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有它的文化价值,文化无法创新,为何艺术却要创新?

新农商网 全部 1015

艺术有它的文化价值,文化无法创新,为何艺术却要创新?

回复

共13条回复 我来回复
  • 工古江湖
    工古江湖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文化和艺术的概念,文化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易经》贲卦中言:“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普遍认为这是文化一词的溯源。关于文化的定义,一般是从与政治、经济的相对性上来表述的,认为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等。

    艺术,首先,它是一个文化名词,是指比现实更典型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建筑、绘画、书法等等。

    这样就比较明显地认识到艺术是文化的一部分,与文学是并列关系。

    再来说艺术的创新问题。艺术是需要不断创新的,比如说建筑风格、绘画手法、书法技巧的时代变化。这是由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决定的。注意,是文化需求。

    所以说,不仅艺术要创新,文化的其他方面也要创新,比如说生活方式的变化,宗教信仰的时代变迁,等等。

    总的来说,针对楼主的问题,答案是:艺术要创新,文化要发展。而正是艺术、文学、律制等方面的创新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发展!

    2019-08-14 13:35:26 0条评论
  • 艺术狂人2
    艺术狂人2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文化不能创新,为什么艺术却要创新?

    文化,个人理解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庞大的知识体系,扎根于人内心的精神世界,人文修养

    文化的包罗万象,包括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地域习俗,哲学思想,自然科学,传统习俗,历史故事等等

    文化体系,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智慧,精神财富。

    广博宏大的文化体系,是需要传承,延续的,但是,也不能说文化就是死板的,教条的,文化就不能创新

    文化体系,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创新的,比如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神学,提倡禁欲主义,神权禁锢了人的自由,人的欲望

    所以中世纪的美术,同样是为了宣扬宗教色彩,冰冷图解圣经故事,中世纪美术过于呆板化,程式化,缺乏真实生动的艺术特性

    而文艺复兴时期,文化体系从中世纪神权的基督教神学中解放出来,开始提倡人权,人文主义,肯定人的欲望

    所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充满人文关怀,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摆脱中世纪神学的控制和禁锢

    所以一定程度上,艺术的的创新与发展,是跟随文化的发展而创新的

    首先,文化要创新发展,艺术才会跟着创新发展。

    创新,是艺术创作的灵魂与精神

    因为创新,艺术才会发展,没有创新,艺术就会止步不前

    创新,对于艺术家个人而言,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更新,不断精进的过程,比如画家毕加索,一生的绘画生涯,从蓝色时期,发展到田园时期

    还有艺术家杜尚,一生的艺术生涯,从立体主义时期,发展到综合材料的创作,现成品艺术的创作,都是画家创新精神和意识的体现

    艺术创作的创新,对于大环境而言,艺术的创新,会推断艺术史的演变,进程,会推动一个国家,一个地域的文化,艺术的发展。

    但是,对于文化的传承,延续,个人拙见,文化可以创新,但是也不能百分之百创新

    文化的包罗万象,包括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地域习俗,哲学思想,自然科学,传统习俗,历史故事等等


    对于科技,应该提倡创新,科技创新,社会才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现代化,智能化

    文化思想也可以创新,前辈的理论,思想,值得后人学习传统,但是后人也可以在前辈的文化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全新的文化理论和思想

    但是对于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是几千年恒古不变的文化,你在历史文化上创新,就是歪曲历史,歪曲宗教,所以文化体系,不一定都可以创新。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粉丝们,条友们,你们有什么高见吗?

    2019-08-24 12:00:52 0条评论
  • 红梅工笔佛画
    红梅工笔佛画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因为文化是人类的全部活动,而艺术是人的具体技能。

    回答之前还是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一下. 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类也一直众说不一。但东西方的辞书或百科中却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


    但其实看中国先人的解释,就可以明白,"文化"乃是"人文化成"一语的缩写。此语出于易经贲卦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谓文,就是指一切现象或形相。天文就是指自然现象,也就是由阴阳、刚柔、正负、雌雄等两端力量交互作用而形成的错综复杂、多采多姿的自然世界。所谓人文,就是指自然现象经过人的认识、点化、改造、重组的活动就称为人文活动。

    如此就可看到,文化是天和天人合一,是人类的全部,谈不上创新,是不断的累积,如果用一个新词,不知合不合适,是不是可以说不断的更新。

    艺术的含义就明了的多了,主要有三点1. 文艺,对社会生活进行形象的概括而创作的作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造型、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2. 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3. 形状独特而美观的。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特指经术。语出《后汉书·伏湛传》:"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蓺术。"

    这样来看,以上的2和3可以忽略,艺术就是人的具体技能,如此以来,艺术的创新就是必然了,原因如下:

    一既然是人的技能,那么不同的人技能总会有差别,这种技能服务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取长补短不断适应就是必然。

    二不同时期的人那就肯定是不同的人,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物质材料,据说中国画的创新发展,其中纸的发明和不断变化就是很重要的因素,考虑到中国画的特殊性,应该是可信的,所以艺术就是被动的创新也是必然的。

    三艺术也体现文化的价值,文化的不断积累更新,必然也促使艺术的创新,不然也就体现不了同时代的文化,就会被淘汰,其实自古至今,有无数艺术已经被淘汰了,现在中国的各种文化保护遗产,其实就是一种证明,现在是国家有了保护的意识,尽量原汁原味的传承,如果没有国家保护,有没有创新,结果就可想象了。

    上面的主要是被动的创新,既然是一种技能,总是要有高低之分,而艺术又有其特殊性,‘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从个人角度讲要想脱颖而出,只能是追求特色不断创新,从人类来讲,各种人的交流各种文化的融合,也让艺术的创新变得更主动,何况现代的人,无论从物质智力意识,都已和古时的人不可同日而语,已经是地球的主人翁,艺术的创新既是艺术的规律也是艺术家共同的认识了。

    2019-08-27 04:57:14 0条评论
  • 鸿鹄迎罡
    鸿鹄迎罡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位学者能给文化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只因为文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包容性和抽象性,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意识形态,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最显著的特点,一是有具体的内容,二是有历史的厚度,三是可以传承,四是有故事性。

    世上的任何领域几乎都可以纳入文化的范畴,如,科学、哲学、宗教、民俗、艺术、历史、地理,等等。

    经济虽然跟文化没有直接关系,但跟经济有关联的类别或产品,都可以衍生出许多隐性文化形式,如商业文化,企业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我们日常的吃喝拉撒睡也可以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属性。

    可以看出,文化是人类在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万物,认识自身的过程中,经过思考、分析、辨别、甄选后,形成的具有经验性的统一认知,是人人都认可的、约定俗成的概念和行为,并且,这些概念和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文化如同一种精神信仰,是很难改变的,因此,文化是不可创新的。

    而艺术就不同了,艺术虽然是文化的一个分支,但艺术跟人类的审美趣味息息相关,又附带了明显的商品属性,更像是一个文化产品,一门技艺。

    为了满足审美需要和商品属性,艺术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顺应时代的需要,在不同历史时期做出相应变化,才可以满足这些要求,否则,就会被淘汰。

    相对来说,文化是抽象的,艺术是具象的,艺术可以通过图画、造型、线条、结构、文字、动作、对话等形式,来表达具体的内容,展现一种文化现象和态度。因此,艺术必须随着人们对文化的理解而不断变化,以此来寻求社会的认可。

    文化重在传承,艺术重在创新。

    2019-08-24 12:36:02 0条评论
  • 邓箫文一啸闻耕读传家
    邓箫文一啸闻耕读传家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立论前提已错。"文化不能创新"是常识性、极为常见的错误。我常在报纸、自媒体呼吁我们国家早已到了必须认真普及文化学常识的时候了,在9月即将面世的学术专著《耕读传家解密》的前言部分再次强烈呼吁。事实上,人类的文化每天都在创新,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文化的生命在于应用,创新是应用的常态。1870年,泰勒发表《文化学大义》后,确立了文化学,文化学从人类学独立了出来,80年前,黄文山、陈序经等学者呼吁、甚至陈序经还在西南联大专门开讲文化学概论,然而,至今,中国高校仍不开设文化学专业,亦无几人经过文化学在学术意义上的训练,以致,今日连文化的定义、相关基本理论仍几乎无人知晓,何况普罗大众?如此文化学概况,与当下的文化复兴的严重滞后令人痛心!没有文化学理论指导的文化大国,在应用上岂非乱象横生?但愿我辈学人齐努力!

    2019-08-13 21:47:44 0条评论
  • 老马不是云
    老马不是云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文化是指一个族群和地域,共同认知认可的行为习惯和宗教法律,文化和其他的意识形态不同,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在历史上遭受了多次外族外域文化的冲击,而最终都被所谓的汉文化所同化。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汉族皇帝,只有明朝的朱元璋,其他朝代的皇帝全部都是外族,这并不妨碍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再到程朱理学,中国的文化,从神话玄学到儒释道合流交织,文化的交织交融,就是族群的融合,而族群的融合认同,又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巩固。

    所以族群繁衍发展,文化生生不息。

    而艺术是文化下面的,带有时空,地域和部分人群的行为习惯和共同的爱好。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行为习惯和爱好改变了,对应的这种艺术就消亡了,而心得习惯和行为的兴起,又形成了新的所谓艺术形式和门类。

    观念变了,行为变了,爱好也就变了,所以艺术也就变了,因此没有永恒的艺术。

    但艺术无论怎样创新和消亡,大的族群认同宗教信仰没有改变,所以文化也就没有改变。

    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个人可能会忘却过去的记忆,但族群,从来没有忘记过他们所经历的深重灾难与和平幸福,所以历史的烙印,让文化更深层次的更深远的延伸和发展。

    因此文化自由传承和发展,而艺术只有创新和消亡。

    2019-08-17 21:12:58 0条评论
  • 真相很简单
    真相很简单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文化即造梦。

    我们天天在创造新的文化。

    各行各业每时每刻都在源源不断地涌现新的文化出来。

    何来文化不能创新?

    还是多学习学习“文化”吧。

    2019-08-26 16:37:40 0条评论
  • 锔瓷大玩家
    锔瓷大玩家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文化是祖辈留下的经验,艺术来源于生活,取决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创新是让我们在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升一个高度,在以后得发展上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如果你的思想高度站在大多数人之上,同时创造出来的某一种行为或者某个领域的作品又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享受。那吗你做的这个事就是一门艺术。如果你在别人某个领域的艺术高度上又玩出来了新花样新境界,这就是在艺术方面的创新。。。

    2019-08-14 13:14:14 0条评论
  • 邓箫文一啸闻耕读传家
    邓箫文一啸闻耕读传家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立论前提已错。\"文化不能创新\"是常识性、极为常见的错误。我常在报纸、自媒体呼吁我们国家早已到了必须认真普及文化学常识的时候了,在9月即将面世的学术专著《耕读传家解密》的前言部分再次强烈呼吁。事实上,人类的文化每天都在创新,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文化的生命在于应用,创新是应用的常态。1870年,泰勒发表《文化学大义》后,确立了文化学,文化学从人类学独立了出来,80年前,黄文山、陈序经等学者呼吁、甚至陈序经还在西南联大专门开讲文化学概论,然而,至今,中国高校仍不开设文化学专业,亦无几人经过文化学在学术意义上的训练,以致,今日连文化的定义、相关基本理论仍几乎无人知晓,何况普罗大众?如此文化学概况,与当下的文化复兴的严重滞后令人痛心!没有文化学理论指导的文化大国,在应用上岂非乱象横生?但愿我辈学人齐努力!

    2019-08-13 21:47:44 0条评论
  • 黄智637
    黄智637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文化紧跟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不断地向前发展。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是人类在劳动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地进步向前发展,文化和艺术也是在不断地发展之中的创新,为人类提供了精神文化的需要。

    一、每个时代、国家、民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不同文化所具有的创新风尚、独特风格、民俗风情。每个时代要有文化的创新,表现出时代在召唤的新风尚。每个国家要有本国的独特的文化,表现出国家的强盛和伟大。每个民族要有本民族的文化,表现出民族风俗的个性风格。

    二、文化艺术作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想和精神的发展。文化艺术作品质量越高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精神面貌就越高,反之亦然就越低。文化艺术就是教育和感染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改变,不但对社会的精神文明要有所发展,而且还要对社会的繁荣充满着热爱。

    三、最能体现文化艺术质量高低的,当属文学家和艺术家的造诣和风格,反映着一个社会文化艺术的繁荣,表现人们的幸福快乐。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之间有着互相影响的作用,它们是彼此不可分离的相互联系。

    2019-08-27 03:06:50 0条评论
  • 翠竹山人5L5j
    翠竹山人5L5j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艺术之所以可贵,能《深入到逻辑学,……学科难以迖到的领域》,?单从绘画,《画者,文之极也》!………

    2019-08-13 20:43:54 0条评论
  • 艺曲成名赵新
    艺曲成名赵新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任何艺术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是艺术有所突破的标志,更是书法艺术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创新的前提首先是继承优秀的传统,在继承中学习,在学习中扬弃,在扬弃中发展,这是创新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有艺术的前进。创新的前提首先是继承优秀的传统,在继承中学习,在学习中扬弃,在扬弃中发展,这是创新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有艺术的前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不断推动文化艺术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问题,没有继承创新,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生存和发展。

    简而言之,不创新,总是临摹和模仿,这样的艺术没有生命力,怎么能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绵延数千年而不断。中华传统的艺术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与当代世界文化有机融合,给我们的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和实践。

    用先进文化引领艺术创新。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世界文明进程曾经产生过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中国拥有众多光辉的文化遗存,中华文明更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断过的文明,在人类文明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维系华夏民族绵延不绝、长盛不衰的精神纽带。如中国的象形文字,令人惊叹的是不是来自图形的象形文字,通过考古证明,几乎所有古文字都来源于图形文字,而且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将象形文字一直保持到今天,其他民族或早或晚都已改用字母,而中国却没有发生这种变化,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不断推动文化艺术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问题,没有继承创新,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先进文化,树立新的文化艺术发展观。文化既是继承和积累的结果,又是不断融和和创新的产物。没有继承,艺术发展就失去了根基,没有创新,艺术就失去了活力与生机。首先要在理论上创新。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要与时俱进,创新载体。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技艺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是艺术有所突破的标志,更是艺术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其次,要在实践中创新。创新的前提首先是继承优秀的传统,在继承中学习,在学习中扬弃,在扬弃中发展,这是创新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有艺术的前进。创新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要反映时代特征、昂扬民族精神。要保持先进方向是核心。创新在新世纪新形势新阶段,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特别是要通过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等,努力铸造中国传统艺术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总之,艺术当随时代。艺术唯有创新才能生存,只有创新才会进步。墨守成规,一味模仿,最终一定要失败。

    2019-08-15 21:04:37 0条评论
  • 生命追问褚哲轮
    生命追问褚哲轮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前面说的都对!文化来自历史积淀,艺术的生命则出自创新。但艺术创新的土壤,是文化的积淀。没有文化积淀的艺术创新,就如同没有营养的快餐,吃了还不如不吃。

    2019-08-13 23:46:49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