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行书时,是先练王羲之的《兰亭序》还是先练《圣教序》?大家有何建议?

新农商网 全部 1065

在学习行书时,是先练王羲之的《兰亭序》还是先练《圣教序》?大家有何建议?

回复

共45条回复 我来回复
  • 山城木子1
    山城木子1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邀!学行书还是先学《圣教序》为好。有了一定的基础,待笔法、结构熟练后再学《兰亭序》。其理由有三点:一是《圣教序》是从众多王羲之法帖中挑选而来,每个字通过精挑细选,都是王字的精华。二是字数较多,便于掌握常用字的写法,观察相同字不同的变化,有利于书法创作。三是因为是选字不必特别注意上下字及整行、整篇的联系。待到帖中字烂熟于心,再学《兰亭序》把重点转移到书法的行气,全篇的照应上来,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用。要是先学《兰亭序》往往要照顾行气,整体效应,难以突出初学时笔法,字的结构间架为主的重点。

    2018-09-25 09:23:28 0条评论
  • 李君行子
    李君行子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兰亭序》和《圣教序》笔法的运转规律都是一样的,书法的法也大致相同,只是字的形体发生了变化,但是书法法度没有变。学习二者,学了《圣教序》也可写《兰亭序》,学了《兰亭序》也能写《圣教序》,前题是必须写到位,从谁入手,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笔法规律,自我造形能力如何。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先写谁后谁,都是一样的,只是区别于书写汉字的“小韵”上而己!

    2018-09-15 18:38:34 0条评论
  • 风雅书法
    风雅书法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1首先我认为既然想学习书法,就不应该直接从行书入手,不仅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也好,还是圣教序,行书不应该作为初学入门的经典。

    2如果想练习书法,我建议还是从楷书入手。这是历来广泛认可的,不可争辩的事实。因为楷书相对于行书来讲是一种静态的美,因为书写较慢,对于初学者而言能够打牢基本功,而且楷书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行书,尤其是王羲之的行书。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连接,游丝引带非常多,而且笔画书写较快,如果没有楷书作为基础,直接入手行书,我想初学者是很难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的。

    4综上所述,我建议想练习书法的朋友,先把楷书基础练好,然后再谈行书的学习也不晚,因为学习书法还是要讲究循序渐进的。

    2018-03-30 23:18:07 0条评论
  • 瑶筝弹清风
    瑶筝弹清风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当然先练《圣教序》!

    相对于《兰亭序》,《圣教序》还是比较容易被人接受的,虽说《圣教序》的难度也很大,可是依然没有达到《兰亭序》的难度!

    从古到今,没听说那个书法大家是学《兰亭序》而书法大成的,而学习《圣教序》的但是很多!

    即使是学《圣教序》,个人也不建议直接入手,宜从赵孟頫,陆柬之或者是智永入手,有了一定的功底后再学习《圣教序》。而《兰亭序》更是高难之作,能理解《兰亭序》的人寥寥无几,学习!太难了吧!!

    2020-06-24 02:06:22 0条评论
  • 子衿的书法
    子衿的书法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学习书法最好的范本是墨迹。圣教序为集字石刻,兰亭序为双钩填墨,和原迹并无多大差异,如果你练习行书,一定选择兰亭序。

    行书不同于楷书工整端庄,字字独立的章法布局。它讲求的是气韵流畅连贯,大小错落随形,承接连带自然,分间布白灵活。兰亭序为王羲之最好的书法作品,作为行书的楷范,把人们对行书的认识定格于以兰亭序为标准的基础上。成为世代争习的典范。李世民让冯承素等摹工,把兰亭序摹写出来,赏赐给大臣,能够得到摹本的,都是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

    圣教序为李世民作文,怀仁收集王羲之包括兰亭序在内的笔迹上石摹刻而成。在气韵,神彩,自然,轻重,连贯,呼应等方面,和兰亭序比相去甚远。它只是单字结构上的相似。而书法,你的单字写的很好,没有通篇布局章法,是不能算好的作品。所以给你的建议,不论学习什么字帖,首先选择墨迹本。别相信所谓的透过刀痕看笔痕。那是高深阶层的人才能够做到的事。

    2018-02-17 09:26:37 0条评论
  • 不二斋
    不二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学习行书,先写《兰亭序》还是《圣教序》主要还是看现在你处于一个什么水平,如果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又想学习王羲之书法,可以先从一个学习王羲之的高手入手。

    比如可以先学习一下赵孟頫的书法,赵孟頫是一个学习二王书法的高手,他的行书温文尔雅,又有大量的真迹存世,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学习一年的赵孟頫,能够基本了解行书的用笔,这个时候再去学二王就会好理解很多,直接学习二王,不懂笔法很容易写坏。

    有了赵孟頫的基础,兰亭序和圣教序选择哪一个都可以,但最后的主攻字帖最好选择《圣教序》,对于兰亭序可以作为一个练习字帖,从兰亭序里汲取用笔和结构的营养,最好不要直接写兰亭的风格,兰亭高度成熟,写兰亭很难写出自己的风格,历代的书法家也都没有,高度成熟的作品往往都是排外的,很难融入其他东西。

    在学习圣教序的同时,建议写一写王羲之的尺牍作品,因为圣教序是集字作品,不利于学习章法,而王羲之的尺牍作品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你觉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

    关注一下啦。

    2018-04-10 10:57:39 0条评论
  • 松风阁书法日讲
    松风阁书法日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最近有人咨询,练习书法,先练兰亭序好还是圣教序好?

    我认为学习书法必须要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慢慢的去适应去学习,这样才能够把书法学好。

    因此,我的关键是练习书法还是先练圣教序比较好,你把圣教序写好了,然后再去练习兰亭序就比较得心应手了。

    从本质上来说,圣教序和兰亭序,这两本行书字帖都是王羲之所写的,虽然圣教序其实是集字而成的,但是他的艺术水平也不亚于王羲之的兰亭序。

    一般来说圣教序比较适合那些初学书法的人,或者说初次接触王羲之书法的人去学习。圣教序是王羲之行书的入门级字帖。

    先把圣教序写好了,那么,其他的书体,再去写的话就相对来说有一个基础在,学习的时候也就能够得心应手了。

    尤其是对于王羲之兰亭序这样的书法经典来说,没有任何的一点基础,或者说,王羲之行书的学习经验就开始写,很难体会到王羲之的书法的真谛,体会到王羲之书法的美妙。

    所以,最好先练圣教序。

    2018-04-01 10:28:00 0条评论
  • 马成吉书法
    马成吉书法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圣教序》是刻帖,《兰亭序》是摹帖,都不是完完全全王羲之的本来面目。即使公认‘’下真迹一等‘’的《兰亭序》也不例外。

    比如《兰亭序》中,那些细如发丝的牵丝引带,比如笔画起笔的复杂动作。虽然都是摹帖,但我们看王羲之的手札,这些情况都不存在了,显得直接利落多了。说明一个问题,冯承素的神龙兰亭,加入了许多他个人的技法,不完全是王羲之的真面目。

    如果是初学,《圣教序》是学习行书结构的好范本,《兰亭序》是学习笔法的好范本,但二者都不是最好的范本。其原因如下:

    一,学《圣教序》,容易掌握结构,但更容易把字写的大小一律,笔画的粗细一律,墨色的浓淡一律。同时更容易形成机械的排字摆字的习气。《圣教序》是集字,不可能有章法上的优势,这是客观条件限制的。学习时很容易放大这一缺点。

    二,学《兰亭序》,容易使笔法丰富起来,但更容易形成描字,画字,做字。身边的例子很多。

    我们前后观照一下,会发现《兰亭序》是个大坑。

    历史上,自古至今,只有唐明皇李隆基学《兰亭序》而成《鹡鸰颂》,但仅此孤例,至今再无一人。那些号称学兰亭的古今人物,在其作品中连《兰亭序》的影子都看不到,不过就是拿《兰亭序》壮胆而已。机械临摹原帖而不是自己创作的不算。许多人临的相当好,换成别的内容不会写。这是事实。

    古今人物绝少有学《兰亭序》而成者,说明一个问题,《兰亭序》不宜学,更不宜初学。古人都学不成,我们学成的概率就更不好说了。

    《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首要的原因是李世民的推崇,另一原因是王羲之摹本中字数最多的,是唯一的大作品。

    ‘’天下第一行书‘’的说法,不知起于何时,出自何人之口,不必追究,但这个说法害人不浅是真的。学天下第一,肯定是最佳选择,这个想法显然单纯的很。谁不知道第一最好,但学习任何东西,要循序渐进,一步登天的算盘打不得。

    我的观点是,先从王羲之手札入手,掌握基本技法,重点是布局即章法,因为手札的章法变化多;结构上重点学《圣教序》,因为字数多;笔法上学《兰亭序》,因为笔法丰富。专学那一种都不太好。这恐怕是过来人共同的体会和经验。

    个人一孔之见,欢迎批评指正兼讨论

    欢迎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2019-02-16 07:46:52 0条评论
  • 东方菠萝藌
    东方菠萝藌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建议先学圣教序,这是行书基础,熟练之后再学兰亭,这是我临摹过的圣教序和兰亭,你看哪个难度大?

    2018-03-31 19:26:44 0条评论
  • 冯沫2
    冯沫2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个问题主要昰在于个人对书法本质的认知度有多少理解!从某些方面来讲两者可以兼学。但我个人是只临冯承素摹本《兰亭序》,我认书法书法就是写字的方法,这个方法分为初级与高级手法的问题。首先说说《圣教序》,它是唐太宗撰的文,由弘福寺沙门怀仁大和尚收集王羲之的字来组成这篇文章,然后再找一流的刊刻工匠凿字而成的,最初肯定是很不错的,但后来我们所见的最好拓本,对王字的精髓诠释有点物是人非了的感觉r(只有形不见神),确实是降低了写的难度!我反正是从来没练过。至于冯承素摹本巜兰亭序》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是被当时所有专家一致认为:还原得最好最接近原作的摹本了,我确实能感受到右军如龙见首不见尾,神秘莫测的笔法变化,这就是后来人无法超越的技巧,(唐•孙过庭算是学大王比较到位的一个,米芾实际上学孙过庭最多,元•赵孟頫对大王用功最勤,但已不见大王飘逸之气,后面的书家学习大王就每况愈下了),这仅仅是其中之一,这是在《圣教序》中无法领略的风光!其余的就不说了,先把技术核心搞懂5或6分再了解其它的,说多了无益!所以要学就学比较正宗的,学二水货只是徒费年月尓!仅个人愚见。

    2018-02-17 22:24:38 0条评论
  • 秋空彩练
    秋空彩练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个问题,先大致了解一下《兰亭序》和《圣教序》产生时代及各自特点。

    王羲之于永和九年,与一些文人雅士,雅集会稽山之兰亭,举行曲水流觞活动,大家兴致很高,作了一些诗,集为一卷,请王羲之作篇序言,王羲之乘着微微酒兴,一气呵成,即兴发挥,写成了千古名篇《兰亭序》。

    活动完毕后,王羲之对自己即兴作品不满意,力求精益求精,想再写幅好的。无论怎么写,笔墨效果都不及这幅,只好作罢。后来在家族秘传,以期流传后世。

    唐太宗非常崇尚王羲之,尊为“书圣”,广为搜求王羲之书法,藏于内府。先后收集不少,但是闻名已久的《兰亭序》,没有一点消息。经过商量,决定派御史肖翼暗中探访,费了不少周折,于辩才和尚处骗取得到,从此朝夕临习,不离左右。还命大臣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冯承素等人精心临摹出副本,命去世后将真本墨迹陪葬,后来不知所终。

    唐代玄奘法师,西去印度取经,唐太宗给予很多关照与方便。法师历经千辛万苦回到长安,太宗命建大雁塔,作为法师译经工作场所,并亲自为翻译的经文,作了篇序言,这就是《圣教序》的文本。

    怀仁法师,想以王羲之书法,集成这篇文章刻碑,太宗非常支持,命开内府,以所密藏王羲之书法,作为资料使用。经过二十四年,终于集成这个碑文,刻制成功。

    唐代先后集王羲之书法,成佛教经典的碑文,还有好几件,比较之下,都不及这件,更逼真于王羲之书法的精神风貌。集王《圣教序》,是保存王羲之书法单字最多,信息最丰富的书法宝库。

    后世学王的书法家,大都是从《圣教序》吸取营养取得成功的。

    启功先生是从初唐名家得笔法而成就的,吸收王书系统其他书家营养。有句著名论书诗“透过刀锋看笔锋”,就是说最好学墨迹,碑刻容易被刀刻痕及风化斑驳所误导。一些学行书的人就执迷这句话,认为学《兰亭序》更好。

    很多大家根据历史经验,及两“序”反复对比,认为《兰亭序》用笔、体势极为灵活多变,高度精炼的艺术语言,不是一般初学者能掌握的,最多只能得其皮毛,得不到笔力等实质。

    《圣教序》字数多,神韵与王羲之亲笔所写几乎一样,笔法起始、行笔过程、转换收笔,交代得清清楚楚,刊刻极为认真,开始入手可能有一定难度,进一步深入后,能得到王书更多信息。《圣教序》更稳妥。

    《兰亭序》现在最接近版本就是临本,《定武兰亭》、《八柱兰亭》也是刊刻本,风格相去甚远,初学者更是无法理解。

    还有很多富有教学经验书家,也赞成先学《圣教序》比较好。有一定基础后再学《兰亭序》就容易理解,上手较快了。

    2018-02-17 01:17:15 0条评论
  • 瀚墨無極
    瀚墨無極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对初学行书者来说,学习《兰亭序》和《圣教序》,二者都不是易事,如二选其一的话,见意还是先从《圣教序》下笔较容易些,当然了,主要还是根据自已喜爱来决定。

    2018-09-15 16:31:46 0条评论
  • 墨宝
    墨宝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当然是先临写圣教序为好!因为圣教序为刻本,笔画节奏慢了许多,有利于临写!而兰亭序的笔画牵丝连带特别多,非常不好写!兰亭序是第一行书,书圣王羲之都不能超越,何况后人,所以临写兰亭序不一定会有多大的收获

    但圣教序不同,圣教序是学习行书的首选经典法帖!适合单字练习,因为是集字,所以章法不太多!

    所以个人认为,圣教序单字只要把握结构,把握笔法等等就可以,但是这也是非常难的事情!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

    喜欢我的回答请为我点赞

    欢迎在评论去留言交流

    也欢迎大家关注我

    我是墨宝!谢谢

    2018-02-16 21:44:52 0条评论
  • 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同是王羲之的字,《圣教序》适于初学,而《兰亭序》不适于初学。

    作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包涵丰富的书法技法和深刻的人文精神,临习它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相当的用笔能力、综合的审美水准及自身的书艺才华,所以它不适宜初学。

    而《圣教序》是一件集字作品,是怀仁是一千多件王羲之作品中,经过24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而成。

    此碑广采王书众长,足以代表王羲之作品精华,是学习王字的精华。

    因其是集字,故学《圣教序》重点在学其单字,这正是初学者首先应该掌握的。至于笔势的连贯,并不是此碑学习重点。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2018-09-17 21:58:37 0条评论
  • 诗夜城主
    诗夜城主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谢悟空邀请,

    在学习行书时,是先练王羲之的《兰亭序》还是先练《圣教序》呢?这是二选一,毫无疑问肯定要先练王羲之的《兰亭序》,正所谓“选择不对,努力白费”,学习书法,心境尤其重要,书法的过程好比“练太极气息丹田平稳顺畅,出招才有形有力”。

    《兰亭序》描绘的是非常愉悦和谐的故事情景,学习书法者读起《兰亭序》就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显的轻松自然;而《圣教序》讲述的是佛教经文的内容,显的严肃富有哲理,一时半会很难悟透,心境自然无法轻松畅快,学习书法也注重“意在笔先”,找到感觉了再下笔,练起来就会显的轻松。

    学习书法也是依靠记忆的,记忆这东西只有心静了才能起到记忆的效果,简单的事情是最容易记住的,《兰亭序》就比《圣教序》要容易理解的多,综上所述,学习行书时,先练习王羲之的《兰亭序》更能达到效果。

    2018-09-26 11:23:41 0条评论
  • 柏柏刺客
    柏柏刺客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都是王羲之的字,有什么好纠结的?《兰亭序》里面的好多字也出现在《圣教序》里面。这两部字帖也不是三两个月就能参悟的,不拿出三年五年的时间勤学苦练根本连毛都学不到。

    《兰亭序》肯给是有难度,但是有墨迹本传世,用笔细节可以观摩。当前也有不少优秀的视频教学。如果你有一定基础,完全可以的从笔画细节着手临摹。临习《兰亭》优秀作品极多,可以用来借鉴。

    《圣教序》是集字刻碑的,看不到笔法细节,但是后世有不少大家临习,赵孟頫,沈伊默的临本都不错,也可参考学习。最近也出现了不少好视频,比如陈国召的,教的细致写的也好。相对来说难度也不低,集字的作品,连贯性差一些。

    现在常常会遇到这类问题,先学哪个后学哪个,这多少有点急功近利的表现,先贤的名帖都是毕生功力的凝结,有多少人一辈子一本帖都没学明白!

    我的意见是两部帖同时学,互相参照,但是要做长期战斗的准备,具备书法基础的情况下是不难做到的。如果你是新手,我建议先学学别人临摹的,有点感觉了再学原贴。

    学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静下心沉住气,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收益。千万不能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反而不成。最后只能以丑书示人,令方家贻笑。

    2018-02-19 16:36:48 0条评论
  • 半桶水书法
    半桶水书法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兰亭序是墨迹,圣教序是刻石而且是集字,按理说先学墨迹好点,可里面笔画、结构、气息、章法、韵味,都不好把握,想写好难度大。集字反而适合,因为字与字之间本身就不是同时写的,单个字经过反复练习,容易体会字形结构。当然,笔画、气息的连贯性就没那么强了。其实,也没必要分谁先谁后,多尝试尝试,定有收获。

    2018-02-16 21:26:19 0条评论
  • 李老板着脸
    李老板着脸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一般而言,圣教以碑存世,兰亭以帖存世。以碑拓墨迹,因为碑刻的原因,笔划之间相对硬朗、简截、决断一些,粗细也相对均衡一些;而帖则因为与碑到拓的过渡,笔划之间的牵连映带、纤毫毕现,且墨迹浓淡粗细千姿百态,对初学者来说实在是过于复杂,很难下手且找到感觉。故认为,行书初习者于兰亭与圣教之间,当以圣教为宜。

    2018-09-15 16:04:35 0条评论
  • 翰墨书道
    翰墨书道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建议从《兰亭序》学起。因为《兰亭序》是墨迹本,虽然是双钩摹本,但其水平非常高,历来称其下真迹一等。再者就我们学习书法打基础多是刻帖学起,有利于纠正刻帖的不足。还有一个问题是《怀仁集王圣教序》是集字创作的作品,虽然字数多技法丰富,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不好,容易把字写散漫了,即便是《集王圣教序》的集字水平一流,但这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但是学习《兰亭序》要有非常扎实的楷书临摹基础或功底,不能直接去学。在临摹《兰亭序》有一定的基础或经验之后,在去学习《圣教序》就有利于避免散漫的书法风格的形成,这时候进行互补式的学习,也可以的。还有就是临摹学习《圣教序》期间,部分刻临摹学习一下柳公权的《玄秘塔》,因为这是以中宫紧密为著称的书法作品,在具有了中宫紧密的审美标准或书写习惯之后,再临摹学习《兰亭序》就会潜移默化的将这种审美意识贯穿到《集字圣教序》的书法学习中。比如,王铎就是如此,一方面对柳公权的书法,下过非常大的功夫,一方面有对《集王圣教序》用功甚勤,还有《淳化阁帖》的学习。王铎的神笔之誉,离不开这三方面当然苦功。

    2018-09-23 01:41:49 0条评论
  • 昆仑139100429
    昆仑139100429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兰亭序虽属临摹,但它是整篇,气脉贯通,圣教序是集王字而成。初学行书者一般已有楷的基础,我看以学兰亭为宜,不仅学单字,也有利于谋篇。当然任何事都不能绝对化,基础不同,因人而异,二者可以变通。

    2018-09-25 07:47:13 0条评论
  • 三禾日72
    三禾日72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兰亭序》是关于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行书综合练习的好范本,《圣教序》集字侧重单个字法。鉴于此,可建议先临《圣教序》,专攻字法,而后临《兰亭序》主攻它法。当然,无论临什么帖,首先必须认真读帖,领会其主要特点,然后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针对性练习,必然有所长进!

    2018-09-25 21:21:03 0条评论
  • 墨之客江南烟云1
    墨之客江南烟云1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圣教序》《兰亭序》皆不是王羲之真迹!《兰亭序》摹本以冯承素的最肖。《圣教序》是集字刻本,有些刻板。《兰》本较好。我认为《快雪时晴帖》最好。其码是王羲之本人真迹留传本。学习看印刷品。

    2018-09-25 07:35:03 0条评论
  • 米书叔叔
    米书叔叔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认为初学者先临圣教序为好,虽圣教序为集字帖,但集字者也是一位成功书家,况圣教序字多,安排空灵,历史上众多书法名家都从圣教序中得益。而兰亭帖是王羲之的颠峰之作,书写天真振迅,用笔极富变化,初学者不易领会和掌握,所以从圣教序过渡,是很好的办法!

    2018-09-25 09:07:48 0条评论
  • 米书叔叔
    米书叔叔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认为初学者先临圣教序为好,虽圣教序为集字帖,但集字者也是一位成功书家,况圣教序字多,安排空灵,历史上众多书法名家都从圣教序中得益。而兰亭帖是王羲之的颠峰之作,书写天真振迅,用笔极富变化,初学者不易领会和掌握,所以从圣教序过渡,是很好的办法!

    2018-09-25 09:07:48 0条评论
  • 倚天剑寒
    倚天剑寒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好多都是推荐圣教序,因为是集字,所以里面风格更多,可以零散学习。

    而兰亭序之整体气韵不好把握,细微之处容易引起误解而忽略了大端。所以大都建议先学圣教序,基础扎牢再攻兰亭。

    2018-02-19 15:19:06 0条评论
  • 陶利俊书法工作室
    陶利俊书法工作室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里面一个是碑,一个是帖,传说兰亭序是王羲之酒后之作,后来流传下来的都是摹本,犹以神龙本最经典,圣教序为后人怀仁和尚集王羲之墨迹而成,涉及到王羲之各个时期的作品选字。

    兰亭序个性十足,通篇到处是性情的表达,初学者不宜学习,理解不了,写圣教序比较好,圣教序是学行书不可逾越的一个碑帖,圣教序写的差不多了,再来写兰亭序就容易得多了,祝你成功!

    2018-09-15 16:05:06 0条评论
  • 就爱写写字
    就爱写写字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如果是初学者必须选一的话,本人还是建议先学圣教序,因为圣教序是碑刻作品,只能临其形而很难临其神。如果有一定的基础则可选兰亭序临习,因为兰亭序为墨迹版本其笔画一目了染,其难度远大于圣教序。有基础的人最好是先临兰亭序再临圣教序自然就能临出圣教序神韵来。而初学行书者则要先临圣教序再临兰亭序,等临完兰亭序再回头临圣教序则可临出圣教序的神韵。两本字贴可以对比选字临写,因为圣教序中也有很多兰亭序中的字,两者对比一下就知道碑刻拓本和墨迹本的区别,找出规律来拓本也可以写出墨迹本的味道来。以上为本人所临贴的体会。仅供参考。谢谢。

    2018-12-30 12:25:16 0条评论
  • 王荣联1
    王荣联1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谢小秘邀请。笔者认为,刚开始学行书既可以先练王羲之〈兰亭序〉,也可以先练〈圣教序〉,因为这二本帖都是临习行书最优秀的范本,所以练习这二本行书帖可以不分先后。但是,待到该二帖临习熟悉期过后,笔者认为还是专练王羲之〈兰亭序〉为佳。这是为何呢?因为〈兰亭序〉毕竟是中国第一行书,要学就学第一。再说就二帖问世时间顺序排列,也是先有〈兰亭序〉,后有〈圣教序〉,后者明显脱胎于前者,有前者的影子。此为其一。其二是〈圣教序〉最早的范本是碑帖。我们知道碑帖本经过二次人工修饰加工,逼真度欠缺,多少存在瑕疵。而〈兰亭序〉则不存在这一问题。我们现在临习的〈兰亭序〉虽然不是王羲之的原本真迹,大多是冯承素的临本,但毕竟未经过碑帖的二次加工,逼真度肯定超过〈圣教序〉。如此这般,临习行书的第一选择应该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2018-09-25 11:23:08 0条评论
  • 昱君讲硬笔
    昱君讲硬笔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要看两个作品的创作背景了。

    《圣教序》为怀仁集字,所谓集字,就是搜集王羲之一生中书写的字,拼接而成,有的字没有,缺失的字,因为坏人功力精凿,终能各尽其势。法度严谨,字形美观。一直以来,集王《圣教序》是学习行书非常好的范本。

    《兰亭序》的创作背景则是一群文人雅士,在会稽山曲水流觞,酒酣耳热之后,即兴创作,书圣王羲之尽情挥洒,从整个作品的法度的严禁上并不适合初学者的临习,容易徒具其表。

    而且从作品的传本来看,圣教序是利用王羲之的书作刻制的,而目前我们所说的《兰亭序》实际上是冯承素的八柱本《神龙兰亭》,虽说后人认为极具王羲之笔意,但毕竟也是临本,如果真正临习王字,建议还是从《圣教序》开始。

    2018-02-17 15:28:04 0条评论
  • 海岱山夫
    海岱山夫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谢.书法.应该这样理论:一是写《简体规范字》这是遵守国家颁布文字法律之大法;二是练《繁体字》这是学习传统书法古文化之方式和方法。曰《书法两法》。

    要严肃指出:学习书法.作为每一个中国公民.必须认真对待遵守国家法律问题,国家颁布《简化规范字》法律,必须书写简体规范字.学行书.国家书法教学大纲有《笔顺教程》.这叫书法遵纪守法遵国家大法.否则.就是违法犯法。

    要端正态度:学习书法的专业人员.爱好者.要刻苦学习古人传统的优秀书法文化,学习《繁体字》的结字.笔法.章法和墨法的方式方法和理论体会.

    书法遵国法.写《简体规范字》是灵魂.是核心价值观.不能糊涂.

    书法学古法.练习《繁体字》是精髓.传统书法文化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知识和艺术。至于学习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还是颜真卿.欧阳修等先辈的古帖.由各自爱好和条件确认.

    2018-09-15 16:08:31 0条评论
  • 辰文郭振斌
    辰文郭振斌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如果是从这两本帖中选,还是圣教序。兰亭吗,还是多多体会一下用笔就行了。兰亭里有的字并不是十分完美或者说与现代人审美观有差异。书法大师象启功毛泽东等好多人都临过,但临的都不是十分象,而是加上了许多自己的元素。所以说学兰亭就体会笔法与章法就行了。再就是体会学习兰亭的自由洒脱奔放。

    2018-04-10 17:54:45 0条评论
  • 圣鹏
    圣鹏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毫无疑问圣教序,为什么?有人肯定说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其实这两个我都练过,兰亭序不适合初学者,本身兰亭序就是王羲之醉酒后写的,要知道他本人醒来后试图重写一篇一样的,但是却写不出那种感觉了,后期我们看到的都是别人临摹的,不管哪个版本基本和原版差距不大,比较飘逸狂放,既然是第一的必然难度高,可以欣赏借鉴,不适合初学。

    圣教序是集字版的王体行书,个人很喜欢也学习很长时间,感觉不但唯美也比较实用,也就是应该是王羲之在正常状态下写的,后人形容他的行书说似龙受惊,那种感觉不去亲自学习欣赏的,是不能用语言形容完全的,让人爱不释手,当然学习行书不同于楷书,必须一丝不苟的模仿,而是在楷书有功底后,才去借鉴,最后在自己楷书功底基础上发展出有自己的特色行书才是正道。

    2018-12-31 07:58:03 0条评论
  • 耕心种月
    耕心种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兰亭天下第一行书,圣教第几无名,学当学最好的,兼学其他,如圣教。

    兰亭气韵俱佳,圣教单字还好,没气没韵,更没神采。东拼西凑只是一堆王字而已。

    2018-09-25 19:04:21 0条评论
  • 西廨七叔
    西廨七叔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建议行书入门先临《圣教序》。

    因为《圣教序》虽然是行书,但在用笔上更接近楷书的笔法。而且,作为集字帖,全篇为单字,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基本还是沿用楷书的行气和章法,作为初学,比较容易入手。

    而《兰亭序》是王羲之在兰亭雅集中的即兴作品,在笔法和笔势的变化和关联中,相对复杂,有些地方甚至不容易理解。需要有一定的楷书基础后再进行学习。

    以上个人观点,如有偏颇,敬请雅正!

    2020-05-30 10:56:20 0条评论
  • 玄鉴斋书法研究
    玄鉴斋书法研究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要问挖掘机哪家强?行书还要数兰……亭!

    话说很多人把兰亭序看的高不可攀,反倒觉得圣教序好学,其实,

    各有利弊!

    我一贯支持先临兰亭序(这里的兰亭指的是神龙本,欧褚虞临本不在讨论范围。)

    先临兰亭好处是啥?人家是墨迹本啊!笔法的来龙去脉看的清啊。

    对比一下,左边圣教序,右边兰亭序

    而圣教序呢?一是结构难,简直是变幻莫测。第二,圣教序不是王羲之的真迹,它是怀仁和尚先集字然后刻的,再说一遍:它是刻的,明白不?什么?刻的咋了?集字、摹勒上石、刻石、风化残缺、拓印,这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造成变形,知道不?也就是说圣教序是二手、甚至是三四五手货。

    也就是说,原帖是十八的姑娘一朵花,经过集字刻成碑就成了半老徐娘了,身材完全走样了,当然你可以说徐娘也有风韵啊,但那不是一个味了。不信?看图——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上来就临圣教序的你,可曾了解笔下丧失了多少细节?

    学兰亭重点是笔法,临圣教关键学结构!对于初学行书的人来说,当然是笔法更重要!

    2018-04-11 20:21:39 0条评论
  • 大千堂主78446758
    大千堂主78446758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本人习字十年从未临过兰亭,一直写圣教,今年偶尔兴起,直接对临一遍,效果也不知道好坏,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帮助。

    2018-02-20 22:45:08 0条评论
  • 尤年
    尤年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学习行书我的体会还是从《圣教序》入手比较好。因为,他是智永千辛万苦的从王羲之书法中集起的精美之字,可谓个个英武字字精彩。且笔画清晰结构稳健,是初学行书的不二选择。

    2018-09-16 20:22:44 0条评论
  • 叶落风寒
    叶落风寒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圣教序

    2020-03-08 14:48:24 0条评论
  • 王乃栋说书画
    王乃栋说书画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个不成问题,兰亭序和圣教序书体相似,都是典型的王羲之行书,先练那一个都可以。

    关键的问题是要按笔法来练,在临帖的过程中学到王羲之中锋圆润、遒劲有力的笔法。如果不注意笔法,字形写得再像也无用,不过是书写,而非书法。这是练习书法最为重要而又最易被人忽略的根本方法。

    虽然古人会用毛笔写字,但对于学书法首先要学的笔法是孜孜以求,以至墨池笔冢,狠下功夫的。

    现代人练书法也下功夫,但是下错了地方,功夫下到书写上去了,以为用毛笔写字就是书法,下的是无用功。

    正确的笔法练习方法是什么?是要中锋用笔,写出笔锋。

    什么是中锋?笔画写圆了就是中锋。宋代米芾早就指出:得笔,虽细如髭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扁。

    什么是笔锋?笔画入笔和出笔处有细细的牵丝,牵丝有连有不连的就是笔锋。

    怎样才能写出笔锋?运腕就能写出笔锋牵丝,兰亭序中很多下笔和连笔处都有牵丝,这就是王羲之运腕笔法写出的笔锋。圣教序是刻字,虽然刻掉了连笔笔锋,只要运腕临写,自然就能写出笔锋。

    这个笔法秘诀,不会运腕者是无法体会的。

    2020-05-29 20:47:12 0条评论
  • F火火火F
    F火火火F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觉得应该从兰亭开始。兰亭的变化是楷书到行书,偏楷书多些。笔划的来龙去脉很清楚。初学易上手。而圣教序不同,有些字已近草书,笔势的变化有些更显奇险。有些字并非正常的楷书笔顺,(比如像字)初学者不注意根本写不出来。从循序渐进来说。建议先兰亭序,后圣教序。

    2018-09-16 00:34:13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