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吕布的问题上,曹操为什么会对新附的刘备言听计从,而没有问过其他人?

新农商网 全部 1054

在处理吕布的问题上,曹操为什么会对新附的刘备言听计从,而没有问过其他人?

回复

共3条回复 我来回复
  • 常威大人
    常威大人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对于曹操处理吕布询问刘备的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我也谈谈我的观点:

    一,试探刘备

    曹操何许人也,对于处理吕布这样反复不常的人怎么可能没主见。我认为曹操询问刘备的意见就是想试探刘备的心理,曹操很清楚,在场的人当中除了刘备一方全是自己人,在曹操的心中刘备是吕布比不了的,刘备今后是敌是友是个大问题,对于刘备的思想曹操肯定是想了解的,借着这一机会看看刘备对于背叛过自己的吕布是什么看法就能看出刘备是个怎样的人何乐不为呢?这时刘备说出了一句婉转而又直刺人心的话: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这一句像刀子一样的话正是曹操的心理所想,刘备与曹操的不谋而合使曹操知道了刘备并非吕布能比,刘备此人表面心善实则心狠,语气简短却一针见血。在曹操看来吕布的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曹操知道了自己身边有一个不知将来是敌是友的“塌下虎”。

    二,借刘备口杀人

    曹操即便不询问刘备我想最后也会杀了吕布,曹操之所以询问刘备的意见,正是早猜到了刘备痛恨吕布的所作所为,料想刘备也想杀了吕布,借刘备之口说出处死吕布,那么这样吕布的死主责就变成了刘备,曹操是在刘备的建议下做决定,这样曹操既达成了目的,又将吕布的死在大庭广众之下转给刘备,让这口锅给刘备背。

    三,树立形象和威信

    吕布的所作所为世人皆知,吕布的死也是罪有应得。曹操借吕布的死为自己打造了一面很好的大旗,这面大旗代表了正义,消灭了吕布这样的邪恶势力,为自己的形象添加了重要的一笔。在询问刘备时曹操的心里把刘备当成自己的一个参谋,在不知这一参谋是敌是友的情况下借吕布的死告诉刘备跟自己作对的下场,以此让刘备有所忌惮,在刘备面前树立威信。

    2018-04-07 13:57:42 0条评论
  • 劉一千五
    劉一千五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谁都知道,曹操爱人才爱能人。刘备一直是他看得上眼的人。得刘备,得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刘备的影响力。另一个是刘备集团的战将能人如关羽,张飞和赵云。 刘备是当今皇叔,一直是张\"皇牌\"让人仰慕。粉丝众多,特别的是以\"仁义,宽容,慈悲\"称誉时人。如果他能跟曹丞相一起去\"平定\"天下\",所到之处,必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曹操一直为时人诟病成奸雄,在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若有皇叔在侧,这就不攻自破了。这在與论上占了其他人无法企及的优势。一开始就是曹操拉拢的对象。第二点,关羽自在虎牢关先斩华雄,三英战呂布的英雄气慨,给曹操留下深刻印象。后来的\"分门另过\"的刘备处处艰难,曹操总是在付出,以得其\"归于麾下\"的收获。白门楼吕布被俘,要杀要留全凭曹操一句话,他已不太在乎吕布,更在乎刘备,只听使君意见决定吕布生死。吕布是对刘备有恩的。谁想刘备落石下井。征求他却让他决定了恩人的生死。这点刘曹合拍到了点子上。曹操欣赏关羽,赞扬张飞,称奇赵云,只要刘备一去曹营,这带去的全是响当当的人物呀。所以,在白门楼曹操要拉拢刘备,就听了刘备的话,还管吕布干啥。

    2018-04-07 08:37:06 0条评论
  • 鬼谷子识人术
    鬼谷子识人术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似乎是曹操有点犹豫,然后刘备一句话:明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就痛下决心先勒死吕布,再割了吕布的头。注意这个细节:操令将吕布缢死,然后枭首。

    那么,我们换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如果刘备“不进谗言”,甚至求情,曹操是否会杀吕布?

    很多人都说曹操是三国最会用人,也最敢用人的人,如果收服了吕布,少奋斗几十年,有生之年就能平定天下。我相信曹操可能也这样想过,但是我们透过历史的迷雾,不难找到曹操必杀吕布的线索。

    吕布在王允面前说过:“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在曹操面前说过:“汉家城池,诸人有份,偏尔合得?”野心大就算了,在三国这么险恶的环境里,还这么嚣张四处宣扬,不杀你杀谁?

    刘备所说的丁建阳,董卓之事。就是吕布两面三刀,三姓家奴的故事。为一匹马投董卓叛丁原杀丁原,为一个女人杀董卓,惊动天下。曹操岂能不知?岂能不防?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吕布这个人的能力虽强,但忠诚约为0,是不能用的人。一代枭雄曹操会不知道?

    吕布是当前地方割据势力中比较强劲的一股,如果不杀,收了吕布,为显示大度,是不是还得让吕布带领本部兵马,吕布名义上归了曹操,但以吕布的本性,实际上还是一路诸侯。有的人会说了,把吕布夺了兵权,放在中央给个虚名,那收了他干嘛呢?收吕布不就是看中吕布在三国的头号武力嘛。所以如果把他消灭掉,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名气和人气指数,还可以对其他敌对势力产生威慑作用。曹操又不是没了吕布就没法活了,显然选择杀掉更为划算,没有隐患。

    对这样一个有狼子野心且容易冲动、不易驾驭、几乎没有忠诚度的人,曹操岂能养虎为患!曹操或许有能力把控吕布,但是曹丕或者曹植呢?曹操不为自己想也得为后代江山想。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次吕布落入曹操手中,不管刘备求情与否,是绝对不会被放过的。还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操令将吕布缢死,然后枭首。可见曹操对吕布绝对是下死手,连全尸都不留,这不是曹操爱才的风格。为什么要枭首,就是示威给天下人看的。

    还有, 从曹操做事风格来看,曹操每做一个决定,其实心中早就有了答案,故意叫别人先发表意见,不合他的意思,他再问下一个人,也不让你难看。若合他的意思,他就按你说的办,以后出了事,都是你出的馊主意。其实都是他自己的意思。如果刘备说一句好话,那曹操肯定要板着脸问下一个人!结果还是要把吕布杀掉!

    那既然吕布必死,为什么曹操还要咨询刘备的意见?

    吕布必死,叫做不作就不会死。

    曹操一个枭雄,绝对不会对刘备言听计从,曹操之所以要问刘备,看似是明知故问,实际暗含着曹操的诸多考量,这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对决。

    白门楼除了刘备一方全是自己人,刘皇叔因实力不济新投曹操,今后是敌是友是个大问题,对于刘备的思想曹操肯定是想了解的,借着这一机会看看刘备对于背叛过自己的吕布是什么看法就能看出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把害贤之名扔给刘备,吕布也算海内名将,而且杀降不祥,这口锅还是给刘备背比较好。

    吕布部下诸将一个投降的台阶。(张辽归顺,三国中后期,张辽南征北战,给大魏离了不少战功)

    曹操问计刘备,既是考验刘备也是给刘备挖坑。刘备如果说吕布可以活,那么显然是对曹操包藏祸心的,以吕布的性格,绝对不会对曹操忠诚,不死必然是祸害。这是考验刘备的忠诚度。刘备如果说吕布必须死,那么吕布曾经辕门射戟对刘备有恩,而且刘备以仁义之名行走天下,知恩不报必然会被人唾弃。这也曹操给刘备挖的坑。

    而刘备早就揣摩透了曹操的意思,这时候要是从自己利益角度出发,建议曹操收服吕布,那就等于是把自己送上断头台,刘备也没有这么傻。语气简短却一针见血: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又把皮球踢回给曹操。同时又为张辽等将领求情。

    最大程度上将刘备置身事外,既迎合了曹操的意思又不露自身锋芒。保全自己,就是保全事业的火苗

    我想,曹操在杀吕布的同时,他对刘备的不露痕迹既佩服有加,又多了一层警惕和防备,此后更是在“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场合不停地进行试探。

    吕布哪里知道其中的生死玄机,哪里知道这是曹操与刘备的高智商游戏,只是瞪着双眼大骂刘备:“是儿最无信者!”、“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多说一句,吕布不作不会死,但就算不作,以他的政治智慧,灭亡也是迟早的。

    综上所述:

    曹操早就有必杀吕布之心,也确实这么做了。

    曹操打吕布也是为刘备征讨徐州,征询刘备的意见,一来是做事习惯使然,二来是对刘备的试探,三来给刘备挖坑,让刘备替自己背锅。

    无论刘备求情与否,曹操都要杀吕布。刘备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保全自己,刘备确实也做到了

    最后开两个脑洞,欢迎广大头条粉丝加我一起讨论

    吕布要说些什么?才能改变曹操的主意,然后保命

    如果吕布果真服了曹操,那么三国的格局将如何发展?

    2018-04-08 18:57:06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