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要建72座陵寝?

新农商网 全部 1016

曹操为何要建72座陵寝?

回复

共2条回复 我来回复
  • 烽居士
    烽居士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首先说下,曹操的七十二座陵寝这一说法是只存在于野史之中,而且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再加上对曹操人格上多疑的记载,就会让人很容易接受曹操有七十二疑冢。


    曹操在历史上是被多放解读的一代枭雄,如《三国演义》却把他推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但事实不然曹操在历史上也是个重情义、善用良才于民修养生息的英明领导人物。


    晚年曹操明确的说过,不要把自己厚葬,死后把自己埋在瘠薄的土地下即可,并且在临死前又重新的嘱咐家人把自己薄葬了。也可能是曹操生前对摸金校尉这一行业充满了忌讳,故意把自己薄葬的事情散播出去。更有可能是他真的是薄葬了,告诉别人自己没有陪葬品,不想别人去打扰他的安宁。


    2018-04-12 12:58:19 0条评论
  • 蓝瘦香菇小伙子
    蓝瘦香菇小伙子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曹操生前多疑,错杀了许多人,死后建造了72座陵墓,谁也不知道他埋葬在何处。 曹操在丧葬上有别于历代帝王,他对自己的身后事,提出了“薄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权力与地位不比帝王低,为什么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体力行呢? 据说,曹操一生提倡节俭,他对家人和官吏要求极严。他儿子曹植的妻子因为身穿绫罗,被他按家规下诏“自裁”。宫廷中的各种用过的布料,破了再补,补了再用,不可换新的。有个时期,天下闹灾荒,财物短缺,曹操不穿皮革制服,到了冬天,朝廷的官员们都不敢戴皮帽子。 又据传,曹操早年曾干过盗墓的勾当。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的场面,为防止自己死后出现这种惨状,他一再要求“薄葬”。 为了防止盗墓,在力主和实践“薄葬”的同时,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当然也和他生性多疑有关。生前,他因多疑,错杀了许多人;死后,他的多疑也不例外。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72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各个城门抬出。 这72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 千百年来,盗墓者不计其数,但谁也没发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传说,军阀混战年代,东印度公司的一个古董商人为了寻找曹操的真墓,雇民工挖了十几座疑冢。除了土陶、瓦罐一类的东西外,一无所获。 1988年《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说,“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这片古墓,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关于疑冢的说法便被确证不是准确的了。  魏武王曹操墓葬何处,一直是中国文物考古之谜,并于近日被发现。 为曹操高陵航拍照片 为曹操高陵出土刻铭“魏武王”石牌 为曹操高陵出土的玉、玛瑙装饰品 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京发布重大考古发现——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据出席发布会的专家、学者介绍,大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曾多次被盗。为及时有效地予以保护,2008年12月,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经发掘发现,该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  该墓虽被多次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随葬品。共出土器物250余件,有金、银、铜、铁、玉、石、骨、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铁甲、铁剑、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枕、刻铭石牌等,其中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重要。  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学依据。  除上述器物外,该墓还出土有大量画像石残块。这批画像石画工精细娴熟,雕刻精美,内容丰富,有“神兽”、“七女复仇”等图案,并刻有“咸阳令”、“纪梁”、“侍郎”等文字,堪称汉画像石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在墓室清理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3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

    2017-09-10 09:00:15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