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县,古称白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的下辖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境域面积3835.85平方千米。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博白全县常住人口139.24 万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博白县的:地名来历、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人口、行政区划、政治、经济、人文、社会事业、交通、旅游发展、著名人物、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博白县

英文名

Bobai County

别名

白州

面积

3835.85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

地理坐标

°38′48″~22 °28′28 ″N,109 °32′20 ″~110°17′08″E

所属省级行政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所属市

玉林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28个镇

行政区划代码

450923

人口

139.24 万人(2020年常住人口)

GDP

340.30亿元(2021年)

人均GDP

25006元(2021年)

著名景点

宴石山风景区,千鹤岛,大平坡水楼

邮政编码

537600

政府驻地

博白镇大街 069 号

电话区号

0775

火车站

博白火车站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bobai.gov.cn/外链

简介

博白县属桂东南丘陵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平原、谷地、盆地、岗地、丘陵、山地等。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高温多雨。博白县发展历史悠久,秦以前,博白地处岭南,为百越民族中的西瓯骆越部族所居。唐武德四年(621年)新置博白县,隶南州,州治在今博白县城。1997年4月,博白县隶属玉林市管辖,至今未变。

博白县是玉林市重要的工业基地,获评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国家级制种大县(水稻),被誉为“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2021年,博白县生产总值34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0%,三次产业占比为32.9:21.9:45.2。

博白县交通便利,是玉林市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桥头堡”和主通道。是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县,县内形成了客家风情、客家美食、客家山歌、客家故事、客家工艺与医药相融的客家文化体系。

地名来历

有两种说法。

一说博白因江而名。

博白县古称白州,在清代编撰的县志记载有,博白有条河流,名为博白溪,又称博白江,博白因此得名。

一说博白因山而名。

据唐代《图经》记载,唐初设立南州并置博白县,是因博白山而命名的。

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

博白发展历史悠久,距今二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先秦至南朝

秦以前,博白地处岭南,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民族中的西瓯、 骆越部族的聚居地。秦统一后,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置桂林、南海、 象三郡。博白隶属象郡。

汉初,南海尉赵佗建立南越王国,今博白县隶属南越王国。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派兵平定南越王国,次年,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统一岭南,设九郡,博白县属合浦郡。之后,西汉分设13个刺史部,今博白县地属交趾刺史部合浦郡合浦县,东汉建安八年(203年),交趾刺史部更名为交州刺史部,今博白县仍属交州刺史部合浦郡。

三国初,博白隶属蜀国,后刘备失荆州,改属吴国。晋统一后,置十九州,今博白县仍属交州合浦郡合浦县。

南朝宋时,南部仍为交州合浦郡合浦县,中部和北部变更为临漳郡地。南朝齐时,今博白县地属临漳郡漳平、百梁县。南朝梁时(502—557年),百梁郡治所在今博白县菱角乡南端。同期,置南昌县,属越合浦郡,县治设于今三滩镇,为今博白地建县之始,距j今1500年。南朝陈时隶属仍为合浦郡。

隋朝至五代十国

隋朝(581—618年),初期南昌县先后隶属禄州、合州。大业五年(609年)南昌县隶属合浦郡。

唐朝时期,武德四年(621年),除南昌县外,新置博白、朗平、建宁、周罗、淳良五县。博白县名首次出现,此后,开始博白县的建置。南昌县改隶南宕州,南昌县为州治;其余各县隶南州,州治为今博白县城。武德六年(623年),南州更名为白州,古白州因此得名。贞观六年(632年),改南宕州为潘州,州治移至定川县,原州治南昌县改隶白州,于今博白县南置大郡县,属白州。贞观十二年(638年),撤省朗平、大都二县归入博白县。开元中期(720—733年),置龙池县,隶属山州,设龙池(今龙潭)为州治,今博白县境内仍有博白、建宁、周罗、南昌4县,均隶白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白州为南昌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白州。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先后属白州、南汉,博白县境内仍有博白、建宁、周罗、南昌4县。

宋朝至清朝

宋开宝三年(971年),改白州为县,废南昌、建宁、周罗三县并入博白县,博白县隶属广南西路廉州。开宝七年(974年),复置白州,辖博白县。政和元年(1111年),省白州,博白县改隶鬱林州。政和三年(1113年),复置白州,博白县复属之。绍兴六年(1136年),省白州,博白县隶属鬱林州。

元初,博白县仍属鬱林州。至元十六年(1279年),广西诸州被改为路,此时,博白县隶属梧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为府,博白县隶属梧州府鬱林州。清初,博白县隶属广西行省梧州府。雍正三年(1725年), 博白县仍属直隶鬱林州。道光十二年(1832年),博白县辖一史二司,城厢内外分七甲。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博白县隶属鬱林府。

民国2年7月,博白县隶属郁江道,道治苍梧。

民国3年6月,郁江道易名苍梧道,博白仍属之。

民国15年,改隶第三区。民国19年,博白县属鬱林民团区。

民国21年,苍梧、鬱林二民团区合并为梧州民团区,博白县属之。

民国23年,梧州民团区改名为梧州行政监督区,博白县属之。

民国25年9月,博白县属浔州行政监督区。同年11月,属鬱林行政监督区。

民国29年,博白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

民国31年,原三、五、六区合并为第三区,博白县改属第三区。

民国末年4 月,博白县又改属第九行政督察区,区治鬱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1日,博白县解放,治博白镇,博属鬱林专区。

1951年7月,鬱林专区与梧州专区合并设容县专区,博白县属之。

195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文将博白划归钦州专区,但未办理改隶手续,也没有隶行过这一关系。

1953年3月,博白县划归容县专区。

1958年,撤销容县专区,设玉林专区,博白县属玉林专区。

1970年,玉林专区改称玉林地区,博白县属玉林地区管辖。

1997年,玉林地区改称玉林市,博白县属玉林市管辖。这一隶属关系至今不变。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博白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地处北纬21°38′48″~22 °28′28 ″, 东经109 °32′20 ″~110°17′08″。东与广西玉林市陆川县相邻,东南与广东省廉江市毗连,西与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交界,南与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相依,北与广西玉林市福绵区接壤。从县境南端到北部湾最近距离为8千米。东西向宽77.4千米, 南北长95千米。全境面积3835.85平方千米。

地质

  • 构造

博白县地处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西南端,位于广西“山字型”构造前弧顶的东南侧。区内构造形迹分带较明显,褶皱、断裂多集中于博白县中部,南部及北部则分布极少,褶皱、断裂多集中于碎屑岩区,花岗岩区则分布极少。

  • 地质演变

博白县地处云开地区,区内两大重要的断裂带为博白-合浦断裂和博白—岑溪深断裂带,博白的地质发展与其两大地层运动发展息息相关。寒武纪元,古云开隆起,花岗岩和边缘产生张裂。奥陶纪未,博白—岑溪深断裂带南侧剧烈上升从而使得北西侧大幅度接受沉积、滑塌或滑塌重力流得以发育。早古生代末,受造山运动的作用,博白-合浦断裂转变为压扭性斜冲断层。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云开造山带开始与大明山-大瑶山陆缘弧汇聚,弧间洋盆最终闭合。中、新生代,沿该断裂带发育伸展性断陷盆地。

地形地貌

博白县属桂东南丘陵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平原、谷地、盆地、岗地、丘陵、山地等。其中,谷地、平原占26.16%,盆地占5.22%,丘陵占63.0%, 山地约占1.17%。其地势特点是西北、东北部较高,中部偏南处隆起,形成从北向南呈高—低—高—低起伏之势。六万大山余脉北面向西南部延伸,形成西北部山区。云开大山余脉东北面向南延伸,形成东北至中南部的山区和丘陵区,以及东南部的低丘岗地、西南部的平原谷地和南部的平原、台地。在两大山余脉之间形成开阔的博白盆地。南流江(县内河段)的中、下游,形成沙河谷地。

气候

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属南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光照充足,高温多雨,湿度大,无霜期长,夏长冬短,夏湿冬干,春季多阴雨,夏季易发台风暴雨,春秋常有干旱,冬季偶有低温霜冻。年平均气温21.9℃,最冷月是1月份,平均气温13.4℃,极端最低气温为0.2℃;最热月是7月份,平均气温28.2℃,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0℃。年降水量为1327.8毫米,4~9月为雨季,雨量高峰月出现在6、8和9月。汛期日雨量≥ 25毫米的降雨日数有17天,其中日雨量≥ 50毫米的暴雨天数有4天。日照时数为1499.8小时,一年中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份是7月。

水文水利

  • 水文

博白县分属南流江流域、九洲江流域和其他独流入海流域三大流域,境内有南流江、九洲江、郁江、那交河四大水系,河网密布,各河流均属于中小河流,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共有36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有157条。全境河流年径流量为38.44亿立方米。九洲江发源于陆川县中部的天柱岭、馒头岭,流经陆川县的温泉、大桥、乌石、良田等乡镇和博白县的文地镇,在博白境内有文地河、宁潭河、英桥河和六务河四大支流,集雨面积为449.8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11.7%。那交河水系发源于博白县南部的松旺镇和沙陂镇,流经龙潭镇、合浦县的白沙镇和山口镇,有支流龙潭河、蕉林河、潭莲河、白树河等,集水面积为628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16.3%。南流江发源于北流市大容山莲花顶南麓,向南流经玉林、博白、浦北、合浦等市(县),有支流田河(合水河)、周村河、绿珠江、水鸣河等,县内集水面积为260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67.9%。

博白县

  • 水利

全县共有共有水库145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7座、小型水库137座,总库容44456.14万立方米。老虎头水库是博白最大的水库,建于1960年,总库容为12020万立方米。

自然灾害

博白县的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倒春寒、龙舟水、台风、洪涝、干旱等。春寒通常出现在惊蛰后,此时,气温低于12℃,伴随5~7天以上的烂秧天气。“龙舟水”平均两、三年发生一次,主要发生在早稻抽穗扬花时期,县内河流南流江两岸农田常受到伤害。台风平均每年出现2~4次,常在7~9月份出没。由台风带来的暴雨常造成洪涝,严重损害县内农业,危害人民生命安全。

博白县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作为全国农业生产大县,博白县土地总面积为575.38万亩,有耕地面积7.5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4公顷。全县土地总面积38.3万公顷,其中耕地7.59万公顷,园地2.03万公顷,林地23.43万公顷,草地8578.3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21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754.0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8万公顷,其他土地1208.85公顷。

生物资源

  • 植物资源

全县已知野生植物1000多种,可大致分为材木类、果树类、竹类、油脂类、药材类等。野生植物有禾雀花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见血封喉树是国家保护植物。材木类主要有松、梨、柳木、圆木等,竹类主要有单竹、角竹、青皮竹等,油脂类主要有大豆、花生、芝麻、玉米等,药材类植物及菌类有金银花、旋覆花、闹洋花等。

博白县

博白县

博白县

博白县

展开
  • 生物资源

全县已知主要野生动物190多种,其中哺乳类20多种,鸟类50多种。鱼类30多种,节肢、两栖、爬行类40多种,昆虫类50多种。野生动物有细痣疣螈、穿山甲、猴面鹰、猫头鹰、水獭、锦鸡、蛤蚧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兽类主要动物有野猪、黄猿、果子狸等,鸟类主要有燕子、麻雀、云雀、禾花鹤等,野生鱼类主要有鲮鱼、斑鱼、塘角鱼等,两栖类主要有青蛙(田鸡)、石蛙、长腰等,节肢动物主要有虾、蟹、蜈蚣等。

博白县

博白县

博白县

博白县

矿产资源

博白县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是玉林市辖区内发现矿种最多的县,已探明矿藏40多种,有钨、金、银等,其中银和瓷土的藏量较大,花岗石可采储量达5亿立方米。其中,有色金属有金、银、铜、钨、锡、钼、铅、锌、锑、汞;黑色金属有铁、锰、钛;稀有金属有铌、钽、铀、钪、钇;稀土金属有独居石、金红石、锆英石;非金属有水晶、云母、高岭土等。其中金、银、钛、稀土、硫铁、高岭土、花岗石等藏量最多,开采价值最大。

水资源

博白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由于旱雨两季的过度缺水或水量过于集中,导致博白县水资源的利用量远低于水资源总量。县内水资源分北、东、南、中、西五个区。其中,北区地表水平均径流深度为1048.1毫米,年均径流总量10.19亿立方米;南区地表水年均径流深度为941毫米,年均径流总量101723万立方米;中区地表水年平均径流深度为1059毫米,年平均径流总量84931万立方米;东区地表水年平均径流深度为1059毫米,年平均径流总量38547万立方米;西区地表水年均径流深度为1012.7毫米,年均径流总量 62485万立方米,可利用水量南北多,东西少。

生态环境

截至2020年年末,博白县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其中,南流江年均值达到 Ⅲ类,九洲江 水质年均值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跨省大坝河(高桥河)、英桥河(塘蓬河)、六务河(沙铲河)均达到或优于Ⅴ类考核要求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年度水质达标率100%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及各项指标均达国家城市环境考核目标要求 。县城区域噪声等效声级52分贝,达到优秀旅游城市不大于58分贝的要求。截至2022年,博白森林总面积为75.97万亩,森林覆盖率88.1%,相较十年前,提高了11.4%,楠木、杉木、马尾松、台湾桤木、格木是占比较高植树类型。

博白县

博白县

博白县

人口

人口概况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博白全县常住人口139.2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6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3.09%。 男性人口为734448人,占52.81%;女性人口为656164人,占47.19%。总人口性别比为111.93。2020 年人口出生率11.06‰,人口死亡率4.05‰,人口自然增长率7.01‰。少年儿童人口所占比重为30.6%,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为 12.2%。博白县旅居海外华侨华人8.74万人、归侨侨眷13.59万人,其中归侨1202人、侨眷13.47万人。

民族构成

博白县以汉族为主,多个少数民族散居在全县各地。截至2020年末,博白县共有少数民族34个,有壮族、瑶族、苗族、侗族、布衣族、仫佬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有22366人,占总人口 0.91%。县内居住的少数民族中,人口数排名前三的是壮族、瑶 族、苗 族,分别有17069 人、2016人、 762人,其余少数民族人数均在500人以下,拥有个位数少数民族占比最高,最低低至1人。

方言

博白县通用语言有3种,分别是普通话、地佬话和客家话。主要方言有2种,即客家方言(称新民话或涯话)和粤方言(称地佬话)。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交等通用语言以普通话为主,兼用方言。地佬话方言主要分布在博白县北部的博白镇、径 口、浪平、双凤等镇;中部的旺茂、亚山、 三滩 ;西部的水鸣、永安、顿谷、那 林、江宁等镇,以及沙河。新民话主要发布在南部的龙 潭、大坝、双旺、松旺、东平、菱角、 沙河;东部的凤山、新田、大垌、沙陂、 那卜、英桥、文地、宁潭;北部的黄凌、 径口、三滩的部分地区共18个镇。

宗教信仰

博白县的宗教有基督教、佛教、 天主教3个教派,有基督教徒260人,天主教教徒80人、修女1人。佛教于隋末唐初传入博白,基督教是玉林市传教士陈昆才于民国20年(1931 年)传入。截至2020年,博白县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有4处,佛教活动场所为三宝寺,基督教为基督教福音堂和以堂带点形式的活动点,天主教为位于径口镇径口村莲发塘屯径口天主教堂,负责民族和宗教事务的有博白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博白县民族宗教服务中心。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5月13日,博白县辖28个镇:博白镇、径口、 双凤、水鸣、永安、顿谷、那林、江宁、 三滩、黄凌、亚山、旺茂、凤山、新田、 宁潭、文地、英桥、大垌、那卜、沙陂、 东平、沙河、菱角、松旺、双旺、龙潭、 大坝、浪平,有行政村(社区)359个,其中317个行政村、 42个社区,8483个村民小组。县政府驻博白镇大街069号。

政治

博白县现任领导

中国共产党博白县委员会

书记

孙国梁

博白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李仕

博白县人民政府

县长

周印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博白县委员会

主席

詹博

经济

概述

博白县是玉林市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桥头堡”和主通道,被评为2022年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博白县第一产业特色突出,是国家级制种大县(水稻),现有17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博白县还是玉林市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以制造业为主,编织产业是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博白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参与玉林市“四强两区一美”两湾先行试验区建设。

2021年,博白县生产总值34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全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8%。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出口2.74亿元,增长24.7%;进口3.70亿元,增长4.3%。进出口逆差(进口大于出口)0.96亿元。全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4802.1万美元。全年全县财政收入12.97亿元,比上年下降18.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2.9%、21.9%、4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0.1%、19.3%、50.6%。

单位/年份

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民币)

进出口总额(亿元/人民币)

财政收入(亿元/人民币)

2018

/

19634

5.5

16.93

2019

278.98

21312

8.05

17.11

2020

291.21

22776

5.74

15.91

2021

340.3

25006

6.44

12.97

参考来源:

第一产业

博白县农产品优势明显,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品质特色,博白拥有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桂圆肉、博白空心菜(博白蕹菜)、那林鱼,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博白桂圆、博白蕹菜、博白芋苗、博白杨桃,芒竹编工艺品、沙河菠萝蜜已被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对象。其中,博白桂圆肉、博白空心菜年产值过亿,分别为7.8亿元、1.6亿元。

博白获认定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有17个,其中自治区级示范区3个、县乡级示范区(园)14个。在2021年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榜单上,博白富山柑橘产业示范区、桂牛奶水牛产业示范区在榜,且均被确定为四星级示范区。富山柑橘产业示范区主要种植沃柑、青柚、香水柠檬、沙糖桔等农产品,博白县桂牛奶水牛产业示范区是广西较大规模的种、养、排循环一体式生态牧场。

2021年,博白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23.09万亩,比上年增长1.1%。全县粮食总产量43.23万吨,比上年增长0.4%。全年谷物产量40.45万吨,增长0.3%。全年全县油料产量2.02万吨,比上年增长4.7%。甘蔗产量107.48万吨,下降5.8%。蔬菜产量(含食用菌)114.24万吨,增长5.4%。园林水果产量45.62万吨,增长12.8%。全年全县肉产量22.2万吨,比上年增长19.2%。全年全县水产品产量4.04万吨,比上年增长4.0%。全年全县林木采伐量107.6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1.0%。

博白县

博白县

博白县

博白县

展开

第二产业

博白工业形成了编织、制糖、林产化工、矿产开发和金属冶炼、陶瓷等集群式支柱产业,工业类型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占全县工业比重92.9%,其他产业,如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比7.1%。博白县县内建设有县工业集中区,成立于2006年4月,并于2009年4月确认为广西A类产业园区(省级工业园区),下辖城东、亚山、旺茂、龙潭四个工业产业园。总体规划面积7323.51公顷,开发面积已达628.7537公顷,现有入园企业122家,其中规上企业36家。

博白是“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其编织工艺历史悠久,经过市场化和产业化,形成以竹、木、芒、草、藤、麻、叶等绿色环保植物资源为主,以金属、塑料为辅的十大系列3万多个品种,其编织产品,畅销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等30多个欧美和东南亚国家,成为博白的支柱产业之一。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4.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23.6%,股份制企业增长12.3%,集体企业下降82.4%,民营企业增长2.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2.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额比上年增长112.1%;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增长70.7%。全县建筑业增加值2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第三产业

博白县第三产业主要有批发、零售、餐饮和住宿等行业,其中商品零售涵盖粮油食品、家电音像器材、中西药、汽车、日用品等23种行业类目。

2021年,博白县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00亿元,增长19.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28亿元,增长20.9%;金融业增加值22.86亿元,增长9.0%;房地产业增加值26.98亿元,增长5.8%;其他服务业增加值60.24亿元,增长13.0%。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8.3%,营业利润下降186.7%。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9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电信业务总量10.18亿元(包括电信、联通、移动的业务总量的总和),比上年增长34.8%。年末,全县道路客货运输周转量比上年末增长27.5%。

人文

概述

博白县历史悠久,世居民族以汉族为主,县内人民主要交流语言为普通话、地佬话和客家话,佬话,其民间信仰为多神论,崇敬儒家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发展了以厅厦、祠堂为中心的客家围屋建筑艺术,宗族文化在县内占据了重要地位。作为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县,县内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成了客家风情、客家美食、客家山歌、客家故事、客家工艺与医药相融的客家文化体系。

博白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0年末,博白县有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 24 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个。

博白县非遗项目

名称

类别

级别

年份

批次

申报单位/地区

采茶戏(桂南采茶戏)

传统戏剧

国家级名录

2006年

第一批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博白芒竹编织技艺

传统技艺

自治区级名录

2014年

第五批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博白豉膏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自治区级名录

2018年

第七批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博白杂技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自治区级名录

2020年

第八批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参考资料:

注:该表仅列举部分具有代表性项目,表格最后更新时间为2023.4.13

  • 桂南采茶戏

桂南采茶戏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桂南采茶戏在明末从江西赣南传入博白,由唱竹马发展为载歌载舞的唱采茶,是广西汉族剧种戏曲之一,流传于广西南部的玉林市博白县及其周边地区的玉州、兴业、北流、陆川,以及相邻的钦州市部分地区,因其由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故又称“三小戏”或“三角班”。

  • 博白芒竹编织技艺

博白芒竹编织技艺于2014年被列入入选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博白芒竹编织是博白县当地人民利用南方常见多年生草本植物芒、竹为主要原材料制作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的一种传统技艺。手提行李箱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外形与现代旅行箱基本一致,被民间称为“竹手笼”,耐用性强,结实美观。

文物古迹

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20年末,博白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2处,其中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

博白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类别

级别

年份

批次

所在乡镇名称

宴石山摩崖造像

石窟造像

自治区级

1994年

第四批

顿谷镇

朱锡昂烈士故居遗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自治区级

2009年

第六批

沙河镇

大平坡水楼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自治区级

2017年

第七批

博白镇

朱光故居

古建筑

自治区级

2017年

第七批

松旺镇

文龙书院

古建筑

自治区级

2017年

第七批

龙潭镇

参考资料:

注:该表仅列举部分具有代表性项目,表格最后更新时间为2023.4.13

  • 宴石山摩崖造像

宴石山摩崖造像于1995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是玉林现存完整的古代海上交通史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历史遗存。其雕刻于隋末唐初,是广西现存最早的摩崖造像,记载了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内河航运繁荣的历史,是玉林与印度洋、波斯湾、红海、东非和东南亚各国人民进行海上贸易往来的重要史实印证资料。

  • 文龙书院

文龙书院于2017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位于玉林市博白县龙潭中学内,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 年),占地面积1709.4平方米,属硬山顶砖木结构,有三进两厢两天井,上下座面宽九间,中座面宽七间,横屋各八间,有横廊。中、下座大门为拱门。

传统村落

截至2021年,博白县共有9个传统村落,其中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7个自治区级传统村落。

博白县传统村落

名称

级别

年份

批次

博白县松旺镇松茂村

国家级

2014年

第三批

新田镇亭子村老屋屯

国家级

2019年

第五批

沙河镇礼安村城肚屯

自治区级

2015年

第一批

博白县松旺镇松茂村昌穆莊

自治区级

2015年

第一批

博白县松旺镇松茂村(朱光故居)

自治区级

2015年

第一批

博白县大垌镇凤坪村龙江屯(客家围屋)

自治区级

2015年

第一批

博白县东平镇大车村

自治区级

2017年

第三批

博白县大垌镇石龙村三甲田屯

自治区级

2017年

第三批

博白县松旺镇松茂村茂山村

自治区级

2017年

第三批

参考资料:

注:表格最后更新时间为2023.4.14

  • 昌穆庄

昌穆庄,俗称樟木朗城,于2014年12月被评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其位于博白县松旺镇松茂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围城设有北门和西门2个城门,城墙高大坚固,墙体由鹅卵石、 石灰与吵三合土砌筑而成。城堡四周,建有8座炮楼,有枪炮孔眼380个。

传统习俗

博白习俗可分为节日习俗、婚姻习俗、生寿和升学喜庆习俗,殡葬习俗四大类。

节日习俗

博白县传统节日习俗基本上沿袭传统,少有变更,庆祝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中元、中秋等,其中最为热闹的是春节。当地人民通常从农历十二月十五日起准备过年,着手准备春节需要的各类吃食,等春节真正来临时,博白县人们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赠礼品,舞狮迎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继而出现“三八节”“五一节”“教师节”“国庆节”等新兴节日。

婚姻习俗

博白县婚姻习俗形式主要有说亲看家门、送年庚算“八字”、过定和担米酒、送帖撒花哭嫁、迎亲与送嫁、拜堂和闹洞房、等朝送朝、转门(回门)等。其中,说亲看家门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说媒”,其主要形式是众人相聚喝茶或举行小型娱乐活动。迎亲指男方在结婚之日到女方家迎接新娘。送嫁则指新娘的兄弟姐妹同辈分的人(被称为“送嫁客”)相随新娘一起到新郎家。转门(回门)指新郎官要同新娘在结婚第二年的农历大年初二一起回娘家。

博白县

生寿和升学喜庆习俗

博白生育风俗分为怀孕、坐月、洗三朝、报姜酒、做满月、百罗喊鹞婆、做对月等。女人在出生孩子后一个月内,叫“月婆”,需做月子,用头巾包住头,喝用姜酒煮的鸡汤。做寿,多是和岁数生日有关,常用虚岁代指年龄,过寿当天,一般多为全家聚餐吃寿面或生日蛋糕。有时,为图吉利,还会分送寿面给邻居。升学习俗是举办升学宴,通常博白县家庭有学子考上大学,家长为表示对老师、学校的培养之恩的感谢而举办答谢庆贺酒,酒席间,亲朋好友还封“红包”资助学子上学。

殡葬习俗

博白县称逝世的人为“过世”“过背”“去了”“老了”,忌说“死了”,人死后,通常请道士来超度,出殡时,由嫡子或嫡孙要捧灵牌走在灵柩前,其余送殡亲朋则袖缠黑纱或披白布、戴白帽,撑挽联为前导,同时,击鼓鸣炮,沿途纸钱,随后土葬,尽管县内建有火葬场,但火葬并未被当地人普遍接受。

饮食

博白县美食多种多样,作为世界第一大客家人聚居的人口大县,美食以客家菜为主。客家名菜主要有香油葱汁白斩鸡、洋鸭白切和炖汤、桂圆炖汤等,具有“香、淳、爽”等风味,烹饪方式主要有炒、炖、蒸。

香油葱汁白斩鸡

白斩鸡是博白饮食中重要菜品之一,家养土鸡烹饪至熟之后,加入生晒酱油、葱花、香丝等调料,可制作完成,一经食用,香、爽、嫩、滑融于口中,味美可口。

瓜皮芋苗开胃菜

黄瓜皮和芋苗是博白有名的开胃小菜。其中,黄瓜皮由黄瓜浸泡而成,色泽金黄,酸甜相间,皮脆味美;芋苗由芋头叶柄浸泡而成,颜色淡黄,品尝起来,味道酸爽,富有脆感。

“老鼠拱被胎”

“老鼠拱被胎”是客家传统名菜之一,由肉丸经猪网油包后蒸制而成,是博白县东南婚宴酒席上不可或缺的菜品。“老鼠拱被胎”品尝起来,味道油而不腻,香滑爽口。

博白卷粉

博白卷粉由经浸泡过的粘米磨成的白米浆,蒸熟而成。其外表洁白薄亮,品尝起来香滑而有嚼劲,吃法多样,可煮可炒亦可凉拌。

博白县

博白县

博白县

博白县

地方特产

截至2022年,博白拥有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桂圆肉、博白空心菜(博白蕹菜)、那林鱼。芒竹编工艺品、沙河菠萝蜜是博白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对象。

  • 桂圆肉

博白享有“桂圆之乡”的美誉,其桂圆肉由龙眼果生晒加工而成。桂圆肉色若琥珀,肉厚润泽,味道香甜,可生吃,亦可用于熬汤,具有补血、安神、解乏的功效。2019年,博白县产桂圆肉 7300 吨,产品除在中国各地畅销外,还远销日本、美国和东南亚市场。

  • 博白蕹菜

博白蕹菜,又被称为为空心菜或通心菜,蕹菜有大叶蕹、小叶蕹、三角蕹之分,以小叶蕹质量最佳,其鲜、绿、脆、嫩著称,可做菜亦可做汤,具有消暑解毒、生津、消炎之功,2020年产量1.05万吨, 产值6300万元。

  • 那林鱼

那林鱼为博白县那林镇养殖的一种草鱼,常生养在由村民在溪边路旁挖筑的小鱼窝之中,鱼池水引自流山泉水,其肉质厚实,味香清甜,鱼汤乳白,少腥味,富含营养,畅销深圳、广州、东莞、南宁、上海等地。截至2022年,那林镇草鱼养殖户有5000多户,养鱼总面积约2700亩,总产量达15万公斤,产值近千万元。

  • 芒竹编工艺品 

博白编织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明、清年间,博白就有编织草席、竹篮、竹笼、竹箩、簸箕、笠帽的习惯。其取材多样,大都来源于大自然,以本地的芒、竹、藤、草、木为主,辅之以金属、塑料、布、纸等材料,将现代技术与手工编织结合起来编织而成,产品远销欧美、 日韩、中东等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

  • 沙河菠萝蜜

沙河菠萝蜜是博白县沙河镇当地一种的特产,种植历史悠久,当地拥有适合波罗蜜生长的气候、土壤条件,产出的菠萝蜜香甜可口,品质优良,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截至2020年,全镇现有两万多棵适龄果树,年产量可达100多万公斤。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0年,全县有小学306所,小学教学点519个;初中学校62所(含民办9所),其中初级中学45所(民办1所),完全中学12所(民办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民办3所);全县有普通高中16所(民办5所),其中高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12所(民办5所)。

医疗

2021年末,博白县共有卫生机构466个,其中,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3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99个,村卫生室3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837张,其中,医院1429张,乡镇卫生院2408张。卫生机构人员563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512人。

其中,博白县人民医院是国家非营利性三级综合医院,博白县妇幼保健院、博白县中医院是国家二级甲等专科医院。

文化设施

截至2021年末,博白县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娱乐场所10个,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12个。全县共有1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末,博白县参加城镇职工(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82万人,比上年增长8.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98.93万人,增长11.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8.92万人,增长4.3%。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0万人,增长8.0%。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2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74万人,增长8.0%。全县共有1.13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97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0.81万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交通

综述

博白县,交通便利,是玉林市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桥头堡”和主通道。境内有玉林至铁山港、玉林至湛江、南宁至湛江等9条高速公路,玉林至铁山港铁路、黎塘至湛江铁路、沙河至铁山港东岸支线铁路,以及玉林至北海、浦北至广东宝圩等镇镇通二级公路,龙潭产业园区进港大道直通铁山港东岸码头,县城区距离玉林机场不到20公里。

博白县

公路 

截至2022年,博白全县地方公路里程2754公里,其中县道359.7公里、乡道960.6公里、村道1434.1公里。博白县境内有玉林至铁山港、玉林至湛江、南宁至湛江等9条高速公路,玉林至铁山港铁路、黎塘至湛江铁路、沙河至铁山港东岸支线铁路,以及玉林至北海、浦北至广东宝圩等镇镇通二级公路。

铁路

截至2020 年末,途经博白县的铁路有2 条 :黎湛铁路和玉铁铁路。黎湛铁路北起湘桂铁路黎塘站,途经贵港市、玉林市和广东省,全长318.3公里,其中广西境内正线长度231.4公里。玉铁铁路起点设于广西北海市铁山港码头,经往玉林站,全长131.68公里。黎湛铁路火车站设有文地镇,玉铁铁路火车站设有三滩镇。博白火车站设有正线1条、到发线3条,站台面2个,候车室面积9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约818人候车。

博白县

旅游发展

综述

博白县地处北部湾前沿,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博白县旅游发展以名山(宴石山、云飞嶂)、名水(温罗温泉、南流江)、名人(王力、绿珠)为载体,围绕“一城三带五园”进行建设。县内主要景区景点有国家 AAA级景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宴石山风景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宴石摩崖造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鹤岛,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大平坡水楼等。

主要景区

千鹤岛

千鹤岛位于博白县江宁镇四联村陆峰坡,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离博白县城70多千米,因岛上有成千成万只鹤(其实是白鹭)而得名。其面积约2平方公里,是广西最大的鹭鸟聚栖地。岛上林木葱茏,青枝交,绿叶盎然,鸟鸣声翠,四周水面旷阔,碧波层层,白鹤、白鹭结伴而来。专家称之为第四代动物园的先驱,当地人喻为“蓬莱仙岛”。

宴石山风景区

宴石山风景区,位于博白县境西南部顿谷镇石坪村,是博白县首家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距县城30公里,海拔300多米,景区面积为24平方公里,传说众神会宴于山顶,宴石山因而得名。景区以宴石山为中心,宴石寺为首 ,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其山峰透岩洞奇,山明水秀,景色迷人,气候宜人,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主要景点有宴石寺、宴石天仙桥、紫阳观、三烈祠、仙人池、“神树”、出米洞、母猪带仔、仙梯、顶天蜡烛、伏波祠等。其中,景区内,隋朝建造的摩崖三座雕像于1995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字祖庙

字祖庙,又名仓沮阁,位于博白县博白中学内,是广西七大古庙宇之一,是全国现存极少的纪念文字创始人的字庙。字祖庙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由当地知县顾恩仁所建,旨在纪念汉字创始人仓颉、沮诵。此庙底层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133.17平方米。庙正门上方题有“字祖庙”三字,左右门联为“六书传太古,四海仰同文”,造型古朴,精巧工致,是我国南方庭院亭阁建筑的独特风格的写照。

博白县

大平坡水楼

大平坡水楼,始建于1912年,是博白县地标性建筑,也是博白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历史文物之一,位于县城东南四公里的城厢大良村,于2017年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水楼南北长27.62米,东西宽15.77米,通高17.58米;底层水池南北长36.5米,东西宽29.64米,水深2.5米。水楼为古代英国别墅阁楼建筑式样,伟岸别致,水楼四周有五米宽的护河,分四层,底层大半浸于水中,由外到内依次为拱门、环廊、内室;二、三层格局与一楼相似,各设五室,是水楼主体部分;第四层乃装饰性门楼,立于楼顶中端。

博白县

亚山温泉

亚山温泉位于广西博白县城东南15公里处的亚山镇温罗村,距离博白至白沙二级公路10公里,是湿地型自然风景旅游区。温泉四周群山环抱,树木郁葱,环境静谧,西靠温罗湖,南临林场。温泉平均温度58℃,日自流量达48.2万千克,打井后,可达到150万千克以上。其泉水从半山腰冒出,清澈透明,无色无臭。曾于1994年荣获“首届东南亚医药卫生保健品、食品博览会金奖”。

著名人物

人名

简述

朱锡昂(1887~1929)

字识惺,广西博白县沙河镇上垌屯人,清末秀才,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曾任玉林五属教育团副团长、玉林五属中学校长,广东郁南县县长、广西省议员、广西省议会秘书长,后因领导革命运动被捕,于1929年6月被秘密枪杀

朱光(1906~1969)

松旺镇人,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广州起义,曾任第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宣传部部部长,中共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长春市委书记等职

王力(1900~1986)

字了一,博白人,杰出的语言学家、教育家,毕生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共撰写学术著作近50余种,论文200多篇,译著20余部

冯英才(1905~1992)

博白人,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在抗美援朝中立三等功,1957年与黄素聪等首次施行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成功,曾任广西省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副院长、工会主席、省工会,中国外科学会广西分会副会等职

参考资料:

注:表格最后更新时间为2023.3.11

荣誉

荣誉称号

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全国消灭无标准生产县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1999年

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

2006年

中国诗词之乡

中华诗词学会

2020年

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22年

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22年

国家级制种大县(水稻)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22年

参考资料:

注:该表仅列举代表性荣誉,表格最后更新时间为2023.4.1

注释

[a]

今小白江

[b]

县志(清):“白州有钟山博白溪,古称博白江。”

[c]

《本草图经》的简称,古代中药学著作,主要收集各郡县草药图。

[d]

龙池后改山州为龙池郡,之后又复名为山州。

[e]

yu(第四声),郁的繁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