断裂带、瓦穴子一乔端一邢集断裂带及朱阳关一大河一信阳断裂带为区域性深大断裂,具有多次活动特征,对境内现代地貌形态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卢氏县新构造活动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地壳上升。县境内地层出露比较全面,包括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等地质地层。

地形地貌

卢氏县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山脉、河流排列相间。境内以山地为主,遍布河流溪涧,整体呈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基本地貌。山地海拔一般在800米~1800米,相对高差200米~500米,占全县总面积48.6%;盆地四周的丘陵海拔一般在700米~1000米,占总面积的47.4%;其余为河谷平地,占总面积的4%。

卢氏县南部为伏牛山脉,自卢氏县狮子坪乡西部入境,西北—东南走向,海拔1500~2000米,相对高度600~1200米,森林覆盖率为75%。熊耳山脉居中,自卢氏县官坡和徐家湾乡西部边陲入境,绕卢氏盆地南缘入洛宁、栾川县境。海拔1500~2000米,相对高度500米~1200米,森林覆盖率为44%。北部属崤山山脉,自卢氏县木桐乡西部边陲入境,经过县境北部进入洛宁县境。海拔800米~1800米,相对高度500米~1000米,森林覆盖率约36%,多牧草。崤山和熊耳山之间为洛河—卢氏盆地,熊耳山和伏牛山之间为五里川—朱阳关盆地。盆地周围多为南北向排列的“V”形河谷,海拔600米~800米,坡度30度~50度。适合中药材种植和经济林栽植。

气候

卢氏县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上,县境内年平均气温12~13.4℃,年平均日照时数2118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15.85千瓦/平方厘米,年均降水量692.9毫米。

整体上看,受地形地貌和海陆分布影响,卢氏县境内的气候环境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以熊耳山为界,以北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气候;差异最显著的是降水情况,在空间上,南部多于北部,西部多于东部,中高海拔(1000米以上)地带高于低海拔地区;从时间分布来说,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夏季的7~9月份,其余月份均较为干旱。

水文水利

水文

卢氏县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以熊耳山为界,北部属黄河流域,南部属长江流域,共有河流溪涧2400余条。洛河是卢氏县境内最大的河流,黄河一级支流。县内流经长度122千米,流域面积2425平方千米。境内属于黄河流域的河流还有杜关河、范里河、文峪河等,均属洛河一级支流,黄河二级支流。境内属于长江流域的的河流有老灌河、淇河等,属于汉江二级支流。

水利

卢氏县水资源丰富,且分布均匀。全县水资源总量均值8.46亿立方米,地表水年均径流量8.4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总量4.66亿立方米。水力理论蕴藏量13.8万千瓦,可开发利用总量为5.2万千瓦。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卢氏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的汇总数据,卢氏县土地总面积366578公顷。其中耕地总面积为23446.76公顷,主要分布在官道口、范里、沙河、东明等4个乡镇,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1%;湿地总面积为446.24公顷,主要分布在双龙湾镇、徐家湾乡、沙河乡和瓦窑沟乡等4个乡镇,占全县湿地的59.6%。林地总面积为312614.67公顷,主要分布在狮子坪、瓦窑沟、汤河、范里、官坡、横涧等6个乡镇,占全县林地的46%。草地总面积为3632.93公顷,主要分布在官道口、杜关、范里、潘河、东明等5个乡镇,占全县草地的77.6%。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卢氏县自然植被良好,生物资源丰富,生物物种繁多,有各种植物2400余种,野生中药材1200余种,是中国十大中药材基地县之一,有“一步三药”“中华天然药库”之称。受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21种,其中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水杉等4种为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秦岭冷杉、油麦吊云杉等17个品种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

动物资源

卢氏县共有各类野生动物400余个物种,其中受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6个物种。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豹、林麝、黑鹳、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等6个物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红腹锦鸡、大鲵等40个品种。

矿产资源

卢氏县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0大类53种,占河南省已发现矿种数的49.1%,其中金属矿产22种,非金属矿产30种,开发利用的矿产19种。目前已探明的主要资源有铁、钼、铜、铅、锌、锰、金、银、铌、钽、优质大理石、花岗岩等。其中,铁矿资源查明储量7800万吨,远景储量1.5亿吨。

钼矿探明资源储量3亿吨;南部优质化工灰岩储量6.12亿吨;锑矿和锂矿储量753万吨;其中保有储量:矿石量282.10万吨,金属量8.84万吨;锂矿及稀有金属查明储量矿石量789.47万吨,锂金属量5.82万吨,铌钽金属量1.84万吨,同体共生氧化铯570吨,氧化铍1650吨,氧化铷809吨。

卢氏县的铁矿主要分布在熊耳山和崤山一带,主要有八宝山、曲里村、夜长坪、郭家河和范家村等铁矿点;铅锌矿分布在曲里村、后窑峪等矿点;铜矿分布在八宝山、曲里村和朱家沟等地;锑矿主要储藏在朱阳关—官坡锑矿带上;钼矿主要分布在夜长坪一带,与钨矿伴生。

自然灾害

卢氏县处于山区,地形地貌复杂,易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主要灾害有暴雨、洪涝、冰雹、大风和干旱等。尤以暴雨危害最为严重,引发山洪爆发,造成人员和财产重大损失。

卢氏县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价结果(2013-2019)

灾害名称

频率

概率

烈度(后果严重性)

风险指数

暴雨

16次/7年

几乎确定

严重

很高

洪涝

2次/7年

可能

严重

较高

冰雹

8次/7年

很可能

严重

大风

14次/年

几乎确定

中等

干旱

2次/7年

可能

关键

以上资料来源于卢氏县人民政府卢政【2020】13号文件附件9.2

2007年7月28日至30日,卢氏县短时间内降雨量达234.1毫米,全县4.5万户,17.7万人受灾,超过全县人口的50%。因灾死亡78人,10多万亩农作物受害,6000多间民房倒塌,全县的交通、电力、通讯、生态等遭到严重破坏。

2010年7月23日晚至24日,卢氏县突降大暴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紧急转移群众5.5万余人。

生态环境

卢氏县生态环境良好,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河南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南省省级森林公园1个(塔子山省级森林公园)。卢氏县以国内罕见的森林覆盖率被誉为“中原绿宝石”“河南后花园”。截至2020年10月,卢氏县森林面积达到386.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0.35%。

2017年,卢氏县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6天以上,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6000个。特别是玉皇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9.9%,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10万个。

卢氏县是洛阳、三门峡等城市的饮用水源地,也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卢氏县境内洛河、老灌河、淇河等主要河流的国控、省控断水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卢氏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2020年11月1日零时卢氏县常住人口为317312人,其中男性162526人,占51.25%;女性154606人,占48.75%。人口性别比为105.12。截止2021年年末,卢氏县公安户籍登记人口为37.9万人,城镇人口14.14万人,农村人口17.61万人,人口出生率7.59%,死亡率6.8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0.73%,城镇化率44.55%。

民族构成

卢氏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蒙古族、满族。回族人口主要聚居在城关镇北关、官道口镇永渡村、双龙湾镇龙驹村、东明镇黑马渠村和官坡镇官坡街等地。蒙古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关镇、东明镇、官坡镇等地。满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汤河乡小沟河村。还有壮族等少数民族,人口零星分布在城关镇。

政治

2022年底,卢氏县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在任领导班子正职如下:

卢氏县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正职

领导机构

职务

名称

中国共产党卢氏县委员会

书记

王清华

卢氏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狄罡

卢氏县人民政府

县长

刘万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卢氏县委员会

主席

吴文峡

经济

综述

卢氏县属于山区县,立足资源禀赋,围绕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突出三产融合。第一产业突出绿色农业发展,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2021年,卢氏县GDP总值129.6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4.08亿元。2021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亿元,比2020年增长12.3%,人均消费支出1.93万元,比2020年上升1.2%。 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均高于国家、河南省和三门峡市的增长水平。

第一产业

2021年,卢氏县粮食种植面积3.1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3万公顷,秋粮种植面积1.7万公顷,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18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676公顷,烤烟种植面积8048公顷。粮食总产量13.5万吨。卢氏县突出发展绿色农业,以信念集团、金海生物、鑫生源果业等为龙头的农业企业带动食用菌、连翘、核桃的产业链、价值链提升,使卢氏县跻身国家级香菇产业集群和省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荣获“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卢氏连翘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强县”等称号。

第二产业

2021年,卢氏县工业增加值比2020年增长7.1%。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1.5亿元,比2020年下降21%,高成长性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38.5%,建筑业增加值144.8亿元,比2020年增长14%。卢氏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5.8%。按行业划分:黑色金属采选业增加值下降50.0%;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下降37.2%;有色金属采选业增加值下降77.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下降30.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66.2%。

第二产业以特色工业转型升级为主,有中锦园、润奇食品等中药材和食品加工企业,浩洋服饰、泓淇实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圣玛斯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

第三产业

2021年,卢氏县商品销售额90.5亿元,增长12.6%,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11.9%。按具体行业划分:批发业销售额28.8亿元,增长13.8%,零售业50.8亿元,增长13.3%;住宿业1.6亿元,增长8.1%,餐饮业9.3亿元,增长6.3%。2021年末,卢氏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5亿元,增长8.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2亿元,增长3.66%,住户存款余额154亿元,增长8.91%。2021年,卢氏县邮政业总量0.48亿元,增长5.21%。

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获得“中国优秀休闲度假旅游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名县”等荣誉称号。

人文

综述

卢氏县居于黄河流域中段,历史文化悠久。祁寸湾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彩陶反映了五千多年前卢氏人民的艺术成就。

秦朝时,卢氏境内的居民已经有唱山歌的习惯。盛唐时期,出现了劳动号子、地唠子等民间小调。这些民间艺术借助节日期间的“社火”以及传统庙会等形式,长期在民间传承、流传。

方言

卢氏方言属于三门峡市方言的一部分,大部分来自于陕县(古陕州)方言,既属于陕西关中方言的变音,又和山西西南部的方言发音基本相同。卢氏方言与三门峡方言在于后唇音上存在一些差别,一定程度上更接近南阳方言。

宗教信仰

卢氏县域内的宗教主要是基督教(新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于1933年传入卢氏。1982年5月,卢氏县设立民族宗教事务局,先后在县内开放“三定”(定点、定片、定人)礼拜点70余处。1986年,成立卢氏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基督教堂位于县城北街东侧。卢氏县基督教两会在基督教堂内办公。伊斯兰教是县内少数民族回族信仰的宗教,礼拜堂名“清真寺”。县内有清真寺7座,分别为北关上寺、北关下寺、北街清真寺、永渡清真寺、龙驹清真寺、官坡清真寺等。

地方特产

卢氏地方特产及所获荣誉

名称

所获荣誉

卢氏香菇

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香菇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食用菌产业“十二五”百项优秀成果全国优秀主产基地县、全国优秀香菇出口基地县、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第22届中国中部农业博览会金奖

卢氏黑木耳

2005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卢氏黑木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卢氏核桃

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中国核桃之乡”,被河南省农牧厅确定为无公害核桃生产基地

卢氏连翘

获“国家原产地地域保护”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被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确定为卢氏连翘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卢氏鸡

卢氏县特有的地方家禽鸡品种,20世纪80年代被收入《中国畜禽良种志》

文物古迹

卢氏县共有文物遗址5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13个。

文保单位

级 别

文保单位名称

国家级文保单位

卢氏城隍庙

省级文保单位

祁村遗址、石岭头遗址、岗台遗址、薛家岭遗址、卢氏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段家窑遗址、涧北遗址、豫鄂陕党政军机关旧址、翁关村史家大院、北关清真上寺、刘家岭遗址、范里村结义庙、永渡清真寺

卢氏城隍庙

卢氏城隍庙位于卢氏县城中华街路北,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山门、舞楼、献殿、正殿以及东西廊房组成,是豫西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原地区同类建筑中仅有的文化遗存。卢氏城隍庙始建于元朝末年,明初重建,宣德年间遭兵燹。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重建,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再次遭火灾并重建。清朝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和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45年)两次维修。2013年,国务院将卢氏城隍庙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卢氏县启动城隍庙修缮工程,对城隍庙进行维修、加固,2019年8月完工。

石岭头遗址

石岭(龙)头遗址位于卢氏县城东3公里的石龙头村,是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包含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600年之间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代文化等不同时期的新时期时代遗址。遗址长约200米,宽约400米,曾出土有古人类生产和使用过的石器、骨器、陶器等。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位于卢氏县官坡镇兰草村,现存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25间。1934年12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到达豫陕交界的官坡镇兰草村一带。当晚,军部驻扎在兰草小学院内的关帝庙内。1996年,旧址经过保护性修缮,建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2006年,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基本陈列、红色教育、文物保护等功能为一体,是卢氏县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

传统村落

卢氏县先后有13个传统村落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的《国家传统村落名录》。

序号

村 落 名 称

批 次

序号

村 落 名 称

批 次

1

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

第二批

8

卢氏县官道口镇果岭村

第六批

2

卢氏县文峪乡大桑沟

第五批

9

卢氏县官道口镇石大山村

第六批

3

卢氏县瓦窑沟乡凤凰村

第六批

10

卢氏县狮子坪乡柳树湾村

第六批

4

徐家湾乡凤凰湾村

第六批

11

卢氏县横涧乡青山村

第六批

5

卢氏县五里川镇河南村

第六批

12

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

第六批

6

卢氏县瓦窑沟乡观沟村

第六批

13

卢氏县沙河乡张家村

第六批

7

卢氏县五里川镇北李村

第六批

文化遗产

卢氏县历史文化悠久,境内各类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同时,卢氏县也是河南省13个老苏区县(区)之一,有许多红色旅游景点。据普查显示,卢氏县共有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6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5人。

古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

卢氏县主要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卢氏县共有文物遗址515处,包括古建筑198处,古遗址207处,古墓葬38处,石窟寺及石刻7处,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5处等

红色文化

主要有马湾红色教育基地、观古博物馆、曹靖华故居、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碑、官坡岭红军广场、铁锁关红军小道、铁锁关陈廷贤带领红军突破重围雕塑、青山村红三军革命旧址、曲里村红军营、淤泥河红军小道、文峪红军村和双槐树西茄河红军驿站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卢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国家级、省级)

序 号

项 目 名 称

类 别

级 别

1

卢氏剪纸

传统美术

国家级

2

卢氏锣鼓书

曲 艺

国家级

3

卢氏木版年画

民间美术

省级

4

卢氏劳号

传统音乐

省级

5

卢氏面塑

传统美术

省级

6

卢氏烙画

传统美术

省级

7

斛包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省级

8

汤河裸浴习俗

习 俗

省级

卢氏剪纸

卢氏剪纸是卢氏县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流行于河南省卢氏县境内,是河洛文化的一部分。卢氏剪纸受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文化的影响,具有粗犷和委婉两种不同的风格,其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影响到民俗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了解卢氏剪纸文化,可以了解当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状态,为卢氏历史和民间文化的研究提供参考。卢氏从事剪纸艺术的民间艺人有60多位。2008年,卢氏剪纸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美术类)。

卢氏县

卢氏锣鼓书

卢氏锣鼓书是卢氏曲艺的代表,也是河南民间文化的代表之一。卢氏锣鼓书最早于1884年在卢氏县官道口一带开始说唱,之后传播到河南的灵宝、陕县,陕西的渭南、商洛,山西的晋南一带。卢氏锣鼓书根据场面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和曲目的大小确定说唱人数,最多时可达八、九个人。主要伴奏乐器有锣、鼓、脚板、手钗、三弦、板胡、笙和笛子等。曲调有慢板、二行、流水、垛子、飞板和哭腔等六种。主要书目有《红罗衫》《双龙记》《武松传》《走南阳》《小二姐做梦》等。

卢氏县

传统习俗

卢氏县传统习俗

传统习俗

主要内容

庙会

主要有火神庙会、奶奶庙会、药王庙会等,多由民间自发组织募捐,请剧团唱戏聚拢人气,赶会群众烧香、祈福

酒席

卢氏常见的酒席为八碗席,不喝酒的宴席叫“干八碗”,喝酒的宴席再加四个盘或者九个碟

婚姻

卢氏民间的婚姻仪式主要有见面、看地方、买衣服、订婚和结婚等

丧葬

卢氏民间老人去世,在正堂设“草铺”,将死者穿上“老衣”置于“草铺”上供亲友吊孝,死后三天埋葬。一周年、二周年为小期数,主要亲属到坟上祭奠。三周年为大期数,亲属前来祭奠后终服

以上资料来源于卢氏县人民政府网站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止2021年末,卢氏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部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县级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

体育事业

截止2021年末,卢氏县有各单项体育协会14个,全民健身活动站点39个。实施新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49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19个、可拆装式游泳池1个、常规健身路径52条,国民体质监测管理系统1个。

教育事业

截止2020年底,卢氏县共有各类学校189所,其中初中26所、小学37所,教学点54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学校2所,独立设置的幼儿园66所。在校学生共计59071人,教职工共5334人。2018年,卢氏县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末,卢氏县共有卫生机构27个,其中二级以上医院2个,卫生院20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共有编制床位2055张。1996年,卢氏县妇幼保健所获“全国妇幼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截止2022年6月,卢氏县社会办养老机构符合县民政局备案条件的5个。

社会保障

2021年,卢氏县共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4.99亿元。2021年末参加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736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5.4万人,参加社会失业保险人数1.585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4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4494万人,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保9.4470万人;享受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待遇0.7263万人,报销医疗费用192.5万元。

卢氏县民政局备案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名录:截止日期2022年6月

序号

机构名称

地 址

占地面积

服务设施面积

床位数

服务范围

1

卢氏县幸福康养服务中心

东明镇北苏村小学院内

4000平方米

800平方米

86张

养老服务

2

卢氏县爱老老年中心

东明镇祁寸湾学校

2150平方米

820平方米

56张

养老服务

3

卢氏县首善之区养老中心

城关镇北石桥三组

2733平方米

660平方米

150张

养老服务

4

卢氏县康寿苑养老中心

五里川镇路沟村24号

2000平方米

500平方米

32张

护理机构服务、养老服务、康复辅具适配服务、机构养老服务

5

三门峡卢仁健康服务有限公司

卢氏县文峪乡产业集聚区长征路北房1号

13000平方米

6700平方米

80张

老年人集中居住、照料、养护和康复服务,健康管理、健康咨询服务,养生养老健康管理,老年公寓智能化管理,住宿餐饮管理服务

科学研究

截止2021年底,卢氏县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3家,获批省级研发中心3家。引进人才团队7个、人才项目7项。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争创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省级星创天地5个。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批准在卢氏县建立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交通

概述

卢氏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又是深山区县,“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制约了卢氏县的交通发展,是河南省交通建设难度最大的县之一。卢氏县把交通建设纳入河南省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战来打,依托河南省、三门峡市交通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扶,借助央企的技术资金和管理施工等优势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呼北高速、郑卢高速等“才”字形高速公路为网络,以209国道(G209)、344国道(G344)等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农村公路为脉络的交通运输体系。以洛河为中轴,浩吉铁路和呼北高速横贯东西、隔河相望,生态廊道G209线和兴贤廊道G344线南北相连、环线互通,农村公路与国道、省道干线交错纵横的交通网络。

铁路

2019年9月28日,国家煤炭运输专线浩(勒报吉)吉(安)铁路开通运行,自北向南纵贯卢氏县全境,卢氏境内(建设初期称蒙西铁路)总里程为98公里。卢氏县火车站设在县城南部的横涧乡照村。

公路

卢氏县建成通车高速公路2条,总里程57.09公里。其中呼北高速(原三淅高速)卢氏境内为43.38公里,郑卢高速卢氏境内为13.71公里。在建高速公路2条,卢栾高速(卢氏至栾川)于2019年3月开工建设。卢洛高速(卢氏至洛南县)于2020年12月开工建设。卢氏县有G209、G344、G343等3条国道,以及S328、S246、S245、S512、S326等5条省道连通县内外,国、省干道总里程达357公里。

农村公路

2020年4月,卢氏县被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截止2022年11月,卢氏县创建省级“美丽农村路”2条33.5公里,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名单。

风景名胜

卢氏县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众多,有旅游资源单体284个,其中8个主类、29个亚类、54个基本类型,被誉为“中原绿宝石”“豫西后花园”。

主要景点

景区类型

景区名称

地址

特色设施及服务

AAAA级景区

豫西大峡谷风景区

卢氏县官道口镇

自然景观类景区。漂流河道集暗河漂流、岩洞漂流、瀑布漂流、峡谷漂流、回旋漂流五大特色于一体,被评为“中部8省最爽漂流”

豫西百草园风景区

卢氏县官道口镇

集中草药种植、中医药养生体验、四季水果采摘、特色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国家级中医药生态旅游示范园区

双龙湾风景区

卢氏县双龙湾镇

自然景观类景区,以秀美的自然山水为亮点,遍布险峰、秀水、幽谷、奇石、珍树和沙滩,共有六大游览区

国家森林公园

玉皇山风景区

卢氏县狮子坪乡

2003 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6年首批获得中国国家森林公园专用标志使用授权

温泉养生

汤河裸浴温泉度假村

卢氏县汤河乡

“汤河裸浴习俗”入选河南省非遗项目

人文景观

卢氏城隍庙

卢氏县城关镇

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

曹靖华故居

卢氏县五里川镇

红色教育基地

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卢氏县官坡镇

省级重点文保单位,集基本陈列、红色教育、文物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纪念展馆

精品民宿

山水隐庐·隐居乡宿

卢氏县官道口镇

集住宿、餐饮、康养、研学、会议、团建等功能于一体,共有41套民宿、35座院落

栖云山居

卢氏县朱阳关镇

建在半山腰的花园式民宿,集传统酒店和精品民宿为一体,适合外景拍摄和蜜月度假等,有26间客房、2间KTV和1个泳池

山水隐庐•沐心

卢氏县汤河乡

集住宿、餐饮、娱乐和商务服务于一体,毗邻汤河裸浴温泉度假区和汤河裸浴民俗洗浴区,有46间客房

豫西大峡谷风景区

豫西大峡谷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位于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境内。峡谷总长度30余公里,呈东西走向,由300多个潭池和99级瀑布组成。依托天然河道建设的漂流河道全长6公里,集暗河漂流、岩洞漂流、瀑布漂流、峡谷漂流和回旋漂流五大特色为一体。持续打造“灵秀豫西、养生胜地”“天下漂流、爽在豫西”两大品牌,被评为“中部8省最爽漂流”。

豫西百草园景区

豫西百草园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境内,毗邻豫西大峡谷风景区。景区通过对原有传统民居进行修旧如旧的改造,群众以土地流转和宅基地入股的方式,共同打造成一个集中草药种植、养生体验、水果采摘、乡村美食和年代故事为主题的国家级中医药生态旅游示范园区。2017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旅游扶贫企业”,2020年,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

双龙湾景区

双龙湾景区是国家级AAAA级风景区,位于卢氏县双龙湾镇境内,有“洛河三峡、北国漓江”的美誉。双龙湾景区融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由桃花谷、洛河小三峡、天然溶洞群、螃蟹沟、闯王军事旅游文化区和游猎场等六大游览板块组成。

乡村旅游

卢氏县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康养旅游。2017年,入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022年,卢氏县东明镇江渠村、文峪乡菠菜沟村、卢氏县潘河乡冠云村、范里镇庙坪村等4个村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卢氏县五里川镇被认定为“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卢氏县核桃产业休闲观光园区被认定为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

2022年12月11日,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入选河南省《全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名单》(第一批次AAAA级村)。

人物

卢氏著名人物(部分)

姓 名

简 述

王尔鉴

(1703-1766)

卢氏县东明镇北苏村人。清庚戍科(1730年)进士,历任山东省邹县、益都县和滕县知县,济宁州知州,曹州府知府,四川省巴县、营山县知县,合州、达州知州,夔州知府等职。著有《友于堂四书文稿》2卷、《东诗草》8卷、《巴蜀诗草》20卷、《棣萼吟》1卷,主编《黔江县志》4卷、《巴县志》16卷,撰《古文》1卷、《尺牍》等卷。 

李士伟

(1898-1981)

卢氏县东明镇东明村人。1926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大学博士及美国霍布金大学医学院产科研究员学位。回国后先后任南京中央医院妇产科主任,重庆国立上海医学院妇产科教授,重庆陆军总医院妇产科主任,青岛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教授、院长,台湾国防医学院教授兼妇产科主任,省立台北妇产科医院院长等职,后赴美国旧金山定居。李士伟被誉为当代妇产科医学权威,著有《输卵管之研究》《中国初生婴儿体重及量度》《中国孕妇骨盆之量度》《台湾人口出生率及婴儿死亡率》等。1981年7月5日病故于美国旧金山

曹靖华

(1897.8-1987.9)

卢氏县五里川镇路沟口人,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五四”以来我国翻译介绍苏联革命文学的开拓者。1920年作为河南代表,到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9年到重庆,任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介绍苏联革命文学,主编“苏联抗战文艺丛书”,先后翻译出《列宁的故事》《列宁格勒日记》《保卫察里津》《铁流》等30余部300多万字作品1949年春,出席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同年秋到北京大学任教。195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等。1959年-1964年,任《世界文学》主编。1987年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各国人民友谊勋章。晚年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鲁迅博物馆顾问等职1987年9月8日在北京去世后,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介绍了他的生平,称其为“一代宗师”

许天民

(1917.3-2004.2

卢氏县文峪乡大石河村人,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杰出代表。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创建卢氏地下党组织做出了贡献。1940年2月,进入豫皖苏根据地的抗日军政大学四分校学习。后接受组织派遣打入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部驻涡阳通讯分处从事地下工作,为豫皖苏党政军指挥机关提供了大量情报,培养了一批潜入国民党各大战区指挥心脏的优秀情报工作者。1949年,为渡江战役提供长江防务情报,为大军挺进江南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河南省公安厅、公安部华南办事处工作。1984年在广东省安全厅离休,享受副省级待遇。2004年2月20日,在广州病逝

祝更生

(1907.3-1993.8)

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家店人。大革命时期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历经多次讨蒋战役。1934年秋,先后到安徽屯溪、浙江于潜工作。1937年秋,日寇侵占浙江杭、嘉、湖等地,祝更生建立抗日游击队。1949年,担任浙江松阳县长期间发动松阳县武装起义,为浙东解放做出了贡献。1956年参加中国农工民主党。1957年2月出席全国政协会议。之后历任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委秘书长兼杭州市委主任委员、农工党候补中央委员、浙江省人大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84年4月,经中组部特批入党。1993年9月30日,病逝于杭州

政区荣誉

2015年,卢氏县被商务部批准为第二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17年,卢氏县入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

2018年,卢氏县荣获“中国2018深呼吸小城十佳示范城市”。

2018年,卢氏县荣获“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称号。

2020年6月,卢氏县入选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卢氏县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020年11月,卢氏县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1年9月,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1年12月30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2021中国天然氧吧绿皮书》发布,卢氏县位居全国2021年“中国天然氧吧”综合效益指数榜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