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有什么特点?
竹枝词有什么特点?
-
谢悟空邀请。
据考证,《竹枝词》起源于楚地,孕育于重淫祀而哀怨的楚文化。后来随着士大夫文人的加入创作,《竹枝词》的祭祀功能日渐薄弱,到唐代时,《竹枝词》就己经脱离九首的形制束缚。到唐代以后,《竹枝词》劝惩的因素越来越重,记述地方风土的特色越来越浓,渐渐就演变成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竹枝词》。
总体来说,《竹枝词》是一种轻松活泼的文学形式,它既可以说是“词”,也可以说是“诗”。然而它又不像词牌和律诗那样受到格律的限制,形式上比较轻松自由。王士稹在《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九)答问中曾经说:“问:竹枝词何以别于绝句?竹枝咏风土,琐细诙谐皆可入,大抵以风趣为主,与绝句迥别。问:竹枝与柳枝相类否?柳枝专咏柳,竹枝泛咏风土。竹枝词古人间有专咏竹者,乃引柳枝之例,然不过偶一见耳,非原旨也。”
可以看出,内容上是泛咏风土,形式上是格律自由,风格上是诙谐风趣,这就是《竹枝词》的艺术特点。2018-03-19 09:24:30 -
谢谢悟空邀请!
《竹枝词》是一种诗歌体裁,由古代巴蜀一带的民间歌谣演变而来。由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发扬光大,演变成一种文人的诗歌体裁。作品主要分三类。
一.由文人搜集整理的优秀的民间传唱不衰的歌谣。
二.由文人按竹枝词的民歌风格创作的诗歌。
三.作为一种诗歌体裁写的七言绝句。偶尔也有五言六言的,但主要以七言为主流。
流传最广的是刘禹锡写的两首《竹枝词》.
1.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岸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2.山上层层桃李花,
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
长刀短笠去烧畲。
《竹枝词》的特点是语言通俗易懂,风格轻松活泼,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抒发感情。不用按照七言律诗和绝句的平仄要求创作。民间传唱的《竹枝词》很显然不会考虑到平仄格律,但是有的作品可能和规定的平仄格律暗合,另当别论。后来有的文人为了抬高写作的门槛也给加上了格律。但后人创作时能套上平仄就套,套不上也比较宽松。但押韵还是必须的,这样有一种韵律美。
2018-03-17 10:40:03 -
《竹枝词》又名《竹枝》,本为乐府曲名,由古时巴蜀一带民歌演变而来。常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声调曲折悠扬、委婉动人。后来唐诗人刘禹锡将之发扬光大,逐渐演化成为七言绝句诗的形式,其特点多描写男女之间委婉的情愫和地域风物人情,流传甚为广泛,颇受大众喜爱。
2018-03-18 22:09:54 -
竹枝词现在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原属于民间小调,其特点是轻快明了,通熟易懂,非常适合清唱。后来唐代刘禹锡经过改良,把这种民歌体裁的小调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极大。
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
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体;
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只是与七言诗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现附上一首竹枝词,《竹枝词二首》 作者:孙光宪朝代:唐朝体裁:诗
门前春水白蘋花,岸上无人小艇斜。
商女经过江欲暮,散抛残食饲神鸦。
乱绳千结绊人深,越罗万丈表长寻。
杨柳在身垂意绪,藕花落尽见莲心。
2018-03-17 08: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