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之前中国还有没有文字?

新农商网 全部 1027

甲骨文之前中国还有没有文字?

回复

共8条回复 我来回复
  • 一老沈一
    一老沈一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

    说简单,是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汉字。说复杂,至少有两点——

    第一,我们说到的甲骨文是特指——有时间限定的,那么,这之前的甲骨文算不算“甲骨文之前”的汉字;

    第二,现在至少发现了不少早于甲骨文的刻符,只是数量较少,如果哪天发现了一个大坑,里面全是刻满或写满了字的龟甲兽骨及其他什么东西,那怎么说呢? 所以,没发现不一定没有;说有也需要证据。


    (王懿荣)

    现在的甲骨文,最早是1899年由王懿荣发现的。他是清朝的国子监祭酒,就是国家中央考试院的院长。发现纯属偶然,王院长去药铺买药,发现了一味叫“龙骨”的骨片上有类似文字的契刻痕迹,于是开始搜集和研究。很不幸,第二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王懿荣殉节自尽。

    但也从他开始,甲骨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刘鹗、罗振玉等一批学者投入了对甲骨文的研究。

    所以,现在说到的甲骨文,是指主要发现于河南殷墟,刻于兽骨龟甲之上,内容多为卜辞,时间为距今3300-3000年的殷商时期(包含少量西周时期)的一种文字。

    已经发现的上面所说的这种兽骨龟甲,大约15万片,分藏在10几个国家;归纳出文字5000余个;到目前为止,释读的甲骨文字2000余个,包括族徽、人名和地名,其中与后来的金文和撰文有继承关系的字1490个。 刘鹗出版了第一部关于甲骨文的研究书籍。陆续涌现了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陈梦家、容庚、于省吾、胡厚宣、饶宗颐、徐中舒、裘锡圭等一大批研究甲骨文字的大家。国外也有一些著名学者。这些年,国内学者中,亦不断有青年翘楚涌现。 不能说甲骨文的研究已经大获成功,但可以讲取得了重要成果。

    目前,尚未发现早于甲骨文的汉字——不管其与甲骨文有没有关联。 这说的,至少包含着两个条件——一是符合“文字”的基本要求;二是达到一定数量。

    所谓符合“文字”的基本要求,是说所有文字,都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都能够记载人们的思想。 两千年前的许慎,讲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他说,文字文字,先有“文”后有“字”。文,用许慎的话说,是“依类象形”,就是象形字和会意字。这种字还具有图画的特点,但本质上已经不仅仅是图画,而是以图画的形式,作为符号,记录语言,表达思想。这是文字的初级阶段。

    字,还用许慎的话说,是“形声相益”,就是脱离了象形阶段的更为抽象的字,如形声字。这个阶段的字,表声表意,作为语言符号的特点占据了绝对位置。这是文字的成熟阶段。

    所谓达到一定数量。这很好理解,既然文字是为了记录语言,没有一定数量的文字符号,就不可能与丰富多彩的语言相对应。当然,任何文字的发展,都是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但无论如何,当数量过少,尚不足以哪怕是扼要地记录语言的时候,都还不能称为是一种文字。

    甲骨文之前的情况如何呢?目前,发现了河南贾湖遗址的数十个刻符;山东龙山文化发现了若干刻符;山西陶寺遗址发现了非常接近甲骨文的刻符。以上这些,说其达到了“文”的阶段应该问题不大。

    关键在于,其数量都太少,因而无法进行规律性研究,也就难以下结论说是一种文字,或者说是甲骨文之前的文字。

    (贾湖遗址刻符)

    那是不是说,距今3300年以前,就没有比现在的甲骨文更早的文字了呢?也不能下这样的结论。 我们见到的甲骨文,处于“文”、“字”混搭阶段,1490个与后世文字有承继关系的字里,67%多是象形字,32%多是形声字。这可以证明,甲骨文已经是成熟文字。

    3300年前的殷商先民,已经懂得了一些很重要的造字方法,这就是许慎在晚了甲骨文1400年后所说的“六书”。“转注”较难理解,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造字方法,甲骨文里已经使用的很“溜儿”。青年才俊王蕴志教授统计,为了造形声字,被用作“形符(旁)”的甲骨文接近100个;被用作“声符(旁)”的甲骨文有260多个。在此基础上,甚至可以再造出第二代、第三代的新字。比如,“从又”造出了“專”字;“从人从專”又造出了“傳”字。从“戈”,造出了“”字,又从“”新造了“栽”字,等等。

    (陶寺遗址用毛笔书写的“文”字)

    再明显不过,已经发现的5000余甲骨文字,不可能在3300年前的某一天、某一月、某一年就突然一下子被造出来了,而会是一个渐进的缓慢过程。

    这个过程,肯定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完成的。所谓仓颉造字,可以看作是对创造文字这一件伟大事件的英雄崇拜。

    到底这个过程多长时间呢?从商汤立国到盘庚迁殷的公元前3300年,有约300年时间。300年够不够?或者,从商族先祖契到盘庚,约有700年,够不够?郭沫若是甲骨文研究的大家,他认为,发展到现在甲骨文的水平,需要至少1500年。其他一些大师级的学者,觉得至少需要1000年。如果这样,就恰好与山东龙山文化相衔接了。学者们认为,山东龙山文化发现的数量不多的刻符,的确是与甲骨文有某些内在联系的。问题还是,山东龙山文化发现的刻符,数量不够多。

    (山东龙山文化刻符)

    总结一下——

    第一,目前还没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汉字。

    第二,甲骨文已经是成熟文字,在其之前,一定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从这个角度说,现在的甲骨文以前,肯定有文字,不管是甲骨文还是什么。

    第三,甲骨文与已经发现的一些早5000(贾湖遗址)-1000年前(陶寺遗址)的刻符,存在着内在联系。

    寄希望于考古的新发现。不是没有可能。

    2019-06-11 22:08:15 0条评论
  • 崔字五体
    崔字五体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当然没有。因为,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雏形。

    2019-06-18 07:30:20 0条评论
  • 叶夕小先生
    叶夕小先生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甲骨文之前中国是有文字的,这点可以肯定。

    文字是信息交流的工具。目前为止,学者认为中国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悠悠岁月里,他们总要有自己的交流方式。而中国文字的起源、发展、成熟等这个过程也是极其漫长,犹如人类进化和发展一样,并不是某一时期突然就形成了。

    1.甲骨文存在的时代

    目前甲骨文出现于3600年前,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那么在成熟之前呢?那种信息交流的工具就不叫文字了吗?中国的汉字就那么突然的凭空出现,真实嘛?


    别的不说,就单单说甲骨文,他的形成最少也得有一两千年的形成过程。甲骨文发现于殷墟,它只能是殷商时代文化的产物。

    2.甲骨文出现之前的社会状况

    甲骨文发现于殷商时代,那殷商之前呢?殷商之前,各社会氏族部落遗址也一样存在,如距今6000年前的「良渚遗址」、5500年前的「杨宫寨遗址」、4000多年前的「石峁遗址」、4100年前的「陶寺遗址」,这些都是完全具备有强制性公权力的国家都城特征的遗址。

    有都城必然有大量人口,有人口存在,交流是必然的。那么就应该有相应的交流工具(也就是文字)存在。

    3."疑似文字"的存在

    在诸如良渚遗址、杨宫寨遗址、石峁遗址、陶寺遗址等地方,都发现有"疑似文字",只是到目前为止史学界无法破译而已。


    这些暂时无法破译的文字挺多的,例如:8000年前的贾湖文,7000年前的龙虬庄陶文,6700年前的半坡遗址文,良渚遗址石钺文,大汶口图画文,4600年的龙虬庄陶文后代——丁公陶文,夏代第一例甲骨文——东赵卜骨,与殷墟甲骨文同时代的南方文字等等,这些都早于可破解的殷墟甲骨文,这些都是一直在发展中的信息交流工具。




    不能因为破译了甲骨文就觉得甲骨文之前没有文字,没有破译就觉得不是文字。

    在国外,同样属于未被破解的「楔形文字B」,照样被定义为「文字」而大张旗鼓的全世界到处宣扬,我们为什么就不呢?

    综上所述,甲骨文之前,中国是肯定存在文字的!

    个人愚见,欢迎批评指正,一起探讨!

    2019-06-08 20:49:15 0条评论
  • 古城金地140787426
    古城金地140787426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有。贾湖文字就是。

    2019-06-08 04:02:22 0条评论
  • 就叫九条吧
    就叫九条吧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或许有,不清楚。

    2019-06-08 10:32:41 0条评论
  • 济宁劲草看天下
    济宁劲草看天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史学界普遍认同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而平湖庄桥坟遗址考古成果表明,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这些刻画符号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

    因此说,甲骨文不是最早的中国文字。

    2019-06-08 04:34:03 0条评论
  • 北冥冰魄体
    北冥冰魄体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文字最早的原型就是各个部落图腾,然后发展成为成熟文字系统,语言专家估计这个发展阶段不会低于2000年

    2019-06-08 10:58:10 0条评论
  • 齐派篆刻
    齐派篆刻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甲骨文只是因为占卜的需要,而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只是当时手写文字的一个特殊用途。

    就是说当时的主流文字是普通手写文字,而甲骨文因为需要用刀刻,不方便写的原因,写法,字体,样子同普通手写体应该不同,比如都是直划,不能连笔,不是那么圆润,当然甲骨文和普通手写体应该差不太多。

    所以说当时主流文字是普通手写体,写在木片,竹片,兽皮,布上,但是因为这些东西无法长期保存,所以最后都湮灭了,有的人甚至以为只有甲骨文。

    那么甲骨文以前还有没有文字,从文字发展来看,甲骨文已经很成熟了,以前应该还有文字草创时期,但是因为没有保存下来,已经无法知道了。

    就是说如果没有甲骨文,没有古人用甲骨的形式进行占卜,我们连甲骨文都看不到,我们最早看到的文字就是战国的竹简,同样我们也不会知道商朝那么多事情,商朝只能是司马迁记载的一个名词了。

    2019-07-10 20:08:37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