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中的歌女叫游伎而不是直接叫歌伎?

新农商网 全部 1061

为什么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中的歌女叫游伎而不是直接叫歌伎?

回复

共2条回复 我来回复
  • 风衔醉
    风衔醉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游妓,一个是要扣主题,逐的状态,一个不是单纯的指歌妓。还有别的卖艺的,或者有的就不是卖艺,而是老百姓自己组织的,看过农村社火的人都知道。游妓在当时不是贬义词。是个好词。只是到了宋朝被人越用越多,慢慢的演变为贬义词的。

    2018-06-12 12:03:51 0条评论
  • 江湖夜雨
    江湖夜雨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苏味道是唐朝时著名的“文章四友”之一,贡献过两个成语:一是 “火树银花”;二是“模棱两可”――《旧唐书·苏味道传》中说:“(苏味道)尝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是号为“苏模棱”。意思是说他遇事不表态,态度不鲜明,是凡事和稀泥那种人。

    苏味道虽然不是太有名,但后代很牛,著名的眉山三苏是苏味道的嫡系传人。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声名在文坛那是如雷贯耳。

    讲到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回答是这样的:

    这首诗是一首律诗,全诗为:“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我们知道中间四句是要求对仗的,既然下句用了“行歌”,上面再用歌妓,不但用字重复(这也是律诗大忌),而且对仗也不工稳,再说了,下句已经有了行歌这个意象,前面再用歌伎的歌字,也是重复啰嗦的。用“游”不但和下面的“行”字对仗工整,而且生动写实,这是本诗中用字的精采之处。

    附带说一下,“文章四友”中的崔融很推崇他这首诗,崔融称赞说:“苏兄那个‘银花合’写得妙极了”。“银花合”,就是指这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却开玩笑说:“您那个‘金铜丁’也写得很妙啊!”。崔融顿时面红耳赤,因为他这个诗写的是‘今同丁令威’(丁令威,传说中化鹤飞天的仙人)。这是他给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拍马屁的诗,所以苏味道为人不厚道,喜欢嘲笑人,这个特点一直遗传给了苏东坡,大家如果对苏东坡的生平经历和爱好熟悉的话,会赞同这一说法的。

    2018-04-19 21:14:47 0条评论